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3-10-14 23: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编制说明

1、工程概况

拟建 项目工程场地位于 。场地东侧为轩辕路,南侧为规划路金岸路,西侧为鸿鹄路,北侧为在建纬一路。

拟建 工程包括33层楼4栋、30层楼16栋、29层楼4栋、28层楼1栋、小学1栋、幼儿园1栋、临街商业多处及整个场地除小学及幼儿园外的通体1层地下车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期基坑开挖实际深度3.2-4.8m,勘察期间地下水位18-26m,历史最高水位16m,不需要做降水设计。

2、环境条件

本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如下:

地下室周边情况一览表

基坑部位 西侧 北侧 东侧 南侧 相邻建筑物或道路名称 小区西侧地下车库 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 距本地下室筏板边线 0m 21m 5.2m 6.5m 3、工程地质条件

第1层(Q3al),粉土:褐黄~黄褐色,稍湿,中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中含云母、白色条纹、小姜石等。表层0.3~0.5m为耕植土,场地西侧局部地段夹有粉细砂薄层。该层上部局部地段分布有素填土。

第2层(Q3al),粉土:褐黄~黄褐色,稍湿,中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中含云母、白色条纹、小姜石等,场地西侧

局部地段夹有粉细砂薄层。

第3层(Q3al),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坚硬,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中含黑色铁锰质斑点、白色钙质条纹、小姜石等,局部地段为粉土薄层。

第4层(Q3al),粉质粘土夹粉土: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坚硬,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中含黑色铁锰质斑点、白色钙质条纹、小姜石等;粉土,黄褐色,稍湿,密实,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中含云母、白色条纹、小姜石等。该层分布在场地东部。

第5层(Q3al),粉土夹粉砂: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中含云母、白色条纹、小姜石等,局部为粉细砂薄层。该层分布在场地西部。

4、水文条件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潜水,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18-26m,历史最高水位16m,地下水对基坑没有影响,不需要降水。

5、基坑支护设计

5.1、基坑等级

根据基坑深度、环境条件,按现行规范判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 5.2、计算荷载的选择

本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深度两倍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较少,本基坑工程坡顶活荷载均按20KPa考虑,建筑物按20KPa/层考虑。道路动载按35KPa考虑。 5.3、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从安全、经济、工期等角度考虑,结合郑州地区区域内大量成功的基坑(H<10m)支护结构选型,在土质较好地区域内大量成功的基坑(H<10m)支护

结构选型,在土质较好,地下水位埋深较深,通过安全性、经济型、工期等因素考虑,基坑采用放坡+挂网喷浆支护结构能够满足本基坑安全性和变形控制的要求。

5.4、支护方案要点

基坑开挖过程中严格遵守分层开挖,分层支护,先支后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详见各剖面设计参数。

6、编制依据和原则

1、甲方提供的拟建建筑物总平面图及相关资料;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8、《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0、《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 11、《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4、《理正建筑深基坑支护软件》7.0版;

15、河南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深基坑专项工程管理指导意见、加强深基坑围护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工作及其他同类文件的要求;

16、其他所有现行适用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二、施工部署

1、施工顺序

(1)第一层土方—>第一层坡面挂网喷浆—>第二层土方—>第二层坡面挂网喷浆层—>第三层土方—>第三层坡面挂网喷浆—>分层施工—>施工结束;

(2)上一层喷护完成后待面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0%进行下一层土方施工。

(3)土层开挖深度每层1.5米。

2、施工准备

(1)施工前进一步核实施工范围内有无管线分布,确保施工安全; (2)测定场地标高及控制轴线,核实各部位基坑深度,清除地上障碍物; (3)对地下室外墙边线、开挖边线进行平面放样,如与图纸不符,需做相应调整后方可开始施工;

(4)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核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和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施工。

(5)基坑支护施工前,应由技术人员向作业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掌握现场的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情况,做好有关的试验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必要时现场商定调整技术参数应急施工。

(6)开始作业前全面检修进场施工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设备运转正常。

(7)做好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工艺设备等的计划安排工作,使之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然后用压缩空气吹通。此时,操作人员应紧握喷嘴,严禁甩动管道伤人。当管道中有压力时,不得拆卸管接头;

(10)转移作业面时,供风、供水系统应随之移动,输料软管不得随地拖拉,随意折弯;

(11)停机时,应先停止加料,然后再关闭电动机和停送压缩空气; (12)作业后,应将仓内和输料管内的干混合料全部喷出,并应将喷嘴拆下清洗干净,清除机身内外粘附的混凝土料及杂物。同时应清理输料管,并应使密封件处于放送状态。

