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更新时间:2023-04-11 21: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燃烧热能源

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了解资源、能源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3.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知识点一燃烧热

阅读教材P7,思考并填空。

1.定义:101 kPa时,1_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或kJ·mol-1)。

2.意义: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所表示的含义:25_℃、101_kPa时,1_mol_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285.8_kJ。

1.判断正误

(1)1 mol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即为该可燃物的燃烧热。( )

(2)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叫H2的燃烧热。( )

(3)12 g碳在O2中燃烧产生稳定的CO气体,放出的总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

答案:(1)×(2)×(3)×

2.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C.在1.01×105 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D.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解析:选C。依据燃烧热定义,C项正确。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

(1)不是任何燃烧反应的反应热都称之为燃烧热,燃烧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1 mol”“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2)稳定的氧化物是指不能再燃烧的、在常温常压状态下的氧化物。例如:C→CO 2(g),H 2→H 2O(l),S →SO 2(g)。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的数值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A .H 2(g)+Cl 2(g)===2HCl(g) ΔH =-184.6 kJ/mol

B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02.3 kJ/mol

C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D .CO(g)+1/2O 2(g)===CO 2(g) ΔH =-283 kJ/mol

[解析] 燃烧热是指1 mol 燃料充分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A 中HCl 不是氧化物,B 中H 2O 为气态,C 中H 2为2 mol 。故只有D 正确。

[答案] D

根据例1C 项能否得出H 2的燃烧热?若能,则H 2的燃烧热是多少?若不能,请

说明理由。

答案:能,H 2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 。

书写或判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要做到“三看”:

“一看”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是否为1。

“二看”元素完全燃烧生成的物质是否为稳定氧化物。

“三看”ΔH 是否为“-”及单位是否正确。

有关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

1.25 ℃、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ΔH =-393.5 kJ/mol 、ΔH =-285.8 kJ/mol 、ΔH =-890.31 kJ/mol 、ΔH =-2 800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s)+12

O 2(g)===CO(g) ΔH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g) ΔH =-571.6 kJ/mol

C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90.31 kJ/mol

D .12

C 6H 12O 6(s)+3O 2(g)===3CO 2(g)+3H 2O(l)ΔH =-1 400 kJ/mol 解析:选

D 。根据燃烧热概念中生成稳定氧化物的含义可知,CO 2(g)是C 的稳定氧化物,生成的H 2O 应该是液态的。选项A 、B 、C 均不正确。

2.已知常温下燃烧1 g 甲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B .CO 2(g)+2H 2O(l)===CH 4(g)+2O 2(g)

ΔH =+890 kJ·mol -1

C.12CH 4(g)+O 2(g)===12

CO 2(g)+H 2O(l) ΔH =-445 kJ·mol -1

D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55.625 kJ·mol -1

解析:选D 。先把质量转化成物质的量作为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再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与ΔH 成正比。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是燃烧1 g 的甲烷放出55.625 kJ 的热量,应该换算成燃烧1 mol 甲烷放出的热量,热量为890 kJ 。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

+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A 、C 两项,化学计量数与热量相对

应的方程式均正确;B 项,其逆反应为吸热反应,ΔH 为“+”,正确;D 项,ΔH 的数值错误。

有关燃烧热的判断与计算

3.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 ℃,101 kPa):

(1)C 4H 10(g)+132

O 2(g)===4CO 2(g)+5H 2O(l) ΔH =-2 878 kJ/mol

(2)C 4H 10(g)+132

O 2(g)===4CO 2(g)+5H 2O(g) ΔH =-2 658 kJ/mol

(3)C 4H 10(g)+92

O 2(g)===4CO(g)+5H 2O(l) ΔH =-1 746 kJ/mol

(4)C 4H 10(g)+92

O 2(g)===4CO(g)+5H 2O(g) ΔH =-1 526 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 .2 878 kJ/mol

