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的性格教育几点方法

更新时间:2023-03-08 10:21:4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培养幼儿的性格教育几点方法

【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阶段,常常将幼儿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幼儿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甚至不惜“拿来主义”、“拔苗助长“,过度教学,让幼儿提前超龄学习所谓的“知识”,而又有一部分的家长采用逼迫的方式要求幼儿园增加学习课程与时间,殊不知,长此以往,这样的教育教学只会适得其反,走入误区。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在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中,幼儿的性格教育不仅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更是今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幼儿的性格教育,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本园的幼儿性格教育方法,浅谈培养幼儿性格教育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幼儿 性格教育 常见 方法

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幼儿所受教育的质量高低,并不以学到知识的多少为判定标准,教育的真正作用,在与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发展独特性,让这种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让幼儿富有个性地成长。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园的性格教育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贸然的去刻意影响孩子独特的性格成长,好意也会铸成不可弥补的后果。有句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每个人的相貌都长得不一样,其性格也是不一样。所以,上帝造就一个人的同时也会赐于他一个与众不同的性格,每个孩子之间都有属于自己异于他人的秉性和性格。幼儿园的幼儿性格教育到底如何开展?我在这里浅谈几点常见的方法。

一、幼儿性格培养第一课重在父母

暂且抛开幼儿性格教育不谈,当前社会,很多成年人都缺少了个性,往往会将那些另类的性格看做特异的,不随大群的小众人士,殊不知,批量的制造出来的往往只会是模板,而非独特。

学前期儿童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家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是幼儿性格教育的第一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出生起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他号召家长要重视孩子性格的养成,孩子性格的养成教育,知难而上。加拿大科

学家万可尔。米尼等人近年来对老鼠进行了研究,发现:幼鼠是从他们的母亲的行为那儿学到某些性格特征,而不是通过遗传继承的。继而指出:父母的行为为儿童性格特征的影响比遗传基因更大,母亲对婴儿的关怀程度对婴儿人格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因此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正规但是它也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比如,家庭教育总是同家庭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应遵循教爱结合,严慈相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原则。

二:环境是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世人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品德的形成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古人提出了要给予儿童正面的影响,并且来自各方面的要求必须一致。这就是“教以正,守以常”的教育原则,这与我们今天的教育学中所提出的“坚持正面教育”、“保持教育一致性”的教育原则是一致的。

笔者在幼儿园工作多年的经验中,也不断的发现环境变量与幼儿性格稳定与发展有着紧密而至关重要的联系。幼儿在班上学习中,无意的一句“脏话”、“语出惊人的言语”往往是模仿、被父母、家庭、其他环境下被动学习到的,如此惊人的学习力却让从教多年的我惊讶并忧心忡忡。这样“无意识”的被教学带来的后果却是伴随孩子成长甚至一生,其危害程度无法估量。

家庭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早学习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也随时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家长要担当起重任,就应该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并且开始按照社会要求对孩子进行初步训练。除此之外,为人父母者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建设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儿童的教养态度要严而不苟、威而不猛,对儿童的要求不可过高,鼓励他们发表意见,并乐意接受他们的意见,态度言论前后一致,使他们从小就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体谅人等优良品质。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单靠说教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陆世仪在《思辩录》中说:“教子须是一身率先。”这都指出了父母要为儿童做出正面的榜样,将言教与身教统一。

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低,并不具备可靠地判断力,但行为习惯易于被动行成,所以应注意在日常生活常规方面训练儿童行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现代家庭中,

儿童成长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现代人教子的心态也往往异于前人。因此,使一些儿童形成了某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其主要原因不在于儿童本身,而在于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家长对孩子情感关注过度的倾向--情重于理,缺乏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进行理性的思考。在现代家庭中,应摆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学习如何与孩子平等地交往、与孩子沟通思想,正确施爱,了解孩子的个性需求及原有的情感基础,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但是,过度的情感投入却往往会造成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家长的主观愿望是为孩子好,但客观上造成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如果孩子习惯于受到父母的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性,易形成一种依赖型的弱质人格。因为难以自立,就更谈不上自强。

不能自立自强的人是缺乏竞争力的人,是难以适应社会、有所成就的。还有一些家长似乎觉得只要他们在孩子身上投下与自己收入远远不成比例的金钱,以满足孩子高消费的欲望之后,就会换来孩子的发奋苦读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毁掉一个孩子的品德和前途形成奢侈和懒惰的品性。总之,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努力创造良好的、丰富的、精神的、宏观的家庭环境,促使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三、正确对待幼儿性格教育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性格教育,首先就是要了解并认识性格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分析孩子的个性差异与优劣,采用循序渐进的正确引导方式,引导孩子的性格成长朝着健康、稳定、全面向上发展。

