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球表面形态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0 17: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修一水平复习案 高二年级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复习目标】

? 理解地质作用的分类,能够解释和区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 能够 联系所学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对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有理性认识,并

能够运用语言、图像进行表述。。

?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如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

流水、风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形。

Ⅰ.基础回顾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二、板块构造学说: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处形成裂谷和大洋中脊;碰撞处形成褶皱山系、岛弧和海沟。

板块相对移动 张 裂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举 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 亚洲东部岛弧 马里亚纳海沟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形成高峻山脉和 相 块相互挤压碰撞 巨大高原 撞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海沟、岛屿、 块相互挤压碰撞 海岸山脉

三、地质作用分类:按其能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类型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重力、化学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变得平坦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内力作用: 背斜:岩层上拱、中心岩层是老岩层――储存石油、天然气;建隧道

地质构造 向斜:岩层下弯、中心岩层是新岩层――有水 断层:岩层错位――大型工程避开断层 注意:背斜成山:岩层上拱,形成山岭――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成谷:岩层下弯,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结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作用因素 流水作用 (季风区典型) 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 举 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入海口)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 黄土高原、沙丘、 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作用 (西北地区典型) 风力沉积作用 学案编制人:王理 审核人: 1

必修一水平复习案 高二年级

Ⅱ.复习自测:

1、下图显示的我国四大高原中,由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是( )

A

B

C

D

2、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读右图,分析回答3—4题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

(2)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

(3)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 风。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

Ⅲ.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1、冲击扇、冲击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

学案编制人:王理 审核人:

2

必修一水平复习案 高二年级

2、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

3、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钱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

4、如果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5、除了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外,还有哪些外力对地貌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们作用下的地貌会是怎样的呢?

针对性训练: 读下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 _______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所示岩石,按成因属于______________岩。

Ⅳ.当堂检测:

1.造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下列地形中,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①冲积扇 ②冰斗 ③沙丘 ④海蚀阶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4-5题。

4.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学案编制人:王理 审核人:

3

必修一水平复习案 高二年级

5.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一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一岩层上升一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一水平运动一外力侵蚀 6.下图为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将会形成下列哪些地理景观( )

A.峡谷 B.“U”形谷 C.湖泊 D.瀑布

7.地表形态虽经千百万年的风雨侵蚀,但地面仍然是不平坦的,对此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海洋水位不断升降 B.地壳运动不断发生 C.时间还不够长 D.侵蚀不够强烈 8.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在A、B两处选择,并说明理由。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 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依次应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哪岸相连______,原因____________。 (4)河流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______。其成因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Ⅴ、课后拓展案(高二文科)

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2009年高考广东卷)“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所,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学案编制人:王理 审核人:

4

必修一水平复习案 高二年级

3.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4.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①~④岩层由新到老),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处为向斜 B.乙图中地壳运动有上升、下沉几次反复 C.丙图若③岩层含有石油,钻井宜选b处 D.丁图中有三类岩石

(2010年江苏扬州期末)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

A 、① B.② C、③ D.④

6.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 (2010年湖南师大附中联考)瀑布,地质学上叫做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瀑布地带河流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创蚀也可造成瀑布。结合上图,完成7~8题。

7.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全球气候变暖 8.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 ②断层构造带 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 ④褶皱起伏

学案编制人:王理 审核人: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7c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