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册1-4单元教材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10 1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语文第10册1-- 4单元教材介绍

教学内容概况:

统观本册教材可以分为四部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

本册教学重点总体说有以下六点:

1、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生活理解关键词句, 揣摩重点语句。

2、了解事件梗概,归纳主要内容(由原来的说一说变成写一写),概括中心思想 。 3、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表达方法(人物言行心理);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情感。

5、把握阅读古诗文的方法;阅读说明文,抓住要点。 6、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 重点训练项目:

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品质,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落实训练项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事件

(2)人物言行、心理、动作、神态 (3)重点语句或段落 第一单元 ——写景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写景状物为主题,编排了《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鸟的天堂》、※《长江之歌》四篇课文及语文实践活动1。 本单元训练重点:

1

1、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2、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揣摩课文和自然段的表达方法;能仿照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抓住一种事物的几个特点,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材特点及线索:

教材特点:

三篇课文虽都以状物为主,却风格迥异,各有侧重:

《桂林山水》 :抓住“秀”“美”的特点,赞美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索溪峪的“野”》:抓住 “野”这个特点,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 《鸟的天堂》: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赞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线索:

《桂林山水》

结构线: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写水山特点 总写游览感受

总 分 总

内容线:围绕课题,主要写了漓江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情感线:全文四个自然段,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

结构线:文章围绕着索溪峪的“野”从“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和人的野”四方面来写的。

情感线:通过索溪峪奇丽风光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索溪峪天然野性美的赞颂,以及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2

教学建议:

一、找准阅读起点,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 如《桂林山水》

第1自然段:“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既点明了课题,总起了全文内容,又交代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使读者顿生悬念。两句话,学生一读就就懂,不必过多提问,以读代讲。

第2、3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这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重点引导学生读懂其中的一段,其它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第2自然段:字、词、句的字面意思学生都能读懂,重点是朗读课文,想象描绘的情景,体会表达方法,将朗读、想象、体会描写方法融为一体。

第3自然段:有几个词,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要注意(如: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段式和描写方法与第二自然段形似。因此,可以先质疑:本段有不懂的词语吗?然后结合朗读、想象、看视频(图画),感受情景。再与第2自然段比较朗读,体会在描写方法上的共同之处。

2、3自然段采用的表达方法:

(1)对比引入,侧面烘托。在描述桂林山水的绮丽风光时,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描写山水,而是采用了比较引入的表现手法,从侧面烘托山水的独特之处。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

3

(2)比喻排比,正面描绘。在主体部分,作者把自己的见闻与联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形象贴切的比喻跟严密流畅的排比融为一体,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如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等。作者巧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现了山的静态美,给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在主体部分采用了这两组排比,它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绘就了一幅景色奇异、色彩绚丽的美妙画卷,写成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动人诗篇。一个“真”字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而严谨的句式强化了表达感情的力度。

第4自然段:是难点。难就难在:要联系全文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建构新的整体画面。教学建议:一、联系全文,展开想象,结合插图,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美,体会本段的语言美。二、学习表达方法,要有感悟过程。

二、学习表达方法,要有感悟过程。

揣摩课文或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本组课文,写景状物,语言清新,意境优美,风格各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的作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体会情感,读中积累语言,读中感悟表达方式。防止生硬地直接告诉学生,要有一个“感悟”的过程。

如《索溪峪的“野”》:

全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

4

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①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②在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体会“概括—具体”的构段方式不难,学生也非初次接触,一读就能领悟到。而“山野、水野、动物野、人变野”的具体描写方法,应让学生联系起..来,比较和感悟,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

如:同样是写“野”,课文在描写“山野、水野、动物野、人变野”的方式上,你能发现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①“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几十丈高的断臂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景物描写与感受结合。

②“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拟人化的描写。

③“山上的动物更是野性十足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姑娘从下面经过时,一只调皮的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她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猴子行为细节的描写。

④“我们也渐渐地变得‘野’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登,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游人的动作细节描写。

同样都是“先概括后具体”,不同的是: 山:美 景物描写与感受结合

5

水:灵 拟人化的描写 动物:趣 行为细节描写 人:返璞归真 动作细节描写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一、读中学写