四、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目标

本基坑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率100%。分述质量目标如下: (1)摩擦土钉:孔位准确,与网片连接稳固;

(2)喷射砼面层:喷射厚度均匀,面层较光滑,强度达到设计值; 2、质量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我公司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在项目部内组建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示意图见附件),建立质量责任制。

该系统运行以后,形成强有力的质量双向保证体系,即下级向上级要质量保证文件,上级向下级要质量检查结果,同时各层上级可随时抽查其下级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为配合该体系的工作,在项目部内设立质量奖,对工作责任心强、质量管理出色的职工予以奖励,同时对质量把关不严的职工给予处罚和处理,以儆效尤。 3、质量管理措施

(1)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板)和水泥要有出厂合格证,并做原材复试; (2)土钉施工前,做好测量放样工作,确保孔位准确,成孔采用锤击打入,开工前做好技术培训;土钉位置允许偏差应为100mm,土钉倾角的允许偏差为3°,土钉杆体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

(3)预先查明土钉施工位置的地下管线、障碍物及钻孔对邻近建筑的影响;

(4)首先挖出一工作面做基本试验,检验土钉设计是否安全可靠; (5)打入土钉并喷砼覆盖前应检查钢筋并做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6)喷射混凝土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水泥等主要材料应不含杂质,不用过期或受潮水泥; 4、质量保证体系

(1)本工程建立以项目经理、技术总工、项目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各班组

的质量管理员4个层次的现场管理组织系统(下页),并由技术总工负责质量管理,开展系统的组织、督促和落实检查工作;

(2)各技术员对技术总工负责,轮班不离岗,实测实量,填写第一手资料。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实现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程序化。质量管理的许多活动都是重复性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原材料的复验、质量检查、施工工艺、技术革新等方面的信息要及时收集、处理、传递和贮存。 5、质量管理责任制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使项目部每位职工都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由项目总工组织,进行工序质量自检、互检和上下工序间的交接检查。经常开展质量动态分析,针对质量通病等薄弱环节,采取技术组织措施。本工程主要工作责任制如下: 5.1项目经理

(1)负责贯彻执行省市有关部门和我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 (2)负责工程的全面管理,主要是人员和设备的调配; (3)负责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其他参建单位的协调; (4)领导制定本工程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施工管理办法; (5)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对施工质量、安全文明生产负领导责任; 5.2项目副经理

(1)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项目经理缺席时行使其权利; (2)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抓好施工进度安排并监督实施;负责原材料采购查验,协调工作班组合理施工,监督其技术保证措施的执行; (3)主持召开生产活动分析会议,自检并改进施工质量薄弱环节; (4)完成项目经理交办的其他有关施工质量的工作;

5.3技术总工

(1)对工程施工质量负责,监督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规范、规程,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

(2)组织工程施工技术攻关,负责推选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试验及应用;

(3)组织领导“QC”小组活动;

(4)指导监督各质检人员的工作,把好各工序、各环节的质量关; (5)定期审查各种技术及质量报表,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6)主持编写工程竣工报告; 5.4质检员

(1)利用“QC”工作法,对施工中各环节的工程质量负责,监督检查土钉打入、钢板网铺设、喷砼等质量情况;

(2)监督全体施工人员认真执行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对质量不合格的施工环节,有权终止并组织处理;

(3)负责整个支护过程的各工序记录的验收工作; (4)做好砼试块的制作、编号、送检工作;

(5)经常与建设方、监理单位进行联系,做到及时签证。 5.5技术员

(1)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技术负责,随时解决一切技术问题,重大技术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总工汇报;

(2)监督和检查各生产组的技术要求执行情况;

(3)严格监督成孔、成桩等全过程,杜绝违反技术规定的现象发生。 5.6班组长

(1)在技术员指导下,组织全班人员优质高效的进行施工;

(2)指挥工人进行具体的支护操作,负责支护设备的检修和保养,能及时

排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

(3)及时发现支护过程中的事故苗头,排除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 (4)对支护结构的质量及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5.7电工

(1)负责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的安装、检查和维修;

(2)经常检查动力线路设置情况,对发现的任何不符合电器操作规程的隐患须及时处理;

(3)对机器设备的动力事故负全部责任。 5.8资料员

(1)对各工作班组的施工技术资料,有权进行督促检查、整改和归档; (2)各种技术资料,须如实认真和详细的整理,不得弄虚作假; (3)负责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的移交工作。 6、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技术交底制度: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工长及职能人员进行交底,并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新技术推广项目予以落实。工长接收交底后,应向操作班组进行交底,应交清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时辅以示范操作,组织工人进行讨论,保证施工人员按照要求施工。

