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育,关于小升初学校的选择

更新时间:2024-03-05 14: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学校的选择:

个人认为小学的选择不必要很纠结, 主要考虑离家是否近, 学区的家长总体素质如何-这点其实对孩子总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学校只要不是差的垫底的就可以。强烈不建议小学住校,这对直到孩子成年后的一生的安全感都会有影响。另外一点是对口的公办中学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如果孩子在小学学习成绩拔尖, 对口的公办中学还不错,去摇一摇顶级的民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可能你的孩子不那么容易在中学出挑, 相信尖子之间的竞争必然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 对女孩子来说住校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毕竟学校是以成绩为主, 对孩子的生活和生理的关怀和家里是完全不能比的。 另外总体来说女孩子在初中阶段理科会比较吃力, 顶级民办的激烈的竞争会让相对早熟的女生有很大的压力。

对于文科成绩一般, 理科成绩出色的男孩子, 强烈建议去冲一冲民办 - 我家小子就属于这一类。总体上这类学校的孩子的家长都有“孟母”的精神, 对孩子的家教也较好,初中开始孩子会逐渐形成可能影响一生的朋友圈, 并且初中时的朋友和小学时不同, 更加会由于共同的特点和爱好聚在一起, 而不是小学时受家长老师影响比较多, 相对“安全”的朋友圈是这类学校的优势; 同时找一批强的竞争对手可以很好的激发这类孩子的潜力。

学校可能会由于小学高年级时的成绩不够出色劝你放弃, 这时家长一定要有信心。我家孩子是他妈妈带去报的WL,当时接待的老师也说我家

孩子语文太差, 来了要垫底,劝我们放弃, 他妈妈已经基本放弃了, 是孩子坚持自己数学上的优势, 以及对WL 的热爱,换来当场测试的机会, 结果测试的数学是他的强项, 发挥较好, 在去年报纸提到过的极难的考试中他得了八十多分, 终于换来一个摇号的资格;另外家长一定要和小孩一起讨论确定孩子的目标,我们是从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就和孩子共同确立了目标,WL 不进就读直升的CY,如果读CY, 我们会严格的管住他的学习,所以从心里他还是希望读WL 的。 幸运的是摇号我们中了, 出结果那天孩子兴奋的在家里跳了好几分钟。

我们的体会是摇号是公平的, 否则我们无论如何也是轮不上的。半年下来的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 孩子的坚持是值得的, 他的潜力在WL 被很好的激发, 学习成绩也以大大超出我们预想的速度提升。 对于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孩子, 个人觉得民办真的不合适。 在公办也许不会垫底, 至少不会一直垫底,在民办这样的孩子将一直垫底, 他们和其他孩子间的巨大的差异将彻底击垮他们脆弱的自信心。 好的民办学校的一个特点是第一梯队的孩子的名次变化很大, 而后面垫底的几个孩子的名次几乎一成不变。

对于学校的选择生源的行为, 个人是理解的。 其实学校的差异主要不在老师, 而在于生源和管理, 这也是WL,YC 之所以能成为牛校的原因。他们都以积累的口碑在生源方面占了先机, 又在管理上抓的很严-虽然方式有区别。这里请对公办的老师多一些理解, 教一个水平差异巨大的班级要比教一批优秀的孩子难度大的多, 成就感也差很多。 如果你的孩子基础不错, 又不够幸运最后到了公办, 家长一定要和老师一起

承担起教育小孩的责任。

关于家长的心态和对孩子的教育: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从理想回归现实的过程,从怀孕开始憧憬孩子光明的未来,到幼儿时无怨无悔的付出,这时候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条龙;等到上小学面临竞争开始,家长自觉不自觉地都以最好的小孩为目标和榜样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烦恼也就由此而来.

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和适应及改变世界的基本知识,而不是为了一定要分出谁高谁低,可惜几千年来的中国的士大夫情节和精英教育文化让无论是学校、老师, 还是家长、孩子都纠结于每一个孩子是否比别人好。在比较和竞争的过程中心态越来越坏。拔尖的孩子家长担心孩子的成绩是否能保持;中间的孩子父母认为自己是最纠结的-上不去,放弃又不甘心;后面的家长更不愿面对这样的结果,把所有原因归结于学校和孩子。

要想心态好,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面向现实,切切实实的做你该做你能的事请。

不同的阶段孩子的需要是不同的。家长一定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是拔苗助长, 最后还是会得不偿失。

在幼儿阶段,大约是0~3岁,这时期对孩子来说安全感是最重要的,这时的父母最应该做的是不管多么不容易,一定要在孩子身边给他关爱,让他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否则孩子长大了会有很大问题, 自卑,封闭,攻击行为,亲情淡漠等问题源头都是在这个时候的父母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在儿童前期,大约是在小学4年级以前,这时候主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游戏了解世界和伙伴,这个时期一定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成绩要求,而是注重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的培养,这时的家长一定要起到模范作用 - 你不能期待一个整天在麻将桌边长大的孩子会热爱学习。这时的家长最好的做法是和孩子在一起时一定要是学习或工作状态,或陪孩子一起玩。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另一个主要的任务。除了学习外,音乐除了给孩子打开另一个世界,还是开发右脑的最佳途径;棋类对未来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理科成绩将非常有帮助,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舞蹈对女孩子来所也是非常棒的选择。而文化学习方面的除了在英语上可以帮助孩子敢于开口而有一些意义外,其他的个人认为都是意义不大的。这个时期还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对电脑、电视有心理依赖。

对于儿童后期,大约是4~6年级,这时是学习成绩开始分化的时期,也是孩子开始对自己“定位”的重要时期,这时除了继续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要开始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结果 – 对于要求的知识, 他是否掌握了,如果不是,原因是什么。语文和数学是这时期主要的两门课。语文方面,加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提高作文能力是重点,到初中时不太会有足够的时间来花到这方面的。对于数学,除了课堂内容,对于大家口诛笔伐的奥数,我有不同看法。奥数的成绩不重要,在学习奥数过程中提倡的思维方式在初高中阶段将非常有帮助。至于英语,能在课外学一些固然好,不学也没什么关系。如果要学,一定找发音,语法,介词副词方面严谨的老师,否则对中学的英语成绩只会有害而无益。

相对来说,初中阶段是最令人头痛的阶段. 这一阶段,竞争加剧,学习压力增大,同时随着孩子的长大,青春期的到来,和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越来越疏远.这个时期,做父母的要学会放 - 不要再期望孩子会像以前那样粘着你,对你言听计从.你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慢慢从父母的管理角色转变到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这样的支持角色. 对学习的辅导也要慢慢交给一些更专业的人员,但父母绝不意味这你可以减少关注,相反,要增加对孩子对知识内容是否掌握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zw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