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10年版

更新时间:2024-02-20 12:4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地质实习指导书1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2. 实习要求

? 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 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 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 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习准备工作

1. 思想方面

实习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严格遵守。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做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野外实习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支战斗性强纪律性严的组织。

在实习队部领导下,每班设正、副班长各一人,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设小组长一人,小组是完成实习任务最基本单位。各班设学习、生活、宣传、卫生、文体、保密安全干事若干人,分别负责各项具体工作。

2. 学习方面

为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校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为此要求结合实习内容,重点对主要造岩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史概要,地质图等部分进行复习准备。对实习指导书认真学习。

在实习期间,结合现场教学所讲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如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库、坝区,边坡,洞室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实习期间的政治学习结合实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并借助看电视、读报纸、参观及座谈等方式进行时事政策的学习。

3. 实习备品

? 自备

雨具,草帽,书包,教材,书夹,记录本,电筒,三角板,半圆仪,铅笔,小刀,橡皮,胶布,方格纸,作业纸等。

? 向地质实验室借用

地质罗盘仪、地质锤、实习指导书,地质图等。

三、实习的内容与方式

1. 外业工作

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②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③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 地质路线观测

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能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

1)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

2)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

3)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4)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5)水文地质条件: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

? 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

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的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

? 原位试验参观

结合实习地区的情况,有条件时参观勘探试验工作,如钻探、物探、抽、压水试验等。

? 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评价

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水工、港工、土木、交通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主要有:

①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②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③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④电站,厂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⑤港口、工业民用建筑、道路、桥梁、隧洞等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以上外业工作的具体安排,实习动员时详细讲解布置。

2. 内业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

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配合外业主要有下列内业工作安排:

? 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节理统计图及实测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绘制;

? 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

? 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

? 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

? 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作好实习总结报告。

四、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1.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简称罗盘)是地质工作者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被称为地质工作“三件宝”之一。借助它可以测量方位、地形坡度、地层产状,因此必须学会且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

? 地质罗盘的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

罗盘的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盘式罗盘,由磁针、刻度盘、瞄准器、水准器等组成,如图1。它们各部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1)磁针(19):为一中间宽、两端尖的菱形磁性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心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用来指示南北方向。若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14),不让磁针转动,以免磨损顶针降低灵敏度。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磁针的北端大于南端,而且磁引力是倾斜的(不是地球表面的切线方向),故使磁针发生倾斜。在测量时,为使磁针处于平衡状态下自由转动,所以常在磁针的南端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以求磁针的平衡。同时也可借此标记来区分磁针的南北端。

2)圆刻度盘(12):也称水平刻度盘,用来读方位角。一般的刻记方式是从0°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隔10°作一标记,连续刻到360°,南(S)和北(N)分别为180°和0°,东(E)和西(W)分别为90°和270°,这种刻记法也称方位角法。注意:刻度盘是按逆时针方向刻记,而实际方位的度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所以刻度盘上东、西与实际方位相反,这是为了在测量方位时能直接读出读数。因为测量时,磁针保持不动(始终指向南北),转动的是罗盘外壳(即刻度盘),当刻度盘向东转时,磁针相对向西偏转,故刻度盘上按逆时针方向刻记所读的数与实际的度数相同。

图1 罗盘的结构图

1——上盖;2——连结合页;3——外壳;4——底盘;5——手把;6——顶针;

7——玛瑙轴承;8——压圈;9——小瞄准器;10——反光镜;11——磁偏校正螺丝;12——圆刻度盘; 13——方向盘;14——制动螺丝;15——拔杆;16——圆水准器;17——测斜器;18——长水准器; 19——磁针;20——瞄准器;21——短瞄准器;22——半圆刻度盘;23——椭圆孔;24——中线

3)半圆刻度盘(22):也称竖直刻度盘,刻在罗盘的方向盘上(13),用来读倾斜角和坡度角。一般以水平为0°,垂直地面为90°,它们之间每隔10°标记相应数字。

4)长瞄准器(20)和小瞄准器(9):在测量方位角时,用来瞄准所测物体,使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5)反光镜(10)、椭圆孔(23)和中线(24):反光镜起映像的作用,椭圆孔和中线用来透过视线瞄准被测物体。