(2)施工工艺卡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工程技术组编制该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卡,发放到各施工工长。施工工艺卡应写清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及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3)材料、构配件试验检验制度:应按照国家、部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对材料、构配件进行试验、检验,并将试验结果存入工程档案。经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检查不合格的构配件严禁使用,对已进场的限期清

(12)协调好与周围单位及居民的关系,最大程度的减少外部因素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影响;

(13)采用合理的雨季施工技术措施,保证工程特殊情况下的施工; (14)保证生活条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5)层层实行工期风险与工资、奖金挂钩,增加广大职工的紧迫感; (16)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制定一定的措施,排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农忙季节不回家,保证工程的连续施工。 3、技术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严格工序管理,保证各工序施工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

(2)施工技术员全程监控,在开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员按照“交底”督导施工,施工质量责任到人;

(3)加强施工过程中信息反馈,对于施工中遇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项目部反映,遇到问题马上处理;

(4)利用微机参与进度管理,优化工期参数;

(5)采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钻机,降低工人劳动轻度,减少移位和就位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6)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型的早强剂,压缩工序搭接时间。

八、基坑监测和应急措施

1、基坑监测

基坑支护的目的是为了基坑开挖、地下室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基坑开挖过程就是对支护结构的检验。地下工程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将会引起周围土体应力状态的改变,必将导致支护结构产生拉移和变形。这些变形主要包括基坑内土体隆起,支护结构和其后土体的侧向位移和竖向沉降,当这些位移超出一定范围或限制,支护结构就会破坏,同时,周边的建筑物、构筑物会受到影响。

施工过程中,需对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裂缝、锚索内力等进行动态监测,由专职人员负责,按照一定的频率,观测记录并分析,与设定的安全值对比,及时反馈有关信息,指导支护施工。 (1)通过监测,了解土压力及变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明确工程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地段和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2)通过监测,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

(3)通过监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确保它们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4)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步施工;

(5)将现场量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及时反馈,以优化设计,达到工程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结合本深基坑工程特点,确定监测项目包括:应进行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宜进行围护结构内力和锚索拉力监测;

按一级基坑监测要求布置监测项目,监测重点为东侧和西侧已有建筑物沉降和位移,以及健康路上管线和南侧围墙的沉降和位移;

基坑开挖前,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能力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

案。

2、应急措施

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为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安全,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监控小组,在土方开挖和土钉墙施工阶段进行24h 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墙体水平位移,土钉墙结构变形,周边土体,道路及管线的变化。

(2)施工现场准备砂袋。

(3)当围护体位移超过预警值时,使用砂袋压载,防止支护结构位移的发展。

(4)当支护结构的位移增大时,必要时可使用挖土机迅速回填土方反压,以阻止位移的进一步发展,并在位移较大处设置超前支护,待稳定后方可继续开挖。

(5)当施工时遇上流沙等土层时,应先打入竖向注浆管进行加固,然后开挖。

(1)围护体滑移的应急措施

根据监测信息,如发现围护体位移超过容许值,应即采取如下措施阻止位 移:

1)坑外卸荷,具体办法同上相关措施。 2)在坑内紧急垒堆砂袋或回填压载。

3)位移较大并有发展趋势时,可在坑内设置内撑。内撑可为水平撑或斜撑,

可用型钢或坚固的木料支撑。

4)必要时可采取增加或加长水平土钉的措施,可酌情在松动的围护体内设

置竖向土钉。

(2)坑底土体隆起的应急措施

1)由于围护体滑移造成的坑内土体隆起,应采取处理围护体滑移的措施, 同时用重物(叠袋、回填土)压制隆起的土体。

2)由于淤泥绕过围护体流向坑内造成的土体隆起,应在坑内利用重力压制 隆起土体的同时,对围护体进行加固。设置竖向土体(注浆)加固围护体的有效措施。

(3)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应急措施。造成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直接原因就是围护结构位移或坑底土体隆起,因此防止发生此种情况的预防措施是:

1)加强施工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

2)发生围护位移或坑内土体隆起时,应即采取措施处理。 (4)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

1)及时查明地下裂缝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裂缝的发展。 2)及时用浓水泥浆灌缝。

1)坑外卸荷,具体办法同上相关措施。 2)在坑内紧急垒堆砂袋或回填压载。

附件一、施工进度计划表

工期 工序 5 施工准备 10 15 20 25 30 测量放样 第一层土方施工 第一排土钉及喷砼 挡水墙 第二层土方施工 第二排土钉及喷砼 第三层土方施工 第三排土钉及喷砼 检测清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aj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