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槽缺陷

更新时间:2024-03-05 11: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锡槽缺陷

在浮法玻璃成型中,玻璃液与耐火材料的主要接触部位是流道流槽。根据浮法玻璃特有的成型特点,成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固态夹杂物 成型部位的固态缺陷几乎都与锡和锡的化合物有关,根据锡价态和组成化合物元素的不同,缺陷分别以SnO、SnO2、SnS、Sn等形式分布在玻璃板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另外,还有上表面析晶。

气泡缺陷 成型过程中形成的气泡缺陷,与熔化气泡所不同的是,该工序形成的气泡几乎都在玻璃板的表面,有的呈开口状。 其他缺陷 光学变形、边部变形

产生原因 来自锡槽前端的SnO和少量SnS气体在节流闸板区域周围形成冷凝物,在有氧气存在时进一步被氧化成为稳定的二氧化锡(SnO2),在节流闸板部位形成聚集物,当气氛发生变化或节流闸板升降时脱落到玻璃带的上表面,形成上表面缺陷

解决措施 增加氮包氮气量,加大气封效果。保持闸板区周围和锡槽零段的密封。增加锡槽零段保护气体的流量,防止锡槽的挥发物回流到闸板区。定期对节流闸板进行清扫。保持闸板区的有效密封,减少SnO 、 SnS在节流闸板处的聚积。定期打开放散阀,置换锡槽污染气体。增加挡焰砖或门牙砖的密封效果。尽量降低冷却部压力。 上表面杂质

产生原因 锡槽的锡和渗入锡槽内的氧反应形成氧化亚锡(SnO),从玻璃体中还原出来的硫及锡槽引人的硫和锡形成硫化亚锡(SnS),二者以气体形态从锡液中挥发出来,在锡槽较冷的区域形成冷凝物,由于自身的重力和其他外力作用,滴落上在玻璃带,形成的上表面杂质缺陷

处理 加强锡槽密封。增加槽内压力。提高保护气体的纯度和用量,增加槽内保护气体的压力,减少渗氧量。定期对锡槽进行高纯氮气加压吹扫,特别是穿有冷却水包位置

上表面边部析晶

外观和形貌特征上表面边部析晶位于玻璃的上表面,接近玻璃板的边缘(一般在光边之内),沿玻璃前进的方向,偶尔出现硅灰石析晶(形状为骸状析晶“线团状”,两头变形,中间有片连成线),因为处在边缘,一般不会对玻璃质量和产量造成损失。

产生原因 流道边部、节流闸板上游、唇砖下边、定边砖边部等部位,可能存在滞留的玻璃液,由于长时间处于析晶温度而形成硅灰石析晶,当温度发生波动或拉引量变化时被玻璃带走。 解决措施

稳定熔化工艺,控制玻璃成分中的钙含量不超过设计成分允许的波动范围。处理事故时,用钩子从侧面处理唇砖处滞留的凉玻璃。检查流道温度,保证流道控制热电偶的准确度和固定热电偶插入深度,减少温度波动。 下表面杂质 沾锡

外观和形貌特征在侧面光下观察,可看到沾在玻璃下表面的细小金属片或以箭头线状沿拉引方向出现,或呈一系列的片(或条)状沿拉引方向出现。显微镜下观察疵点为金属锡。

产生原因 保护气体氮气不纯,或锡槽密封不好,使锡中含氧化亚锡。在锡槽出口端,玻璃带温度太高。

解决措施 保持锡槽的密封,尤其是锡槽出口端的密封。经常打开直线电机,排除沿口下的锡灰。挑板时,或处理沿口锡灰时,要小心,减少锡灰落到1#辊子上。在生产许可时,尽量降低出口温度,减少沾锡。调整爬坡曲线,使各辊子压力均匀。对沾锡较严重的辊子降低,以减少辊子与玻璃带之间的接触压力 辊道疵点 根据疵点的外观特征,辊道疵点可分为四大类

无色辊道印痕 起源于退火窑热端的辊道,位于玻璃板的下表面,表现为很小的凹坑。疵点处的玻璃无擦伤,疵点内无其他物质,采用镀银法可以观察到这种缺陷

锡渣点 位于玻璃板的下表面,有轻微的损伤或痕迹。疵点内有极少量的锡渣或其他物质。利用侧面光或镀银试验可观察到

带裂痕的锡渣点 位于玻璃板的下表面,疵点处的玻璃表面有较重的损伤、裂痕或裂纹。一般可以说明,疵点是在比锡渣较冷的部位形成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生产厚玻璃的时候,在退火窑热端的辊道上也会产生这样的疵点,疵点内有极少量的锡渣或其他物质。

