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015.6

更新时间:2024-03-05 14: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汽车产业现状及展望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具有产业带动性强、规模效益显著、资金和技术密集等特征,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传统的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浙江省制造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全省經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状 (一) 产业概况

1、浙江省共有整车生产企业16家、改装车及专用车生产企业28家、低速汽车生产企业2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品涵盖轿车、豪华客车、客车和底盘、重型车及底盘、SUV、皮卡和微面及特种改装车中的大多数品种。列入车辆产品公告的车型有近600种,产品近5000个。已形成了以大众、福特、吉利、青年、众泰、吉奥、裕隆等汽车公司为主导,其他整车、专用车生产企业为骨干的产业发展格局,现有生产能力约250万辆,全省整车产量近200万辆,其中轿车150万辆,重型车1万辆,豪华大客车3万辆,轻微客车45万辆,汽车底盘1万辆;整车产量比上年增长54.11%,增幅比全国高出6个百分点,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17%。专用车及改装车产量2万辆,比上年增长13.66%。全省车辆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2000亿元,其中整车销售收入1600亿元。

2、在整车领域,浙江企业已具备一定的轿车、客车、轻客、SUV等产品外型开发设计能力,能有计划地推出年度车型,能在产品平台上进行车型改进设计;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开发设计也获得突破性成绩。在改装车领域,列入国家车辆公告的新产品139个,其中浙江美通开发的稀浆封层车、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沥青洒布车、沥青运输车等18个新产品;丽水南明研发的14.6米高低板厢式半挂车、轻型半挂车、前顶式自卸半挂车、下灰车和运送小型工程机械的平板运输车等10个新产品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3、在浙江汽车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跨产品类别和跨区域发展成为热点。成立于2010年12月的东风裕隆投资4.9亿美元在萧山临江工业园建成了规划年产24万辆的生产线,首辆汽车2011年4月正式下线。上海大众投资120亿元的第六工厂于2011年11月正式落户杭州湾新区,一期项目规划年产30万辆乘用车,2013年10月实现了首辆整车下线。长安福特投资7.6亿美元的第四工厂于2012年8月在杭州前进工业园正式开建,规划年产整车25万辆,2015年3月首辆锐界轿车下线。青年集团于2009年在杭州萧山投资年产10万辆乘用车、10万台柴油发动机和15万台汽油发动机项目,在杭州下沙投资年产2000辆客车、15万辆SUV乘用车项目,在山东济南、泰安规划形成年产15.5万辆轿车。吉奥汽车25万辆微车生产项目落户萧山江东工业园区,首辆吉奥星旺微车于2009年5月25日下线。浙江初步建成了杭州、台州、金华、宁波(杭州湾新区)四大整车基地。产品涵盖整车制造需要的五大类零部件系列,主要有发动机总成、制动器、曲轴、万向节、传动轴、轮毂、组合汽车仪表、真空助力器、悬架总成、滤清器等,这些零部件除主要用于汽车维修市场外,部分产品已进入到了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天津汽车、东风汽车等国内主要的汽车企业的配套体系中,并有部分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 (二) 产业特点和优势 1、民营经济为主的机制优势形成了产业快速发展的活力之源。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是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总量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省汽车零部件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较低的成本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一些企业如万向、华翔、万丰、瑞立等在市场竞争中逐步确立了自身的优势地位。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出现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省民间资本投资整车制造业的热情高涨。省内一些民营企业创新观念,打破行业准入壁垒,开始进入汽车整车制造业。吉利集团是国内最早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

营企业,其生产的经济型轿车已在国内汽车业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吉利集团已是国家认可的国内9家独立骨干轿车生产企业之一。除吉利集团外,宁波华翔、万丰奥特、三星奥克斯、浙江中誉等民营企业通过受让股权、购并重组等方式进入汽车制造业,构成了充满创新活力的汽车产业发展微观基础。

2、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块状经济发达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同样秉承了这种特色。杭州的萧山,宁波的北仑、慈溪、杭州湾、余姚、象山,温州的瑞安,台州的玉环、路桥、黄岩,金华市区和永康等地,都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的区域经济,并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同时各区域存在产品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特色,如温州瑞安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共1200余家,其中滤清器、换向器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领先地位,已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

