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总工会关于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17 19: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挥工会作用 彰显工会作为

临湘市总工会

尊敬的周了红主席,各位领导:

近年来,临湘市总工会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的原则,下大力气狠抓了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基层工会有了长足发展。一是工会组织不断壮大。截止2014年8月25日全市有工会组织915个,职工63232人,会员59605人,入会率94.3%。工会组织涵盖法人单位1511个,其中机关56个,事业63个,非公企业378个。临湘市现有18个乡镇、3个街道,都成立了工会组织。二是发展趋势较好。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好于非公企业,规模大的企业好于规模小的企业,老企业好于新企业。三是涌现了一批有活力、有地位、有作用的企业工会。如富食村是我市规模较大、管理正规的企业,他们的党团和工、青、妇组织都比较健全,工会主席相当称职,作用发挥很好,工会在企业的地位也很高。临湘市电信公司的工会主席,原是邮电局撤并过渡到企业来的工会干部,对工会组织深有感情,在工会工作中,继承和发扬事业单位的优良传统,重视工会建设,注重发挥工会作用。还有湖南兆邦陶瓷有限公司,其老板在工作中逐步认识到了工会在企业的特殊作用,因而对工会在维护职工权利、开展工会活动等方面给予了比较开明的支持。

临湘市总工会按照全总?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意见??总工发[2014]22号?和湖南省总?2014-2015年度湖南省县级工会工作规范创优竞赛方案??湘工发?2013?35号?相关指导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在我市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

但也勿庸讳言,目前企业工会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会组织有名无实。根据调查的16家基层工会中(其中国有企业3家,事业单位2家,非公企业11家),工会组织相对健全的只有7家,其他均有名无实。一是“空壳”工会现象严重,工会组织仅有牌子、章子和用来应付检查的制度表册。二是工会主席兼职化严重。调查的11家非公企业就有4家企业工会主席是兼职,临时由老板指派应付工作的“临时主席”2家,3家干脆就是企业股东自己兼任。二是工会组织作用低下。由于有些基层工会干部用于行政工作及生产上的精力太多,而顾及工会工作的精力太少,从而在履行工会职能上下的功夫不大。工会的特色体现不出来,工会作用不明显。

2、工会维权不尽人意,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决定的。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基层工会的维权职能作用的发挥都不尽人意。

一是在维护职工经济利益上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调整劳资

关系上,企业工会没有充当好“平衡器”,甚至倾斜于资方;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虽高,但协商程序不规范。在抽样调查的11家企业中签订工资集体协商率虽为100%。但有一部分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过程中很少有集体协商过程。有的企业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但履约率不高,能否履约老板说了算,工会起不了作用。二是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上不尽人意。不少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只是表态形式,其他形式的职工民主参与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本上是一句空话。调查中显示只有65%的企业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同时调查问卷反映有45%的企业职工不知道所在企业是否建立了职代会制,也不了解职代会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维护职工的安全卫生保障权不尽人意,少数企业、职工工作超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得不到保障,有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在调查过程中非公企业这些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四是维护职工的社会保险保障权不尽人意。社会保险是职工退休以后生活的基本保障。调查显示,除国有企业为职工购买了“五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外,其他只有16%的非公企业为职工交全了“五金”,绝大多数企业只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个别非公企业没有为职工交纳任何保险金。

3、培训教育难以开展,基层工会开展活动和进行职工教育培训无疑是融洽劳资关系,激发职工劳动热情,提高经济效

益、构建和谐企业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但由于基层工会不能充分履行职责,加之部分企业主怕耗钱费时,甚至认为职工技术精了,手艺多了, “跳槽”的可能性就大了,所以部分企业的业余文化生活尚处于荒漠状态,职工的技能培训、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基本无人问津。60%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职工表示自己没有接受过上岗培训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上岗培训。

