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更新时间:2023-08-11 17: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业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1期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李洋

(辽宁省东港市种子管理站,辽宁东港118300)

摘要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是水稻高产栽培上重要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以期能以较少的肥料投入,获得较高的产量,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水稻;肥料利用率:提高途径中图分类号s5ll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cr7—5739(2010)11--0098-01

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根据水稻主栽品种的增k辱/hm2,比常规施肥增产10%一15%。据mg,l【g、速效磷6—9mg,l【g、速效钾70-90mg/l【g。在000kg/hm2t,Ilm2、硫酸铵750—900

k蜀,11m2、

kg/hm2,硫酸钾120kg/hm2,提倡按此配方折算kg/hm2硫酸镁锌150kg/hm'。在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总量后,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d施25%,齐穗施粒肥10%。目前,水稻生产上大面积采用化肥表施的施肥方法。肥98

万方数据

据东港市农业中心资料,东港市20年前速效钾含量为

mg/kg,目前仅为70~90mg/kg,土壤有机质含量不

tlhnl2。而以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500kg/hm2,以防施用量过大或未腐熟的大力推行秋翻地,春季以旋代耙,以改善土壤结构,熟(下转第100页)

l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产潜力和产量目标以及土壤的肥力状况,确定适宜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数量和肥料种类.以解决各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在满足水稻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施肥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浪费,实现水稻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标。据东港市农业中心多年调查证明.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氮肥的施用量比传统的经验施肥减少300—600东港市农业中心土肥站检测。东港市水田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90—120此基础上结合东港市的实际,提出水稻产量为9的施肥配方,施有机肥22.5磷肥当季的利用率不足25%。钾肥的利用率亦仅30%.60%。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铵态氮的表施,硝化作用的损失。氮、钾肥的流失。某些氮素化肥的分解挥发,磷肥的土壤固定等131。试验表明,全层深施肥土壤中的铵态氮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表施则因上述原因急骤减少,碳酸氢铵表施氮的利用率为31.3%,而全层深施则达到39.8%一55.5%.深施比表施氮素利用率提高了8.5%一24.2%。全层深施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减少肥料损失,供肥稳而久,水稻的根系深扎活力增强.因此提倡在春季旋板田或秋翻春季以旋代耙时,将有机肥、硅肥、硫酸镁锌等底铺肥料一次全层施入。4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提高±壤肥力

150一160

磷酸二铵150施用复合肥。建议施硅肥7502根据不同生育时期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合理配比

各营养元素需要的数量,确定基肥和追肥施用的比例、数量和次数,重点解决前后期施肥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经补充和调整,使水稻在各生育时期都能均衡健壮地生长。达到减少肥料浪费、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看,水稻分蘖期需氮量占全生育期的40%左右,拔节至抽穗占50%左右,抽穗后约占10%。水稻对氮的吸收,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2个高峰。对磷的吸收,返青期至分蘖、拔节至孕穗、抽穗至成熟各占I/3左右。在水稻的分蘖初期和幼穗形成期是钾肥的营养临界期。杂交水稻的需肥规律与常规水稻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齐穗和成熟阶段还要吸收24.6%的氮和19.2%的钾。因此,杂交水稻施肥尤其要注重攻穗肥和水稻中后期补施钾肥闭。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肥对水稻产量结构的作用看,底肥和分蘖肥的作用是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穗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单穗和颖花数,而粒肥的作用则是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建议氮肥插前底铺30%,分蘖始期施20%。分蘖高峰期施接续肥15%,穗肥抽穗前20—25磷肥可在插前底铺或底肥和分蘖肥各施50%;钾肥底铺和穗肥各施50%。

3提倡全层施肥。减少肥料损失

料的利用率普遍不高。据估测,氮肥利用率只有30%。50%。

收稿日期2010--05—14

高。稻田的土壤肥力降低。水稻增产靠增施化学肥料来支撑,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肥料,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而且会因为土壤吸收不了渗透到地下,污染了水源。提高水稻产量必须先提高土壤肥力,最好的途径就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结合。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能改良土壤,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还能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全价营养,并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激素,增加其抗性。产生的有机酸。可增加磷肥的有效性。微生物活动耗氮减少氮的损失,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为水稻光合作用提供重要原料。有机肥料肥效缓慢,肥劲长久,虽然能在水稻生育期内持续不断地供应养分。但养分释放的少而慢,需用速效的化学肥料作为补充和调节[41。有机肥在水稻翻地或旋地前施入。一般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15.0—22.5有机肥不能超过7有机肥,使微生物大量活动,前期与水稻生长争氮,后期因分解有机质产生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水稻根系的发育。

