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更新时间:2024-05-20 00: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促进海珠科学协调发展的建议案

海珠区政协常委会

推进?城中村?改造,是落实省、市有关推进城市化进程决策、拓宽海珠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但是,?城中村?改造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问题很多,工作难度大,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对此,区政协常委会于今年上半年围绕?如何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开展重点调研和专题议政,为促进海珠科学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为做好调研工作,区政协成立了专题调研组。调研组先后组织了下辖有经济联社的街道座谈会、经济联社代表座谈会、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深入到一些有代表性的经济联社调研,实地视察了农民公寓和?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详细了解了我区?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以及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调研组成员还分赴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深圳市宝安区、东莞市长安镇和河南省郑州市考察,学习和借鉴外地在?城中村?改造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就如何解决我区?城中村?改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现将有关调研和专题议政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区“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一)“城中村”基本情况

海珠区有20个?城中村?(即原新滘镇下辖的20个行政村)。

1

根据区委办、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区?城中村?的基本情况如下:

1.占地:村域面积约3110万平方米,其中宅基地面积约747万平方米、经济发展用地面积约639万平方米、农用地面积约1725万平方米。

2.建筑面积:?城中村?总建筑面积约2223万平方米,其中有国有房产证、集体房产证、宅基地证共约为1874万平方米,历史用房约349万平方米(其中部分为学校、祠堂)。

3.人口:?城中村?现居住人口约46.6万人,其中?农转居?户数3.72万户,户籍人口7.7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8.9万人。

4.农用地:全区共有农用地1725万平方米,其中官洲、桂田两个村无农用地;联星、五凤、凤和、石溪等4个村有少量农用地;农用地面积在10万-100万平方米的村有红卫、瑞宝、沥滘等6个;农用地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村有8个,其中小洲村农用地最多,达325万平方米。

5.集体经济:村社主要通过建厂房、商铺出租发展经济,缺少自有产业项目。村社集体物业多为简易工业厂房、旧仓库和旧工业小区,土地的利用效益较低,不少厂房每平方米月租金在几元至十几元之间。据初步统计,经济联社、经济社集体资产总额44.98亿元,平均每个经济联社资产约2.2亿元;债权总额7.32亿元;负债总额15.85亿元。

(二)“城中村”改造工作开展概况

近年来,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做了许多工作,一些局部改造项目已完成或正在实施,部分村正在编制整村改造规划。但

2

总体而言,我区?城中村?改造进展较为缓慢,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1.“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情况

一是编制?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规划或?城中村?整治规划8个。近年来,区规划分局先后编制了《沥滘村旧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龙潭村中约、南约改造规划》、《凤和康乐地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等8个规划项目,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指引。二是编制整村改造规划5个。一些改造条件比较成熟的?城中村?积极性较高,目前有5个村在编制整村改造规划。如琶洲村、红卫村改造规划初步方案已出,正在审批中;沥滘村、东风村、瑞宝村的改造规划正在编制中。这些?城中村?的改造规划都是村社委托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编制规划的资金来源于村社或开发商。

2.“城中村”改造方式和改造主体

在?城中村?改造方式上,有的是整村改造,有的是局部拆建改造。?城中村?改造的主体主要有两类:

第一,政府主导,表现为政府投入并组织推动。主要有官洲岛整岛搬迁以及结合道路建设、河涌整治进行的局部改造,总共改造了约200万平方米。如在开发官洲国际生物岛中,政府组织对182万平方米的官洲岛进行征地拆迁,拆除房屋18.62万平方米,并在北山、仑头为村民建设了复建房,基本完成了整岛搬迁。同时,结合市政道路建设、河涌整治等工程的实施,推动?城中村?改造和整治。如南洲路建设征地11.5万平方米,拆除了路边旧商铺、旧厂房6.97万平方米;瑞康路建设征地4.4万平方米,拆除商铺6.27万平方米;在黄埔涌等河涌整治中拆除河涌沿岸破