辊道锡点 位于玻璃板的下表面,呈非常小的金属锡粒,很轻地沾附在玻璃下表面,起源于辊道上的锡或锡的氧化物,沾到玻璃带上 成型过程产生的气泡 1.上表面小气泡

位于玻璃的上表面,泡径一般小于0.1mm,用侧面光和镀银试验都可观察到,根据其产生的部位、原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氢气再沸泡 新换闸板泡 闸板气泡 灰尘泡 解决措施

做好锡槽前端和调节闸板周围的密封。定期吹扫节流闸板,并用钩子处理前部。若确实判定气泡由调节闸板产生,应采取更换调节闸板的方法 .流槽气泡

该类泡一般周期性地出现在玻璃带边部,这是流料口损坏的先兆,因此应考虑中期更换该流槽。 3. 流道底部气泡

(1)外观和形貌特征 一部分泡位于玻璃带的下表面,一部分在中间。

(2)产生原因 流道、唇砖的连接缝往玻璃体中渗气产生的气泡。在流道、唇砖上的玻璃液下部有污染物,特别是一些还原性的物质和玻璃液作用后形成的气泡。

(3)解决措施 可以通过所产生气泡的气体成分来判别气泡是来自于槽底砖接缝处,还是来自于污染物。若判断是来自于槽底砖接缝,则采取对熔窑到流道及流道到唇砖的底砖接缝进行保温,并提高流道温度,使接缝里充满熔融玻璃液来密封。如果来自于污染物,则应增加流道温度或用钩子处理流道、唇砖上表面,加强对污染物的熔融,严重时采取措施排除 4. 锡槽内产生的下表面气泡缺陷 (1)下表面开口大气泡

①外观和形 貌特征呈椭圆形或长形的下表面开口泡。

②产生原因 锡液中的锡由热区向冷区流动过程中,溶解于锡液中的H2释放出来,排向玻璃板的下表面。这些气泡产生于锡槽进口端冷却器的下面,即产生于对流强烈的地方,该气泡主要是H2从锡液中的释放过程所造成。该气泡呈长形。多孔槽底砖让一部分保护气体通过,并渗入到砖的下面,而这些渗下去的保护气体穿过砖的孔向锡液面上升到玻璃带下表面形成开口泡。(砖的上、下温差及压力的不同促使该气泡形成)。概括说该气泡是N2和H2所致。 ③解决措施 将冷却器向下游移动或将冷却区扩延,减少锡液入口端的冷却程度。在冷却区域使用不带石墨的挡边器,把气泡引向边部。设置直线马达,使锡液液流定向。加强锡槽密封。增加锡液深度。减少保护气体中氢的百分比。增加锡槽底部的冷却。 (2)唇砖气泡

①外观和形貌特征 此疵点为在玻璃板中心附近呈线形或带形的小的闭合底部气泡。如问题严重时,可横向布满整条玻璃带。

②产生原因 由于流入玻璃液的侵蚀,唇砖耐火材料被磨损。

③解决措施 若分析气泡气体成分确定为唇砖泡,则应降低流道温度,更换唇砖。

钢化彩虹

(1)外观和形貌特征 原板玻璃在钢化加工时,玻璃板面呈现出的虹彩。 (2)产生原因 当玻璃表面层中所吸收的SnO 含量较高时,这种玻璃如果在600OC温度下进行钢化或热弯处理,则玻璃表面层中的SnO 将部分地吸收空气中的氧而转变为SnO2

SnO+1/2O2=SnO2

这样,在玻璃表面层中增加了若干离子半径较大的氧离子,在局部体积膨胀产生了微观皱纹而呈现干涉色———彩虹。

(3)解决措施 提高保护气体中H2 的百分比(特别在断板事故后)。加强锡槽密封。增加槽内压力。提高保护气体的纯度和用量,增加槽内保护气体的压力,减少渗氧量。定期开放排污阀。重新分配保护气体,以解决锡槽的“死点”,防止死点局部的挥发物发生冷凝的现象。 线道

线道俗称波筋 1.玻璃上表面细线道

(1)外观和形貌特征 在玻璃表面形成的固定的细线道。 (2)产生原因 从调节闸板渗出的玻璃相与玻璃交接在一起形成的 细线道。

(3)解决措施 换用熔融石英材质的节流闸板。 2. 闸板细线道

(1)外观和形貌特征 在玻璃拉引方向上出现强度不同的、连续的上表面细线道。

(2)产生原因 该线道来自于闸板本身耐火材料的缓慢分解,组成闸板的耐火材料中的硅质组分会优先熔融进入玻璃液,从而形成与玻璃基体界面较清晰的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ro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