5提水稻栽培管理水平和肥料利用率

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试验表明,秋翻地春季以旋代耙比

春季旋板田增产8%一10%,落粒稻减少50.3%。选择株型好、

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吸肥力强的品种151,节省肥料又高产。旱育壮秧,秧苗素质好,发根力强,抗黑根病能力强,吸水吸肥能力强。防止一次施肥量过大,肥料浓度高伤根,施肥后注意保水。防止肥料流失。保证抽穗前后通风透光好,底叶

农业

农艺学

重。特别是菌核病化学药品防治效果差,最有效方法是轮作倒茬。当地种植向日葵前茬作物以麦类、豆类、玉米、蔬菜差为宜,水地以向日葵--d,麦一胡麻一玉米方式为宜;旱地以向日葵一小麦一马铃薯~豆类方式为宜。2.3合理密植

向日葵种植密度要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土壤肥料、栽培措施及品种特性来确定.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是降低空秕率的有效途径。试验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食用葵保苗应在3.00万。3.75万株,hm2。株行距为40cmx70cm:油用葵保苗应在4.80万一5.25万株/hm2。株行距为352.4加强水肥管理

试验表明,肥水充足的向日葵空秕率仅为3.5%。5.0%。因此。水肥条件的优劣对降低向日葵空秕率,提高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向日葵在花盘形成期至终花期缺水.会导致空秕粒增多.严重减产.一般灌水比不灌水降低空秕率12.6倍。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差异很大。在生产上应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适期灌水,避免干旱胁迫。向曰葵苗期需肥较少,现蕾至开花期需肥量最大,需氮、磷、钾量分别占一生用量的67%、54%、66%。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重施种肥,合理追肥,以

crux50cm。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1期

完为止。或采用花盘接触法14l,即在盛花期将相邻的2个花盘“脸对脸”轻轻摩擦几下即可达到授粉的目的。授粉时间以开花后的2.3d的9:oo—11:00最为适宜,一般整个花期授粉2—3次即可。2.6及时整枝

从花盘形成期,有些品种在茎杆中上部常发生分枝现象,需要及时除掉,使营养集中到主茎花盘上,以保证籽粒饱满充实。打权工作要及时,做到“打早、打小”,即“枝权一冒,立即打掉”。据调查,及时打权空秕率在10%以下,而不打权的为41%。2.7病虫草害防治

向日葵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又叫白腐病,也称烂盘病和锈病。近年来,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菌核病发病率较高,一般在20%-30%,严重时可达60%-80%,轻者造成减产减收,重者颗粒无收。防治方法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生物防治主要以轮作倒茬,实行3-5年的轮作。化学防治:土壤消毒,主要以喷洒农药杀灭土壤中越冬的病菌孢子,在向日葵播种前用五氯硝基苯30-50kg/hm2,对湿润的细沙土150-225kg,搅拌均匀后撒在田间翻耕,即可抑制菌核病的萌发;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病可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向日葵螟是危害向日葵最重的一种害虫,花盘被害率一般可在10%~30%,重者可达100%,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在幼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洒90%的敌百虫500倍液防治,间隔6-7

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为减轻空秕率奠定基础。一般情况下800倍液,或7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锈

水地基施有机肥45.75t/hm:、普通过磷酸钙750kg/hm2、碳酸氢铵750kg,hm2,种施磷酸二铵225kg/hm2、硫酸钾120kg/hm2,追施尿素150kg/hm2:旱地应重施基肥,基施有机肥3.75~6.00ffhmz、普通过磷酸钙750ks/hm2、碳酸氢铵750

kg/hm2,种施磷酸二铵150kg,Ilm2、硫酸钾75kg,hm2,追施尿d,】生”页加j伙。

3参考文献

素90kg/hm2瑚。

2.5

人工辅助授粉

向日葵自花不结实,人工辅助授粉或借助昆虫异花授

【l】三号尊 向日葵空秕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技术叨 耕作与栽培,2005(3):

【2】赵文银向只葵空秕粒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新农业,1980(13):8.

[31郑爱军,李杰,宋海涛 向日葵空秕拉增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天津

粉才能结实。人工授粉方法是:用棉花作粉扑,授粉时一手扶着花盘,一手垒着粉扑子,先在一个花盘上轻轻摩擦几下,然后再往另一个花盘上轻轻擦几下,这样依次下去,直到授(上接第97页)

习惯为块状抚育、树盘抚育或带状中耕抚育,以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在春季适当施用氮肥,夏季施以磷肥、钾肥,冬季施以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油茶生长一。2.8集约经营

油茶林产量的高低决定于行林、经营水平。要求油茶产

【4】銮莩碧麓嚣!:音姜.秕粒增多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叨.科学种养,

2009(8):28.

