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高校教师师德修养》

更新时间:2024-05-14 10:0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案 例

1、孙老师为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某高校任教。先是因为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孙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她,故到院办大吵打闹。因倍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中途回办公室休息。后又因心情不好,在家休息,只好请别的老师带课。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

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孙老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答:按照教师在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1)教师应正确的对待领导,正确的对待荣誉,正确的对待自己,冷静地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多从自身寻找原因;

(2)教师不应该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应将不快的情绪告诉学生。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形象,也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

(3)领导对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规定与可能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

2、王某托朋友介绍去一所大学任教。问及原因,答曰:“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对这些看法,应做何评价? 答:(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做不好的;

(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

(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3、1998年9月4日,对于辽宁朝阳市第二中学高(二)8班的男生崔某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当晚6时,学生下课的时候,学生多聚集在楼内走廊,外面正下着大雨,秩序非常混乱。崔某在走廊内鼓掌喧闹,被时任副校长的易淑荣撞见。易拍打崔某后背几下,说:“你起哄什么,幸灾乐祸呀!”易拽住崔某的衣服去八班。崔某边走边嚷:“你校长凭什么打人??。”高二(8)班班主任许晓晨上前打了崔某左面部两耳光。崔某感觉听力下降,耳鸣。经法医鉴定,崔某左耳被暴力打击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构成轻伤。后又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所对崔某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为“患神经官能症,人格偏离;被打后所反映出来的神经性症状与被打事件及个性特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据《辽宁晚报》报道,经过三年多诉讼后,对学生实施体罚的老师和校方赔偿崔某各项经济损失人民币31万元。据悉,这是目前国内体罚学生事件引发的最大的一笔赔偿。

这一事件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意义。 案例分析要点:

1、教师体罚学生是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师道德的;2、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3、加强师德修养重要性的表现

4某高校一研究生毕业论文涉嫌抄袭,答辩老师认为应该取消该生的论文答辩,建议延长毕业时间一年,重新撰写论文。该生动用了一些资源,给答辩老师施加压力,请求允许学生对原论文做部分修改后予以按时毕业。但答辩老师仍然坚持原来的观点。请你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谈谈你对答辩老师做法的看法。

答案要点:(1)诚实是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起码品格;(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3)严谨治学是教师的基本要求;(4)教师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维护道德的严肃性和正义性。

原 理 篇

职业道德—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称,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必备的品德。

职业理想---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教师职业理想:选择教师职业并在教师职业中希望达到的成就。 教师职业伦理—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道德的基本功能: 自律功能 、教化功能、调节功能 . 2、职业道德特征:(1)范围上的行业性与特定性;(2)内容上的稳定性与连续性;(3)形式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4)操作上的规范性与实践性。

3、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1)在原始社会萌芽(2)在奴隶社会形成(3)在封建社会初步发展(4)在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发展 (5)在社会主义社会崭新发展 4、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一,职业道德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调节职业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职业活动中各方利益。

第二,对提高从业者道德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促进劳动者自我完善。 第三,对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具有示范作用。

教师的职业角色:社会的代言人、 文化的传播者 、 学生的引路者 5、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①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示范性 ;

②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 ③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 ④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

6、教师职业的价值内涵:教师职业充盈着自由的快乐 ;教师职业内含着创造的幸福

7、教师职业的价值追求 :(1)教师应成为学者和专家:(2)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3)教师应成为美的体现者和创造者 8、教师职业的道德责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依法从教;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师范精神的传统(2)为人师表的体现(3)言传身教的要求

9、师德的特征:(1)教师道德要求的高层次性;(2)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3)教师道德情感的丰富性;(4)教师道德影响的深远性。 10、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1、高校师德建设的依据,首先,大学具有高深性特点;其次,大学具有专门性特点;再次,大学具有前沿性特点。

11、、高校师德建设的目的:(1)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3)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12、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伦理、教师职业人格教师职业伦理:一要善,二要公正,三要有责任感。教师职业技能(即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包括:教育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 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研究能力(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延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也是师德建设的内容

修 养 篇

师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高校师德修养的特点 :

第一,这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活动。

第二,这是教师个体出于完善自我人格的内在需要以及这种内在需要所启动的自主、自为、自觉和自愿的活动。

第三,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综合的内化过程。 高校师德的评价:

1、高校师德评价的依据: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目的和手段相结合 高校师德评价的依据:(1)以善恶为标准(2)以发展为标准(3)以实践为标准。

2、 高校师德评价的方式: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

高校师德修养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内修与外养相结合。 高校师德修养的路径:

1、提高师德认识(师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 。师德认识的内容: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 2、陶冶师德情感(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他人和自己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3、坚定师德信念 4、锻炼师德意志 5、培养师德习惯 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志存高远;学思结合;内省慎独;践履笃行

规 范 篇

1、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⑴教学本身即是一项道德活动,教学既是求真的活动,同时也是求善的活动。

⑵教学内在地包含有道德价值。首先,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其次,客观而科学的知识本身便包含有道德教育的作用。 再次,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道德活动。 ⑶教学能提升师生的人生境界。

⑷教学活动能沟通师生的心灵。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中的品质沟通;教学中的心理沟通;教学中的知识沟通; 2、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

⑴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要合乎道德要求; ⑵教学内容必须符合道德标准;

⑶学过程的推进必须遵循道德原则(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性,进行有效沟通)

⑷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依照道德规范(杜绝采用强制性、不恰当手段) ⑸教学效果的实现必须具有道德价值(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全面发展)

3、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爱与责任;公正与职业良心;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节制

4、高校学术研究的道德内蕴:

⑴高校教师的研究职责。学术研究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 ⑵学术研究的道德诉求。①学术道德,是指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

道德规范和准则。学术道德的内容取决于学术活动自身的特点,学术活动的特点是创造性活动,是探索性活动,是积累性活动。学术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术规范。②学术道德的特性。学术道德具有鲜明职业性,学术道德具有突出的自律性,学术道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⑶教育意义:凸显了探索创新;凸显了社会责任;凸显了自我发展;凸显了人才培养。

5、高校教师学术品格的培养:求真、诚信、自律

6、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要求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探索创新,严谨治学;学术民主,学术自觉;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7、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内涵及其道德意义

⑴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内涵 ---指高校教师以自己的学科专长为基础,除完成高校本职工作外,根据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的兼职劳动。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发展阶段为:地下活动阶段;半公开阶段;公开化阶段。

⑵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 :

①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是履行社会赋予高校使命的必要形式; ②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是实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 ③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有利于激发自身的职业潜能,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④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有利于促进校际间的学术交流。

8、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诚实守信;公平公正;讲求效

率;乐于奉献

9、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关系应对

①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 ③正确处理服务与自觉的守法道德: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处理

好金钱和道德的关系;按章纳税。 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10、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在高校这一特定区域内,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通过教育活动交往和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内涵、多性质的相互融会、影响的关系体系。包括师生间的教学关系、情感关系、伦理关系人际关系。 2、师生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更强;(2)是一种独立和协作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互动性;(4)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二)良好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1、良好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良好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1)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尊、自信、形成主人翁意识; (2)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的培养; (3)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格;

(4)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生矛盾冲突的原因:

1、师生不同思想观念的制约和影响; 2、高校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影响;

3、师生“代沟”和“心理差距”的存在; 4、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一些不当行为的影响。 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主动参与者不是被动受教育;在教育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学生是变化的个体;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2、热爱、尊重学生(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爱护每一个学生)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求恒、?严而求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习惯、生活方式、举止风度) 11、教师集体关系的道德规范 ㈠教师集体关系的特点:

①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②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③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5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