4、工会经费难以落实。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非公企业。在调研的所有非公企业中,普遍存在拖欠工会经费问题。在11家非公企业的调查显示仅有1家能够比较规范上缴工会经费。其余10家均以各种理由搪塞和抵制,上缴经费不足一半。

二、制约企业工会发挥作用的因素。

目前企业工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认识上的偏差、制度上的缺陷、政策上的缺失和体制上的障碍。

1、对工会组织认识不高。一是企业主对工会的认识不高,他们对工会的性质、地位、作用不甚了解,认为只要依靠自己就能治理、管好企业,成立工会于企业无益。甚至认为工会只是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成立工会组织,自己给自己树立对立面,于事业不利。再则,认为企业成立工会是上级工会变着法子“捞钱”。由于企业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因而对工会工作不理解、不过问、不支持,有的甚至设臵障

碍,拒不组建工会,或建与不建一个样,致使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无法健康发展。二是职工对工会的认识不高。不少职工民主意识和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淡薄,对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劳动者应有的权益,工会的性质和作用知之甚少,对加入工会组织反应淡漠,没有真正把工会当作是自己的组织、自己的“娘家”、自己的保护神,因而大多对企业建不建工会组织,个人参不参加工会组织持无所谓的态度。

2、工会主席的地位不高。工会主席与企业经营者身份地位的不对等,加之整个工会组织维护手段的缺失(工会非执法主体),使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只能处于“维持”状态,工会维护职能逐步弱化或者根本无法履行职责。特别随着企业改革,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会主席身份也随之转变,企业的工会主席,惟恐自己的生存饭碗被打破,替职工说话办事底气不足,小心翼翼。即使有工会主席敢于仗义执言,维护职工权益,也免不了遭受非议甚至打击。 3、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和缺乏机制的问题大,工会维权的难度随之增大。工会要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需要有严密的法律法规作保证。但事实上,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使企业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比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虽然对阻挠妨碍工会通过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行为,明文规定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因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刚性措施,因而使执法部门

对侵权行为难以打击,违法者无须担忧任何后果,工会也只能望法兴叹。

4、对工会主席培训不力。由于工会主席变动频繁,加之我们市(县)级总工会对基层工会、企业工会主席的培训工作抓得不力(地方政府对举办各类培训班控制十分严格),以致部分工会主席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一头雾水,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基本职责是维权,知道维权的又不知道如何维权,知道如何维权的又不敢维权,从而加剧了“空壳工会”的恶性发展。

5、工会领导体制不顺。?工会法?明文规定:“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级工会组织”。但实际工作中,如何把市(县)级总工会对基层工会的领导权落到实处,却还是有很大差距。恐怕是造成基层工会,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空壳”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

三、推进新时期基层工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下,企业劳资关系和企业工会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有效开展企业工会工作,我们认为:

1、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基层工会干部维权机制。目前基层工会干部权益保障尚未落实,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适时建立工会干部保护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可设立工会干部保障基金,建立维护工会干部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

对于仗义执言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且遭受打击报复的工会干部,要予以政治上的保护和经济上的援助,以此来调动广大基层工会干部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勤奋工作,敢于维权和善于维权。

2、要建立和完善基层工会干部的制约激励机制。基层工会干部一般兼有各种行政职务,大多是在利用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工会工作的。因此,有必要考虑建立一种制约激励机制,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失职,导致职工严重不满甚至造成职工集体上访产生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3、要加强对?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并严肃处理。要建立健全“源头”参与保证机制。坚持工会与行政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进一步切实加强对工会法的宣传。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设工会知识专栏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工会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和工会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工会的社会影响力;要深入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分发工会知识小册子,出黑板报等形式向企业员工宣传工会知识,使企业员工了解建立工会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工会的性质和作用,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工会活动当中去;通过定期举办工会干部培

训班等方式增强工会工作者对工会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提高与工会工作相关的业务能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切实提高上级工会组织对基层工会的指导、服务能力。面对工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指导和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参与协调处理基层工会无力解决的一些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提升上级工会组织对基层工会的指导、服务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8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