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卷1(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30 20: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__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__________

__ __线__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__:号座

官方网站:http://cang.http://www.wodefanwen.com//ejkozxmndgqupe

__________八年级语文学月考卷

______ __封:名(检测时间为10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

姓 ____一、基础整合(12分)

_________: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C )(2分)

级班 ___A.嫣_.红(yān) 蹓 __密.跷(xī) 蹒.跚(pán) 蹑.

手蹑脚(niè) _________B.温馨_.(x_ɡī)n)

繁衍.(yǎn) 风靡.(měi) 踉.

踉跄跄(liàn______:校学C.尴.尬(ɡān) 轩榭(xuān) 差使(chāi) 重峦叠嶂(zhàɡ)

...

nD.澎.湃(pénɡ) 呜咽(yàn) 嶙峋(línɡ)

..) 毛骨悚.

然(sǒn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B )(2分)

A.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

,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B.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盖战争罪行。

....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C.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

,令人失望。 ...

D.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C )(2分)

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嗬,好大的浪呀。

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0样,是浩浩荡荡的。

③蝴蝶像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

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们在飞翔中起伏、躲闪。

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

A.②④①③⑤ B.⑤②①④③ C.⑤②④①③ D.①③④⑤②

5、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

唤你调 清醒;你莽撞时,它呼唤你 ;你高傲时,它呼唤你 稳重 ;你跌倒低

时,它呼唤你 起立 。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6、用正楷字默写(13分,每空1分)

⑴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

说》) ⑵杜甫《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回荡临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⑶《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下疏影摇曳、空明澄澈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 ,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⑷《答谢中书书》一文意境优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

感情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⑸《观潮》中引用了杨万里的诗句,它是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

系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至10题。(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或.

王命急宣( ) (3)略无阙.处( ) (4)虽乘奔.

御风(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

涧肃

C.绝:哀转久绝调素琴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

10、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至16题

(一)(15分)

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①目前, 。据调查,大中城市的中小学

生的使用比例在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对人体有害?

②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

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而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③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

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实验55—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5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鲜明对比。A停止实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 ④最近,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B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

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zào)、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⑤(jiàn)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

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注音填上汉字(3分)

⑴干zào( ) 于

⑵ 模.

拟( ) ⑶ jiàn( )12、为第①段的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连贯。(2分)

13、 在第④段中,“合适替代物”是指

的物质。(2分)

14、 第③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15、 从文中画线的达作用。(3A、分)B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该句中加点词语的表

④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试”。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

用右手捂着右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有那孩子把话说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 ),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16、 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保护。(2分)

(二)(17分)

难忘的八个字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

—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笑我。我心里很清楚,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②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成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

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下来就是裂唇要好受点。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我越来越肯定:

除了家里人以外,③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

温馨可爱,她有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⑤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试”。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我每次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测试。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试”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

般会说“天是蓝色的”,或者说“你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⑥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地捂住

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⑦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⑧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地说道:

“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

17、文中括号处应填的词语是( )( 1分 )

A失灵 B失聪 C失常 D失调

18、指出文中两处破折号的用法。(2分)

答:第一处 22、第七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分别是

什么?(4分)

第二处 __19、生理缺陷和同学们的讥笑,使“我”产生了怎样的自卑心理?(___分) _2__________答: ____:号座 20、第三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表现出“我”对伦纳德老师什么样的 _感情?(2分) ___________答: ______:名姓21、第五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下文刻画伦纳德 老师形象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 答: ____:级班 ____________ 答:第一种 第二种

线23、“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句话没有放在第7段“伦纳德老师说了

八个字”之后,而放在文章末尾,这样安排好在哪儿?(分) 3答:

封四、作文(5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目光,如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会有鼓励、赞美、支持、羡慕的目光,但也会有忌妒、嘲讽的目光;在你失败的时候,会有理解、信任、同情、关爱的目光,也会有轻视、冷漠的目光,面对这些目光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或者会做些什么呢? 请以“目光”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密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55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500字

附加题(1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或问三余之意,遇言:.。”从学者云:“冬者“苦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

从遇学。 [注释] 董遇:三国时有名的学者。 讷:出言迟钝。

苦渴无日:竭力(学习),但没有时间。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⑴性质讷而好.学 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请翻译“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一句。(2

