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A卷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4 10: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传播学原理》试题A

开卷() 闭卷(√ ) 适用专业年级:广告学08级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总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阅卷人 题 分 20 32 48

核分人 得 分

五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反馈 2、大众传播 3、传统学派 4、信息环境 5、意见领袖

二、简答(32分,每题8分) 1、举例说明社会信息是什么?

2、如何理解符号在传播中的中介作用?

3、拉斯韦尔关于传播过程及其构成要素的内容是什么? 4、人类传播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什么重要规律? 三、论述

1、阅读下面故事,分析讨论剧作家苦恼的原因。(13分)

有位著名的剧作家,在一所大学给千名女生作报告。 事后,他向第一个遇到的熟人说:“谢天谢地,总算过去了。我情愿跟一个女孩 谈1000次话。也不愿跟1000个女孩谈一次。”

2、结合现实,解读“信息过载”与“信息不足”的对我们认知的影响。(15分) 3、结合传播事实,分析讨论“冗于信息”对实现信息沟通的价值。(10分) 4、谈谈你对“人是符号的动物”认识。(10分)

《传播学原理》试题(A)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传播活动中,信息接受者对发出者的回应。反馈是接受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告诉我们给别人留下了什么想样的印象。积极或肯定的反馈促进正在进行的传播行为;消极的或否定的反馈抑制传播行为的进行,起到矫正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那些不被人所期望的无效率的行为。反馈体现了反应是如何影响行为的。

2、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是社会化的传播。其特点是: 传播者职业化, 讯息大量、快速复制,传播媒介也是机械和电子设备系统,受众非个人化。 或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地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

方式影响他们。

3、以美国传播实践为背景,重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采用实证、经验、微观研究方法,注重传播效果和受众研究的传播学研究学派。

4、信息环境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这些信息不仅仅是知识,而且包含着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环境不是对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信息环境会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人建构主观真实的主要途径。

5、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部分人群,媒体只能告知和说服一些关键个人,这部分人群就是 “舆论领袖”或意见领袖。它们转而通过与其追随者的人际传播联系,即以一种两级传播流通的模式将这种效果加以扩大。 二、

1、社会信息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状态的反映。人对社会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就会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就会形成相应的一种认识、一种经验、一种思想或一种观念。当我们用一定的符号系统把这些感知、体验、思想等内容表达出来,并同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社会信息就产生了。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思维、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的信息。 由于对社会进行反映时,不仅是客观世界,而且还有主观世界即人类自身精神),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理智的认识,而对主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体验,因此,前者是理智信息,如情报、消息、数据、资料、知识等所包含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后者是情感信息,如文艺作品、文艺演出比赛、各类游戏等所传达的情感性内容,具有审美功能。

2、表征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信息,只有被我们用符号序列表达出来的时候,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 而当我们使用符号去表达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我们也就开始了传播。因为传播行为一方面是用符号去将信息表达(说、唱、写、画动作表演等)出来,另方面是对符号序列进行解读(听、看、读等)。对传或受任一方面来讲,符号都是关键的中介环节。 3、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接收者(受众) 取得什么效果 传播者 → 讯息 → 媒介 → 对谁 → 效果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4、人类传播的演进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符号和信号时代(2)说话和语言时代(3)文字时代(4)印刷时代(5)大众传播时代(6)网络传播时代 (1) 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是叠加式而不是替代式的。 (2) 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传播本身正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 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 三

1、 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 间。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剧作家与1000个学生的的“意义空间”差距很大,交流的有效性必然受到影响,难以实现传者与受者的意义共享;特定的组织传播方式“一对一千”,使得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不能充分满足交流双方的信息需求。信息传播中的噪音对交流也有一定的影响。

2、信息匮乏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匮乏阻碍受众对特定信息的获知。

信息过载是信息时代信息极大丰富的负面影响之一,指的是社会信息超过个人或系统能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围,并导致故障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受传者对信息反应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

3、传播过程中的任何信息都不可能是全新的,因为人们在理解新信息时是依靠已经掌握了的信息来进行解读的,因此在传播中我们总是使用一些接受者所已知的信息。这种为接受者已知而又被传播者反复传递的信息就是“冗余信息”(旧信息)。“冗余信息”是对事物确定性的表达,也就是对于人们已知情况的反映,对于减少我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认识来说是“多余”的。 但对于传播来说,“冗余信息” 并非是多余的。一定数量的“冗余信息”对新信息起着解释作用,从而使未知信息易于为人所接受。同时“冗余信息”能够克服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如重复,保持传播的畅通;另外, “冗余信息” 的传播有助于人际关系的维持和加强。

4、符号是用来指称(指说)或代表(代替)另一事物的象征物。它可以是表情达意的语言、文字、神情举止、可以是代表某一单位部门或产品的招牌、标志(商标)可以是表达某种场景的图画、照片,可以是具有某种特殊象征意义的事物,如徽章、旗帜,可以是表达某种数理关系的数字、图表》。总之,任一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且和另一事物有关系,而且可以用来代替或表现这种事物,那么它就是符号。可以表示某事物等具体存在,也可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是一种人类社会独有的、有意义的象征物,是传播者与受众间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为人类所独有。人不断地和自身打着交道,并使自己被包围在语言的形式、艺术的想象、神话的原型和宗教的仪式等等之中,以至于不凭借这些人为媒介就无法认识世界。而缺失了这些符号系统的人只能活在生物需求中而找不到与人类社会相通的出口,无法融入人群中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5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