3. 优势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初显。近年来,我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一些骨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产量销量快速增长,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万向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销售收入超百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20家大型企业,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也是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并已开始走向国际,先后以多种方式收购了美国UAI上市公司等多家海外企业,“万向制造”的国内国际品牌效应已逐渐显现。吉利集团经济型汽车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汽车产销量稳定增长,2014年产销达到46万辆,金华青年尼奥普兰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依托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积极引进国际最新流行车型,现已能生产六大系列65个车型的高档客车,能力达5000辆,客车等级、销量和效益等指标在全国高档客车行业中居前列。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其它一些优势龙头企业也凭品牌和实力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万丰奥特控股集团、瑞立集团、温州鑫田集团等企业正在发挥行业领头雁的作用,带领行业不断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树立品牌,走向国际。

(三)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分析

浙江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一万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996家,从业人员27.1万人。产品涉及发动机零部件、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子电器、车身及附件等,品种、规格达万余种,主要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超过70万辆份。年产值突破1468亿元,出口225亿元。有22家企业的30个品种被列为全国主要汽车总成和零部件产量最大企业。一批特色产品如变速器、万向节、风扇、扭杆弹簧、动力转向泵、方向机、刮水器、分电器、减震器、离合器、活塞、水泵、空压机、机油冷却器、盘式制动器等均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年出口平均增长率在26%左右。 浙江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整车国产化、自主品牌配套和国际市场,现已形成沪杭甬、甬台温、杭金高速公路沿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带和1个国家级出口基地、4个省级出口基地。全省有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零部件块状经济或产业集群22个,其中萧山、杭州湾、温岭、玉环、瑞安、路桥和永康等7个100亿元以上零部件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2500亿元,占零部件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的84%;容纳了近800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占全部生产企业的83.8%;从业人员41.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1.2%。

1、杭州地区。杭州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搭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平台,推动汽车工业抱团集聚发展。其中萧山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起步早,门类齐,规模大。目前由万向、亚太、万达等一大批零部件龙头企业组成的集群,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2009年实现销售产值579.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9%,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的17%。萧山区突出发展为轿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如轿车万向节、轮毂总成、盘式制动器、液压助力式方向机、膜片弹簧离合器、无石棉摩擦材料等,产品已进入国内外著

名企业的轿车生产线。随着一些整车项目的推进,萧山零部件产业集群正逐渐形成以整车为龙头、以零部件为配套的完整的汽车产业基地,

2、宁波地区。鄞州区是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较密集地区之一,全区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占全市40%左右,产品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轮毂等关键零部件为主,70%出口。北仑区以敏实等一批合资企业为依托,产品以底盘类、动力装置类、车身类产品为主。慈溪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101家,产品以洗涤装置、微电机、发电机及注塑配件为主,出口产品占20.57%。余姚市以正耀、顺兴等企业为龙头,产品以汽车电子电器、线束及接插件等为主。象山和宁海以华翔、双林、永信等企业为龙头,产品以汽车橡胶零部件、汽车内饰件、汽车模具等产品为主。

3、宁波杭州湾新区。2013年5月26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宁波市政府在杭州签署“扩大投资深化合作战略协议”,这标志着上海大众宁波基地扩建项目全面启动,这是继2011年上海大众开工杭州湾基地一期项目以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浙江汽车工业的又一次拥抱。据悉,扩建投资金额将达到150亿元,产品主要覆盖A级、B级等中高级乘用车。项目于2013年5月27日上午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全面开工,预计2016年起逐步建成投产。凭借上海大众、吉利汽车两大整车制造龙头企业及百余家高端零部件企业的集聚,到2018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产能将达到100万台,产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

4、温州地区。全市现有生产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0家。年汽配行业工业总产值近千亿元。近年来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高科技产品包括:汽车发动机、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独立悬挂系统、电子控制自警觉点火系统、电喷系统32位中央控制器、镁合金零部件等汽车高端产品。全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汽摩配生产企业280家。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企业105家,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1家。120家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区域国家。

5、台州地区。玉环是生产汽配件最为集中的区域,集聚该市一半汽配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已超300亿元。三门的胶带逾数千个品种规格,其中三角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5%,汽车V型带年产量达5000万条,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路桥、临海已形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进一步带动了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壮大。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快速发展,吉利、吉奥、中马、本菱等一批企业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拥有自主产品。台州的冷却器、中冷器、减振器、电机等机械类产品,以及塑料类、橡胶类产品在国内外汽车市场均占有较大份额。