1、引导学生揣摩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最后总述感受的表达方法,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鸟的天堂》:按游览顺序描写,表达对大榕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揣摩段的表达特点,领悟段的表达方法。 描写中表达: 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生动描述。 融情于景:把自己的感受融于对景物的描述之中。 直接抒发:直接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读写结合

1.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在揣摩排比的修辞方法后,自选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话。) 建议:选好所写内容,清楚所写事物的几个特点;在语言表达上不求和课文一样,但是也要注意在表达时,几个分句措辞和句式应较为一致,这样才能体现出排比句的作用。教学时,可再展现几个排比句,给学生以启发。 《索溪峪的野》

1.为索溪峪的美丽风光设计一条广告语。 2.为张家界景点写一份介绍索溪峪的解说词。 3.找一找家乡的“野”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来写一写。 《鸟的天堂》

1、仿照第八自然段的静态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2、仿照第十二自然段的动态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 3、小画眉的歌声真好听,请展开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4、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朋好友来此安居乐业?

6

三、以写促读

本单元习作要求:把看到的春天的景物,对春天的感受,对春天的新发现等等,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抓住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于春天的话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根据此情况,本次习作设计应在“新”字上下功夫。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帮学生建立预作卡,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寻找,在媒体里发现思索,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春天,从而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春 天 (课前预作卡 )

自拟题目:_______________ 自然景物 人类行为 如:视觉、嗅觉、触觉、听觉? ? 观察 动物活动 内容 媒体发现 ? ? 观察途径 从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 与本次习作有关的好词好句 建议:

在作“前”指导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获取生活素材的本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习作课上,在学生预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使学生的习作从“已有水平”上升到“发展水平”。 第二单元 ——写人 本单元训练重点:

1、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严于律己、自尊自强、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等方面的教育。

2、了解事件梗概,领悟写人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即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

7

神态、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特点。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为首次练习) 4、练习做简单的批注,促进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第五课首次提出选择重点作批注,因此,本册的批注的训练应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深化与拓展。) (有关以上两点,我会在在下面的过程中结合具体课文重点讲解) 教材特点及线索: 教材特点:

《在炮兵阵地上》:抓住彭总的语言、神态表现了他对国家安全、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深山风雪路》:运用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老吕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一双美丽的凉鞋》:生动具体描写了王老师的语言、动作,突出了她理解关心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

《在金牌面前》:通过记叙奥运会上卢茨.朗格的做法,赞扬了他珍视友谊、在金牌面前忘掉自我的高尚品格。 线索:

《在炮兵阵地上》

结构线:本文属于“一事写一人”, 采用了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结构形式, 先概括写出彭总对国防事业、对工作的一贯认真负责精神(1自然段),再具体彭总在东海前哨炮兵阵地上检查被备战时发生的一件事(2——9自然段)。

内容线: 检查工作中严厉批有关干部(发火) 晚饭时谈话道歉(谈话) 情感线:课文以彭总与团长感情发展为线索,从正面和侧面反映彭总的优秀品质。 彭总的神态感情变化(正面):

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忍不住了 电闪雷鸣般的发作了 语重心长 团长的感情变化(侧面):

8

想不到,有情绪→受触动→心情激动 《深山风雪路》

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以老吕三次“清晰的脚印”为明线;“及我”的情感发展变化为暗线,双线并行表现老吕优秀品质。 教学建议:

一、注重整体感知,突破阅读难点。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思想品质是本段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想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就要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内容,理解体会细节描写语句。联系的主要方式有:抓关键句子间的联系、段落之间的联系以及文章内容与事件背景之间的联系等。

1.抓关键句子之间的联系。

从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入手,再把相关句子联系起来,结合事件背景,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在炮兵和怎地上》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彭总这个人物呢? 我们来看课文第2自然段的描写(见课文19页):

①彭总问负责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国外最新常规火炮的性能怎样,海面前方有哪些国家的定期航线,他就回答不出来了。(火炮的射程、杀伤力不知道;哪些国家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不知道)

②他又看到弹药库竟然修在阵地前沿,结构也不符合要求(弹药库、不隐蔽、不坚固、距离近、)

③他听说几位首长都说来过,对这个弹药库也提出了一件,只是因为忙别的事,把改建弹药库耽误了。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别的事,什么别的事????”

