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科学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更新时间:2023-10-05 17: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拓展科学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科学课外活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对拓展科学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实践与探索:1、 开放创新实验室,让创新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乐园;2、开展家庭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3、不断拓宽课外科技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4、转变科学课外活动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 课外活动 创新实验室 家庭科技活动 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光靠科学课内的探究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拓展科学课外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科学素养对人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懂科学能给人以充实感和安全感。其次,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所遇到的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出明智决择的问题越来越多。懂科学、有科学的本领,还可以使人胜各种重要的工作。如何拓展科学课外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呢?我尝试把创新实验室开发成科学课外活动的主阵地,让创新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乐园。

一、开放创新实验室,让创新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乐园 “玩一玩,做一做,学一学,想一想”是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好途径。为了“给教师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拥有一片天地”,我校投资5万多元,购买了数百件科学教学仪器,装配了多媒体,创建了科学创新实验室。科学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活跃创造性思维,变想像为现实场所,满足了学生能看、能摸、能动、能试、能做、能研究的心里,对学有很大的吸引力。开发和建设适合实际需要的创新实验室主阵地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课外活动,解决《科学》新课程有效实施,切实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如何充分发挥创新实验室的作用,让创新实验室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呢? 1、结合课程内容,开放创新实验室

科学创新实验室建设本身就是围绕小学科学课程展开,为科学课堂教学服务,它既是课程的补充,又是原有课程的有力支撑。因此,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大部分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在科学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提供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例如在学习能量单元,让学生玩手摇发电机、风力摇发电机、电风、太阳能赛车等器材,通过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加深学生对能量和能量转换的理解。

在学习运动与力单元,科学创新实验室提供一些基本的材料和备选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一辆小车,并开展小车结构、运行原

理、技术革新的研究与实验,同时开展同学之间的设计比较、交流和共同探索。这些都可以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实现提供材料保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我搬来仪器室废弃的鱼缸,灌上水,放入了学生带来的小贝壳、小螺丝、水草、小金鱼、小泥鳅等,还在鱼缸旁边放了几盆花。这样,在创新实验室的角落里,一个小型“生态养殖园”就建成了。“生态养殖园”为科学教学提供了许多的方便:学习《水中的微生物》时取几滴水池中的水,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学习《鱼》时,就可以观察鱼的形状,观察鱼的生活习性。学习软体动物时,就可以观察小贝壳、小螺丝。学生在养殖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科学知识,进而形成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2、利用课外活动,开放创新实验室

新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其目的在于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课程内容的改变,要求我们的教学操作材料要紧跟课程内容而改变,在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选择上适宜地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对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材料所呈现的内容要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学具的操作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

新的概念,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有许多与当今先进技术有关,非常有趣的器材设备。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课外探究活动。 比如,现代化磁悬浮列车模型的制作、实验与研究,可让学生体会现代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趣的辉光球,神奇的的机器人,好玩的遥控气垫船,奇异温差发电??创新实验室成了学生最向往科学殿堂。

我校提出了“今天我们操纵遥控模型,明天我们建造航空母舰”的口号,鼓励同学来创新实验室的航模探究室参加航模活动。在航空模型活动中,学生不断的探究:如何让飞机飞得更久;在四驱车活动中,学生探究如何让车子又快又稳;在船模活动学生探究如何让船又快又直。一项航模活动,就是一项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经过我们的实践证明,课外开放创新实验室,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从而弥补了常规科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满足了科学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今后我校将根据学生课外探究和科技作品创作的需要,增加实验装置,研究、改进和自制实验装置。争取进行全天候开放,使创新实验室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场所。 3、组织定期参观,开放创新实验室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我校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在创新实验室轮流摆放部份科学仪器,每种仪器由一个学生负责演示、解说和指导参观的学生学习探究。

例如机翼升空的原理仪器,参观的学生先看仪器演示,听原理的介绍,

再亲自探究,动手实践。学生按班级轮流参观,一节课可参观一个班级。调换摆放的科学仪器后,组织学生第二轮参观。

在固定的节日,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实验。如在世界水日(3月22日),开放创新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雨水的酸碱度检测实验。在爱鸟周开展观鸟活动。

在特定的日子,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如在月蚀、水星凌日等时候,组织学生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

这样开放创新实验室,可以引导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最大发挥创新实验室的作用

创新实验室,作为一个新型的科学教育手段和方式,一定会科学课外活动中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二、开展家庭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应该充分利用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展家庭科技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应该充分开发与利用家庭科学教育的丰富资源,开展家庭科技活动,共同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家庭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那么,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展那些科技活动呢?