6)圆水准器(16)和长水准器(18):前者用于保持罗盘水平;后者用于指示测斜器保持铅直位置。

7)制动螺丝(14):起固定磁针之作用,以保护顶针,减少磨损。

8)磁偏角校正螺丝(11):用来转动圆刻度盘,校正磁偏角。

? 罗盘的作用

因为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完全重合,故地球的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有一定的偏差,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图2)。我国大部分地区,磁偏角都是西偏,只有极少的地区(新疆)是东偏,北京等地区的磁偏角为西偏。

罗盘测出的方位角为磁方位角,而地形图采用的是地理坐标,两者不一致,所以在一个地区工作前,根据地形图提供的磁偏角,对罗盘进行校正,使得磁北极(磁子午线)与地理北极(真子午线)重合。

磁偏角的校正方法见图2。若磁偏角西偏时,用小刀或起子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磁偏角校正螺丝,使圆刻度盘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磁偏角的度数,见图2(a)。

图2 罗盘磁偏角的校正方法

(a)磁偏角西偏5° (b) 磁偏角东偏5°

罗盘在野外工作中常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读方位角的方法,可根据罗盘摆放的位置来决定是读磁北针或磁南针所指的度数。如果要测量某物体(B)相对于测量者(A)的方位,当罗盘如图3放置时,就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其原理是:若要测量B点相对于A点的方位,我们可以这样假设,B点是动点(因为被测量点可以选任何物体),A点是定点(人站着不动,相当一个参考点),那么AB线的方向是从A到B的。测量B点相对于A点的方位,实际上就是测量AB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正北方向的夹角(α),也是长瞄准器所指方向与磁北针的夹角。由于罗盘采用的是方位角,而且是按逆时针方向,所以必须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

篇二:巢湖地质实习指导

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 编

二零零九

前 言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不同比例 尺的地质填图来查明一定区域范围内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各种地质体的分布和组成特点,

系统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地质背景、相互关系及发展演化规律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资

源规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评价、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

寻找和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工程等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因此,区域

地质调查是地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即地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野外教学实习,涉及到众多的地质基础理论 课程,如古生物学、地史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貌学、矿床学等,

因此二年级野外教学实习实际上是对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一次地质调查

工作方法的综合而系统的训练。

在巢湖实习基地,我系地理专业学生已经进行过多期实习,但地质工程专业尚属头一次,

因此,本指导书是在马艳平、陈松、孙林华老师在巢湖进行了调查的基础上,并借鉴了其他高

等院校(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及南京大学等)的指导书和相关图件,汇编而成的。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1)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1)

二、实习要求????????????????????????????????(1)

三、实习时间安排??????????????????????????????(1)

四、考核??????????????????????????????????(2)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地质研究简史?????????????????????????(3)

一、实习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3)

二、实习区地质研究简史???????????????????????????(3)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演化???????????????????????????(5)

一、概述??????????????????????????????????(5)

二、相关大地构造单元简介??????????????????????????(5)

三、实习区地质发展演化简史?????????????????????????(5)

第四章 地层??????????????????????????????????(8)

一、概述??????????????????????????????????(8)

二、各地层单元特征?????????????????????????????(8)

第五章 沉积岩及沉积相????????????????????????????

(14)

一、常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14)

二、沉积构造及其特征???????????????????????????(18)

三、沉积环境与沉积相??????????????????????????(21)

第六章 地质构造???????????????????????????????

(24)

一、褶皱???????????????????????????????(24)

二、断裂???????????????????????????????(25)

三、节理???????????????????????????????(26)

第七章 侵入岩???????????????????????????????

(27)

一、概述???????????????????????????????(27)

二、实习区侵入岩特征???????????????????????????(27)

第八章 矿产与旅游资源???????????????????????????

(28)

一、矿产资源?????????????????????????????(28)

二、旅游资源?????????????????????????????(29)

第九章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31)

一、概述????????????????????????????????(31)

二、区调工作程序????????????????????????????(31)

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31)

第十章 实测剖面及其成图方法????????????????????????