B .2 658 kJ/mol

C .1 746 kJ/mol

D .1 526 kJ/mol

解析:选A 。燃烧热的概念:在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在该题中稳定的氧化物指的是生成的CO 2(g) 和 H 2O(l),由此可知A 项正确。

4.氢气(H 2)、一氧化碳(CO)、辛烷(C 8H 18)、甲烷(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

H 2(g)+12

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 CO(g)+12

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 C 8H 18(l)+252

O 2(g)===8CO 2(g)+9H 2O(l) ΔH =-5 518 kJ/mol ;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 .H 2(g)

B .CO(g)

C .C 8H 18(l)

D .CH 4(g)

解析:选B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H 2为m 2×285.8 kJ =142.9m kJ ,

CO 为m 28×283.0≈10.1m kJ ,

C 8H 18为m 114×5 518 kJ ≈48.4m kJ ,

CH 4为m 16×890.3 kJ ≈55.6m kJ ,

其中m 为各物质的质量,比较可知选B 。

知识点二 能 源

阅读教材P 8~P 9,思考并填空。

1.能源

(1)定义:能提供能量的资源。

(2)分类 ①常规能源,即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②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2.我国能源的现状与解决途径

(1)现状: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能源的利用率低。

(2)解决途径:开源节流,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新能源的优势

新能源资源丰富,一般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1.判断正误

(1)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因此它们属于新能源。( )

(2)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节约能源。(

)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它们蕴藏无限,可以再生。( ) 答案:(1)× (2)√ (3)×

2.下列选项能说明乙醇作燃料的优点的是(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能源的分类

(1)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它们为不可再生能源。

(2)①煤直接燃烧时产生的CO 、SO 2等有毒气体及烟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②煤作为固体燃料,燃烧反应速率小,热利用率低且运输不方便。 ③可以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轻燃煤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

煤的气化是实施节能环保的一项重要措施。通常在高温下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将水煤气作为气体燃料。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s)+H 2O(g)===CO(g)+H 2(g)ΔH 1=+131.3 kJ/mol ②2CO(g)+O 2(g)===2CO 2(g)ΔH 2=-566.0 kJ/mol ③2H 2(g)+O 2(g)===2H 2O(g) ΔH 3=-483.6 kJ/mo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煤气只能用作燃料

B .水煤气是一种二次能源,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

C .等质量的CO 和H 2完全燃烧时,前者放热多

D .由③反应可以确定H 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解析] 水煤气在工业上还可用作还原性气体,故A 项错;水煤气属于二次能源,其燃烧产物为CO 2和H 2O ,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故B 正确;通过②③反应可以计算得出,等质量的H 2比CO 完全燃烧放热多,故C 错误;H 2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应为液态水,故D 错误。 [答案] B

(1)水煤气是一种二次能源,你能再列举两种二次能源吗?

(2)例2反应①、②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答案:(1)电能、沼气、汽油、焦炭、蒸汽、工业余热等。

(2)反应①: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②: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新能源的特点

(1)太阳能能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不需要开采和运输。缺点是能量密度小,受地域和季节的影响大。

(2)氢能有三大优点:①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高;②资源丰富;③无毒、无污染。缺点是储存、运输困难。

(3)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风能能量巨大。缺点是不稳定,受地区、季节、气候影响较大。

能源的分类

1.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能、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的电能、氢能等。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石油④煤⑤潮汐能⑥木材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⑤

解析:选D。石油、煤、木材等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

2.关于能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

B.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

C.水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煤、石油等常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解析:选A。煤、石油、天然气等是由动、植物转化而来的,其来源可追溯到太阳能,A项正确;汽油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B项错误;水能是可再生能源,C项错误;煤、石油等的储存量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D项错误。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

解析:选C。火力发电是化石能源的利用,不属于新能源。

4.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常规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新能源的合理开发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严峻课题。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国家,下列关于煤作燃料的论点不正确的是( )

A.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把煤作燃料简单燃烧掉太可惜,应该综合利用

B.煤是发热量很高的固体燃料,我国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开采成本低,用煤作燃料实惠C.煤燃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对环境污染严重

