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风光

更新时间:2023-11-05 1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极富灵性的马官三山一阁

普定南部的马官镇,是朱元璋军队进入安顺府最早征服的一块土地。因这块土地平坦肥沃,山川秀丽,明军大量驻兵屯田以治,从而形成马官这块地盘上特有的九屯十八堡,如马官屯、玉官屯……马堡、贾官堡……又因明军的长期屯田以治,屯堡文化风卷残云般的侵袭,黔中土著文化被同化了,马官这块土地被衍化得与众不同,进而造就了马官人格外有灵气,悟性也很好。清末在偏阳出生的任可澄先生就先后于1909年任贵州宪政党领导人,1915年为蔡锷拟就讨袁和昭告海内外文告,1916年任云南省省长,1925年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主修民国《贵州通志》。1933年出生在号营的刘纲纪先生,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哲学学院院长,著有《书法美学简论》、《中国美学史》(一、二卷)、《周易美学》、主编《西方现代美学》等。这足以说明,他们的成长始终离不开马官这块充满韵味的土地。而这块

土地最能让人领略到马官风采的要算天龙山、丹凤山、玉真山、文昌阁了。

距县城5公里的天龙山,普定旧八景之一,民国25年至26年任普定县长的赵家焯游了之后是这样描述的:“高为附近群山之冠,顶上一片石,立一庙于其上,长宽可二十余丈,庙名天龙山。登临俯视,有?东山小鲁,泰山小天下?之感,即安顺、普定诸城亦落于目前。自下仰望,则疑庙与天齐。林木畅茂,浮云来往。信灵山古刹,不能谓其非名胜也。”建于民国初年的天龙山庙如今仍雄立于山顶,庙内陈设保存完好。上山之路曲径通幽,春天百花馨香浓郁,夏天绿树葱葱,秋天蝉鸣四野,冬季落叶清幽,端午、春节烧香拜佛者,无不为天龙山之香气、绿叶、蝉鸣、清幽所折服。

从天龙山往南行3公里就是丹凤山,此山位于马官镇人民政府驻地马官屯后,山如凤凰凌空展翅,在彩虹之中翱翔。清末建庙宇于山顶,到20世纪50年代人去庙空。虽然如此,但因山下800余户马官屯人的风水山,至今牛不踏马不踩,大跃进大炼钢铁需木柴也没人动山上一根毫毛,所以山上林草茂密,庙宇留存,寨两边各一条石级小道直通山顶,那是马官屯及周围村寨年轻人农闲攀爬丹凤山赏景的捷径,也是老年人上山吸吮山之灵气必走之路,就连双休日县城里的工薪族也经常前往,这是因丹凤山是离普定县城最近,保存最好的山林的缘故,年轻人总是百游不厌。

游了丹凤山,再往前行约两公里就到马官屯,屯后就是玉真山。玉真山与其它两山相同的是林茂草丰,不同的是山上的玉真山寺建得特别早,也极富特色。据史料载,明宣德五年(1430年),一代开山祖师观凡从云南弃官皈依佛门,沿古驿道寻访名山古刹。一天,观凡来到马官腹地,远远就看见玉真山顶祥云缭绕,两匹白马厮咬,观凡“佛眼自照”,识得宝地,于是就在这满是荆棘的玉真山开辟佛门。观凡以惊人的毅力和创造力筑造了玉真山寺,播下一把佛门香火。第二代竺怀和尚从四川来到玉真山寺,继承观凡事业,扩建寺庙,开通500余级环山石梯,修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占地千余平方米,收僧80余人,每年农历四月八佛生日浴佛水盛会,七月十五日佛欢日以百味饮食施八方自恣僧,山上山下上千余人,由主持和众僧“引入慧流,同归佛海”,玉真山进入鼎盛时期。虽清朝咸丰年间山寺一殿被火焚烧,当地官府拨官银加以修复。民国初年普定第一任县长赵家谟为保护玉真山寺,下令立“永远遵守”石碑于寺前,大概是惧于赵县长的“永远遵守”令的原因,玉真山上历代碑刻以及山岩上的石刻和寺前的石雕狮子等至今保存完好。“文革”破“四旧”期间,那些“积极分子”们也只是从寺中洗劫几册经书就走了,未把石碑雕刻等破坏。这不能不算是赵家谟县长立“永远遵守”石碑保护玉真山的功劳。如今玉真山被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笔者游过的名山胜地中,碑刻等保存完好的要数白帝城,其它都不同程度被毁,而玉真山寺的名气虽不能与之相比,但其碑刻等保存完整不亚于白帝城。

