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新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15 04: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深圳市光明新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

调研报告

前言

侨联工作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如何把基层侨联组织建立起来、发展起来,成为侨联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光明新区是深圳归侨侨眷最集中的地区, 目前共有8400多名归侨侨眷。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20号)精神,切实加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更好地为侨服务工作, 2014年11月,受深圳市侨联委托,深圳市XXXX管理研究院对罗湖区侨联组织建设进行调研,并组织专家深入新区、办事处、社区座谈交流,收集基层侨联组织的数据和侨情。通过深入调研,为开展“五有”组织建设、增强我市侨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发挥侨联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开创我市侨联工作新局面打下基础。

希望本调研报告能为深圳侨联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1

光明新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侨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归侨侨眷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开展对基层侨界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光明新区是深圳归侨侨眷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市侨务工作的重点所在。加强光明新区侨联工作是新时期适应侨情变化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深圳,推动深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我区侨联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将光明新区侨联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光明新区侨联组织的基本概况

成立于2007年8月的光明新区是深圳市成立的第一个功能新区,下辖公明、光明两个办事处,面积156.1平方公里。其中公明办事处面积100.3平方公里,光明办事处面积55.8平方公里。光明新区是深圳市归侨侨眷最为集中地区。现有归侨侨眷8397人,其中95%属1978—1979年越南排华时回国的归侨,小部分是20世纪30—60年代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回国的归侨。

光明新区侨联自成立以来,积极贯彻落实省、市侨联关于做好侨联组织“五有”建设的要求,有序开展侨法宣传工作,依法处理涉侨信访事项,有效保障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扶危济困和促进归侨侨眷再就业工作,确保归侨侨眷能够享受到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共享新区发展成果。

(一)光明新区侨联组织建设情况

2

此次调研,调研组成员就基层组织侨联建设情况深入光明新区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座谈交流,收集基层侨联组织的数据和侨情。调研期间,先后召开了座谈会、发放“深圳市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情况及侨情调查表”、走访龙光明新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 综合来看,光明新区侨联组织建设基础较好,基本实现了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的良好局面。

从光明新区侨联组织建设情况来看,目前光明新区拥有新区侨联、公明办事处侨联、光明办事处侨联及光明集团有限公司侨联。其中光明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设主席1名,由社会建设局局长兼任;副主席8名,由有影响、有地位的侨领及热心侨联工作的侨界代表组成,其中港澳企业家代表3名。侨联挂靠社会建设局统侨科,配备1名专职雇员。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侨务工作网络健全,新区辖区内28个社区工作站均设立侨务专干、社区侨务办事窗口,大大增强了新区侨务工作力度,为开展社区侨联工作提供平台,更好地为社区归侨侨眷服务。

表1:光明新区侨联组织建设情况一览表

名称 光明新区侨联 公明办事处侨联 光明办事处侨联 光明集团有限公司侨联 成立时间 2008年10月 人员 专职人员1人 无专职人员 兼职人员2人 专职人员6人 兼职人员2人 无专职人员 兼职人员7人 经费 财政拨款 地址 光明新区光明大街391号315室 田寮友邦塑胶厂 光明法政路滨河苑B幢2楼侨务中心 光明新区光明集团有限公司 活动 活跃 1989年11月 2000年12月 无 财政拨款 活跃 较活跃 2002年10月 无 较活跃 3

(二)归侨人数情况

从归侨人数分布情况来看,截止到2015年1月6日,光明新区归侨人数为3974人,归侨侨眷8397人。其中光明办事处归侨人数最多,为3962人,占光明新区归侨人数比例为99.69%;公明办事处归侨人数12人,占光明新区归侨人数比例为0.31%;

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光明办事处归侨人数(个)3962公明办事处12 图2:光明新区归侨人数分布情况

光明新区是全市困难归侨相对较多的一个地区,从困难归侨人数分布情况来看,截止到2015年1月6日,光明新区困难归侨人数为415人,占总归侨人数比为10.44%。其中光明办事处困难归侨人数最多,为414人,占总困难归侨人数比为99.75%;公明办事处困难归侨人数为1人,占总困难归侨人数比为0.25%。图3为2014年光明新区困难归侨申请补助项目情况。

4

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特困归侨生活补助金公明办事处光明办事处1414困难归侨子女助学金072困难归侨临时救助金034 图3:2014年光明新区困难归侨申请补助项目

