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提问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15 04: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堂有效提问案例分析(一)

我以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两位数减两位数为例: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刻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中出现的图表提出减法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摆小棒的教学策略完成相应计算,从而在学习活动中体会退位减法的算理,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

师:在申奥竞选中,北京得票56张,巴黎得票18张,请你根据情境提出一道利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北京的得票数比巴黎的得票数多多少张? 师:这个问题如何列式? 生:56-18。

师:请你你算出56-18的结果,说一说你如何得出的结果。请你再利用小棒摆一摆,验证你的计算结果。

师: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你的学习结果。

生:我是通过笔算得出56-18的结果等于38。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

生:一捆有10个小棒,56个小棒是由5捆和6根小棒组成,56-18相当于从56根小棒中拿出18根,先拿出1捆,也就是10根,再拿出6根,此时还差2根,这时我先将剩下的4捆小棒中取出1捆,解开绳子,再拿出2根,剩下3捆零8根,就是最后的计算结果,也就是38根。

师:通过你的操作,结合前面学习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你能否总结一下你的笔算方法? 生:在进行笔算减法的时候,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算起,此时,个位数不够减,应当向前一位借“1”。

师:借的这个“1”相当于多少? 生:相当于“10”。 师:为什么?

生:借“1”相当于解开1捆小棒,而1捆中有10根,相当于计算过程中的借“1”当作“10”。 通过笔算,再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过程中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道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环环相扣,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既能够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同时从教师角度,也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前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本节课中,关于笔算算理的产生,教师所进行的提问是有效的。这样的有效提问,同时也符合2011版《新课标》关于增加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理念。

课堂有效提问案例分析(二)

在课程引入的过程中,方法很多,在这其中,“情境引入”的方法是当今课堂教学最为流行的引入方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那么一节课的成败与教师在新授之前的铺垫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为例,结合单元主题图的引入,分析关于如何在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生成内容,从而开始本课的教学。

本单元主题图是关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俯视图,同时,在主题图的左下角给出了示意图的图例,在引导学生通过主题图的方式引入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中后展开第一节关于东、西、南、北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图,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是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想要的答案学生不一定能够回答出,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答案,按照其问题回答的思路展开引入。

师:寒假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 生:有!

师:你们都去哪了? 生1:回老家。 生2:天津鼓楼。 …… 此时,教师最想要的答案是去北京,按照预设再问学生去北京看了哪些景点或者名胜古迹,如果学生回答出天安门广场的话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出示天安门广场的俯视图,结合图例引入本单元主要的内容。

但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恰恰没有出现教师预设的答案,因此此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生成元素,结合天津鼓楼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在天津鼓楼中出现的“东、西、南、北”,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1在回老家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从而询问其关于老家中出现的“东、西、南、北”,从而帮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于本单元的内容进行铺垫,之后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图和第一课时的内容展开具体教学。可见,在教学中出现的提问是否有效,和教师预设是一方面,而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同样也是最为不确定的因素学生而言,如何处理好学生在回答问题中的生成性元素,可以将教师的提问转化成有效的提问,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实际教学。

总之,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利用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更应注意语言的简明、准确,语言要清晰,思路同样要具有逻辑性。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应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其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精心预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提问、高校教学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s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