6、金华地区。全市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700余家、关联企业2000多家,形成总产值500亿元、关联产业产值600多亿元的规模。汽车产业的产值、销售、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市制造业比重10%以上。金华市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为四大总成系统及其构成零件,其中:变速器总成100万台,占国内市场份额10%;变速箱齿轮及其他车用齿轮300万套,占国内市场份额10%左右;汽车和摩托车轮毂1300万只,占国内市场份额20%。 二、 浙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展望 (一) 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1.联合重组步伐加快,大集团将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虽然我国居民汽车消费需求依旧较为强劲,但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显见,并购重组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2.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各大汽车厂商已把抢占技术制高点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提高汽车产品的安全、环保、节能等综合性能,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开发能力,不断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研制新车型,每年的技术开发费已达到销售收入的3-5%,数额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新产品推

出速度成倍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汽车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普遍应用,目前国外汽车电子产品成本占整车的30%左右,在未来10年该比例将高达40%,汽车产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3.零部件采购全球化、供货模块化已成大势为了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各大汽车公司零部件自制率不断降低、外购率不断扩大、整车厂与所属零部件企业不断分离。广泛采用平台战略、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等方式,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全理配置资源,扩大产品通用化程度,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发展具备一定优势和基础,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制约: 1. 企业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高按车辆产量排序,我省汽车产量在全国各首市仅居第十五位,汽车产量与浙江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全省一万余家零部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只有700多家,平均年产值仅0.56亿元,而全国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平均年产值达0.94亿元。无论整车、改装车还是零部件产业,生产集中度仍很低,国内外竞争能力不强。 2. 产品开发能力弱,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我省大多数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不强等原因,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储备,研究开发还处于跟踪、模仿阶段。汽车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高级开发人才匮乏,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与国际著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相比,差距更大。

3. 零部件产品档次不高,主机配套能力差汽车零部件企业总体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标准认证,主要部件优质品牌不多,难以满足整车配套标准要求。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产品如发动机系统、电喷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有待加快开发。

(三)发展方向

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扬长避短,积极发展一批重点产品,形成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主导产品,构筑产业的特色优势。

1.经济型轿车立足浙江比较优势,抓住国内家用轿车消费升级的有利机遇,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要求的经济型高质量轿车。以吉利集团为发展重点,努力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积极与国际著名厂商、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改进和提高技术水平,扩展产品系列,实现规模生产。产销量进入全国同类产品企业前列,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经济型家用轿车产业基地。

2.中高档客车积极发展适应国内旅游、商务需要的中高档大型客车。以金华青年尼奥普兰公司为发展重点,大力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培育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扩展产品系列,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中高档客车产销量居全国领先地位,形成国内主要的中高档客车产业基地的目标。

3.汽车关键零部件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汽车零部件的产业优势,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大技术引进与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实现与主机的同步发展,广泛推行国际标准,着力培育系统开发及模块化供货,逐步融入全球化采购体系。重点发展十大系列产品:(1)发动机及零部件,(2)制动器总成及系统,(3)变速器,(4)方向机,(5)离合器,(6)摩擦材料,(7)传动系统零部件、总成及系统,(8)电器件,(9)车身零部件,(10)汽车电子产品。以万向集团等优势企业为发展重点,形成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集团),以及一批“专、精、新”的零部件的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出口创汇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的中心、信息中心和采购中心。

4.专用车、特种车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各种专用车、特种车。重点发展高空作业车、压缩垃圾车、沥青洒布车、移动电源车等城市维护用车,混凝土搅拌

车、自卸车、散装水泥车等重型专用车,以及邮政、电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军事等领域需求的各种专用特种车。

5、构筑一批核心区块选择产业基础好、特色优势明显的地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配套功能,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和发展平台。根据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选择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绍兴、嘉兴等七个地区,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核心区域,构筑沪杭甬、甬台温、杭金高速公路沿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带,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各区域发展的主导产品分别是:杭州以汽车零部件、中高档客车、电动汽车等为主;温州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台州以经济型轿车、汽车零部件等为主;金华以中高档客车为主;绍兴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嘉兴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宁波以经济型轿车、汽车零部件等为主,并将杭州湾国际汽车产业园建设列入“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八大产业园区之一。目前,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基地已经吸引了包括上海大众、吉利汽车等整车项目,以及法国佛吉亚、美国伟世通、韩国万都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落户。

6、推进一批相关产业发展围绕现代汽车生产需要,加快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发生产与汽车配套的产品,促进汽车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发展:汽车薄板、不锈钢等特种金属材料,子午线轮胎等橡胶制品,汽车特种涂料、特种玻璃、工程塑料,皮革、纺织内饰材料,涤纶工业丝、帘子布等一批相关产业及产品。 7、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抓住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12-2020发展规划》及《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发布的政策良机,借助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互联网先进技术,结合浙江电池及电机等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浙江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zw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