关于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03 14: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的研究

摘 要

目前市场上的技术进步、市场全球化以及竞争激烈程度已经使多数产业的利润空间变得十分有限。如果企业想要在给定资产水平下实现高水平的资产收益率,或者在减少一部分资产后仍然保持原来的绩效水平甚至提高企业绩效,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但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的资产利用现状来说,大多数企业的资产利用率都比较低,部分资产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本文主要通过解决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现金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存货的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来提高这些资产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率。

关键词: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管理;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

Research on Improving Asset Utilization of

Enterprise

ABSTRACT

Currentl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globalization of the market and fierce competition have made the most of the industry's profit margins become more and more limited. If the company wants to reach high return on assets under a given level, or remain the original performance level, even improve business performance after reducing part of the asset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asset utilization of enterprise. But the current asset utilization status of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most enterprises’ it is relatively low and part of the assets have not been utilized fully and effectively. This paper will improve the assets utilization of enterprise by solving management problems of fixed assets, cash,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inventory.

Key words: Asset utilization; Fixed-assets management; Cash management;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Inventory management

关于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的研究

前言

目前市场上的技术进步、市场全球化以及竞争激烈程度已经使多数产业的利润空间变得十分有限,就多数企业而言,在竞争的市场上增加销售的成本很高,而且很难提高商品价格。如果企业想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则必须加大资产的利用率。但对于当前我国企业来说,企业资产不仅存在利用效率不高问题,还存在着部分资产闲置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企业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浪费,对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来说,还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一般情况下,导致企业破产的原由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严重资不抵债,回天无力,致使企业走向终结;另一类是企业还有剩余资产,可是资金链却供应不上,没法及时偿还账款,不得不被动停产。前一种破产情况属于正常破产,后一种破产则主要归咎于企业资产利用的不合理,短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无法及时付清到期债务。因此,关于如何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的问题已成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是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针对我国企业经营过程中资产利用率低的现状,指出企业在资产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出主要原因,为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提出了具体策略。 一、相关概述

(一)企业资产

企业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券和其他权利。根据不同的标准,企业资产有不同的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划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等。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项目。

(二)资产利用率

资产利用率是实际利用时间与计划利用时间之间的比率。资产利用率还可以表示成可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可用资产=总资产—负债总额。

1

二、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的必要性

资产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就会影响企业资产的收益率,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在使用资产时应努力避免此种状况的发生,科学的利用资产。有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闲置资产占用资金造成的。一旦公司的产品销售不出去,老旧的资产又无法再度利用,只能闲置在一边,想要更换新的资产又缺少资金,在这个时候资产就变成了最大的痛苦之源。当然,一般情况下,资产不论其是否正在被使用,其都具有使用价值。比如说企业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如果投入相应的资金去开发,这项资产就有可能为企业带来增倍的盈利。

企业通过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不仅能处理掉闲置的资产,减少资金的占用与管理成本,拓宽了企业收入的来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的保障。还避免了企业资源的浪费,符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获得较高的资产收益。充分有效地使用企业的各种资源,还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 我国企业资产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资产是好东西,但如果没有充分使用,资产就会变成企业的负累,资产的价值在于利用的情况而不在于拥有的数量。资产利用率不高的表现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资产使用率很低,一些价值不高的资产,可能一年用不了一两次,或者一种同样的资产可能在同一个企业的多个部门都拥有,但使用率却很低;二是资产利用效率低,一种有多种功能的资产,我们可能只是使用了其中的个别功能,即存在“杀鸡用牛刀”的现象;三是资产分布不合理,即资产在企业内的分布与实际使用频率不相称,使用频繁的部门所使用的可能是效率比较低、比较旧的设备,而很少使用的部门却可能拥有比较先进的设备(可能因为采购时间比较晚)。我国企业资产利用率普遍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闲置

固定资产闲置是指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企业的仓库、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土地资源等资产暂时不使用或者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资产闲置是企业浪费资源的主要表现,是经营发展中的一种很不科学的发展状态。企业固定资产闲置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

