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上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03 09: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和骨传导的原理 难点:骨传导、双耳效应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立体声收音机、音叉、耳塞、助听器 学生用:铅笔、钢勺、耳塞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音频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 引出课题——§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师活动 提问:这美丽的音乐你是怎样听到的?什么器官功劳最大?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1

二、新课讲授: 1、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1)耳朵的构造 (2)声音的传导过程 流程图:发声体振动→介质传播→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3)失聪的原因及分类 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 反馈练习一 展示教学目标一 问题1: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耳构造动画,请一名学生(如生物课代表)带领同学回顾耳朵的构造及声音的传导过程。 明确目标 学生共同回顾耳朵的构造及声音的传导过程 ①人耳有哪几部分组成? ②人的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分组讨论、概括、归纳出流程图:发声体振动→介质传播→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四人小组讨论、分析(如:耳朵某个部位受到损害等。) 学生塞紧耳朵,体会有听力障碍的感觉。 完成反馈练习一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回顾,将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绘制成简单的流程图? 巡回指导 提问:有的人为什么听不到声音呢?(逆向思考法的运用) 结合流程图,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人耳失聪的原因及分类。 再播放《欢乐颂》,让学生模拟听力有障碍的人听。 说明《欢乐颂》是贝多芬耳聋之后创作的作品!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的优良品质。 2

2、骨传导 实验探究:骨能传导声音吗? 思维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结论:骨能传导声音。 三、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思维程序 四、课堂检测

问题2:为什么有的人失聪后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就像贝多芬,他耳聋后能听到声音吗? 展示教学目标二 (一)提出问题:骨能传导声音吗? (二)猜想与假设:骨能传导声音。 (三)设计实验: 1.用音叉、小锤(或铅笔、钢勺)和两只耳塞做实验; 2.先用耳塞堵住耳朵; 3.用小锤敲击音叉(或用铅笔敲击钢勺),把振动的音叉(或钢勺)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骨和牙齿上。 表格: 部位 感受声音强弱 前额 耳后骨 牙齿 (四)进行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能不能听到音叉的响声。 (五)分析与论证 (六)结论 提问:你认为贝多芬耳聋后如何听到声音的? 思考,引出问题:骨能传导声音吗? 明确目标 思考 猜想 分组讨论,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可参考书上17页“想想做做”) 学生实验,记录结果(弱、弱、强) 由实验可知:能听到音叉的响声。耳朵被耳塞堵住,听到的声音不是由空气传来的;音叉与牙齿或骨接触,音叉的振动引起头骨的振动,通过头骨将声音传给了听觉神经。 得出结论:骨能传导声音。 交流贝多芬是哪种失聪以及失聪后听到声音的的方法。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重点及所学的内容、方法、体会。 完成检测题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 巡视、讲评 3

[板书设计]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声音的传导过程

发声体振动→介质传播→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二、失聪的种类

1、神经性耳聋 2、非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 三、骨传导 四、双耳效应 应用:立体声

思维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附件1:导学提纲 反馈练习一 1.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

A、良好的耳朵 介质 物体振动 B、介质 物体振动 良好的耳朵 C、物体振动 介质 良好的耳朵 D、物体振动 良好耳朵 介质

2.上课时,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主要过程是:老师的声带_________,通过_________传播到人耳,再引起学生的鼓膜_________。 答案:1.C 2.振动,空气,振动

反馈练习二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______。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是利用_________听声音。

2.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这里利用了_________方式听声音。 答案:1.振动,骨传导 2.骨传导

当堂检测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__________。

3.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___去“倾听”敌人和

4

猎物的。

4.我们听音乐会的声音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 )

A、特异功能 B、有回声 C、听觉暂留 D、双耳效应 5、5.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是由于( ) A.对同一声音,两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度(大小)不同。 B.对同一声音,两耳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 C.对同一声音,两耳感受到的振动的步调有差异。 D.以上三种原因都存在。

答案:1.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听觉神经 2.头骨,颌骨,骨传导 3、骨传导 4、D 5、D

的亲身活动,既能提高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较直观地展示耳朵的构造及声音的传导过程,加深学生印象。要利用直观的图片、实验、游戏,尤其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身边的物理,对他们进行物理其实就在身边的教育,这对初学物理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将高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可开拓孩子的视野,使学生充分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在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能力方面大有裨益。

[备课资料]

1、耳聋分为两类:即非神经性耳聋(又叫传音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又叫感音性耳聋),两种耳聋的区别可以用电话机来作比喻。凡是送话器、受话器、及两者至电话机之间的电话线损坏,影响到声音向电话机传送的称之为传音性故障,在人体上就称为传音性故障,具体在人身上指的是鼓膜,听关节,听骨链损坏而影响声音传入内耳而引起的耳聋称之为传音性耳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鼓膜穿孔,听骨破坏,听骨链中断、固定,耳硬化症、渗透出性中耳炎等引起的耳聋均属于这一类。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传导障碍(传导性耳聋),是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声音传给听觉神经,从而听到声音的。

由于内耳耳蜗螺旋器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称感音性耳聋(临床上还将内、外淋巴及基底膜病变引起的内耳导音性聋亦概括在感音性耳聋中),神经传导径路发生病变引起的耳聋称神经性耳聋。但临床上通常不易鉴别两者间的异点,故常将两者合并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所以,临床上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耳并发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迷路炎、膜迷路积水、颞骨骨折、听神经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硬化或痉挛等引起的耳聋及老年性耳聋均可概括在感音神经性耳聋之中。

2、骨头是声音的良导体。声音的振动还可以不经过外耳、中耳面直接传到内耳。这正是依靠头盖骨本身传达的!如果我们把敲响的音叉的尾部靠紧头顶或耳后的乳状突骨上或牙上,

5

同时,把耳封堵塞紧,虽然这个声音经过空气不能传达到耳,但音叉的振动可经过头盖骨传人内耳,刺激听觉神经,我们仍然能清楚地“听”到声音。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造的。

6

同时,把耳封堵塞紧,虽然这个声音经过空气不能传达到耳,但音叉的振动可经过头盖骨传人内耳,刺激听觉神经,我们仍然能清楚地“听”到声音。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造的。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z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