2.9引蜂授粉

由于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树种。保护土蜂、养殖家蜂或外引蜂群授粉,有利于提高油茶的授粉率和坐果率,从而提高油茶产量。3参考文献

[11李果青.浅谈油茶的种植技术【J】.林业建设,2009(I):19—20.

[21夏树让.南方油茶种植潜力巨大【J1.中国农业售息,2008(4):35一

苎苎要銎,!竺警三堂竺擎:寰孽璺孥夏要粤,矍,。2翼耋型和情况,确定适宜的方式方法,逐步为良种化、园艺化、规

格化创造条件,进而达到集约经营高产稳产的目的。(上接第98页)

f3】奶30f,1.,、u'J、-经,--r油茶丰产栽培技术m现代农业科技,2009(13):53—54.

业科技。2001(1):2.5—27.

ii周乃余:’圣袅苗。荔家磊,喜!大葡i矗。矗。某辜产复培&术【JJ.河南林

不早衰’维持根系的活力。适时晾田、晒田,促进根系下扎

推广节水栽培技术,以浅湿管理为主,后期实行干干湿湿的

管水方法。消灭草荒,防止杂草与水稻争肥。安全用药。防止

嘲嘉篇篇糕燃:孺枷):2瞰89-警肥料利用效率现状

1996(6):21—22,28.

【3l徐小举,吾建祥冰稻不同施肥方式对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02(2):264—265.

药害抑制水稻生钏啜病虫防治'防止水稻早衰。

参考文献

嗍翼笔墨罴粱翥翼蒜嚣黜雷怒篡嘲律、叶色

【5】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等.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095一1103.

【l】刘业海.姚民英.陈泽美.等.水稻肥料利用率研究阴.耕作与栽培,

万方数据

农业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洋

辽宁省东港市种子管理站,辽宁东港,118300现代农业科技

MODERN AGRIG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2010,(11)0次

参考文献(5条)

1.刘业海.姚民英.陈泽美 水稻肥料利用率研究 1996(6)

2.王伟妮.鲁剑巍.陈防.鲁明星.李慧.李小坤 湖北省水稻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现状研究 2010(2)3.徐小华.吾建祥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对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2002(2)

4.沈阿林.姚健.刘春增.宋保谦 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 2000(4)

5.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杨建昌.王光火.邹应斌.张福锁.朱庆森.Roland Buresh.Christian Witt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2002(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吾建祥.施南芳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2002(4)

通过水稻不同施肥处理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水稻谷物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期刊论文 徐小华.吾建祥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对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

科学的养分供求管理是水稻生产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的定位试验,研究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3.学位论文 寇大勇 宁夏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 2005

本文结合宁夏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早育稀植适宜育秧方式、旱育稀植适宜栽培密度、施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播期、播量是影响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主要因子,培育壮秧要早育稀播,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关键。预测水稻单产650kg/666.7m2以上(概率保证95%以上)的农艺措施之一为:4月1日至4月10日播种,秧田播量在50-160g/m2之间。

2.手插秧秧田的播种量与秧苗素质和产量有密切的关系,低播量的秧苗素质较高,插后水稻产量高,高播量的秧苗素质较低,插后水稻产量低。目前我区水稻手插秧的育秧播种量应控制在220g/m2以内。

3.机插秧的秧田播量大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的影响,以低播量的效果最好,且移栽后对移栽成活、抽穗期及产量等指标较好,结合实际提出以播量670g-780g/m2为宜。

4.旱育秧条件下,大田不同插植密度的初步研究表明,插植密度5万/666.7m2,行穴距30×13cm,每穴3苗,是目前生产水平下的适宜密度。该密度形式下能充分发挥水稻分蘖特性,个体发育充分,群体结构合理,是壮个体、促群体、攻大穗,最终实现高产的种植模式。

5.旱育稀植氮肥用量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大田稀植条件下,666.7m2施纯氮15kg的处理产量最高;在施氮10-15kg范围内增加氮肥用量边际产量最高,用回归方程求得最高产量施氮量为15.93kg,经济产量施氮量为14.49kg;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可以明显的增加分蘖,以15kg施氮水平分蘖成穗最高,且群体结构合理,个体发育良好,产量三要素协调。

6.早育稀植基肥施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基肥以全层深施的方法为最好,产量最高为749.6kg。其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全层深施肥,肥料入渗较深,肥料不易散失,肥料利用率高,可均衡供应整个生长期内对养分的需求,单位面积的群体较大,收获穗数多:单株性状好,穗大粒多。

4.期刊论文 侯立刚.赵国臣.隋朋举.郭希明.周舰.全东兴 施用SODm增效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6)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增效剂分别较普通肥处理和复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6.8%和5.04%.施用SODm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以及抽穗后物质转运效率,相对于普通肥处理增产8.4%.

