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方法概论模拟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27 16: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二章)

一、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门()。

A 科学 B 艺术 C 专业 D 职业

2.最早明确提出教学专业化概念的是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时间是()年。

A 1966 B 1983 C 1986 D 1999 3.澳大利亚专业委员会对对专业的界定是()。

A 为公众服务 B 寻求社会利益 C 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D 将社会福利、健康和安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

4.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在统计上()。

A 没有显著相关性 B 有显著相关性 C 有高相关性 D 有低相关性

5.造成教师学历层次与整体能力脱节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

A 实践性知识 B 工具性知识 C 整合性知识 D 技术性知识 6.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学科性知识 B 教育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7.在专家型教师阶段,()占主导。

A 实践性知识 B 经验性知识 C 案例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8.学科性知识占主导的阶段是()。

A 职初教师 B 师范生 C 专家型教师 D 有经验教师 9.微格教学是一种()。

A 教学理论 B 教学方法 C 教学环节 D 教育理论 10.微格教学环包括()个阶段。

A 4 B 5 C 6 D 7 11.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个过程。

A 6 B 5 C 4 D 7

12.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指出,微格教学可以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

A 合格教师 B 高水平的教师 C 好的教师 D 好一点的教师 13.在微格教学环的角色扮演阶段,()是受训人员不需要扮演的。

A 学生角色 B 教师角色 C 行政人员角色 D 评价者角色 14.反思是一种()。

A 实践 B 经验 C 思考方式 D 教学活动 15()不是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

A 教学反思 B 从经验中学习 C 实践者即研究者 D 教师即研究者 16.随堂听课是在行动研究的()模式中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A 理论筛选 B 问题筛选

C 案例教学 D 实践后反思教师即研究者 二、1.教师的职业特点是()。

A 行业 B 专业 C 事业 D 职业 2.科尔提出的专业特征是()。

A 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B 终身投入的事业

C 为公众服务 D 将安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 3.教师追求的社会利益是()。

A 实现学生在知识、个性、情感、道德、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B 满足学生的需要 C 公众福利和健康 D 挑战学生的能力 4.教师的素养内涵包括()。

A 学科知识 B 文化素养 C 职业理想 D 进取精神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学科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6.条件性知识包括()。

A 人际交往知识 B 学与教的知识 C 学生发展的知识 D 教育评价知识 7.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是补充()。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8.实践性知识是指()。

A 课堂背景知识 B 与课堂背景知识有关的知识 C 教学实践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9.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阶段。

A 师范生 B 职初教师 C 有经验教师 D 专家型教师 10.在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基本特征。

A 知识中心 B 教师中心 C 书本中心 D 课堂中心 11.案例具有()作用。

A 教学理论的源泉 B 教育机智的基础 C 教师成长的阶梯 D 解决问题的源泉 12.微格教学能够()。

A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B 有效培养教师教学技能 C 简化正规教学程序

D 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得到系统训练 13.微格教学环中的事前学习和研究主要是学习()。

A 教学技能的功能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 D 微格训练方法 14.在参与型课堂观察中,观察者是()。

A 研究者 B 旁观者 C 参与者 D 评价者 15.参与型课堂观察的对象是()。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环境 16.非参与型课堂观察的对象是()。

1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环境 17.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有()。

A 记笔记 B 录音 C 录像 D 抄本 18.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类型有()‘

A 对实践反思 B 实践中反思 C 实践后反思 D 为实践反思 19.斯巴克斯——兰格提出的反思的内容包括()。

A教案 B 认知成分 C 教师的陈述 D 批判的成分 20.以下()属于布鲁巴赫提出的反思的一般方法。

A 课堂观察 B 课前备课 C 开展行动研究 D 职业发展 21.案例的作用是()。

A 问题的源泉 B 高度的拟真性 C 典型性 D 启发性 22.案例的关键特征是()。

A 高度的拟真性 B 代表性 C 典型性 D 针对性 23.行动研究是一种()。

A 研究方法 B 教学方法

C 改善教学的方法 D 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24.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包括()。

