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3-14 23: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自主学习】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3)地位及影响:《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形成: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的诗歌体裁,其风格是浪漫主义。 (2)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人物:屈原。 ②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3)影响:楚辞体又被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3.汉赋

(1)特点:散文和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2)代表: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东汉的班固、张衡等。

二、唐诗、宋词和元曲 1.唐诗

(1)地位:唐诗代表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2)代表

①李白有“诗仙”的美誉,盛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②杜甫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有“诗圣”的美誉,其诗歌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2.宋词

(1)特点: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2)代表: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 3.元曲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难点: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 (1)散曲:兴起于金元时期,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语言通俗;题材多样。

(2)元杂剧

①兴盛原因:a.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b.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②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三、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2.概况

(1)元末明初: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2)明代

①历史小说代表作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②神魔小说有《封神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等。

③短篇白话小说有冯梦龙所辑的“三言”和凌濛初编著的“二拍”。 (3)清代

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②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3.特点

(1)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生世情。

(2)晚清的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思维点拨]

1、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2、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背景是什么?代表作品有哪些?

提示 (1)背景:①在宋代话本体裁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③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2)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材料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材料三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明清小说》

(1)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的原因是什么? (2)指出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 1 页

答案 (1)原因:唐朝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科举制的推行;封建经济繁荣;对外政策的开明;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2)词。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科技的高度发展;词比较适宜抒发感情。

(3)特点:包容性、世俗性、创造性。说明问题:我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市民化、通俗化;古代文学形式之间不断继承并发展。 【当堂测试】

1.《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这一诗歌总集 ( ) A.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 B.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C.以辞藻华美铺张著称 D.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答案 A

解析 《诗经》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诗经》特点不符。

2.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需结合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美人”的含义。屈原生活在战国的动荡时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兼并战争不断。在此背景下,屈原的“美人”应该是要表达其希望国家富强的愿望。故选D。 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 (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 C

解析 题目中的作品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宋代的晏殊和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所作,唐、宋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和词,战国时期屈原创作了楚辞体。由此可知选C项。

4.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金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 A.极度的拜金思想 B.奋发向上的精神 C.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 D.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思想,D项表述准确。

5.《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老秀才言:“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意在 (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答案 C

解析 丈夫病故,妻子便要殉葬,当时被认为是“青史留名的事”,这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6.(2019·武汉高二期末)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 )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答案 C

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A

解析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主要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反映了元曲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的特点。

8.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满足广大市民的娱乐需求的新的文学形式产生了。故答案为C项。

9.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答案 C

解析 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高且形象改观,这表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选择C项。但并没有改变农本商末的主流价值观,也未造成社会阶层地位的频繁变动,故A、D两项错误;商业活动自古即有,但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可见B项与题干并无关系。 10.(2019·洛阳高二检测)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答案 A

解析 在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演变中有更易于表达感情、更适合市民大众需求的特点。

第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4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