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东北大学研究生归属感(许国洋最终修改稿2)

更新时间:2024-04-01 03: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东北大学研究生归属感

调查报告

东北大学研究生科技服务中心

2014年3月

1

课题组构成 负责人 欧阳恒岳 成员:理论研究分中心全体

2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4

1 研究依据和必要性 ............................................................................................................... 4

1.1 选题依据 .................................................................................................................... 4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2.1研究目的 ..................................................................................................................... 5 2.2 研究意义 .................................................................................................................... 5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6

3.1基本概念界定 ............................................................................................................. 6 4 研究方法 ............................................................................................................................... 7 第二章 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 8

1研究假设 ................................................................................................................................ 8

1.1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归属感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 8 2 问卷设计 ............................................................................................................................... 9

2.1问卷指标设计 ............................................................................................................. 9 3调查方案与方法 .................................................................................................................. 10

3.1调查范围和对象: ................................................................................................... 10 3.2调查步骤 ................................................................................................................... 10 3.3调查方案 ................................................................................................................... 11

第三章 问卷回收及分析 ............................................................................................................... 11

1 调查样本及问卷质量分析 ................................................................................................. 11

1.1 调查对象及样本分布 .............................................................................................. 11 1.2 题项描述统计 .......................................................................................................... 12 1.3 问卷信度分析 .......................................................................................................... 14 2模型构建及验证 .................................................................................................................. 14

2.1 研究生归属感的性别差异 ...................................................................................... 14 2.2研究生归属感的学科类型差异 ............................................................................... 15 2.3硕士研究生归属感的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差异 ............................................... 15 2.4 年级差异对研究生校园归属感的影响 .................................................................. 16 2.5 地域差异对研究生校园归属感的影响 .................................................................. 17 2.6 本科是否就读于东大的研究生的校园归属感区分 .............................................. 18

第四章 提高在校研究生归属感的建议 ..................................................................................... 19

1 以学生为本 ......................................................................................................................... 19 2 完善基础设施 ..................................................................................................................... 19 3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 19 4 增加学院的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融入度 ..................................................................... 20 5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 20 6 研究生本身也要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 20 7 结语..................................................................................................................................... 21 第五章 开放性问题调查整理结果 ............................................................................................... 21 参考文献:..................................................................................................................................... 22

3

东北大学研究生归属感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东北大学在校全日制研究生为样

本,对其学校归属感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同时参考已有的实证研究成果对硕士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其次,结合已有测试问卷的内容,构建了针对东北大学研究生归属感的理论模型,界定了影响研究生归属感的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提高东北大学研究生的归属感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研究生 归属感 影响因素 对策

第一章:绪论

1 研究依据和必要性

1.1 选题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对社交需求的界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目前对归属感的研究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中国学者徐琴美等人指出,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学校作为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周围环境状况、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师资状况等方面都会对研究生的归属感产生重要的影响。归属感的缺失不仅会造成研究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影响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增强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已经

4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东北大学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归属感的强烈程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那么,目前东北大学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又有哪些因素与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息息相关?东北大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本文通过对东北大学研究生的归属感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我校以及其他高校的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研究目的

1、通过对东北大学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东北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真实情况。

2、通过分析问卷,了解各相关因素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作用。 3、通过分析东北大学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其差异,总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取得的建设性成就和发掘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对这些成就、差异及可能存在问题的归因,从中总结出我校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为潜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2 研究意义

2.2.1 实践意义

通过对东北大学研究生归属感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客观理性的分析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影响研究生归属感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加强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具体措施,因此,无论从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学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学生个人角度,增强学生归属感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及参与学校生活的积极性的提高,能够避免学生因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而造成的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促使

5

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学校角度,能够使高校在继承原有管理模式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学生归属感的认识和教育,从而促使高校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向着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迈进。

2.2.2理论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东北大学的实际情况入手,运用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具体实践,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影响研究生归属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提高研究生归属感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同时为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也具有借鉴意义。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3.1基本概念界定

3.1.1归属感

归属感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所致,归属感属文化心理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

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归属感的维度往往是不同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渴求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人的承认;个人的能力才华的展现均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

