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新闻报道问题和案例

更新时间:2024-05-06 07: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不尊重公众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公民有知悉、获取社会资讯及公共信息的权利和自由。

表现:许多媒体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和事故,出于种种考虑,选择了沉默或者回避,比如政府干预,没有对灾难事故予以或者迅速作出反应,媒体的这种“失语”现象是不尊重公众知情权的表现。媒体的“失语”现象在SARS事件中尤为典型。

案例: 2003年,在SARS传播的初期,我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无一例外的集体性“失语”。2003年2月初的广州,尽管从2002年的11月起,非典就开始在广州周边的城市流行,抢购板蓝根、食醋报道在广东、内地流传,但主流媒体一直没有给予正面报道。当广州市内大规模传言四起的时候,主流媒体依旧保持了不应有的沉默。3月间,广东一家报纸有关“非典”的报道被认为不合时宜。直到广州市召开了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后,媒介才‘开始较为系统、正面地回应大规模的传言,并对SARS病毒的流行情况进行报道。3月26日,新华社称北京输入性非典型肺炎得到有效控制—这是首次有关北京“非典”的官方报道,而北京当地媒体依然保持沉默。4月3日,举行的首次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打破了传媒集体失语的状态,专题、专版纷纷上马。’ 2008年的南方雪灾的报道前期,媒体对信息披露滞后,轻描淡写的报道导致灾情未得到充分反映,影响救灾工作的进行。

.2、灾难新闻报道缺乏科学性

表现:陕西宝鸡出现的神婆“作法”、“避邪”防“非典”:香港庙宇因SARS来袭,香火格外兴盛;在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传言一位过世多年的高僧托梦:黑糯米煮水饮下可抗SARS,一时坊间所存黑糯米被抢购一空,狮城米贵,诸如此类屡屡发生。而某些媒体对谣言、错误的防制措施不加批判反津津乐道.

3、灾难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

灾难报道体现人文关怀,要求媒体关注灾难中的人以及人的生存状况,在直面悲剧的同时,从人性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生命,以及灾难中的人的行为、困境及精神状态。

(1) 掠夺式采访

形式:为了获得独家的、第一手采访资料,不顾采访者感受强行进行采访;有的采访过程中故意用伤害性、刺激性话语揭开采访对象刻意回避的伤疤;有的让采访对象进行摆拍、重复采访等。

案例:

(2)平等意识淡薄 案例:

(3)消费弱势群体

消费弱势群体的形式:为了经济利益,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恶意炒作; 报道弱势群体时表现出优越感; 把弱势群体隐私搬上银幕侵犯他们的权利; 以教训口吻数落弱势群体,缺乏善意。

案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v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