距马官镇政府东约两百米的文昌阁,建于清朝末期,武汉大学美学教授刘纲纪先生在《故乡的文艺》一文中说:“文昌阁,这是一座有浓厚的道教风味的建筑,其中有题为韩湘子所出的一个匾额是难得的道教书法的遗存,我请安顺文联的李世林同志拍了

下来。后来我为外国学生讲道教与唐代文艺的关系,讲到道教画符、道教书法对中国草书的影响,我就把这照片给他们看,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文昌阁,除其本身独特的建筑风格:椽角凌空、勾心斗角、回廊宽敞等之外,它曾藏书万余册,供读书识字人阅览,男女都能进阁,不像浙江天一阁藏书,女人不但不能借阅,连靠近观瞻都不行。如今人们喜欢去文昌阁浏览,不仅是因其建筑风格的独特和其雄踞于马官田坝最高山顶,更主要的是去阁下欣赏韩湘子所书匾额,领其道教书法之要义。

三山一阁限于篇幅,只能粗略地介绍,要从拙文中谈出灵性根本不可能,笔者仅仅是给引一引路而已,真要找其灵性,须前往游览,那才会触景生情,情随景生,吸天地之精华,吮三山一阁之灵气。

上帝的村庄

张 麟

至今我对仙马不能忘怀,一遇到搞文艺的朋友就人来疯,总劝人家去仙马看看,我对他们说:去吧去吧,不去后悔,那是上帝的村庄。

可仙马太远,得坐很长的车和走很长的路,所以至今似乎也没有多少人去看。

然而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拜访的村庄,我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来过,海外人士来过,而是因为它闭塞而没有被闭塞所困扰,贫穷而没有被贫穷所击败,它有自己的法则,固守着洁净的灵魂,一草一木都闪耀着生存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是上帝留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奇迹。

我先后到过仙马两次,但我至今都不能确切地对你描述,如果要我说,那就是仙马是一个苗族村寨,躲藏在普定猴场大山里,海拔1800多米,那儿绿树成荫,那儿鸟语花红,那儿没有偷牛盗马,没有吃喝嫖赌,没有男盗女娼,没有超生偷生违反计划生育,没有杀人放火无所不为,那儿的全体村民都信教,男女老幼都识字,能读五线谱,他们的墙上,贴着一日三省的教条:

请你在安静中审察自己,看你在下列罪恶中犯过哪几条? 你浪费过粮食吗? 你糟蹋过财物吗?

你所住所用所穿所吃,以及所陈设的家具田产财物、金钱来路皆是正当的吗?

是的,仙马就是这样一个宁静、清新、自律的村庄,它关于春天,关于黎明、关于心灵,有更独到的理解和更丰富的阐释。不过首先你得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如果你的心不安静下来,那么你也许就体会不到这些。不过我还是愿意你的心安静下来,你的心安静下来,我们才能走进仙马,走进这座精神的家园。

我说过去仙马要走很长的路,需要翻过一座一座的山峰,穿越一个一个的山谷,这些山谷郁郁葱葱,鸟语可闻,人迹罕至,颇有原始森林的风貌,要不是长老带路,外人是根本进不去的。不过一路上并不寂寥,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条小路上来,他们男男女女,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背着装圣经用的绣花书包,打扮得干净整齐。长老说他们是仙马邻近村寨的,正赶着去参加礼拜,他们走得很快,五彩缤纷的花背带在翠绿的山林里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转眼没了踪影。他们一个星期劳作6天,剩下的这一天就用来自省和赞美,赞美主,赞美大自然,赞美人类,赞美生命。