大学生的归属感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三个阶段:形成期、稳定期和波动期。低年级学生刚到学校,经常是在经历无所适从、失望的情绪体验过后,才有可能形成一种归属感。

在形成期,新生对学校的反应可能有以下这么几种:对崭新的大学生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认真去了解、去适应;对大学里部分滞后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感到失望,或发现大学生活与之前所想象的存在较大差别而有失望感;对生

6

活学习的环境漠然置之,默默被动地去适应等。

在稳定期,大学生活变的全面的发展和深化,同学之间相互有了了解,独立能力日益加强,课余活动丰富多样,大学生在这段时间逐渐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

在波动期,是指大学生能够较理智地处理人际关系,但因面临就业,有较大的情绪、心理波动,从而会造成归属感的增强和减弱。

[1]

3.1.2归属感

归属感这个概念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已经提出了几十年时间,Goodenow(1993)提出,归属感(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De Vos和Dijkstra(2000)把归属感定义为,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L.H.Anderman(1999)指出归属感就是学生在一个特定的学校内感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是舒服的;2003年,他在原有基础之上完善了对归属感的理解,他认为归属感提及的是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结构中的位置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中国学者包克冰和徐美琴在《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中将归属感定义为:“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并且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以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 [2]这就是说归属感是指学生能够自愿地把自己归入所就读的学校,并且在思想、情感以及心理上认同学校,自愿接受作为学校一个成员而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乐意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来促进自身的发展。阳泽在《论归属感的教育意蕴》中将归属感理解为:“学生将自己与学校联结起来,感觉自己被学校接受和认可,是学校的一员,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综合体现了学

生对学校的认同、依恋、寄托与卷入状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密切的反映。”[3]

这一定义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的认同和投入。

4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进行东北大学研究生归属感研究,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分别作了(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理论进行论文写作。

7

第二章 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1研究假设

1.1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归属感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1.11基本假设: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归属感总体不高 三个方面:

假设1:学校状况与感受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1)环境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2)住宿环境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3)图书资源情况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4)食堂管理、伙食水平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5)学习与生活预期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6)导师的引导和关怀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7)教学、教学、体育设备设施完善与否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假设2:学习生活与感受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1)奖励和评优政策是公平、公正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2)学习深造机会对您的人生的重要性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3)学习和生活适应情况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4)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好坏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5)同学的亲近与关心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假设3:整体认知与感受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1)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情况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2)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8

2 问卷设计

2.1问卷指标设计

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在研究假设中,我们认为东北大学研究生归属感影响因素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学校因素(学校环境、师资状况、教学管理、基础设施等),个人因素(个人人际关系、个人基本情况、个人的学习、生活感受等);其中,归属感是研究假设的因变量,学校因素、个人因素自变量。以下是假设说明:

2.1.1个人因素

研究设计中的个人因素主要是指个人基本状况,具体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本科是否为东北大学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具体是指与班级同学、寝室舍友、导师等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及对校园各个方面的认知状况也是个人因素的组成部分。

据此,有以下假设:

假设1: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归属感在性别、生源(城乡)、学校、年级、

学科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2:学生自身的人际关系状况和感受影响归属感。

假设3:学校的研二学生对研一的引导、帮助对研究生的归属感有显著影响。 假设4: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硕士研究生归属感有显著影响。 假设5:学生对学校的师资认知状况与感受影响硕士研究生的归属感。 假设6:个人对研究生学习生活对人生产生影响的重视程度到影响研究生归 属感。

2.2.2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是本文研究的关键因素,归属感的强弱与学校息息相关。学校因素是指有关校园环境、规章制度、师资力量、基础设施以及校园文化、知名度、影

9

响力等方面的总合。学校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大方面:学校环境、师资状况、教学管理、基础设施等。 据此,有以下假设:

假设1: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假设2: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公平、公正、公开影响归属感。 假设3:两年制的学习进度对研究生归属感有显著影响。 假设4:学校的校园集体活动对研究生的归属感有显著影响。 假设5:导师的为人处世原则和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归属感有显著影响。 假设6: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对研究生归属感有显著影响。 假设7: 学校的知名度影响研究生的归属感。

3调查方案与方法

3.1调查范围和对象:

调查范围:东北大学 抽样方法:系统抽样 样本量: 1200份 抽样单位:寝室 调查对象:研究生 调查地点:宿舍

调查方式:人工发放、当场收回填写好的问卷 调查时间:2013年12月5日—12月12日

3.2调查步骤

(1)研究工具设计,分析相关影响变量的因素,确定调查问卷定稿

(2)确定样本,随机抽取调查样本,初步确定研一学生600份,研二学生600份,博士生300分,基本照常回收。

(3)实施调查,搜集资料

10

3.3调查方案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设计和调查共经过4个阶段。第1阶段(2013年12月),借鉴国内外文献的相关问卷及党委老师的建议,确定问卷指标定义及问卷初稿。第2阶段(2012年4月),分别对研一、研二、博士等三组具有代表性的人员进行焦点组访谈,听取问卷修改建议,进一步修改问卷内容。第3阶段(2013年1月),预调查,将修改后的问卷在研究生科技服务中心内部进行预调查,并进行题项分析,修改问卷,确定正式调查问卷内容和格式。第4阶段(2013年1月18日-22日),正式调查,对东北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展开正式调查,共收回11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935份。如下表: 表1-1 问卷分发表 年级 硕士研究生一年级 硕士研究生二年级

博士生

人数 600 600 300

日期 18日——22日 18日——22日 18日——22日

时间 20:00—21:00 20:00—21:00 20:00—21:00

第三章 问卷回收及分析

1 调查样本及问卷质量分析

1.1 调查对象及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对象是2013级和2014级研究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5份,问卷有效率为80.5%。统计显示,受访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67.5%和32.5%;生源地比例为辽宁省内38.5%、外省市的生源占61.5%;文科类25.8%、理工类73.3%、艺术体育类学生鉴于此次调查范围较小,所以并没有普及到;受访者中当过学生干部的占26.5%、非学生干部73.5%;被调查者中研一44.9%、研二43.6%、博士11.3%;本科、硕士就读于东大的42.6%、56.3%。

11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归属感影响因素的量表的进行设计,结合东北大学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些实际感受,形成归属感研究的量表初稿并编制封闭式问卷。通过预调查,笔者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整个问卷的信度为0.986,这说明问卷的信度非常好,完全可以应用。

1.2 题项描述统计

本研究所有测量项目均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进行测量。问卷各题项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2。 量表统计1-2 描述统计量 1.您对东北大学的校园环境感到满意。 2.您认为学校的住宿环境是舒适和宽敞的。 3.您认为学校的图书资源是丰富的,满足了您的读书需求。 4.您认为学校食堂的时间管理制度是合理的。 5.您认为东北大学有着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和学者。 6.您认为您在东北大学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符合您的预期。 7.您认为研究生期间,感受到了导师、辅导员对您的关心。 8.您认为您对您选的导师是满意的。 9.您认为学校教育、教学、体育设备设施是完备的。 10.您认为学校出台的奖励和评优政策是公平、公正的。 N 935 全距 4 极小值 1 极大值 5 均值 3.80 标准差 1.047 935 4 1 5 3.76 1.064 935 4 1 5 3.80 .991 935 4 1 5 3.52 1.180 935 5 1 6 3.82 .988 935 4 1 5 3.70 1.030 935 4 1 5 3.88 1.015 935 932 5 5 1 1 6 6 3.97 3.71 1.007 1.094 925 4 1 5 3.60 1.030 12