1、开展为科学课学习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如采集标本,搜集学习用品、学习材料,做某些课题的前期观察实验等。

2、开展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如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种花

生、养蝌蚪等种植、饲养活动,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的制作活动等。 3、开展家庭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调查、改善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生活垃圾的调查与研究,家庭能源使用情况调查,居室美化设计,电路设计,营养菜谱设计等。

4、开展儿童的兴趣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如海、陆、空和建筑模型的制作活动,学习无线电技术、电脑活动,探究鲜花保鲜活动等。 5、开展利用社区科学教育资源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场馆(包括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图书馆),游植物园、动物园,参加农场、田园劳动等。

三、不断拓宽课外科技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外科技活动,特别要加强新产业、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满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逐步发展为志趣,转为科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例如,我校通过科技黑板报、讲座、读报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纳米、记忆金属等新材料,长征火箭、宇宙飞船等航天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生物工程。课外科技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开展科学知识运用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验科学知识、技能的巨大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课外科技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各种资源,组织小观察、小采集、小种植、小饲养、小调查、小辩论等活动,开展科技讲座、考察活动、科普知识竞赛、小发明展评、科技兴趣小组,出科技专栏、办科技小报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提高科学教育效果。科技活动活动内容

非常广泛。我校以兴趣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与科学教学相渗透,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1、开展小发明俱乐部活动

在科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吸收一批热爱创造发明,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小发明俱乐部,小发明俱乐部进一步拓宽、延伸创造发明活动。教师介绍优秀发明作品,进行创造技法辅导,并指导学生对发明方案进行改进,及具体制作,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比赛。小发明俱乐部与少先队每年在科技节共同举办“小发明比赛”,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区、市、省、全国各级创新比赛。并指导学生把发明创造的制作原理写成发明作品介绍,向各级科普刊物投稿。例如,我校郭润婷同学发现书法课上倒墨汁经常会不小心倒到书桌上,发明制作了“气压式墨汁瓶”,推荐参加创新大赛,最终荣获省一等奖;陈家林同学的“洗漱水回收利用自动装置”、“声光告示牌”获得了省创新大赛二等奖;还有“盲人拐杖”、“耳聋人的闹钟”、“可伸缩的脸盆”等数十件作品在市级以上创新大赛获奖,并有部分作品在老师协助下申报了发明专利。通过小发明俱乐部活动,达到了培养发明创造骨干力量,以点带面的作用。 2、开展科技种植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与科学探索的精神,我校在清源山脚下的“红领巾假日农庄”开辟了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红领巾科技种植实验园”。同学们在实验园里种植并收获了大量的蚕豆、青菜、蒿菜等蔬菜供应学校食堂。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还开展了各

种科学种植实验。如无土栽培无污染的绿色蔬菜;“南瓜上长黄瓜”的嫁接实验。并指导学生把实验过程及结果写成科学小论文。如实验报告《南瓜、黄瓜成一家》,还在《第二课堂》通过科学种植活动,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同时增强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3、开展风筝制作活动

风筝的种类繁多,外形美观,放飞趣味性强,学生大多比较喜欢。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是一项劳技、科学、美术多方面综合的创造活动。我校非常注重风筝活动的开展。风筝制作活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人人参与制作与放飞。在班级放飞比赛的基础上,每年5月份举行一次全校风筝制作放飞比赛。通过风筝制作活动,使学生掌握了许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完成成品的工艺过程,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提高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4、开展模型制作活动

制作航空、航天、航海、车辆模型不仅趣味性强,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还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劳技劳动与科技活动。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他认为“参加航模活动,回想起来对我以后的工程研究生涯是十分有益的”。航模活动是我校的特色。学校设有航海基地,多架航天火箭发射架,车模轨道等航模设施。学校成立了航海、航天、车模四个兴趣小组,配备多名科技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辅导学生参加区、市、省各级模型比赛。 5、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为了满足学有余力,对常识探究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为了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我校成立了科学探究兴趣小组,下设环保、生物、气象等小组,开展各种科学探究。这些兴趣小组的探究活动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有具体的研究课题、专门的人员、固定的活动时间与活动地点,长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并按时作记录,总结后撰写成“研究报告”。气象小组开展了“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下雨”的研究,在总结多年气象记录的基础上,写成了《明天会不会下雨》,获全国科学论文大赛三等奖,并在《动手做》上发表。

6、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考察活动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在考察活动中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探究,把探究得到的事物现象的特点、规律、原因写下来,就成了考察报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开展了身边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调查(考察)活动:如乡土资源、土壤成份、植被、人口、环境等系列调查(考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各自(或小组合作)设计调查(考察)方案,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把探究得到的事物或现象的特点、规律、原因写成调查报告。如我校师生考察了珍稀的两栖动物镇海棘螈的全世界唯一的栖息--宁波市北仑区瑞岩寺森林公园,发现这里农场的农药污染了镇海棘螈幼体生活的池塘,从而严重威胁了这一珍稀物种在地球上的生存,并提出了关闭农场和“人工饲养,异地放养”的建议。撰写的《镇海棘螈保护区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已送交当地林业和环保部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四、转变科学课外活动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是集实践性、实用性、活动性、技能性,创造性于一体,又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实际,把科学活动渗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在科学课外活动教学中应转变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从简单地灌输现成的科学结论,转变为指导学生通过探究自行获取科学知识。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中要求掌握的科学知识主要内容有: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科学知识形成时的情境与所探讨的问题的关系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实验、分析,从科学探究中自行获取新知。这样获取的科学知识才是踏实的,理解的,并能在实际中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学生、环境、自然条件作深入的探究:如何将要研究的知识问题还原到实际环境中去;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何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从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指导学生揭示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zp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