此时联系事件发生的背景: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对中国

9

大陆虎视眈眈,企图颠覆新生的红色政权。

这样,不仅彭总的神态变化,以及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同时彭总对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安全的高度责任感就跃然纸上。 神态变化:

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再也忍不住了 电闪雷鸣般的发作了 语言描写:“别的事?什么别的事?”

※如果只“让学生画出神态和语言描写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不把相关句子联系起来阅读思考,看似直奔学习难点,实则仅仅停留在表面,即:学生只知道写了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对彭总思想品质的理解永远是肤浅的,对“通过人物言行和神态表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的感悟也是机械的。

2.抓段落之间的联系。

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特别关注段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结构特点。

如《在炮兵阵地上》将“视察阵地时发火”和“晚饭时道歉”的段落联系起来阅读,体会彭总的思想品质。 如:《深山风雪路》

联系点:

1、抓环境描写 :将第一段恶劣的环境描写与第二段的“一天来回50多里,25年,30多万里路,绕地球约4周。”联系起来。

2、抓老吕言行:将谈伤疤时的“平静”与谈调换工作时的“一急”联系起来。

3、抓“我”的心理活动:将老吕的言行和我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人物品质:体会老吕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

10

本单元习作要求:从同学或小伙伴中选择一个人,通过写一两件事表现他(她)某一方面的品质或特点。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或神态。根据习作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也可以自拟题目。

本次习作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写两件事,都应围绕这个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或特点来写。注意依据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来确定侧重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还是神态、心理活动。 第三单元 ——写事

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四个重要历史事件(1937年南京大屠杀、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39至1945第二次世家大战)为背景,编排了《木笛》、《圆明园的毁灭》、※《半截蜡烛》※《郑和远航》四篇课文及语文实践活动3。 本单元训练重点:

1、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不忘历史的情感;产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及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产生民族自豪感。

2、能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能够根据需要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4、能根据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材特点及线索: 教材特点: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在表达爱国之情,但题材不同、其表达方法也不同。 《木笛》 :通过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了朱丹的爱国之情。

《圆明园的毁灭》:通过对圆明园往日辉煌壮丽与惨遭毁灭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

《半截蜡烛》:把伯诺德一家三口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场面和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展

16

现出来,表现了法国人民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用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入侵的敌人。 线索: 《木笛》

结构线:本文在结构上有多条线索。 (1) 按时间顺序连段成篇:白天——入夜

(2) 按场面变化连段成篇:考场外——考场内——归途——纪念碑前 (3)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内容线: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欢乐曲目,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破格录取

情感线:全文以“木笛”贯穿始终,表达了朱丹浓浓的爱国之情。

《圆明园的毁灭》

全文围以“毁灭 线索,主要写了“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情景” 突出祖国历史文化的辉煌,突出毁灭造成的损失巨大,突出表现对侵略行经的憎恨和爱国之情。

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收集、处理、运用相关资料,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训练时注意材料的收集、交流和运用。

1. 收集资料。课前,把收集资料作为一项重要的预习内容。

2. 交流资料。第一课时,在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

17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资料,以达到丰富和补充的目的。 3. 运用资料。运用资料,应包括教师适时引入资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和学生运用资料进行口语、书面表达。

如《木笛》一课,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

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 奏欢乐的曲目吗?”

在这关系到朱丹艺术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朱丹为什么拒绝演奏欢乐的曲目?(12月13日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在那短短的六个星期里,就有34万同胞被日本侵略者屠杀,他们当中有老人,有妇女,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孩子??)

此时,将历史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学生就会深刻理解朱丹此时的内心感受,心灵受到巨大的冲击,能够真切地理解朱丹。

※关于课外资料:

①明确搜集课外资料的目的:

以文会文,以文会人。避免不分课文特点,一律是时代背景、代表作。 ②把握运用资料的时机: 用在认知的空白上——丰富认知; 用在认知的难点上——提高认知。 ③注意课外资料的语言:

适合学生阅读,既有语言的示范性,又能读懂。

二、深入解读文本,抓住重点语句,注重读中感悟,突破学习难点。 《木笛》一课中,朱丹进入终试、拒绝演奏欢乐曲目的情节,学生能够读懂,因此不要过多提问,应以读带讲但“纪念碑前吹奏悲乐”部分中,许多句子含义