5.期刊论文 赵营.同延安.张树兰.梁锦秀.周涛.ZHAO Ying.TONG Yan'an.ZHANG Shulan.LIANG Jinxiu.ZHOU Tao 氮磷钾施用量对灌淤土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2)

在宁夏灌淤土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3个施肥水平对水稻(宁粳28号)产量、养分累积量及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累积有显著影响;水稻当季氮、磷、钾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施磷肥有利于穗粒数的形成,过量施用氮肥还会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本试验水稻氮、磷、钾肥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 254.3、P_2O_5 150.8和K_2O 145.6kg/hm~2,获得最高产量的最大施肥量组合分别为N 309.3、P_2O_5 253.9和K_2O 177.6 kg/hm~2.

6.期刊论文 詹其厚.陈杰.ZHAN Qi-hou.CHEN Jie 氮钾肥配合对沿淮地区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2)

研究了氮、钾肥对沿淮地区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比不施氮增产20.3%~29.0%,而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适宜用量的氮、钾肥配合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通过数学模拟得到氮肥效应方程,并初步确定该区水稻适宜N用量为225~250 kg·hm-2.

7.期刊论文 廖铁军.赵竞英.黄云.饶智宏 磷酸二氢钾铵对水稻的营养效应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2)

采用裂区设计,田间生物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酸二氢钾铵不同用量及不同施用方法在中性紫色土上对水稻的营养效应.结果表明,化成复肥供量较低时,产量随供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复肥供量处理为60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主区为7 711 kg/hm2,副区为7 144 kg/bm2,比CK分别增产33.73%和

23.43%,过量供应,养分累积量增加极缓,趋于稳定,单位养分的增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则显著降低,产量甚至出现下滑.相同供肥量不同施用方法比较,分次施肥比1次基施,水稻对化成复肥中氮素和磷素利用率提高分别为31.43%~34.88%和30.39%~32.20%,而对钾素累积量和利用率影响较小,分次施肥较1次基施

农业

增产幅度为6.95%~7.94%.品质分析表明,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复肥供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次施肥和1次基施增加幅度分别达16.81%~19.52%和

17.69%~19.34%,但对淀粉含量影响相对较小,淀粉含量有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略有下降的趋势.适量供肥及合理施用方法可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同化效率、增加水稻穗长、穗粒数等,这可能是实现增产的主要原因.

8.学位论文 宋正国 水稻、玉米专用控释肥养分释放规律及肥效的研究 2003

该文以可降解的聚乙烯醇和天然高分子淀粉为主要包膜材料制备水稻、玉米专用控释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水稻、玉米专用控释肥在不同膜质、不同包膜厚度及向膜内添加抑制剂等条件下肥料养分释放的规律,以此来选择合适的膜质、合适的包膜厚度用于生产水稻、玉米专用控释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膜质A、B包膜的水稻、玉米专用控释肥都具有长效性、缓释性的特点.

9.期刊论文 符建荣 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2)

田间试验在日本山形县鹤冈市进行,探讨了树脂包膜类控释氮肥基施与尿素、硫铵分次施肥对单季稻的增产效应;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吸氮模式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移栽稻以尿素与控释氮肥(LPS-100)按1∶1混合基施产量最高,分别比尿素和硫铵分次施肥增产23.6%和9.2%;直播稻以LP-100基施产量最高,分别增产9.2%和4.0%;控释肥基施,水稻自移栽(或直播)至幼穗分化期吸氮量明显高于尿素或硫铵分次施肥。15N示踪研究表明,最高分蘖前水稻从尿素和硫铵基肥中吸收的氮素只占基肥氮总吸收量的33%~45%,水稻从基肥中吸收氮素可延续至抽穗期,而从LP-100中吸氮可持续至收获期。15N示踪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以尿素处理最高,硫铵和LP-100接近;差减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以LP-100为最高,尿素/LPS-100、尿素、硫铵三者接近;基肥的氮素回收率以LP-100>硫铵>尿素。尿素/LPS-100和LP-100一次基施,氮素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尿素和硫铵,是高产的主要原因。

10.期刊论文 王缉娥.陈家贞.莫卫 肥料增效剂配合氮、磷、钾肥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盘栽试验浅析 -广西农学报2007,22(5)

为使氮、磷、钾施肥利用率提高,进行了肥料增效剂配合氮、磷、钾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条件下,加施肥料增效剂能提高稻谷产量3.69%;植株的每蔸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有所增加,生物产量增加;对氮、磷、钾吸收量增加.

本文链接:/Periodical_ahny201011060.aspx

授权使用:上海交通大学(shjtdxip),授权号:ee50dbce-5569-4925-8455-9e6e00ac9f09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7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c1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