不知你听过闹市区教堂里的赞美诗滑,那种穿越市井,穿越霓虹灯唱出来的赞美诗,从来引不起我灵魂的颤动。仙马的赞美诗不同,仙马的赞美诗先声夺人,远远从垭口处传来,从树梢上传来,从鸟儿的背上传来,经过了绿树蓝天的吸尘过滤和大山的

回环放送,听起来隐隐约约,令人神往,仿佛天堂之音,引领每一个疲惫的灵魂靠近它。

仙马没有水泥硬化路面,没有自来水,没有高楼,没有电视,可是当你的双脚踏上仙马的土地,你的灵魂会得到安慰,因为你所看到的每一个人、每一头牛、每一段街道、每一间房屋,甚至每一条狗、每一只鸡、每一个小孩子,都是那么干净、踏实、平和、谦恭、温文尔雅。他们待客的方式非常简朴,简朴到只能端出柴火烧烤的土豆和一壶刚刚沏好的热茶,但是他们不羞涩,不难为情,他们认为这是应该的,他们会热情地招呼你吃,就像面对的是山珍海味一样,一点也不扭怩。

仙马唯一称得上富丽的是仙马的教堂,这是一幢60来平方米的两层小平房,由于精心的看护和爱惜,基本上没受到什么损坏,门窗完好,墙壁清洁,就连天花板上的彩色吊灯也似乎还是当初五彩缤纷的模样,像仙马人的心一般晶莹剔透,纤尘不染。在这座教堂里,仙马人每周举行一次精神的盛会。他们有专门的唱诗班,但是没有专门的老师,他们的老师就是如给我们带路的长老一样平凡一样谦恭的山里人,奇怪的是就是这些平凡的山里人使仙马的唱诗达到了出神入化的专业水平,引起了许多专业人士的好奇和关注,纷纷前来聆听和研究。

唱诗班的信徒们上台之前,如果单个地看他们,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在赶到这里之前,他们也许还在地里劳作,还在灶边煮饭,还在井边洗洗涮涮,就像这山里的一棵草,地里的一捧泥,竹林里的一片竹叶那样平凡、真实、沉默而又朴实无华。可是到了仙马堂,站到台上,从书包里拿出圣经来,他们就变了,变得庄严,变得肃穆——

平安夜,圣善夜, 万暗中,光华射, 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静享天赐安宁眠, 静享天赐安宁。 ……

一时间天空阳光灿烂,大地鲜花吐蕊,在万道金光之下,这些原本平凡的歌者,上帝为他们加上了光环,圣母为他们插上了翅膀,他们随着自己的歌唱冉冉上升,上升,直至天堂。但是你无需鼓掌,这里不需要喧哗,这里只需要聆听,只需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汇以及彼此间默默的祝福。后来当他们唱起《啊,祖国》和《走近新时代》时,他们同样庄严,同样高贵,同样具有很高的歌唱水平。

布道是最后一个节目,布道的长老是带路的长老,他像大山一样质朴,是谦恭的山里人,但他走到台上,他就高贵起来。他说——

怜悯,慈爱,宽恕,温柔又谦和,主为了罪人受辱,甘负十架轭,舍命,流血,受苦,为救失丧者,这是基督耶稣,对他你如何?

台下是上百颗低垂着的头颅,其中有年近古稀的老人,也有几岁大的孩童,他们手捧圣经,神情庄重,正在顶礼膜拜,拜天,拜地,拜祖国,拜日月星辰,他们用他们纯朴善良的心,为每一颗同样纯朴善良的心祈祷,祈祷五谷丰登,祈祷日平月顺,祈祷世界永远和平、宁静、永享幸福快乐。

春风与秋雨 秋收又冬藏 粟米像珍珠 庄稼有清香 ……

美国人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所记述的只是关于他自己简朴而高尚的生活,但仙马却是一个村庄,一群人,在现代

文明社会里,在21世纪,在离我们不远处的大山里,却生活着无数个梭罗。 仙马是一个梦,一个奇迹。

喀斯特天然公园的迷人风貌

蒙 卜

普定县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岩溶研究县之一。全县总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几乎全为岩溶地貌,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天然公园。