18

深刻,要读中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于句子理解: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理解 ; 联系上下文加入想象理解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如:“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学习这一段可以联系第一部分:朱丹具备高水平,超越了众多对手;他的吹奏融入了浓浓的爱国情。从中可以看出:朱丹首先是一个爱国青年,同时它具有超越一般的演奏木笛的水平,可谓德才兼备。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一、读中学写:

1、 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木笛》《半截蜡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品质。

《圆明园的毁灭》:通过对毁灭前和毁灭后的对比描写,凸现了圆明园的壮丽辉煌,增强了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引导学生揣摩段的表达特点,领悟段的表达方法。 读情悟理:通过平实的人物对话,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品词明特点:抓住特点,多角度进行描写。

言行促内心: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19

二、读写结合

《木笛》:朱丹和考官的对话结合对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写出自己的感受。 建议:学生的感受贵在真实。让学生体会到朱丹的精神品质后,结合资 料,可以引导学生从:朱丹的精神、朱丹的做法、对考官的无情、对敌人的憎恨几方面进行读后感的训练。 《圆明园的毁灭》

课后第四题:读了课文之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想,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 建议:课文给学生的感受点很多:过去的辉煌,对侵略者的憎恨,对祖国和世界人民的损失等等只要写出一点即可。

还可以围绕课文结合资料谈感受: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破败进行对比;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保存的意义等。

《半截蜡烛》 课后第二题:讲一讲或演一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建议:围绕学生演一演,讲一讲展开读后感的渗透。学生演完后让学 生说说自己表演这个角色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感受?

选择讲一讲的学生可以说说在这个故事中,那一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他们的什么精神打动了你? 《郑和远航》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数字说明。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说明的方法。 研读课后习题,重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四单元 ——写事

教学内容:本单元以人与动物为出题,编排《义犬复仇》、《金色的脚印》、※《母爱》、※《这是儿子的鱼》四篇课文及语文实践活动4。 本单元训练重点

20

1、感受军犬文尔内无限忠诚的好品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以及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感人的情景或细节,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4、能根据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材特点及线索: 教材特点:

四篇文章都在表达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但是描写方法不同。

《义犬复仇》 :课文分三个时段,有层次地展现了义犬文尔内对主人的无限忠诚。 《金色的脚印》:文章在对正太郎想方设法救狐狸与狐狸救助正太郎的描写中,把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美好的关系以及动物之间浓浓的情亲表达了出来。

《母爱》:一头老牛把以死抗争得来的水给了自己的孩子,谱写了一首母爱的赞歌。 线索: 《义犬复仇》

课文围绕着“义”字主要写了:记仇——复仇,统观全篇有多条线索。 (1) 按时间顺序连段成篇:苏联卫国战争前——卫国战争爆发——卫国战争胜利后

(2) 按地点变化连段成篇:在苏联境内——在德国境内——又回到苏联 (3)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21

《金色的脚印》

课文篇幅较长,文中一明一暗两条线却很清晰: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线(明线);动物之间的骨肉亲情(暗线)。

情感线:同情、可怜——关心、帮助——真正理解、放归自然。

教学建议:

一、 预习时,鼓励学生搜集资料。

《义犬复仇》课文描写了军犬文尔内为主人报仇身受重伤,八年后又为主人报仇而牺牲的真实故事。而它的主人斯达罗是一位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边防军战士。这就将文尔内的行为与反法西斯战争联系在一起。赋予了文尔内崇高正义精神,所以文尔内被称为“义犬”。

了解苏联卫国战争(ppt资料)是一场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正义战争,对学生学文时理解维尔内的“义举”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中,“义”字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文中点明的“对主人依恋而忠心”。文尔内是一条军犬 —— 战士把军犬、战马视为自己的战友,像亲密的朋友一样对待它们,正是这种战友的感情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斯达罗是文尔内的主人,更是它朝夕相处的战友,所以看到战友被杀害,文尔内才能不顾一切,甚至舍去生命扑向凶手,才能挣脱链子,跑到斯达罗被打死的地方哀鸣不止。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动物的特性,拥有着人一样的情感。

第二层:指特定的历史背景赋予文尔内的复仇以正义。这条军犬的故事发生在前苏联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者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军犬文尔内为之复仇的是被侵略者杀害的前苏联边防军战士,于是文尔内的故事便与反侵略、反法西斯的正义