3

旧房屋7万多平方米。

第二,在政府指导下由村社组织推动。主要有仑头、红卫、沥滘三个村进行了局部拆建改造,改造面积共约14万平方米,所建成的农民新村改善了社员居住条件。一是仑头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建设了农民新村。农民新村占地2万平方米,有61栋多层公寓,共600多套房屋。产权为宅基地证,一户一证。二是红卫村2003年利用1.9万平方米的经济发展留用地,将土地性质从工业用地转为商住用地后,集资建设了农民新村?六福华庭?。?六福华庭?共492套房屋,为集体房产证,且只有一个大证,产权不能落到每家每户。三是沥滘村2004年利用10万平方米的经济发展留用地,将土地性质从工业用地转为商住用地后,集资建设了农民新村?星晖园?。?星晖园?共1058套房屋,目前正在办理集体房产证。

二、我区“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瓶颈”问题难以突破

土地问题事关规划、拆迁和安臵补偿等问题,涉及村民的根本利益,是各地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公认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区?城中村?涉及土地的问题依然较多。一是留用地指标难以落实。由于留用地申请审批难、选址难,我区目前仍有历史留用地欠账455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社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征地的货币补偿标准不统一,且补偿标准偏低。三是处于万亩果林保护带的村社根本就?无地可留?。像小洲、土华、龙潭、仑头等联社受到万亩果林保护政策的限制,10%的留用地更成了一句空话。据仑头村反映其一块留用地被划在高压线下,结果无法使用。而这些村社的集体经济原本就相当薄弱,村民生计受

4

到较大影响。据统计,2007、2008年土华部分社员的人均月收入约为250元(集体分红及果树收入),小洲部分社员更低,人均月收入仅100多元(集体分红及果树收入),远远低于广州市的最低保障线。对于这些集体经济落后的村社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果林出路和社员的温饱问题。四是?农转居?土地和房屋难以确权。宅基地证问题较多、集体土地房产如何流转、村社集资建设的农民新居如何明晰产权,由于政策不明,缺乏统一的操作办法,导致确权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五是用地性质难以变更,难以统一进行规划改造。

(二)规划编制工作滞后

我区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的?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尚未出台具体的?城中村?改造方案。而我区?城中村?类型复杂,特点不一,?一村一策?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不少。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指引,一些村社原本积极编制改造规划,上报后却往往容易与市、区的规划控制要点产生矛盾,只能反复修改,加上工作流程不够明确、手续繁多且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资金。如红卫村编制下辖石榴岗村、台涌村、新村和大塘村等四个自然村的整村改造规划,三易其稿仍未获审批通过。就连市规划部门亲自抓的《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历时5年也没组织公示,仍未能上报市规委会审议。对此,村民觉得不可思议。在调研中村社反映,编制改造规划不仅任务繁重,而且还要经全体社员民主决策才能通过,一届联社班子在三年的任期内基本上很难完成改造规划编制工作。而联社一旦换届,之前的改造规划工作很可能就被搁臵或推倒重来,造成资源浪费。

5

对于改造工作的落实相当不利。郑州市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规划编制加上审批手续,一般在7至10个月可全部完成。建议市、区规划部门在做好指导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审批程序,明确工作时限,避免反复和折腾。

(三)完善政策配套,落实改造措施 6.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

市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或操作办法,加大宣传力度,指导村社做好规划、报批、报建、筹资等工作。要逐步解决?农转居?改制遗留问题,为?城中村?改造扫除障碍。如切实加大对?农转居?社区公共管理和配套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股份制公司转变,等等。

7.适当提高“城中村”改造建筑物的容积率

容积率太低是村社反映意见最多的问题。郑州市对于?城中村?改造给予了相当大的优惠政策,例如拆1后可建2.5-3,容积率一般规定3-5,高的可达7左右;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也有类似的优惠政策,?城中村?改造的容积率一般在3.5以上,改造之后全部是商品房。

