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12 00: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技术教育经典名著选读

技术教育文化类书籍

1、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

——(美)克拉耶克 等著,王磊 等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是对中小学科学技术课上项目教学法的使用。初次接触项目教学法是张云云师姐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时。当时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只有一个重要的工具“档案袋”。后来在图书馆看到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这本书,就产生了兴趣。这本书是美国人著,翻译过来的,感觉这本书翻译的还不错。这本书有十二个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1)项目教学概述

在这一部分我了解到了项目教学法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驱动性问题、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老师或者学生提出驱动性的问题并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增进学习者团体全员参与性,使他们有合作的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提问中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把学习的责任教给学生。这一部分对驱动性问题、如何自主探究、学生团队如何合作都做了相应的评述。

【1、驱动性问题最好是由老师促进学生提出来的,它要有价值、有意义,有可行性,还要能够可持续的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当我们滑旱冰时我们为什么要带头盔和护膝。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就容易激发并保持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进行探究。2、自主探究过程主要是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数据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允许学生进行自主观察活动,不对他们提出的奇思妙想进行批判。在此阶段中教师要支持学生们收集的数据,支持学生们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有助于促进学生活动的建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技术探究活动中,要注意运用技术,比如探测仪、计算机等。3、合作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没有权威,都不会不安,水平层级也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给学生提供帮助,给学生提供尊严与鼓励)。】 (2)评价

这一部分介绍了在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办法。 【目的:评价可以指引学生把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带进课堂,也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内容、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评价办法:适时使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使用技术工具改善评价。】 (3)课堂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科学课堂的管理。

【给予学生真正的选择(当给予学生真正的选择机会时,他们就会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真正的选择是不受教师支配的;做行为的榜样;维持平衡的师生关系,确保平等;增加对科学的积极的行为态度】 (4)课程

这一部分讲解的是对科学课堂上项目的设计。

【设计一个基于项目的学习单元:设计驱动性问题,设计探究活动,设计评价,设计项目,选取资源等等】

(5)后续工作

这一部分是本书中最后一部分,我认为这一部分虽然不是本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却是极有意义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我们做事情只做到事前,事中,很少顾及到事后。在本书的最后提出了接下来怎么做的问题。在这一部分本书对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有点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 我认为,对于我们本专业尤其是以后志向于从事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同门来说,这是一本很值得去读的书。本书在内容上对项目教学法及其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写作中采用了很多案例,提出了很多问题,写作手法与内容相对也比较有趣,引人入胜。它不同于我们经常读到的很多教育理论书籍,是从理论的高层面上解读教育现象的,它更倾向于给我们介绍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指导我们未来的实践也有一定意义。我推荐大家读一下,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感受。

2、对话教育热点2011

——教育部新闻办公室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3、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30年(1978——2008)

——周明星主编 唐林伟 刘晓 王良副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8

——主编马庆发 副主编唐林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话教育热点》是根据2011年及前后的一些教育问题做了介绍和评析:比如高等教育改革,《虎妈战歌》,“读经热”等。 《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30年》以及《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8》都可以说是资料书,都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各分支学科如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论、教学论、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评述、反思与前瞻等进行了整理。

5、《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1936

【谈到蒙台梭利,我们就会想到“童年之家”,这虽然是一本教育学的书,但是他对儿童的心里,以及儿童与成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做了介绍。我们是技术教育专业,面向的是中小学生,我觉得会有一些帮助,另外这是一本名著,又是一本写的不错的书,所以向大家推荐一下。另外,就算以后不做技术教育教师,我们还可以以后教育孩子嘛】

儿童带着新的活力进入这个世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儿童的发展也受到了重视,儿童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此,对儿童与儿童的教育进行了介绍。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精神的胚胎,第二部分讲新教育,第三部分讲儿童与社会。“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个人在幼年时所获得和吸收的一切会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响其一生)把儿童安置在一个愉快的环境里

总结及反思:

看了一些书,有了一些了解,做了一些思考。 思考不够深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q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