安顺花牌坊以下,即可见普定地貌,座座残峰,散落于水花烂田之中。普定城西南12公里的马官镇一带,是典型的峰林岩溶坝子区,区内峰峦叠翠,水田涟漪,点点农舍,袅袅炊烟,山清水秀,独特的田园风光,犹如泼墨山水画卷。连片81平方公里的岩溶试验场,可在属于普定八景之一的天龙山上极目远眺,但见独立的山体如棋阵摆布,大片平田坝子在山与山之间蜿蜒连接。已建成使用的马官岩溶地下水库,为外国专家所瞩目。

天龙山,海拔1554米,山体独立,东高西低,长约1.5公里,山上岩板上建有寺庙,建于清嘉庆年间,塑有47尊佛像。山下到山顶筑有895道石坝,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约2公里,青壮年步行,得走1个半小时。山平坦,宽6米以上,长约4米。寺庙后面,为陡峻山体,凭高视下,头晕目眩。晴天,可远眺安顺飞机场。飞机轰隆之声,如在耳边。

从县城往西14公里开始,龙场乡至马场镇18公里的大窑地质剖面,共展现8个系,29个群(组)的地层,地貌形态比之于马官镇,更是多种多样,平均不到两公里就展现一种地貌形态。但见岩石一重重不可思议地堆砌着,摇摇欲坠,却还能支撑攀附,形成巍峨的峻岭;峭壁长着常绿灌木,灌木之间青藤连缀,覆盖苍黑的山体;时时见万仞绝壁,从空中悬挂下来,仿佛是白色、青灰色的瀑布;深壑之中,清溪时而潜入地底,时而冒出地面,时见白瀑从岩间跃下。群山之中,时有鹞鹰无声盘旋;晚间则闻岩羊缠斗,坚蹄踏响空谷。

龙场乡政府驻地之北3公里,猴子洞村附近的蜂子岩,堪称景观一绝,此岩高约150米,宽400余米,呈白色,平整如一面大镜,栈道从绝壁对面300米处通过,对面而望,一览无余。绝壁下、中、上皆有溶洞,如蜂巢般,中、上之洞无路可循,远观此壁,顿感自身无比渺小,心胸顿觉旷达。

龙场乡继续往西,公路从山间走过,至水波利,右边即见陡峻深谷,深达300余米,望之使人惊心动魄。深谷之中,地底冒出汩汩清泉,形成小溪,小溪两岸,田舍俨然,平旷如《桃花源记》中之景物。再往西下坡1.5公里,左面可去大画家袁晓岑的故居水井湾,右面1公里处之绝壁上,是岩上村。去岩上,有两条路可走。左边的路,是宽约不到一米的栈道,开凿于绝壁壁体,呈40度角而长,长约二三百米,寨中青壮顽童,走此路如履平地,外地人望而生畏,踏上十几坎,右边即是深谷,只得走寨右之远路。清咸丰年间,寨右也是小毛路,有寨门断路,为寨中险关,苗族部队将山下寨子烧掠一空,欲攻岩上,无法下手,围困半月,寨中青壮老幼,仍笙鼓动地,毫无惧色。岩上村,建于绝壁上的平坝子,寨后又是嵯峨之山崖,有天赐泉水。到大窑,不去岩上,实是一件憾事。站在寨子中段的悬崖之上,临万仞之渊,望山下房舍,小如儿童玩具,胆虚者根本不敢临深壑而观。

境内三岔河为最大河流,从六枝进入县境马场镇,又从猫洞乡出境,共流经7乡2镇,河段67公里,由西向东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流域面积1070平方公里。水线42.3公里的夜郎湖,占三岔河河段的三分之二,西段平坦开阔,中段深切狭窄,东段宽窄相间,比之红枫湖,别具一番风味。夜郎湖大坝以下的三岔河段,河床切割深邃陡峻,干谷、悬谷、漏斗、岩溶瀑布、天生