11.您认为东北大学给您提供的学习深造机会对您的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2.结合您在东大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和生活,您认为自己很快乐。 13.当新生进入校园时,您会帮助他们熟悉校园的环境。 14.您真心的认为自己是东北大学的一员。 15.您对您所在的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感到满意。 16.相比于本科期间的朋友,您更愿意和研究生期间结交的朋友进行交流。 17.您在班上能感受到同学的亲近与关心。 18.节日里您会向研究生阶段的朋友、老师表达问候、祝福。 19.您了解或愿意了解东大的历史。 20.当学校举行90周年的校庆活动之时,我内心感受是非常荣耀和自豪的。 21.您乐意参加东北大学举办的各项活动并且认为是使您受益颇丰的。 22.在校外看到和学校有关的一切信息,您都会觉得与自己有关。 23.当学校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时,您也会跟着高兴。 24.在校外,您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给学校丢脸。 25.将来取得一定成就后,您愿意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6.与本科院校相比,在东北大学读研期间,您有更强的归属感。 925 4 925 4 925 4 925 4 925 4 925 4 925 4 925 4 924 4 924 4 924 4 924 4 924 4 924 5 924 4 922 5 1 5 1 5 1 5 1 5 1 5 1 5 1 5 1 5 1 5 1 5 1 5 1 5 1 5 0 5 1 5 0 5 3.83 .972 3.83 .986 3.94 .945 3.89 1.003 3.93 .969 3.68 1.059 3.84 .967 3.97 .979 3.85 .964 3.86 1.013 3.81 .965 3.88 1.009 4.00 .981 3.94 1.006 4.02 .956 3.73 1.133 13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922

1.3 问卷信度分析

所谓信度(reliability),是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的高低是评价问卷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次问卷检验利用克朗巴赫(Cronbach)提出的α系数 (Cronbach.α)检验问卷的信度,即累加利克特量表的信度。“α系数越接1,信度越高”,一般来说,该系数大于或等于0.7,认为其内部一致性较高;在0.35一0.7之间,认为内部一致性普通;小于0.35则较低。α系数还可以用于问卷修正即删除某变量后,如果α系数提高,则表明删除是合适的。

通过对935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样本的总体信度为0.986,完全符合调查要求。各主要变量:学校状况与感受、学习生活与感受、整体认知与感受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很好,该问卷的量表信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表1-3

一级标题 Cronbach's Alpha 校园状况与感受的信度 .815 受 .819 学习生活与感整体认知与感受 .812 度 0.986 整体效2模型构建及验证

2.1 研究生归属感的性别差异

由表2-1可以发现,从研究生归属感的总体均值水平来看,男生高于女生,

但是两者无显著差异,所以也可以说明,性别对东北大学研究生归属感的影响在总体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分开来看男生的归属感还是相对较高的,这可能与近年来女生再就业过程中遭受到的性别歧视和所受到的其他不公平待遇有关。

14

表2-1 硕士研究生归属感性别差异表 性别 男 女 合计 样本数 627 302 935 所占比例(%) 67.5 32.5 100

归属感均值 3.8573 归属感标准差 .56388 .51682 .54882 3.8264 3.8472

2.2研究生归属感的学科类型差异

从表2-2中可以发现,不同的学科类型对硕士研究生的归属感是有显著影响的。学科越好,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归属感程度也就越高,因此不同学科类型的研究生归属感程度为: 理工类> 文科类 > 艺术体育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虚荣心,学生所学专业越好其自身的优越感也就越强,尤其是当学生谈及自己所学的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或一级学科时,他们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对自身所在学科的强烈归属感。由此可以说明学科类型对研究生归属感是有影响的。

表2-2 学科类型对研究生归属感的影响

ANOVA xklx 组间 组内 总数 平方和 27.733 161.076 188.809 df 79 837 916 均方 .351 .192 F 1.824 显著性 .000

学科类型 文科类 理工科类 艺术体育类 合计 样本数 240 682 8 935 所占比例(%) 25.8 73.3 .9 100 归属感均值 3.8320 3.8559 3.4856 3.8464 归属感标准差 .38155 .58991 1.03692 .54905 2.3硕士研究生归属感的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差异

由表2-3可以看出,被测大研究生中非学生干部的同学占据了大多数,在归

15

属感的总体水平上,担任学生干部对研究生归属感有很显著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担任学生干部,会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和组织学校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并且使他们拥有了施展才华和接触到跟多的老师和同学的机会,从而大大提升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满意度,有利于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学生干部的归属感会相对高于非学生干部。

表2-3 是否是学生干部对研究生归属感的影响

ANOVA gb 组间 组内 总数 平方和 21.002 155.159 176.162 df 79 836 915 均方 .266 .186 F 1.432 显著性 .010 归属感均值 3.8848 3.8329 3.8464 归属感标准差 .56284 .54431 .54935 所占比例(%) 26.5 73.5 .6 学生干部 是 否 系统缺失 合计 样本数 246 683 6 935 100 2.4 年级差异对研究生校园归属感的影响