A 问题筛选 B 理论筛选 C 教学运用 D 总结反思 一、 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D 4 A 5 6 C 7 D 8 A 9 B 10 11 B 12 D 13 C 14 A 15 16 B

二、 多项选择题 1 ABD 2 ABC 3 ABD 4 AB 5 6 BCD 7 BC 8 ABC 9 BCD 10 11 ACD 12 ABCD 13 ACD 14 ACD 15 16 ABCD 17 ABCD 18 ABD 19 BCD 20 21 BD 22 BC 23 AC 24 ABCD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三章)

一、1.()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 记忆 B 想象 C 实践 D 感知 2.知觉比感觉()。

A 真实 B 准确 C 完整 D 直接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级阶段是()。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美的需要

C 心理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不是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体现。

2

A

C A

AB BCD ABCD ACD

A 自主性 B 主观性 C 能动性 D 创造性 5.关心属于()。

A 尊重需要 B 认知需要 C 安全需要D 归属与爱的需要 6.学生的成就属于()。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美的需要 7.《学会关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提出的宣言。

A 20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

8.美国学者布莱克斯特等人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是()。

A 左脑革命 B 右脑革命 C 全脑革命 D 计算机革命 9.多元智力理论是()提出的。

A 奥托 B 维纳 C 叶弗利莫夫 D 加德纳 10.情感的诱导作用可以激发()。

A 好奇心 B 积极性 C 驱动力 D 想象力 二

1.学生发展是指()。

A 身体的发展 B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的发展 D 思维的发展 2.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一般包括()。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态度 3.记忆包括()三个方面。

A 识记 B 巩固 C 保持 D 再现 4.思维的类型有()。

A 感性思维 B 抽象思维 C 形象思维 D 理性思维 5.情感对认知发展起()。

A 组织作用 B 诱导作用 C 驱动作用 D 调节作用 6.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爱好 7.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开发脑潜能的关键时期是()。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童年期

8.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显著特征。

A 有洞察力 B 有创造性 C 有建设性 D 有抱负 9.学生一般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A 优秀学生 B 学业困难学生C 有争议学生 D 另类学生 10.以下()属于尊重的需要。

A 荣誉 B 信心 C 独立自主 D 接纳 11.信息素养包括()。

3

A 文化素养 B 信息意识 C 信息态度 D 信息技能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D 4 B 5 D 6 A 7 C 8 C 9 D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3 ACD 4 BC 5 BCD 6 ABCD 7 BCD 8 ABC 9 ACD 10 ABC 11 ABD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四章)

一、1、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

A 知识的习得 B 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 经验的积累 D 信息的加工 2、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什么定义学习

A 知识的习得 B 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 经验的积累 D 信息的加工

3、哪位心理学家的信息加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 A 鲍尔 B 希尔加德 C 华生 D 加涅 4、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是根据什么对学习进行的分类: A 按内容分类 B 按学习过程特征分类 C 按理解程度分类 D 按学生互动的情况

5、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创立者是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A 鲍尔 B 希尔加德 C 加涅 D 奥苏伯尔 6、项目学习是哪一种学习中的一种

A 有意义接受学习 B 有意义活动学习 C 机械的接受学习 D 机械的活动学习

7、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贮存于个体外的知识是 A 个体的知识 B 群体的知识 C 社会的知识 D 间接知识 8、“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涉及人对同一类事物中各成员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关系的认识。”这是对什么概念的定义 A 表征 B 贮存 C 图像 D 图式 9、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的途径是 A 言传 B 内化 C 外显 D 意会 10、实验表明,儿童阅读—记忆的能力一般在智龄多大时开始出现 A 3岁2个月 B 4岁 C 5岁 D 7岁

11、倾向于通过从事一些与积极主动有关的活动,如讨论、解释等来更好保持和理解信息的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A 积极主动型 B 深思熟虑型 C 感觉型 D 循序渐进型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0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