2

1、因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原有的固定资产闲置。近年来,国家屡次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型颁布了一些相关政策,积极将企业的发展向高效、节能、环保、低碳的方向引导。企业在抓住政策机遇进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或产品升级时,就必须淘汰一些耗能大、排放量高,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链,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时会舍弃或者减少一些设备的使用,这就会导致原来所用的资产无法再发挥效能变为企业的闲置品。

2、产品的更新换代,使原生产设备不再适用,造成固定资产闲置。产品的更新换代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导致:一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对产品的规格、质量、功能等进行升级改造;二是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多变,越来越高标准,间接性的导致了市场上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加快了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时,必须先要对其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换。例如为了紧跟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从简单的功能机转变为智能手机,企业就逐渐的缩减功能机的生产规模或者直接的停掉了对其的生产,加大对智能手机的生产力度,这就造成了部分生产设备不再适用于新手机的生产,需要进行改造升级或者直接被替换掉,从而造成了原有生产设备的的闲置。

3、市场份额减少,工作量不饱和,形成固定资产资产闲置。由于市场需求是有限的,商品及其替代品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一方面,一些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其市场占有份额会被逐渐缩小,从而导致其产品的出库量越来越少,库存渐渐积压,此时,企业就会减少产量,造成了生产设备工作量的不饱和,形成了闲置资产。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在市场份额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企业的利润,就主动地减少生产线来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减少损失,这种做法也会导致原本生产线上的设备被闲置。

(二)现金管理不当

现金是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资产之一,属于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和取得进步的基本要素,其流动性在企业所有资产中算是比较高的,现金的管理若出现了问题,例如管理力度不大、或是出现被调用、挤占、缺失等情况,就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消弱企业的经济实力,影响企业接下来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现金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讲,我国企业现金管理不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

1、企业人员的舞弊。例如会计人员通过制造假的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私吞企业资金并且没有被发现,会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缺少风险意识。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将大额闲散资金投放给非金融机构以获得高回报,但是这样的资金投放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对方若经营不善而倒闭,企业将会承担巨大的损失。这种行为一方面说明企业缺少必要的风险意识,同时也说明企业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决策方面缺少必要的集体协商机制。

3、缺少管理机制。有些企业对于闲散资金的管理完全凭操作人员的爱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和管理方案。如果操作人员个人比较喜欢股票,他也许就会将企业的闲散资金投入股市,一旦股市下跌或存入证券公司的保证金被证券公司私自占用,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都是没法计量的。

(三)应收账款管理不当

适度的应收账款能提高企业的销售量,增加市场占有份额,降低库存成本提升企业的销售利润。可是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的重要来源,过多的的应收账款会导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时资金链断裂,同时在收账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导致的坏账损失将会直接减少企业的利润。纵观各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都曾有过因应收账款而导致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危机。

许多企业都存在着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合理、账面上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存在较大、账龄逐渐延长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使企业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增加。有些企业是因为想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销售业绩,而进行赊销行为;有些企业是因为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生存受到了威胁,而进行赊销。企业的这些盲目通过赊销来增加销量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由于企业忽视了对这些应收账款的管理,资金回收困难,从而使应收账款大量堆积,大量的陈账、呆账常年挂账,减少了实际现金流,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同时也给企业的持续经营造成了压力,增加了企业风险。

同时,大量的应收账款还会增加资金的使用成本:首先,企业增加了销售收入就需要上交相应的税款,例如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等;其次,由于账款不能及时回收,企业就缺乏进行其他投资行为的资金,就丧失了可能发生的机会成本;最后,在进行账款回收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回收费用,尤其是那些长期拖欠的应收款项,企业为了尽快、尽可能的收回账款而采取让步、回扣等策略。