了解和研究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古今中外的知名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如果只希望幼儿听话、顺从,只注意到幼儿适应社会化的一面,没有注意到幼儿个性化的一面。那么,我们的幼儿教育就很可能会无意抹杀幼儿的创造性,导致幼儿创造意识、创造勇气和初步创造能力的丧失。因此,我们应分析幼儿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善于发现幼儿独特的、新颖的想法,并给以鼓励,因势利导,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萌芽的创造个性有生长的沃土。

那么,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有哪些呢?对于幼儿而言,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有动作慢的,有性格开朗的,有做事毛糙的,有不爱讲话的,有脾气死拧的等等,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

四、因材施教,不同对待,科学引导

幼儿园是集体教育的场所,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既不以少数优秀的幼儿为

主要对象,也不以少数个别落后幼儿为对象。在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着眼全体幼儿,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参与,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默、害羞、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幼儿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

面向全体幼儿并不是否定幼儿的个别差异,恰恰相反,只有重视

幼儿的个别差异,个别对待每一个幼儿,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给全体幼儿提供有效的教育与服务。如在活动课中,教师让幼儿玩拼图,回答智力问题闯关,给全体幼儿提供操作和参与的机会,但在细小之处,又无一不体现了对个别幼儿的关注。拼图时,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为他们提供难度不同的拼图。在闯关时,将最后一个问题的难度降低,重点请能力偏低的幼儿回答。让幼儿都亲身感受到动脑筋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喜悦,提高每一位幼儿的主动性。

尊重儿童的人格、权利,尊重幼儿天性、人性,让幼儿个性中最鲜活、最真实地东西得到张扬。我们尤其应该尊重差异,不能把差异看成包袱,而应该看成财富,让差异成为每个人健康成长的财富。这才是真正搞好因材施教的关键。应该说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但在儿童个性化教育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就是在从观念到行为的真正转变上却还存在很多问题,表面个性化,实质标准化的现象还很严重的存在着。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阵大雨过后,一个孩子在校园里趟水,溅得脚上都是谁,老师训斥他,他小声嘟囔:“水花溅起来的时候,有彩虹呢!”老师说:“胡说,什么彩虹,调皮还有理由!”又把孩子训斥一番。其实这个孩子的发现是老师多好的教育契机呀!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汭什维利说过:“顽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引导。”可惜很多老师错过了这些机会,有可能把孩子探究与创造的一点点火花也给熄灭了。但是我们也必须分清尊重和放纵之间的关系。尊重儿童决不是陷入“儿童中心主义”,儿童中心主义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尊重。

尊重更不是溺爱,溺爱是无视儿童人格独立性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孩子是将来社会的公民,在其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行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既要个别化,又要群体化。对于孩子的要求我们应该合理满足,对于孩子个性中的因素,应该有选择地进行“扬”和“抑”。孩子的个性发展决不能脱离规则的土壤。我们要让孩子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表扬中学会感激;在尊重中学会自重;在忍耐中学会耐心,在合作中学会分享;在自由中懂得规则。那样孩子才

会在未来多元和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魅力。

五、教师与教学方式、环境是幼儿性格教育接力棒、传动力

上述我谈到,父母在幼儿性格培养教育中是急先锋、重要的第一课,环境的变量决定幼儿性格的变量和发展,认识幼儿性格教育并因材施教是幼儿性格教育的平台,那么,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安排中,实践里,教师的个人性格与教学方式、幼儿园学习环境就是幼儿性格教育中的接力棒,三级助推动力。

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意识是比较早的。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幼儿教师并非神人,在日常的幼儿园学习教学管理中,教师的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导致其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不同,对幼儿性格教育的结果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在幼儿性格教育上,幼儿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助推者,方向的实际引导者,在日常的教学安排中,幼儿教师应保护幼儿灵活的思维和自由的想象,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拘泥于简单的模仿和统一的答案,这是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孩子的提问应区别对待,有些应直接回答,给予现成的答案;有些则应留一些“问什么”或再提一些“问什么”,以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同时,还应着力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帮助他们积累知识经验,开拓视野,已具备“思索”的能力,为“创造”打下基础。如,在解答玻璃的用途这一问题时,又而想到了很多东西:做镜子,做玻璃窗,做玻璃杯等,但难以转换思路。这是,老师引导幼儿从其他角度方面去思索,孩子们好像茅塞顿开,噢,玻璃还能割开绳子、布头等;旧玻璃在火中烧,会变成各种形态的装饰品、玩具等等。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能摆脱一般性的想法和做法,从非常态的角度去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思维,点拨幼儿“创造”的思路,发展创造的个性。

【参考文献】

1.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 0104班34号金芳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浅谈幼儿的个性教育 ----磐安县新蕾幼儿园 陈小

4、教师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1100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56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