D.通过洁净煤技术,如煤的气化和液化以及烟气脱硫,不仅减轻了燃煤污染,还能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

解析:选B。煤是一种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把煤作燃料简单燃烧掉是一种浪费,而且煤中所含的硫在燃烧时生成的SO2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洁净煤技术,如煤的气化和液化以及烟气脱硫,不仅减轻了燃煤污染,而且能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

重难易错提炼

1.熟练掌握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三要素

(1)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

(2)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

(3)注意反应的条件和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2.了解能源的四种分类方法

(1)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3)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4)来自太阳、月球和其他天体的能源。

课后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将固体煤变为气体再燃烧,燃烧效率将提高

解析:选A。燃料只有在与足量的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的条件下才能充分燃烧。

2.“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的能源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解析:选C。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均不是新能源;核能、地热能等不是来自太阳的能量;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不可再生;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符合要求,故C项正确。3.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满足不断增大的能源需求,根本出路是( )

A.加速开采地球上的化石能源

B.积极寻找含能源丰富的星球供人类定居

C.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开发新能源

D.尽可能地节约能源

解析:选C。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对于应对能源危机有一定作用,但不是解决能源危机问题的

根本出路。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燃烧热的是( )

A .NH 3(g)+54O 2(g)===NO(g)+64

H 2O(g) ΔH =-a kJ/mol

B .

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

ΔH =-b kJ/mol

C .2CO(g)+O 2(g)===2CO 2(g) ΔH =-c kJ/mol

D .CH 3CH 2OH(l)+12

O 2(g)===CH 3CHO(l)+H 2O(l) ΔH =-d kJ/mol 解析:选B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在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A 中水为气态,C 中CO 为2 mol ,D 中C 元素完全燃烧应生成CO 2。故B 正确。

5.已知:101 kPa 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 ,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 8H 18(l)+252

O 2(g)===8CO 2(g)+9H 2O(g) ΔH =+5 518 kJ/mol

B .

C 8H 18(l)+252

O 2(g)===8CO 2(g)+9H 2O(l) ΔH =-5 518 kJ/mol

C .H ++OH -===H 2O ΔH =-57.3 kJ/mol

D .2NaOH(aq)+H 2SO 4(aq)===Na 2SO 4(l)+2H 2O(l)

ΔH =-57.3 kJ/mol

解析:选B 。A 项,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应取负值,同时水的聚集状态应为液态,故A

错误;C 项中应标注H +、OH -的状态是稀溶液状态(aq),H 2O 为液态(l),故C 错误;D 项中

ΔH =-2×57.3 kJ/mol,Na 2SO 4为稀溶液状态(aq),故D 错误。

6.已知: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Na 2O 2(s)+CO 2(g)===Na 2CO 3(s)+12

O 2(g) ΔH =-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的燃烧热为283 kJ

B .上图可表示由CO(g)生成CO 2(g)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 .1 mol Na 2O 2(s)和1 mol CO 2(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1 mol Na 2CO 3(s)和12

mol O 2(g)具有的总能量

D .CO 2(g)与Na 2O 2(s)反应放出226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204×1024

解析:选C 。A.燃烧热的单位是kJ·mol -1,故错误; B .根据题中信息,消耗2 mol CO(g)

放出566 kJ 的热量,但消耗1 mol CO(g)放出283 kJ 热量,故错误; D .1 mol Na 2O 2与

1 mol CO 2反应,转移6.02×1023个电子,故错误。

7.已知:①CO(g)+12

O 2(g)===CO 2(g)ΔH =-283.0 kJ·mol -1 ②H 2(g)+12

O 2(g)===H 2O(g)ΔH =-241.8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状况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

B .由①可知,1 mol CO(g)和12

mol O 2(g)反应生成1 mol CO 2(g),放出283.0 kJ 的热量 C .可用下图表示2CO 2(g)===2CO(g)+O 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