由表2-4、2-5可以看出,东北大学的研究生归属感在研一的这段时间内

是比较低的,这或许与他们刚进入新的校园环境,重新接触新的教师团体和周围的同学,而彼此之间缺乏相互的了解和相应沟通,造成了对新环境、新师资、新同学的陌生感,从而容易产生焦躁、抑郁、困惑等心理障碍等有关,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但是,这种归属感随着他们到了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又再度增强,这可能与他们变得渐渐地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结交了新的朋友有关。等他们到了博士阶段时候,我们会明显发现研究生归属感又开始降低,这可能与博士生面临的课业压力、就业期望与实际不相符等原因从而使他们降低了对学校的归属感。

16

表2-4年级差异对研究生归属感的影响

ANOVA nj 组间 组内 总数 平方和 60.196 362.247 422.443 df 81 840 921 均方 .743 .431 F 1.723 显著性 .000

年级 研一 研二 博士 合计 样本数 420 408 106 935

表2-5 年级差异对研究生归属感的影响(折线图)

所占比例(%) 44.9 43.6 11.3 100 归属感均值 3.8399 3.8485 3.7424 3.8325 归属感标准差 .58813 .57524 .55691 .57902

2.5 地域差异对研究生校园归属感的影响

从表2-7我们可以看书,东北大学的研究生此次调查样本以外省市居多,也

17

可以部分反映出东北大学研究生生源的实际情况,主要以外省市居多,但是,是否是辽宁生源对研究生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并没有太大影响。

表2-7 地域差异对研究生归属感的影响

ANOVA sy 组间 组内 总数 平方和 22.251 200.630 222.881 df 79 837 916 均方 .282 .240 F 1.175 显著性 .150 归属感均值 3.8682 3.8331 3.8464 归属感标准差 .48143 .58805 .54905 所占比例(%) 38.5 61.4 100 是否辽宁生源 是 否 合计 样本数 358 571 935 2.6 本科是否就读于东大的研究生的校园归属感区分

从表2-8分析我们明显能看出本科、研究生非就读于东大的学生归属感明显要高于从其他学校考进来的学生,这可能与他们怀着美好的梦想和憧憬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学府进行学习生活有关,而已然就读于东北大学的这些学生们由于对于所处的环境和管理、教学制度感到不再新鲜,从而降低了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而他们更愿意把感情投入到就业和社团活动上,从而降低了对学校的整体关心。

表2-8 本科、研究生为东大与非东大的研究生归属感区别

ANOVA xl 组间 组内 总数

平方和 31.720 245.940 277.659 df 79 836 915 均方 .402 .294 F 1.365 显著性 .023 18

本科、研究生是否就读于东大 是 否 缺失 合计 样本数 396 523 6 935 所占比例(%) 42.6 56.3 100 归属感均值 3.8350 3.8598 归属感标准差 .54370 .54094 3.8470 .54902

第四章 提高在校研究生归属感的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与研究发现,学校在研究生归属感的关注度方面虽然有很大成就但仍存有不足之处,本文结合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

1 以学生为本

对学生的管理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对学生管理的质量,加强民主化、人性化管理。

2 完善基础设施

健全学校的硬件设施,并且提高学科影响力;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应当加大教授授课的力度,切实提高学生对学院和学校的归属感。

3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调查的结果显示,专业的就业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归属感。由此可见,学生的归属感深受专业就业前景的影响,对就业前景的不满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生的归属感越来越低。因此,本研究认为,

19

学校及院系应当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合理分析专业的就业前景,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合理规划职业。并且分学年、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鉴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有必要构建贯穿研究生生活的长效就业指导体系,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具体体现为:

(1)研一阶段,加强专业就业形势宣传,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指导学生做好研究生专业学习的角色转变,鼓励学生认真投入专业学习和研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二阶段,要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相关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了解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增强实践能力,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确定就业的方向,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技巧指导等服务。