(39)

一、实测地层剖面的方法????????????????????????(39)

二、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制???????????????????????(43)

三、地层柱状图及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绘制???????????????????(43) 第十一章野外地质教学路线指南???????????????????????(47)

一、地质教学路线观察的目的任务?????????????????????(47)

二、地质教学观察路线的布置???????????????????????(47)

三、野外地质教学观察路线指南???????????????????????(47) 主要参考文献?????????????????????????????????

(52)

附录 地质图例???????????????????????????????

(53)

第一章 绪论

地质学专业二年级野外教学实习是在一年级野外认识实习和二年级室内教学的基础上

进行的,是大学阶段一次重要的、集中而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过程。实习以区域地质调查方 法为重点,涉及纵多的基础地质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矿物学、 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第四系及地貌学等学科,实际上是对学生所学 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实习,同时也是一次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综合而系统的训练。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巩固并加深对已学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 学生热爱地质事业,勇于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逐步掌握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将今论古等地质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习期间主要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方法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掌握地质踏勘、剖面测量、地 质填图、数字填图和地质报告编写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 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要求

1.任务

使学生学会识别并描述各种地质现象;掌握地质素描、信手剖面、实测剖面、综合地层 柱状图、地质填图、GPS等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实习结束后,实习老师要认真进行本次实

习的总结和讨论:包括实习计划完成情况,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预期目的,有何新发 现和新进展,今后实习建议等。

对学生要求提交:

①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② 实测地层剖面2条(含剖面小结、记录本和记录纸);

③ 1/5万地形地质图1幅(以小组为单位, 1*1km/组, 含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图切剖面图); ④ 实习记录本一个;

⑤ 各小组提交一套野外实际材料图;

2.积极开展思想教育,严格组织纪律

1)以党、团支部为核心,发扬团队精神,做好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实习基地特 点,进行国情和民情教育,从思想和组织上确保野外实习的顺利完成。

2)野外实习期间,严禁下河或水库游泳洗澡,违者实习成绩记零分,并送回学校处理。

3)严禁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夜不归宿。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严重的实习 成绩记零分。

4)野外工作无故缺勤者,每次扣10分,三次以上记零分。

5)野外工作中应相互关心、帮助,提高警惕,严防因开矿爆破、滚石等可能造成的不 安全事故。

三、实习时间安排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本次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室内准备2天

1)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宣布实习纪律及注意事项;介绍 实习区地质概况,明确野外工作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2)按照学生的学习和身体状况,分配实习小组,选出组长,负责小组工作,检查并分 发野外实习用品,督促完成实习期间的各项任务。

3)每位实习同学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并尽可能收集前人资料和文献,以便熟悉实习 区的基本地质特征。

4)出发前每位实习同学必须准备好野外实习用品: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野外记录 本、实习指导书、三角板、量角器、2H铅笔、橡皮、铅笔刀;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准备:工 作服、登山鞋、地质包、草帽、饭盒、水壶、专业书(沉积岩、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

2.野外实习15-18天

野外实习期间,根据天气情况、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实习进度需要对野外资料及时整理、 阶段总结和讲课,一般是野外作业开始前,指导老师讲授实习区地层系统、地质概况、地质 路线踏勘目的、方法和要求;

踏勘结束后,按时完成踏勘阶段的资料整理,同时指导老师讲授实习区主要岩石类型以 及实测剖面的方法和要求,随后分组开始剖面实测工作;

实测剖面结束后,指导老师讲授剖面图和综合柱状图的制作规范、方法和要求,各实习 小组可根据剖面的长度和厚度自选比例尺完成剖面和综合地层柱状图的制作;同时指导老师 讲授野外地质填图的规范、工作方法和要求;随后开始野外填图。

填图结束后,指导老师讲授地质图的成图规范、方法和要求,并介绍地质报告编写的内 容、要求;各实习小组整理记录本、手图等原始资料,绘制实际材料图和清绘地质图,编写 地质报告。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路线踏勘5天:地质路线踏勘4条,自主踏勘路线1条;

2)讲课2天: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地质填图方法、剖面图绘制方法及报告编写。

3)实测剖面3天:分组进行,实测剖面2条;