从表2光明新区2014年贫困归侨统计情况来看,光明街道困难归侨人数最多,申请特困归侨生活补助金人数为414人;申请困难归侨子女助学金人数为72人,申请困难归侨临时救助金为34人。

表2:2014年度光明新区贫困归侨统计情况

单位 名称 公明 办事处 光明 办事处 光明 新区(合计) 归侨 总人数 其中纳入城乡最低 生活保障的归侨 户数 1 308 309 人数 1 414 415 申请补助项目(人数) 其中 特困归侨生活 补助金 1 414 415 困难归侨子女助学金 0 72 72 困难归侨 临时救助金 0 34 34 12 3962 3974

(三)侨资企业及侨捐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光明新区共有侨资企业800余家,接近70%的侨资企业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在钟表、模具、五金、服装、玩具等深圳

5

传统优势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2014年,相关侨资企业、涉侨社团为新区困难归侨侨眷提供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助学帮扶等公益服务共募捐资金合计22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图4为光明新区侨资企业数量在全市排名情况。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盐田区光明新区南山区龙岗区罗湖区宝安区 图4 光明新区侨资企业数量排名情况

(四)侨胞社团及活动情况

光明新区二个办事处侨联及光明集团侨联在社团组织及组织参与活动方面表现较为活跃。2014年区侨联、街道侨联为侨胞组织和参与了数十场互动交流活动。借助香港深圳公明同乡会、香港麦氏宗亲会和港澳深圳市侨联联谊会等港澳社团,光明新区侨联以“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深化与港澳台爱国团体和代表人士的联系,培养感情,有效促进了新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例如为深化在港乡亲对公明的了解,2014年6月,香港深圳公明同乡会举行了2014年荔枝品尝联谊座谈会,近600名乡亲欢聚一堂,共话

6

乡情,气氛热烈。同年11月,香港深圳光明同乡会在香港注册成立,首届社团成员达580人。

表3:光明新区主要海外、港澳台社团情况

序 号 1 2 社团名称 香港深圳公明同乡会 香港深圳光明同乡会 所在国(地区) 香港 香港 社团主要负责人姓名 及职务 麦灿枝 会长 梁贺坤会长 社团人数 1856人 580

二、光明新区侨情的突出特点

调查显示,近年来,新区侨情又有了新的变化。根据侨情调查和综合分析,光明新区侨情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归侨侨眷相对集中,困难归侨及侨眷问题相对突出

光明新区是深圳市归侨侨眷最为集中地区。现有归侨侨眷8397人,拥有困难归侨人数为415人,占总归侨人数比为10.44%。致贫原因很多,贫困归侨侨眷95%属1978—1979年越南排华时回国的归侨,小部分是20世纪30—60年代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回国的归侨。综合来看,多数归侨因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家庭人口多等原因致贫,而其子女多数学业完成后待业在家,导致归侨、侨眷的生活情况存在切实的困难。

(二)新生代归侨侨眷子女存在成绩偏差、升学率低等问题

从光明新区侨情调研采集的数据来看,新区多数新生代归侨侨眷子女存在成绩偏差、升学率代等问题。归侨家庭子女在小学初级阶段成绩与其他孩子(比对样本包含光明本地人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7

并无差异,到中级阶段出现差异但不明显,到高级阶段差异逐渐扩大及至显著水平,有的英语成绩相差达20分;一些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孩子,甚至产生“畏学”情绪。

三、光明新区侨联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光明新区侨联成立以来,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积极擦亮为侨服务特色品牌,在扶贫帮困、海外(港澳)联谊、维护侨益、培育侨界新生代、社区侨务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扶贫救助工作落到实处,侨胞基本生活有保障

一是为表达党和政府对归侨侨眷的关心和爱护,积极开展春节、中秋上门慰问和困难救济活动。七年来共慰问困难归侨侨眷5610人次,发放慰问金、救济金和慰问品合计330.96万元。二是对回国超龄归侨老人的补贴标准、人数进行审核,按照每人每月300的标准,2008年至今共为7296人次归侨老人发放补贴220.14万元。三是核发2010—2013年省扶持贫困归侨专项资金,为新区贫困归侨3276人次发放补助金额合计527.55万元,切实解决贫困归侨实际困难。

(二)创新扶侨助侨方式,提升新生代综合素质

将传统的物质救助方向转变到加强归侨侨眷子女的教育,重点提升归侨侨眷新生代综合素质和融入社会能力。一是开展联企助侨活动。创新性开展“联企助侨”活动,发动侨企、涉侨社团及慈善机构,对光明辖区内在读贫困归侨侨眷子女实施助学帮扶,助其克服暂时困难,完成学业。2010年以来发放助学金合计29.7万元。二是开展“金色