4 增加学院的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融入度

根据学院、学校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适合学生的特色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集体当中,进而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5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增加师生间的沟通渠道,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而使其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6 研究生本身也要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对于专业归属感的具体感知,还要具体到每一位的学生身上。可能学生本人比其他人更了解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但是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是了解自身发展情况的最后一个。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硕士研究生应该随时关注自身专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意识,充分认识自己专业的实际价值,针对学校专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选择合适的专业发展的途径,从而实现自己的专业归属感的培养和提升。并且应该积极参加班级、社团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0

从而提高自尊自信。

7 结语

研究生归属感研究作为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领域,目前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对于适时调整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及其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及其发展决策的重要参考。国外开展的研究生归属感研究因其深厚的理论与实践积淀相对成熟,而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这就需要我们在借鉴前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仔细求证,寻找适合我国研究生的归属感理论模型,从而为研究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第五章 开放性问题调查整理结果

本问卷的开放性问题:根据您的实际需求情况,您认为东北大学改进哪些政策、实施何种措施、举办哪些活动有利于增强您对学校的归属感?问卷收回量1100份,有效样本量935份,其中回答开放性问题的问卷数为172份,整理结果如表7-1。

表6.1 开放性问题整理

指标 食堂问题 建议 例子 人数 28 7 18 35 32 日常生活 住宿问题 教室问题 补助问题 校园活动 改善食堂时间管理制66.食堂开放时间延长 度,提高食堂饭菜质量,400.食堂饭菜种类长久不确定合理的价格水平。 变,时间长了不习惯 住宿环境有待改善,部73.宿舍太冷 分宿舍供暖水平较差。 71.三舍暖气供暖很差 教室自习室短缺,部分571.教室供暖有待提高 教室供暖较差。 结合实际提高研究生补571.助研津贴希望提高 助标准。 多增加师生、班级同学165.多一些文体活动与学21

145

之间进行互动的活动。 制度层面 教学管理 教职工 完善奖助学金制度、改善论文评选机制 提高教职工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 改进办学条件及质量,多引进一些知名教授和学者,提高教学声誉和排名。 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树立学校的荣誉感。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丰富研究生的实践技能。 术讲座。 546.研究生阶段多举办班级活动增进交流,比如素25 质拓展活动。 149.改善论文评选机制,3 多提供论文经验交流。 198.教职工素质有待提高,没有相应的监督举报5 系统 431多引进一些知名教授和学者,提高教学声誉和排名。 437.举办校史讲座,包含老校友的先进事迹。 174.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管理上应该更加人性化,更多替学生切身利益考虑。 3 11 教学层面 校史文化展览 学校文化 18 28 10 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时蓉华.(1988).社会心、理学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87

[1]余大森.大学生归属感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1):91-92. [2]包克冰,徐琴美.中学生归属感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1,8(8):53-54.

[3]阳泽.论归属感的教育意蕴[J].(中国教育学刊),2009,(7):31-34.

[4] 徐坤英.中学生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120.

[5]彭正霞,蒲伟.校园文化满意度对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分析.理工高教研究[J],2007,(3):45-48.

[6] 郑晓茹,陆卫群.浅谈高校学生归属感的问题[J].南方论刊,2012(8):60-62. [7] 梁栋,刘娜娜,王淑华,高校学生归属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1):54-59.

[8] 迟萍萍.基于S大学在校大学生归属感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26(5):18-21.

22

[9] 姚海娟;官其英.大学生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与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62

[10]李坚;马岚等人.研究生归属感问题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87-188. [11]Roeser R W, Midgley C, Urdan T.Perceptions of the School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arly Adolescents’Psychologicaland Behavioral Functioning in School: The Mediating Role of Goalsand Belong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6,(88):408-422.

[12]中学生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7 [13]中学生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8 [14]中学生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9 [15]中学生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12

[16]Goodenow C.Classroom belonging among early adolescent students: Relationships

to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J].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1993,13:21-43. [17]Finn

JD.Withdrawing

from

school[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9,59:117-142.

[18]Voelkl K.School warmth,student participation,and achievemen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95,63(2):127-138.

[19]Eccles JS,EarlyD,Frasier K,Belansky E,McCarthy K.The relation of connection, regulation,and support for autonomy to adolescents’functioning[J].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1997,12(2): 263-286.

[20]Anderman E.M.(2002).School effects on Psychological outcomes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94,795---809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m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