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24 22: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三部语文检测练习

第一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每题3分 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chì) .B.錾银(zàn) .C.蹙缩(cù) .

惫懒 (bai) .

两靥(yàn) .

( ) 讪讪(xiàn) .

桌帏(w?i) .榫头(sǔn) .贾人(gǔ) .( )

扪参历井(shēn) .

拗他不过(niù) .

鸡豚狗彘(zhì) .间或一轮(jiàn) .

歆享(xīn) .

D.庠序(xiáng) 洿池(kuà) ..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俨然 B.放诞 C.驯熟 D.潦倒

迷罔 炮络 飞端瀑流争喧豗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填然鼓之 B、天下非小弱也 ..C、非能水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五十者衣帛食肉 .( )

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B.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陶文钊表示,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目前东亚力量失衡,美国希望重启“东亚平衡”,以期在日趋重要的东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B、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C、卢浮宫、白金汉宫等世界著名宫殿见证了帝国的兴衰和文明的构建,它们以固态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等诉说着流动的历史与文化。

D、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海心沙岛隆重举行,各大报纸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作了详细报道。 6、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a) 丢三落四(lu?) B、中绳(zh?ng) 句读(d?u) 瓮牖绳枢(yǒu) 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 氓隶(m?ng) 度长絜大(du?) 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间不容发(jiān)

1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殊俗 叩关 不测之渊 兵刃既接 B、迁徙 须臾 约从离衡 防微杜渐 C、崛起 堕落 追亡逐北 要言不烦 D、谪戍 孝悌 锲而不舍 人才汇萃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

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9、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题3分,共9分)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彪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A.稍迁著作郎中 B.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D.必德我假道之惠

稍:稍微,略微。 ..

季年:晚年。 ..

后患:以后的祸患。 .

德:感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虽与之俱学,弗之若矣

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 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

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第Ⅱ卷(非选择题48分)

四、( 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3分)

译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①.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3

②.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2)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3)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 (4)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5)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20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 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 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

4

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他现在怕忙了呢?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 ‘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 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遗

5

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17.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4分)

18.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19.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天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中考试卷高一语文答案

1.C ( A讪讪(shàn)B两靥(ya)D洿池(wū) ) ...2. D (A迷罔(惘) 炮络(烙)飞端(湍)瀑流争喧豗 B巫山巫峡气潇(萧)森 D寒喧(暄)空闻虎旅传霄(宵)柝 ) 3. B 4.D

5.A(B中途易辙,改为“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 C项“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并列不当,可去掉“艺术”。D、中语序不当,应将“在显著位置”放在“对亚运会”前。

6、D (A lu?—là;B pàng—pán;C yáng—xiáng) 7、D (汇———荟)

8、D (“欧阳修”为“苏轼”。) 9、D

10.A (稍:不久)

11. D (①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结果,可译作“就”;②表转折) 12.C (“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错)

13.(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有了罪名,于是大家没有谁不逃避躲藏。(“微过”“得罪”“莫”各1分)

(2)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介词结构后置和被动句各1分) (3)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6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究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他)就担任了通直郎,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其子姚泓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强大而暴躁的人,是不会顾忌后果的。我们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要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的人和粮食又缺乏,(正需要补充)。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如果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的恩惠;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向西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明元帝对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

14 ①、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15 略 16、(1)答E给3分 答B给2分 答A给1分 答C或D给不给分

17(6)① 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在县里当了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②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18(6分) 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9(6分)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交代出

7

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20 略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c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