D .分解1 mol H 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

解析:选B 。A 项,热化学方程式②中,H 2O(g)不是稳定状态,所以241.8 kJ·mol -1不是

H 2的燃烧热;B 项,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知正确;C 项,忽视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的关系,且ΔH 应为“+”;D 项,分解1 mol H 2O(g)吸收241.8 kJ 热量,其反应热为+241.8

kJ·mol -1。

8.已知:①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1=-Q 1;

②H 2(g)+12

O 2(g)===H 2O(g) ΔH 2=-Q 2; ③H 2(g)+12

O 2(g)===H 2O(l) ΔH 3=-Q 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是( )

A .0.4Q 1+0.05Q 2

B .0.4Q 1+0.1Q 2

C .0.4Q 1+0.05Q 3

D .0.4Q 1+0.1Q 3

解析:选D 。标准状况下,11.2 L 混合气体中,n (CH 4)=45

×0.5 mol =0.4 mol ,则n (H 2)=0.1 mol ,由于完全燃烧恢复到室温时,水为液体,因此H 2燃烧放出的热量应按反应③进行计算,结果为0.4Q 1+0.1Q 3。

9.(2016·南京高二检测)按要求写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稀溶液中,1 mol H 2SO 4与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 kJ 热量,写出表示H 2SO 4与NaOH 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101 kPa 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放出热量为Q kJ ,经测定,将生成的CO 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25 g 白色沉淀,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中和热的定义可知,1 mol NaOH 与1

2 mol H 2SO 4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热57.

3 kJ 。

(2)CO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25 g 白色沉淀,即n (CO 2)=0.25 mol ,则n (C 4H 10)=1

16 mol ,

1 mol 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6Q kJ 。

答案:(1)12H 2SO 4(aq)+NaOH(aq)===12Na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1

(2)C 4H 10(g)+132

O 2(g)===4CO 2(g)+5H 2O(l)ΔH =-16Q kJ ·mol -1

10.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C 3H 8(g)+5O 2(g)===3CO 2(g)+4H 2O(l) ΔH =-2 220 kJ/mol

根据上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试回答下列问题:

(1)H 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C 3H 8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1 mol H 2和2 mol C 3H 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 (3)已知:H 2O(l)===H 2O(g) ΔH =+44.0 kJ/mol ,试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 2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燃烧热是指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根据题给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H 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2=285.8 kJ/mol ,C 3H 8的燃烧热为2 220 kJ/mol 。(2)据公式Q 放=n (可燃物)×其燃烧热,1 mol H 2和2 mol C 3H 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285.8 kJ/mol×1 mol+2 220 kJ/mol×2 mol=4 725.8 kJ 。(3)1 mol C 3H 8(g)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ΔH =-2 220 kJ/mol ,则生成H 2O(g)时,ΔH =(-2 220+4×44) kJ/mol=-2 044 kJ/mol 。 答案:(1)285.8 kJ/mol 2 220 kJ/mol (2)4 725.8 kJ

(3)C 3H 8(g)+5O 2(g)===3CO 2(g)+4H 2O(g) ΔH =-2 044 kJ/mol [能力提升]

11.(2016·嘉兴高二月考)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B .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是3 540 kJ·mol -1

C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 2H 6(g)+7O 2(g)===4CO 2(g)+6H 2O(g) ΔH =-1 560.8

kJ·m ol -1

D .在101 kPa 下,甲烷的热值是891.0 kJ·g -1

(热值: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解析:选B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故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A 错误;正戊烷和异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

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可知B 正确;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 2H 6(g)+7O 2(g)===4CO 2(g)

+6H 2O(l) ΔH =-3 121.6 kJ·mol -1

,C 错误;甲烷的热值=891.0 kJ ·mol -116 g ·mol -1=55.7 kJ·g -1,D 错误。

12.(2016·广州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硫蒸气与2 mol 硫蒸气完全燃烧时,燃烧热相同