因此,建议在容积率方面,一是?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容积率不低于所在区域的平均容积率;二是可利用基准容积率和地价杠杆对?城中村?改造实行双重调节,即政府针对辖区内?城中村?的实际制定一个统一的基准容积率,就具体的改造项目而言,对规划容积率低于基准容积率的那部分项目用地实行优惠地价,对高出基准容积率的那部分项目用地收取完全的甚至更高的地价。这样不仅有利于将辖区内所有改造项目的整体开发强度控制

11

在可接受的水平,而且还有助于消除各?城中村?之间的不公平,可有效避免违法滥建行为的发生。

8.大力推进“三旧”改造

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充分利用?三旧?改造试点地区的优势,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加快行政审批进度,使村社升级改造后的集体物业能够尽快建设、使用和收益,提高村社参与改造的积极性。要大胆先行先试,在区内选定赤沙和土华的两块有较合适条件的历史用地作为试点,以带动其他村社积极推进工作。建议充分考虑村集体的经济利益,保留作为抵扣欠帐留用地指标的旧厂房等村的物业,先完善用地手续,视各经济联合社的经济状况,有经济实力的拆除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无经济实力改造的按照省有关?三旧?改造文件办理国有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手续。

9.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中村”改造

外地有许多成功经验。如佛山市南海区按照?区级统筹、政策扶持、镇街组织、市场运作、村居实施、各方受益?的工作思路,结合?三旧?改造,创新了?拆旧建新、传统产业区提升、整合土地、连片开发、以地换物业?等改造模式进行?城中村?改造。南海区夏西村对原有低层高密度的?城中村?实施拆旧建新,腾出村内住宅用地,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用地。当地政府引导夏西村采取?旧厂房翻新?的模式,把原来的旧厂房改造成饮食之都——紫金城,结果使经济效益翻了十倍,该村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政府主导,各方支持,街、村抓落实 10.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12

一是充分发挥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领导小组办公室应配臵专职和专业人员,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以加强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二是街道、村社也要相应成立?城中村?改造工作机构,以理顺市、区、街、村四级的职责,进一步提高改造工作指挥体系运转的效率。三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我区?城中村?改造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并分步落实。四是将我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上反映,争取省、市的政策支持。如解决?六福华庭?等农民公寓的集体产权细分到户问题,以增强村民对于?城中村?改造的信心。

11.以人为本,处理好城市化建设与保障村民利益的关系 旧村居民是?城中村?改造的最直接关系者。他们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改造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着眼于长远的社会效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切实尊重村民的合理诉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建议市、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配套出台有关拆迁安臵、征地补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以利于消除村民的思想顾虑,为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做好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他们从大局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城中村?改造。

12.加强法规宣传,明确办事流程

一是尽快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区的政策意见并汇编成册,加大宣传力度,使村社在具体操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市、区统筹,各部门协调配合,制定简洁清晰的办事流程指

13

引,切实开辟一条?城中村?改造的绿色通道,使各改造主体能按图索骥,高效、顺畅地完成各项审批手续。

13.设立“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

建议参照郑州、深圳等地的做法,由市统筹设立?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编制改造规划、启动资金、综合整治、政策宣传等方面。资金可主要来源于有关地价收益、土地使用费、财政专项补贴以及其它方面。专项资金宜从今年起筹集,并逐年积累、增大,以加快改造工作的启动和推进。

14.加强村社领导班子建设,保证工作连续性

?城中村?改造的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改造规划还需要村民投票通过,这就决定了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社领导班子,以保证改造工作得以连贯、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要着力加强村社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完善村社民主决策制度建设,保证?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连续性;二是村社干部要以身作则,秉公办事,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树立村社在群众中的威信,努力做好群众工作;三是加强村社干部的法纪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带头遵章守法,在经济交往、工程发包、土地使用等方面,坚决抵制不正当利益的诱惑。通过领导重视和各方配合,切实注重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城市意识和文明素质,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为促进海珠科学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2009年6月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zi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