22

斗争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尔内以崇高的精神,使这个故事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也是文尔内被誉为“义犬”的原因。

二、鼓励学生自读批注,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篇幅长,以叙述故事为主,情节生动感人,因此,教学时:

1.以读为主,教师不要过多的提问和讲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如:狗的不寻常的行为用什么来解释?文尔内竟能从柏油路面上的足迹嗅出了敌人的气味!这个人的气味在它的头脑里保存了八年之久!8年来它一直对敌人怀着刻骨的仇恨,并且等到了复仇的一天!

3个连续的感叹号,表达出“我”强烈的情感——我被文尔内的3个不寻常深深地感动了!我被文尔内的无限忠诚深深地感动了!

建议:采取师生对读

师:寻常的狗可能从人的衣物上嗅出敌人的气味。 生:文尔内却从柏油路面上的足迹嗅出了敌人的气味! 师:寻常的狗一个人的气味可能在它的头脑中保存一段时间。 生:文尔内却把这个人的气味在它的头脑里保存了八年之久!

师:寻常的狗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敌人怀有仇恨,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

生:文尔内却一直对敌人怀着刻骨的仇恨,并且等到了复仇的一天! 如《金色的脚印》课后第二题,理解难句。

“迎着耀眼的阳光,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就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另外

23

一层意思就是“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纪念的东西。文中的结局就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脚印”来赞美。

小狐狸一家虽是动物,但是它们也像人一样,它们的生命也同样珍贵,这脚印中,饱含人类美好的思想,这金色的脚印中,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和动物是可以在地球上和谐共处的。

因此,“金色的光芒”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情感的赞美。 建议:要建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之上。要结合题目和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鼓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为学习写读后感做铺垫。

批注的基本方法5课已经接触,本课重在指导学生如何批注自己的感受。先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想一想:为什么感动?

例如《义犬复仇》“它受了致命的枪伤,但还活着。它认出了我,微微地掀动着尾巴。接着,它的目光又死死地盯着被它咬死的人,目光里含着一种深仇大恨??死者被抬走了,文尔内也平静下来。它最后一次用舌头舔了舔我,深深地喘了一口气,死去了。”

【文尔内对敌人无比的仇恨,对主人的无限忠诚。这样一只好军犬的死去,我感到很惋惜,感到难过??】[仇恨敌人、忠于主人、惋惜、难过??]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一、读中学写

1、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义犬复仇》:双线并行的结构线索

《金色的脚印》:通过故事情节的描述,展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24

《母爱》:牛和人的情感线索交叉进行,让人的情感衬托牛的情感,牛的情感提升作者的情感。 二、读写结合

《义犬复仇》:文章结尾写我把文尔内的尸体运回祖国,葬在斯达罗的身边。文已尽,情未断。对文尔内的赞叹、敬佩、怀念之情愈加强烈。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 《金色的脚印》:

课后第四题:读了课文之后,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抓住其中一点写下来。 建议:课文给学生的感受点很多:正太郎对狐狸一家的关心;狐狸对正太郎的帮助;狐狸一家的亲情等等。

从这些点中,选择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展开自己的议论,可以结合现在的社会生活,探讨人与动物的情感,人与人的情感问题。 课外练笔:

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 续编故事:《狐狸一家的幸福生活》

《母爱》 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关于母爱,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情感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谈感受就成了这篇读后感的重点。 与生活的结合点:母爱的无私——不求回报 母爱的惨烈——舍身忘我 母爱的深沉——默默无闻

从这些方面去展开描写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并且有机的和自己的感受结合到一起。 三、以写促读

25

读后感——贵在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 的表达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写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

26

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读后感 (课前预作卡 )

初学写读后感,学生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化繁为简的最好的方法 就是分解,我们把读后感的几个方面分解,使学生无从下手的读后感变得很轻松。 分解读后感各部分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把学生读原文、排感 点、选感点的过程放在第一项,选准感点。围绕感点写感受。围绕感 受进行联想。这样学生的读后感就会紧紧围绕一个意思去展开。

习作课上,在学生预作的基础上,只需要把自己的预作进行整理提升,润色修饰,读后感的难点被分解,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7c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