B .已知2

C 2H 6(g)+7O 2(g)===4CO 2(g)+6H 2O(l) ΔH =-3 119.6 kJ·mol -1,则C 2H 6的燃

烧热为1 559.8 kJ ·mol -1

C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若将含1 mol CH 3COOH

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Ba(OH)2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 .在101 kPa 、25 ℃时,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

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 ·mol -1

解析:选D 。A 项中同种状态的同一物质燃烧热相同,A 正确;B 项中由2C 2H 6(g)+

7O 2(g)===4CO 2(g)+6H 2O(l) ΔH =-3 119.6 kJ·mol -1及燃烧热的定义知,C 2H 6的燃烧热

为3 119.6 kJ ·mol -12

=1 559.8 kJ ·mol -1,B 正确;C 项中CH 3COOH 为弱酸,电离时需吸收热量,故1 mol CH 3COOH 与1 mol Ba(OH)2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C 正确;D 项中H 2燃烧为放热反应,ΔH <0,D 错误。

13.已知H 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1,CO 的燃烧热为282.8 kJ·mol -1。现有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56.0 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一共放出热量710.0 kJ ,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 2(g)===2CO 2(g) ΔH =+282.8 kJ·mol -1

B .H 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g) ΔH =-571.6 kJ·mol -1

C .燃烧前的混合气体中,H 2的体积分数为40%

D .混合气体燃烧后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电子转移总数为2 mol

解析:选C 。A 项为1 mol CO 燃烧生成1 mol CO 2放热282.8 kJ ,ΔH <0,错误。B 项中由于题目中已知的是H 2的燃烧热,因此生成的H 2O 应为液态,错误。设56.0 L 混合气体中含

H 2的物质的量为x ,CO 的物质的量为y ,列式x +y =56.0 L 22.4 L ·mol

-1=2.5 mol ①,285.8 kJ ·mol -1×x +282.8 kJ·mol -1×y =710.0 kJ ②,联立①②解得x =1 mol ,则H 2的体积

分数为12.5

×100%=40%,C 项正确。混合气体燃烧后生成H 2O 、CO 2共2.5 mol ,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能产生O 2 1.25 mol ,其电子转移总数为2.5 mol ,D 项错误。

1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 2O(l)===H 2(g)+12

O 2(g) ΔH =+285.8 kJ/mol

②H 2(g)+12

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③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④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⑤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C 的燃烧热为________。

(3)燃烧10 g H 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解析:(1)ΔH >0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①是吸热反应,其余为放热反应。(2)C 完全燃烧的生成物应该是CO 2(g),故其燃烧热为393.5 kJ/mol 。(3)根据反应①可知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放出285.8 kJ 的热量,故10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为10 g 2 g/mol

×285.8 kJ/mol =1 429 kJ 。 答案:(1)① (2)393.5 kJ/mol (3)1 429 kJ

15.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H 3OH(l)的燃烧热为238.6 kJ/mol ,CH 3OH(l)+12

O 2(g)===CO 2(g)+2H 2(g) ΔH =-a kJ/mol ,则a ________238.6(填“>”“<”或“=”)。

(2)使Cl 2和H 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 和CO 2,当有1 mol Cl 2参加反应时释放出145 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 2(s)+3C(s)===2Al 2O 3(s)+3TiC(s) ΔH =-1 176 kJ/mol ,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 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解析:(1)甲醇燃烧生成CO 2(g)和H 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a <238.6。(2)据题意确定化学方程式为2Cl 2+2H 2O +C===4HCl +CO 2,2 mol Cl 2参加反应放出热量为2×145 kJ =290 kJ ,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 2(g)+2H 2O(g)+C(s)===4HCl(g)+CO 2(g) ΔH =-290 kJ/mol 。(3)所给反应中转移12 mol 电子,故每转移1 mol 电子放出的热量为1 176 kJ÷12=98 kJ 。

答案:(1)< (2)2Cl 2(g)+2H 2O(g)+C(s)===4HCl(g)+CO 2(g) ΔH =-290 kJ/mol (3)98 kJ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ig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