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科

更新时间:2023-03-08 09:32:5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外文言文阅读1》

一 田父得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部人阴欲图之,诈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敢

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选自《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①径尺:直径一尺。 ②畜:收藏,保留。③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④庑(wǔ):廊。 ⑤遄(chuán)弃:赶快丢弃。⑥殃:灾祸。⑦无何:没过多久。 ⑧敢:谦辞,有“冒昧”的意思。 ⑨长食上大夫禄: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阅读提示】

选文与“卞和献玉”的故事颇为相近。尹文子认为是非、真伪从长远看,并不会被混淆,但有时候,真正的好东西却因不被了解而无法体现其价值,如文中的宝玉被诬为怪石而遭丢弃。作者把深奥抽象的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于庞下( ) (2)光照一室( ) ..(3)复以告邻人( ) (4)仅可一观(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告邻人(连词,就) B.邻人阴欲图之(代词,指宝玉) .. C.犹录以归(介词,把) D.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代词,这)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

(2)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4. 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

二 去奢克俭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吾欲禁之,可乎?”

1

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

(选自《说苑·反制》)

【注释】①汰:通“泰”,奢侈。②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③胡:怎么,为什么。 【阅读提示】

选文是齐桓公与管仲的一段对话,其中管仲引用《诗经》中所说的“不躬不亲,庶民不信”的名言,一语中深刻揭示了治国必躬亲的道理。“朝一年而齐国俭也”,不仅反映了齐桓公躬亲治国的成效,也彰显出齐桓公善于纳谏的品格。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欲禁之( ) (2)衣练紫之衣( ) ..(3)此群臣之所奢汰也( ) (4)朝一年而齐国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吾欲禁之 B.狐白之裘 ..C.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 D.此群臣之所奢汰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

(2)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

4.你从齐国“去奢克俭”这个故事中,除了悟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外,还受到什么启示?

三 管鲍之交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做买卖。②不肖:不才,不贤。③遭:遇到,逢。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⑤世禄:世代享有禄位。⑥多:称赞。

2

④②

【阅读提示】

友谊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志同道合者可以称为君子之交、莫逆之交。而选文中的管仲与友人鲍叔牙的故事,更是演变为成语“管鲍之交”,其成为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好朋友的代名词。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2)吾尝三战三走( )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4)以身下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鲍叔不以我为贪 以袭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 B.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C.子孙世禄于齐 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马之千里者(《马说》)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4.天下人为什么“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请结合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并联系本文有关内容回答。

四 孙谦治蛮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

泰始初,擢为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竟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选自《梁书》)

【注释】①客居:暂时寄居。②敦睦:亲厚和睦。③不宾:不臣服。④蛮獠: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⑤俸秩:官员所得的薪金、俸禄。⑥翕然:安定的样子。 【阅读提示】

孙谦自十七岁为官,历仕宋、齐、梁三朝,直被朝廷召为光禄大夫,他廉洁奉公,为民谋利,留下了良政廉迹,成为继诸葛亮之后的又一位鞠躬尽瘁的官员楷模。选文主要写孙谦出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后,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突出表现其“为官一地、造福一方”的风范。

3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以治干称( ) (2) 恒以威力镇之( ) ..(3) 固辞不受( ) (4) 悉原除之( ) ..2.下列句子中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 伯符为豫州刺史 B. 蛮獠怀之 C. 客居历阳 D. 郡境翕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

(2)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4.孙谦治理蛮夷有哪些举措?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五 安国寺记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陂(bēi)池:池塘。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o)然:自由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号: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封号和赐衣制度。 【阅读提示】

选文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政敌迫害从而被贬到湖北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抒情表意的文章。安国寺位于古城黄州城南长江边上,距离江堤约一里远。作者在文中以简练笔墨写了安国寺周边的景观,主要写自己常去寺中读经思过后的感慨以及与寺僧继连交往的情况。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间一、二日辄往( ) (2)则物我相忘( ) ..(3)私窃乐之( ) (4)卒谢去(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2)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4

3.选文与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出自同一作者,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六 扁鹊投石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②示之病: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③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阅读提示】

这则寓言故事按传统的理解是说,不论办什么事情,要与精通业务的人去商量、研究,如果被似是而非的错误意见所左右,就会误事。选文中的秦武王较之《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蔡桓公,在对待病的问题上,不再“讳疾忌医”,而是主动“示之病”;然而,一旦面对周围人的建议和劝阻,他又犹豫不决了,结果被扁鹊讥讽奚落了一番。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医扁鹊见秦武王( ) (2)武王示之病( ) (3)君与知之者谋之( ) (4)使此知秦国之政也( )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君之病在耳之前 B.目之下 ..

C.君与知之者谋之 D.使此知秦国之政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2)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4.“君以告扁鹊。”秦武王告诉扁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以秦武王的口吻概括。

5.扁鹊的话是分别针对什么而言的?

七 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岁罹水患,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龙阳租二万四

⑤①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p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