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16届高三二模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含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6 0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州市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调测试卷

理科综合学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Pb 207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裂化、煤的液化、蛋白质的盐析、焰色反应都是化学变化

B.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可寻找锗、硅、硒等半导体材料 C.铅蓄电池是常见的二次电池,性能优良,比能量高,缺点是废弃电池污染严重 D.在新型催化剂条件下通过电力可将二氧化碳氧化为甲醇、甲烷等燃料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准确量取7.8ml的硫酸溶液,需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

2+

B.检验溶液中的Fe时,可以先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或直接加K3[Fe(CN)6]溶液 C.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若氢氧化钠滴过量,则本次实验必须重做 D.用pH计测定不同浓度FeCl3溶液的pH,可以探究浓度对盐类水解程度的影响

9. 右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主族的非金属元素,其中Z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A.X、Y、Z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加

Z B.X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低于Z的氢化物

W C.Z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W元素的单质与金属镁反应生成Mg3W2

+

10.图示为新型“终极电池”(无水锂-氧气电池)某一电极的工作原理。该电池中仅允许Li迁移。放电时,通过添加剂碘化锂(LiI)和微量水在石墨烯电极上形成氢氧化锂(LiOH);充电时,碘化物被氧化为碘,分解LiOH,重新形成纯石墨烯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极放电时作负极

+

B.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

+

C.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Li-e-= Li

+

D.充电时阳极区域发生的总反应为:4LiOH-4e- =2H2O+4Li+O2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烷和异丁烷的结构相似,它们互为同系物

B. 油脂和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D. 有机玻璃( ) 的单体为

12.葡萄酒常用Na2S2O5做抗氧化剂,25℃时,将0.5mol Na2S2O5溶于水配成1L溶液,该溶液pH=4.5,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随溶液酸碱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S2O5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5+H2O=2NaHSO3

--12

B.由图像可知,25℃时,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约为10

C.当溶液pH小于0.5后,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H2SO3被部分氧化 D.向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使溶液pH升高的过程中,一定存在如下关系:

++-2--

c(Na)+c(H)=c(HSO3)+2c(SO3)+c(OH)

13.用含银铜合金的废料制备CuAlO2的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渣料的主要成分为CuO

B.固体A的主要成分为CuO和Al(OH)3

C.固体A煅烧成CuAlO2的过程中有氧气生成

D.为提高废料的利用率,流程中所加的稀H2SO4和NaOH均应过量 26.(10分)化合物G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请回答:

(1)F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B→C的反应类型是 ▲ 。 (2)淀粉的分子式是 ▲ 。

(3)D + F→G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D的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B. C. D.

(5)结合题给信息,以乙烯为原料制备丁二酸(HOOCCH2CH2COOH),设计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

剂任选)。 ▲ 。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 27.Ⅰ.(6分)请回答:

(1)乙炔的电子式 ▲ 。

(2)漂白粉应密封保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

(3)向KI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完成以下氧化还原的离子方程式:

-2+2-

( ▲)MnO4+( ▲ )SO2+__▲__=( ▲ )Mn+( ▲)SO4+ ___▲__

Ⅱ.(12分)化合物甲是某种具有优异磁学性质的新型电子材料的主要成分,由两种元素组成,可用Na、FeCl2和NaN3为原料制备。现取7.14g的甲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在所得反应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发现有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乙产生,同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灼烧后得到9.60g固体丙。 (1)甲的化学式 ▲ 。

(2)白色沉淀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高温条件下,乙与丙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用N2O和NaNH2反应制备NaN3,同时有乙和一种强碱生成。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 (5)NaNH2可用NH3和Na反应制备,请判断NaNH2制备中是否会生成Na2NH、Na3N,并说明理由

▲ 。

28.(15分)二氧化碳的捕获、利用与封存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工业上可利用CO2和H2合成甲醇、乙醇等有机物。

(1)CO2和H2合成乙醇的反应: 2CO2(g)+6H2(g)C2H5OH(g)+3H2O(g) ΔH

-1

已知:2H2(g)+O2(g)=2H2O(g) ΔH1=-484 kJ·mol

-1

C2H5OH(g)+3O2(g)=2CO2(g) +3H2O(g) ΔH2 =-1235 kJ·mol

-1

计算上述反应的ΔH= ▲ kJ·mol

(2)其他条件相同,(1)中合成乙醇反应起始时按不同氢碳比[n(H2)/n(CO2)]投料(起始时

加入CO2的物质的量相等,见图中曲线①②③),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C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这三种不同起始投料的氢碳比最大的是 ▲ (填序号);图中A点所代表的状态 ▲ (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若在360K时按曲线②投料,经过相同时间后,测得CO2的转化率低于A点,原因是 ▲ 。 (3)CO2和H2合成甲醇的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若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则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一定条件下,1mol CO2(g)与1mol H2(g)在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3)中合成甲醇的反应,用实线作 出容器内CO 2(g)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