分)

3、请概括这段古文围绕“读书”讲了哪两方面内容?(2分)

4、本文勉励学者要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你知道以下这些有关

“读书”的名诗句吗?请任选两句填空。(2分)

⑴读万卷书,力, 。 。 ⑵古人学问无遗

⑶熟读唐诗三百首, 。 ⑷ ,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⑸ ,绝知此事要躬行。 ⑹ ,

下笔如有神。

二、在“家电例的构想方式,”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

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2分)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

听众人的摆布。

空 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

气候。

二、6、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⑷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⑸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初二语文月考卷参考答案

一、1、C 2、A 3、D 4、C 5心)、站起(站立)

、清醒、谦恭(谦虚、谦逊)、谨慎(小

7、(1)逆流而上 (2)有时 (3)通“缺”,中断 (4)飞奔

的马

8、(1)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9、B

10、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一)11、(1)燥 ⑵mó ⑶鉴

12、很多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

13、替代涂改液中有害的化学成分或其中的有毒。

14、作比较、举例子,说明了涂改液的危害程度。

15、逐渐:准确说明了慢性中毒现象的消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同程度:准确说明了不同牌号的涂改液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是不同的。

16、作业时认真仔细,不出错,少用以至不用。

(二)17、B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

情况。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

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想象奇特的艺术美。

2.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哈里〃波特引出有关体裁和作者的文学常识介绍)

说起哈里〃波特,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部深受人们欢迎的科

幻小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科幻小说?(学生介绍,略)

老师也对科幻小说作了一些了解,同学们可以和前面同学的介绍比较

一下,并把其中你认为重要的信息记下来。

教师的介绍:

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

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喂――出来》也是一篇科幻小说。

这篇小说不到篇幅短小以外,微型小说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学生介绍)1500字,因此从另一个标准分,则属于微型小说。除了

教师的介绍:

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乎意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既是科幻小说,又是微型小说故称微型

科幻小说。

作者星新一,日本著名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著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

二、阅读全文:

布臵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并展示自拟的小标题。

教师则一边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三、复述故事:

学生按学习小组,分别复述故事情节:

附:参考小标题:

1.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

2.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

3.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

4.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联考答案

一、 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 D 2、 A 3、 D 4、 B 5、 D

二、文言诗文阅读(23分)

(一)赏古诗答题(5分)

6、阴阴;又 (2分) 7.思乡(3分)

(二)8、古诗文默写(任选5个小题做即可,5分):(1)、山山唯落

晖(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徒有羡鱼情(3)、感时花溅泪( (6)略4)

、落日故人情(三)、文言文阅读(13分)

9、东晋(晋) 陶渊明 (2分) 10、 略。(2分) 11、①(村中人)

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②渔人详细具体地给村里人讲述了自己所听到的事,(4分)(严格判分)

(村人听后)都感叹、惋惜。12、怡然自乐(1分)

13、不希望外人打破他们幸福、宁静的生活。 (2分) 14、B(2分)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5分)

15、表明他心中对战争的最后胜利充满信心。

16、他的举动出人意外,来得突然,全场惊呆了,因而“沉寂”;但人

们很快领悟,为之感动,激昂的情绪立即海涛般“沸腾”。写出了人们对德国侵略者无比愤恨、对美国士兵无限崇敬的心情。

17、第一次,敌人“震怒”,人们“轰动”;第二次,敌人吓得“颤栗”,

人们群情“沸腾”行为,震怒、打击了敌人,教育、鼓舞了民众,这本身更是,跟他一样“张开自己的手臂”。这一英雄一种巨大的胜利。

18、胜利的信念是任何暴力所无法扼杀毁灭的,胜利属于人民,侵略

者必然失败。 “胜利”心中永存,或“胜利”的故事。 19、(略)

(二)(12分)

20、(1)宁静平和(幽美)(2分;能答出“宁静”即可)

(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答出后一点可2分;若只答“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则只得1分)

21、 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

(大意对即可)

22、 (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

(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则只给1分。)

23、(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2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2分;

答出“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可得1分)

24、例:书是宝藏,能让人成为精神的富豪;书是朋友,能伴随读者

走过寂寞的岁月。

25、中国成功发射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26、略

27、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课:新闻两则

1. 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

洁。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 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 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 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