4

(四)存货管理不当

存货属于企业的一项重要营运资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占据着企业的大量资金,企业注重对存货的管理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的占用,有效节约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还能避免因存货过多而引发的风险,并且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帮助,对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也很有意义。我国企业存货管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企业存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欠缺力度,或者是虽有管理制度,但往往是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从未贯彻执行,一旦出现纰漏,就立即实行罚款、降职裁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各部门之间合并的情况众多,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各个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使得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好的体现,使企业无法形成严格有效的存货监督制度,容易在进行采购、领用、生产、销售等工作时无程序性,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浪费,进而影响了企业的供产销一系列的运作。

2、存在货物积压现象。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存货资金占用率为总流动资产的百分之四五十,不相同的行业也许会不一样,企业一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存货的管理。起初常常不在意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只重视存货的储备安全定额或者保证足够的销售供应,从而大量囤货、超量生产。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造成存货积压,无形中占用了的大量资金,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营运资金不足,资金周转速度变慢,往往会导致存货价值贬损,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及融资成本。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对企业来说都是不好的现象。如果存货过多,就会占用过多的资金,消耗不必要的仓库保管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开支费用;如果存货不足,就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造成影响,若临时采购,一是时间满足不了供应,二是增加过多的采购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开支,使企业入不敷出。

3、存货周期长。大量长期不用的无效库存挤占了正常生产库存,造成正常使用的库存不够,无效库存长期占用资金的局面。为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平时在管理存货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缩减进货量,增加出库量,防止存货堆积,从而使企业能够持有维持其正常生产时所需要的、合理的存货持有量。

5

四、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1、资产出租,使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资产的出租是指企业将暂时用不到的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需要使用该资产的企业,在保留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 发挥出闲置资产的剩余价值。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曾需要使用的,过了相应的阶段后暂时又用不上的闲置资产,或是企业因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让很多还能够继续使用的生产设备暂时闲置,针对这些资产,企业可以积极的开辟出租市场,进行出租行为。一方面,租金收入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流,缓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缺乏资金的状况;另一方面,资产的有效的利用会增加企业资产效益,降低管理消耗费用,例如日常维护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也为企业增加了营业外收入。企业在将闲置的生产设备、房屋厂地等资产提供给短期需要使用的其他企业进行经营性租赁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要选择好出租的对象。尽可能不出租给关联企业,因为可能会增加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二,出租的价格不能太低,否则无法承担因出租行为而产生的相关税费;三,由于一些房屋可能享受免征房产税的优惠,所以在出租时要考虑房产税的问题。因此,企业在进行租赁业务时,要从多角度充分考虑是否出租以及出租的对象和方式。

2、通过资产重新配置使其产生更大效益。对于有多部门的大型企业来说,某一个部门有闲置资产,而正好其它部门有此需要,就可以在企业内部相互调整,充分利用企业资产。对于拥有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型企业而言,母公司应该发挥主导协调能力,将所有子公司的闲置资产集中起来,然后再重新分配、调剂或互换,使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达到改善资源配置,提高资产收益的目。这种做法减少了企业经营性支出,尽可能的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资产效益,对于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也可以增强企业遇到风险时的抵抗能力。

3、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通过置换的方式,各取所需以节约资金。企业有用不着的资产,但是同时也有需要购进的资产,很可能你不需要的正是别人需要的,而别人不需要的却是你想要买进的。所以,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沟通,了解彼此的闲置资产是否为对方所需,就可以通过资产交换的方式,实现资产互补,节省企业的资金。现代企业之间用资产交换的非货币性交易方式来获取企业需要的资产,这种处置闲置资产的方式已成为企业常用的优化资产结构的一个重