4)地质填图6天:地质路线4条,野外地质补课或专题研究2天;

3.返校整理10-12天

1)绘图5天:剖面图及综合柱状图绘制3天,地质图成图2天;

2)报告编写5-7天。

以上安排仅供参考。

四、考核

按照学校规定,二年级野外教学实习凡是考核不及格者一律不予补考。成绩评定采用优 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1、考核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综合考察的原则。

2、考核内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基础理论知识、野外地质工作技能和 方法及实习区主要地质现象的掌握情况,最终完成实习报告的质量等三大方面。

3、考核办法:学习态度、野外表现、出勤及遵守纪律情况占20%;对实习大纲要求掌 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野外地质现象的掌握情况占30%(面试);原始资 料、图件的整理情况和文字报告的完成质量占50%。综合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级;80~89 分为良好级;70~79分为中级;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地质研究简史

一、实习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

实习区位于安徽省中部的巢湖市北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公里。以 凤凰山为中心,南抵巢湖之滨,北达草鞋岭,西至俞府大村,东到大小汤村。其范围是东经 117°47′—117°54′,北纬31°36′—31°42′。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山脉走向为35°-40°,

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

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 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 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 的水上通道。

实习区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图2-1)。水

运以巢湖为中心,水轮、木帆船沿水运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地质构造清晰适中, 沉积地层出露较好,类型多样,自然矿产资源丰富。物价不高,居住生活等条件优越。旅游 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是高等院校学生野外教学实习的极佳选地,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 于实践的良好场所。在环境宜人,条件优越的短暂实习生活中,学生能很快的熟悉和适应当 地的水土人情,学到实用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得到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巢湖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 分,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巢湖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1158毫米 之间,一年内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 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 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硅石、萤石、耐火粘土、 陶用粘土和驰名省内外的半汤矿泉水等。

工业较发达,主要为水泥、化工、机械及轻工业等,规模较大的工厂有巢湖水泥厂、安 徽维尼纶厂、柴油机厂、油泵油咀厂、铸造厂、坦克修配厂等。

二、实习区地质研究简史

实习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地质工作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做过大量的地质工作。20世纪 50年代以前主要是围绕找矿展开的较大大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工作,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主

要进行的是大中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该区辟

为野外教学的实习基地,50多年来该校师生在地层、古生物以及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环

境和旅游地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发现,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为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并于2005年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巢湖地学实习教程》作为野外教学

篇三: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绪 论

一、地质测量与工程地质测绘实习的意义

作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理论基础和从事野外地质工作技能的素质。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更好地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专业课程,并在今后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的工作中能正确使用勘查技术,合理布置勘查工程,取得最佳的勘查效果。因此,按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在该专业二年级开展地质测量与工程地质测绘实践教学,对于深化已学过的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课程内容,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能力的培养,为新学年各门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地学类专业学生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野外教学实习,可以培养同学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对艰苦生活、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激发同学们从事地质工作的热情。

二、实习内容 1.地质测量

地质测量工作是地质调查、开展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属于基础地质工作。其方法是通过对地表出露的地质现象观察和标测方式,确定测区内各类岩石、土的岩性,成份,成因、地层单位,时代与层序;查明区内地质构造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地质演化规律,并给予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评价,调查区内地形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将各项地质要素用不同的花纹、线条、符号和颜色表示在地形图上。

地质测量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收集工区已有地质资料,在分析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拟定踏勘计划。

第二阶段:开展野外地质踏勘,在工区内通过选定的若干条有代表性的踏勘路线,了解区内地质、地形特征,统一思想认识,统一地质术语,统一岩石定名和地层划分标准,统一工作方法,选定详细工作的实测地质剖面。

第三阶段:实测地质剖面测量,通过实地测量地形剖面,标定出剖面上各类岩石的岩性、位置、产状、层序、接触关系、厚度及含矿性质;确定地质构造性质和地貌特征。在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和综合柱图的基础上,建立本区的层序系统和确定地质填图单位。

第四阶段:地质填图,它是以地形图为底图,通过沿预先选定的填图路线上对各种地质要素的观察、标测,结合岩石标本的鉴定与分析,用不同的符号、花纹、线条和颜色将其分布勾绘在地形图上,在地形图上作出野外手图。