8

朝阳归侨子女成长辅导服务项目”。新区高度重视归侨侨眷新生代的培养发展工作,率先实施“金色朝阳-归侨侨眷新生代成长服务项目”,将归侨侨眷救助方式从传统的物质救助转变到子女教育上来,提升新生代综合素质和融入社会能力,变“输血”为“造血”,2012年至今共为240余名归侨侨眷家庭子女提供功课辅导和行为矫正,改善家庭教育,效果良好。三是实施宣传报道。在宝安日报、侨报、网络媒体等开辟专栏,专题宣传报道“金色朝阳”项目,并促成项目入选“七彩年华〃深圳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动季”重点活动项目,通过典型经验示范引导,不断强化正能量效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广汇慈善力量。为将项目逐步扩大到更多社区,让更多的归侨子女享受到免费公益性辅导服务。2015年金色朝阳项目已争取到凤凰社区基金会20余万和福彩公益金50万资金参与其中,有效保障项目的实施开展。

(三)加强完善社区阵地建设,为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新区侨联积极按照上级侨联“五有”的指导要求,不断深入推动新区各级侨联组织建设。目前,新区、两个办事处和光明集团公司均成立了侨联组织,新区辖区内28个社区工作站均设立侨务专干、社区侨务办事窗口,大大增强了新区侨务工作力度,为开展社区侨联工作提供平台,更好地为社区归侨侨眷服务。由于组织机构、侨务队伍、阵地建设等问题都得到较好的解决,新区在近年来的侨务工作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推动,特别是社区阵地建设——和谐侨区建设方面,先后创建了光明办事处圳美社区石介头村、新羌社区北岗村、红湖村、羌

9

下侨村等和谐侨区,总投入资金超过400万元,改善侨村的居住环境,为社区归侨侨眷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得到了上级侨务部门及广大归侨侨眷的好评。其中,圳美社区石介头村被省侨办评为“全省和谐侨区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圳美社区还荣获“侨之家——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称号,广东省仅有5个社区获此殊荣。2013、2014年,光明办事处光明、凤凰、翠湖和新羌社区荣获市侨办授予的“全市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点”称号。因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光明办事处侨联荣获国家侨联颁发的“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称号。

(四)依法处理涉侨信访事项,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有保障 2008年以来,新区各级侨务部门共处理侨务来信、来访、来电共3074件次,涉及侨房、福利待遇、经济纠纷、就业、寻亲等各种问题,基本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结案率达99.5%,较好地处理归侨侨眷的投诉,切实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同时,为提升归侨侨眷依法维权意识,引导归侨侨眷学会运用法律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权益,做知法守法好公民,七年来共派发侨法侨规等宣传资料17000多份。

(五)拓展联谊、广交朋友,大力促进与港澳侨胞合作交流 侨联组织是联系海内外归侨侨眷的重要桥梁。新区侨联坚持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深化与港澳爱国团体和代表人士的联系,增加互信,培养感情,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新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2010年协助推动香港深圳公明同乡会成立。2011年接待香港深圳公明同乡会、香港麦氏宗亲会理监事3批次共

10

80多人到新区开展座谈交流会。2012年为体现对港澳侨胞的重视和关怀,新区组织7批次50余人次赴港拜会香港深圳社团总会、香港深圳公明同乡会、麦氏宗亲会和港澳深圳市侨联联谊会等港澳社团,开展联谊活动。结合清明时节、荔枝龙眼成熟时节,组织旅港乡亲到新区开展联谊座谈会,共计5批逾1000多人次。2014年6月,公明同乡会庆祝香港回归17周年暨荔枝联谊座谈会在公明举行,吸引600余旅港乡亲参加。同年11月,推动香港深圳光明同乡会在香港注册成立,首届社团成员达580人。

四、制约光明新区侨联组织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光明新区侨联基层组织在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照新形势对基层侨联组织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各基层组织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20号)精神要求,我们梳理出当前制约光明新区侨联组织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基层侨联组织在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得不到保障,侨联工作很难落地

在光明新区基层侨联走访调研中发现,新区侨联组织虽然建立起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网络,但基层侨联组织从区到街道、到社区都是兼职兼项,表面上有职能、有编制、有经费,却无法人、无组织机构代码、无账户,工作边缘化,服务比较被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侨联队伍,身兼多职。分管侨务工作的同志都是一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s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