桥和穿洞等岩溶景观连绵不断,此段河谷最高点海拔1846米,最低点1042米,黛色的山崖,嵯岈狰狞,直插云端的马鞍山、五指山、火焰山均海拔1700米以上,呈东南、西北走向,把所有的山峰连接,片片雾气,将峰峦半遮半掩;缕缕白云,在峰巅之间徜徉。山峰沟谷,密布原始森林,山谷之间,蜿蜒着三岔河的碧水。极目远眺,只见山连着山,山叠着山,山上有山,挨挨挤挤,密密匝匝。石头房屋,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组成一个个白花花的村寨,不可思议地在山脉的任何一个部位谨严地分布着。大山之中,时见连绵的平川,同大山形成统一的对立。此处的猛舟寨子,百多户人家,依山势参差错落,清一色白石头白石板所建,青山之中,衬托出一片雪白,如雪如霜,是屯堡居民学习本地人,还是本地人学屯堡民居,这是一个疑问。猛舟坡下是深深的三岔河谷,河谷之西大山之下,有大溶洞,洞中泉水,从高处跌入深谷。从猛舟上山爬十几里大坡,是著名的普屯堡。普屯大坝,方圆十几里都是草原,坝子从南往产倾斜,气势宏壮,天上不见一只飞鸟,地上铺满不知名的细草,听不到虫声,一切都化于寂静。在草坝上行走,仿佛走在地毯上。躺在草地上,只见天上云凝住不动。此时,心中说不出是宽广、寂寞还是苍凉,或者兼而有之。站在坝子上的最高山头,但见群山拱卫,心在山间飞驰,忘却尘世。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一大特点。溶洞在县境内星罗棋布,计633个。目前,已考证并保护的史前石人类文化遗址3个:穿洞、白岩脚洞、红土洞。有观赏旅游价值的洞穴除任可澄等名人题字的莲花洞而外,经专家评定的还有,龙场乡的对面洞、黑风洞、菌子洞、猴儿洞;化处镇的金钱洞、出气洞、崆山、大树龙潭洞;白岩镇的白岩洞。这些洞具有大、深、堆积物多,风貌迥然不同,景色迷人的特点。

仅述两洞,即可管中窥豹。化处之崆山,山体内分上、下两层,上层在南半面测得47个洞口,出口相联,从顶洞进入,即可见前后左右都是洞穴,不知走哪洞为好,路熟者常从顶洞进,从北底洞走出,此山体全是空的,支岔迷离,出口相联,实为一迷宫。白岩脚洞,洞长700余米,洞高40至50米,宽30至50米,洞内地面和四壁均为方解石晶体,灯光折射,粼光闪烁,如星如火。洞中石柱挺立,高20米,直径10到20米。洞中泥土,有微量碳酸钙胶结,受滴水冲刷形成成群泥山,如锥状,似峰巢均匀排列,此洞中泥林举世罕见。过泥林登山其险无比,远望地下河深潭,坡陡岸险,无路可循,宽敞大厅,石柱石笋林立,其中有大型花边石坝,石坝花边奇特,水深过米。此洞深不可测,尚无人穷尽其底。

县境内百米以上洼地有154个,适合荷、美、加、澳等10国的国际天文望远镜选址条件。1994年,荷兰首席天文学家理查德·斯托博士一行来普定测评。本县适合建射电天文望远镜的洼地有54个以上。

本县岩溶面积占总面积的84%,11个乡镇均有地下河分布。全县23条地下河管道总长323.71公里,流域面积602.13平方公里,地下河多与溶洞相连,构成了洞中有水,水中有洞的奇特景象。涨水时节,地下水溢出地表,有的洼地只见一片泽国,几天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有的伏流几现天窗,清水汩汩冒出地面,表行一段又潜入地底;有的形成飞瀑,注入主要河道。这是喀斯特地貌的又一奇特景象。

枫林掠影

蒙 卜

不知道古搏扬鲁的后代们是哪一天迁徙到这片土地,在这里扎根,生息繁衍的。“枫林”,一听这名字,连初中生都会想象是一片未受污染的绿洲。

50年代,这个地方虎豹多次伤害人畜,枫林的苗族同胞也以牙还牙,仅1956年,就猎取了两只恶虎、豹子数头,野猪无数。再上溯到民国时期,普定县的森林覆盖占土地总面积的32%以上,那时,人烟稀少,枫林的虎豹会猖獗到什么程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68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