第五阶段:资料整理、绘制地质图,要求在室内对野外记录进行一一校核,而后在野外手图的基础绘制实际材料图。并编绘地质图。

第六阶段:编写地质测量报告,以文字和图件、表格的方式阐述地质测量的工作过程 和区内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1

2.工程地质测绘

它属于一种用于工程建筑规划、设计为目的综合性地质测绘。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它是位于钻掘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之前的方法。一般是在区内已有地质图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全要素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分析研究区内工作地质问题。并将其工作成果利用工程地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编写相应的工程地质报告。

工程地质测绘方法与地质测量基本相同。所不同点:除了地质测量方法外,工程地质测绘还需要采取一些精确可靠的观测或测试技术方法,获取岩土体的一些量化指标,如断裂带延伸长度、宽度,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等。其填图内容是服务于工程建筑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工程地质条件要素。本次实习中、我们将其内容与地质测量融合一起进行。

3.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教学实习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汇报,也是衡量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编写实习报告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实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加深对所知识消化吸收,提高学习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编写技术文件,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编绘图件、制作表格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

要求实习报告做到文字表达简练流畅,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概念准确,观点明确,详实可靠,图文并茂。格式规范。

三、本次实习的安排

本次实习时间共计四周。按教学实习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实习单元,共七讲。具体时间和实习内容安排如下。 1)第一实习单元

内容:(1)邢台临城实习基地简介

(2)测区地质踏勘,共安排八条踏勘路线

①山南头村白云山踏勘路线; ②地质构造路线;

③临城水库大坝、溢洪道观测路线,乱木水库大坝溢洪道施工现场路线; ④官都汦河河谷路线; ⑤郝庄铁矿路线; ⑥祁村煤矿路线; ⑦崆山白云洞路线; ⑧水文地质路线。

时间:11天 2)第二实习单元

内容:地质剖面测量 时间:6天 3)第三实习单元

内容:地质填图、实测地下水位 时间:7天 4)第四实习单元

2

内容:1.编写实习报告

2.实习总结 时间:4天

四、实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掌握地质测量和工程地质测绘的设计、踏勘,实测剖面测量和填图的基本方法和野外工作过程。

1)掌握观察地质现象的基本技能,掌握对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方法。

2)掌握野外地质描述,岩层标测,岩石与土层工程特性的测试方法,掌握地质信手剖面图的绘制能力。

3)掌握原始资料的整理,地质与工程地质图件与表格的编绘能力。 4)能独立编写实习报告。

5)通过实习过程,要培养学生们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安全第一的思想和倡导文明的行为。

6)遵守实习队的一切规章制度,严遵组织纪律,确保实习顺利进行。

第一篇 临城实习区概况

第一章 实习基地简介

测区西依太行山,东邻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低山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区。区内最高山峰玉驹岭海拔692m,比高多在200—300m间。东部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多在110m左右。

京广铁路位于测区东部,镇内火车站距临城县城仅10km。测区内公路及简易公路密集,四通八达,交通较为方便(图1)。

区内水系较为发育,主要河流有泜河、南泜河,旱季一般干涸水量较小,雨季则易形成大水或洪水,给工作和农田水利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年最低气温—21℃,最高气温42.6℃,平均13.3℃。

区内农业以小麦、玉米、谷子、豆类为主,兼有芝麻、花生、核桃等经济作物。工业以小型为主,多为民办,主要为小型矿山开采、水泥、化工、旅游等。

3

4

本区地质调查始于1905年,解放前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临城煤田附近围绕煤做过一些地质调查工作,地质资料零星。

解放后,尤其是自1958年以后,各有关地质单位、大专院校,先后在本区内进行了矿区普查勘探,区域地质测量、面积性的普查找矿,航空磁测和地面物化探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表1)。

表1 调查区地质研究史

上述所有本区及邻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研究资料表明,在本区进一步开展地质、水

文及工程地质工作已有较好的基础。

第二章 实习区地质

2-1 概述

华北地区的地层划分见表2-1。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ar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