6

要策略。例如,本企业生产经营上所需的存货原料或机器设备,可以通过将拥有的闲置资产与外企业的闲置资产进行置换的方式获得。

4、通过拍卖的方式尽可能地将不要的资产卖出更高的价钱。有些资产,企业已经确定再也不需要了,或者企业因破产、倒闭而产生的资产闲置,找不到好的卖家卖出理想价位,这时就可以找中介机构将闲置资产进行公开拍卖,使其价值快速变现。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知资产出售的信息,然后将其以一个更好的价位卖出变现,企业就可获得较大的周转资金,同时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现金流。而对于企业生产中已经落后的不能再使用的资产,企业也可以将其在市场上降价出售,把闲置的资产盘活,让其流入社会继续发挥价值。

5、投资入股。闲置资产的投资入股是指将企业的闲置资产作价入股到其他企业,让企业那些无法在本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的资产进入到其他企业中继续发挥作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转移了闲置资产,也让企业从中取得了收益,提升了企业资产的收益率。企业在使用闲置资产进行投资时减少了资金的流出,也拓展了企业资产的使用广度和深度,盘活了存量资产。企业将闲置的固定资产投入到其他企业中,可取得其相应的股份,到被投资企业分配利润时,可按本企业所占股份比例取得相应的股息收入。企业将闲置的资产进行投资入股时需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毕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中,被投资企业可能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状况,造成投资入股的资产白白流失。所以企业在投资入股前,必须对投资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它的经营现状和发展前景来评价这个企业值不值得投资。企业在进行闲置资产投资入股时可能会遇到两种状况:一是当资产的价值超过其所持有的股份额时;二是当资产的价值低于所持有的股份额时。这两种状况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入或者流出,因此企业应谨慎投资。

6、捐赠。企业将闲置不用的资产捐赠出去,不仅可以取得相应的税收收益,

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社会地位,这种处置闲置资产的方法越来越受众多企业的青睐。对于那些发挥作用小或者即将计提完折旧的闲置资产,如办公设备、场地设施等,企业可以考虑不再使用而将其捐赠出去。通过捐赠,既可以树立好的企业形象获得声誉,又可以抵扣部分应纳税所得额。值得注意的是捐赠也要选择好合适的捐赠对象和恰当的捐赠时机,原因是国家税法对各种捐赠行为和捐赠方式有着严格的处理规定。例如,企业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的

7

公益性捐赠不超过年度利润的12%的部分是可以税前扣除的,超过的部分是不可以扣除的,倘若企业是通过非盈利机构进行的捐赠,就可以在税前全部扣除。

(二)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企业现金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在企业在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怎样才能取得更多收益。企业加强现金管理是为了在保持较低的现金持有水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充分的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1、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若企业持有大量的现金,就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价值,无形中就导致了资产的浪费;若企业持有的现金过少,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短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要及时的调整其实际现金持有量: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量低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企业可通过短期筹措资金的行为来提高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量;当实际现金余量高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有价证券或是减少应收账款等方式来减少实际现金余量。

2、制定严格的收支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首先,要尽快收款。企业一方面要及时对将要到期以及已经到期的未达账项进行回收,另一方面要争取把应收款转变为企业可以随时使用的现金。企业在进行现金回收的过程中,努力缩减回收所耗费的时间、加快资金的周转率是企业现金回收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科学运用“锁箱法”、“银行业务集中法”、“折扣和应收挂钩”等加快收回企业账款的方法,提高现金管理能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要控制支出。现金的支出时间的管理是控制现金支出的重要内容,若企业作为付款方,当然是能延迟就延迟,延迟到最晚支付期限再支付。但是也不能以损害企业信誉为代价,影响与往来商家的未来合作。所以,如何正确的、巧妙地推迟付款期限是是企业现金支出控制重点。可以运用的策略有“推迟支付应付账款”、“采用汇票付款”、“分期付款”、“外包加工减少资金固化”等。

3、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杜绝账外资金。企业要使其拥有的现金得到有效、科学的管理,就必须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杜绝账外资金。在使用财务资金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一人审批制度,所有的现金往来都必须要上报给财务人员进行入账记录,禁止任何人滞留收支的现金,严禁另设立账户管理或使用现金,保证企业财务资金的管理科学、有效、规范。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