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将军张自忠纪录片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08 08:43:3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碧血将军张自忠纪录片观后感

在那段血与泪水堆积的日子里,在那段水深火热的年代里。有这样一群人,始终以国家民族的独立为己任,任何困难都摧毁不了他们心中的坚定。在那段看不到黎明的时光里,是他们在奋力坚守向前,用家庭用鲜血用生命为后人打拼一个平和幸福的国度。几十年过去了,此刻的中国早已是另外一个世界,然而这些民族英烈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们的精神永存!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抗日战争中阵亡最高将领——张自忠。

他是陆军战神,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在张自忠逃离北平重回59军后,与部下立誓:别的部队可以打败仗,我的部队绝不能打败仗。言下之意,他要与日本人血战到底,除非战死,否则别想打败他。而这位铁骨铮铮的将军,也以生命做到了这一点。

我很佩服他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武将之忠。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正是他这种不惧死亡的精神才更让人敬佩,在记录片中曾不止一次他的上司和属下劝他不要以身犯险,但他每次都身先士卒。若为将者皆如斯,则我华夏何来八年战火。

从铁骨战将到“汉奸”

片中写了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国民政府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张自忠因奇袭喜峰口,歼灭日军一个联队,名闻遐迩,后升为二十九军军长。1937年7月7日芦沟桥炮声响起,蒋介石命令张自忠退守保定一线。后日军突袭南苑,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及师长赵登禹相继阵亡,部队全部南撤,张自忠被任命为北平市市长。北平沦陷后,张自忠听命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为部队转移拖延时间。人们认为张自忠已经投敌,国人对张自忠非议颇多,认为他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便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张自忠严词拒绝。日本人于是再也不与张自忠对等谈判。张自忠忍辱负重,完成使命后化装逃离北平。

抬头不宜,可低头又如何能用难易来形容?一个铁骨铮铮的抗日英雄,转眼便为了心中大义而化身“汉奸”,他心中的苦,他心中的泪,非常人能体会。而张将军却是一个颇有古人忠信豪侠之风的人,他一个人承担下所有的指责,等待着用生命洗刷自己的机会。所以最终蒋介石给了他一个机会以后,他没有埋怨任何人,而是身先士卒冲向最危险的战场,直至为国捐躯。全书最精彩最感动人的就是这一段,虽则看似记述凌乱,但是其实从多个角度活画了“活关公”张自忠将军的忠肝义胆。

他的“以死谢天下”让男儿落泪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

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了。当时中央明令嘉奖,同年十月就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三千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军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自忠指挥部队渡河迎战,当时敌众我寡,但张自忠不顾一切冒险出击,立下遗嘱后即挥军渡河,双方无论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悬殊,但他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 最后张自忠率部被围于南瓜店的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张自忠卫士伤亡殆尽,自己身中六弹,屡次爬起冲杀,左右部属请他突围逃生,张自忠坚持不允,到了弥留时向左右卫士说道:“我今天战死,自问对国家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一代陆军战神终于战死南瓜店。

张自忠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便有人认为他是悲剧英雄。但我不这样认为。记得小时候如果我们被人冤枉了,哪怕是很小的事,我们也会急着辩解,有时候还会为了证明不是我们弄坏东西而痛哭。张自忠为雪身上的耻辱,那是他有着赤子般的心啊!

我送将军一首:一寸山河一寸心,百战百胜何曾败?

血洒九州将星殒,孝素十万送将军

看完记录片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铭记历史。历史由无数的片断缀成,把每一个片断都捡起来并不容易,但是历史的画卷总是越接近其底色,才越能显示出其真正的价值。然而日本作为这场血腥战争的策源地,战后一直未对战争做出应有的反思。细川护熙对亚洲受害国的口头道歉和村山富市对日本侵华的道歉,没能发展为日本政府对历史的全面检视。相反,近年来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甚嚣尘上,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已成为政府主导的国家政策。血与泪从来都不是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不是铭记就是重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nf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