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 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

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8. 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

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

1.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

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

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

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

⑴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

54~61小节)

⑵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⑩、节)

17、18、47、53、60、61小

⑶过于自信和自尊(第⑤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

⑷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

第三要素:环境描写 星星

第①小节 水鸟 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苇子 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

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 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

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

松、愉快

第三课:蜡烛 1. 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 2. 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 讴歌南斯拉夫人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

3.敬、爱戴感人因素

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

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

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

深沉、至高无上

3. 细节描写 炮火:11次

(反复描写) 蜡烛:7次

黑围巾:5次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 强盗行为。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

谴责了英法联军的

2.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九三年》等。

性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胸怀博大。

3. 本文所用的修辞:反语。 作用:有讽刺意味,极其尖锐、辛辣。 总评:“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4.圆明园 分说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1. 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

2.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理解、尊重充满赞美之情 日本作家:自私的狡辩——鄙弃、孤立

3. ㈠来到纪念地㈡看纪念演出㈢参加座谈会㈣参观纪念馆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

1.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 战争名言: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2.阿长的形象:

⑴阿长是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⑵没有文化,不识字,粗俗、好事

⑶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善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 ①对阿长称呼的由来(地位低,很不幸)

②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描写声音和动作)

③摆成“大”字的睡相(比喻)

④元旦吃福橘的“仪式”(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叙事 ⑤写阿长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⑥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伟大的胜利,调侃的意

味)

⑦谋害“我”的隐鼠

⑧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称赞的意义)

4.“我”的感情变化:讨厌 空前的敬意 憎恶 新

的敬意

5.写法:㈠(第4、8小节)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

㈡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6.铺垫蓄势:19~22小节:买《山海经》之前

不写:买《山海经》的过程

23~29小节:买《山海经》之后

称赞烘托:写“我”震悚、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的心情。

7.为什么在文中不称阿长为“长妈妈”?

答:①符合作者年龄②文章前半部分大都写他如何“讨厌”、“憎

恶”阿长。

8.为什么要写远房叔祖?

答:说明“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原因。 【4~5】细心关照(铺垫背影)

9.倒数2小节:突出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同情和充满敬意和

3.结构 【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感激之情。

第七课:背影

3. 1. 文体:回忆性散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学者、诗人。

2. 主题: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儿子对父亲的感念。

㈠【1】思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设疑)

的气氛。【2~3

】别时家境,祸不单行,家境惨淡,渲染了悲凉

㈡【2~6】回忆往事

㈢【7】别后的思念,再现背影

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的?

答:①外貌描写。写衣帽 呼应开头,表现家境惨淡

切的父爱

与“我”的紫毛大衣对比,突出深

②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细致地描写父亲爬月台时艰难

的动作,突出深切的父爱。

③用自己的情感反应来烘托背影,被深切的父爱感动落泪。①②③所描写的背影是全部情节的重中之重,最能体现深

切的父爱。

4. 关键性语句: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在写人叙

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

第八课:台阶

1. 文体:小说。

2. 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实厚道,谦卑。父亲的形象:非常要强,有志气,渴望提高地位,获得尊重,

第九课:老王

1. 线索:“我”和老王的交往。

谋生手段艰难

命苦 生理上有缺陷

2.老 居住条件恶劣

为作者送冰

心善 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

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送香油和鸡蛋

作 ⑴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者 ⑵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3.的 ⑶老王送香油鸡蛋,我坚持给钱

善 ⑷关心老王,询问他能否维持生活

良 ⑸女儿送鱼肝油

4.作者杨绛,《将饮茶》,译有《唐江苏无锡人。•选自《杨绛散文》吉诃德》。

,著有《干校六记》、

5.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

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和《管锥编》。 6.第13~16小节:体现老王朴实、善良的品质。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7.“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作为幸运者,有责任去关

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关注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十课:信客

1. 选自《秋雨散文》。余秋雨,上海人。著有《文化苦旅》。

老 ①说明信客职业特点——艰苦、诚信

2.信 ②年轻信客接班

客 ③用自己丰富的经历,指点年轻信客;

用自己惨痛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

一、二单元:记叙类文体(小说、散文)

人物(同上)

散文 写法:先抑后扬,有详有略,前有铺垫、后有烘托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

1. 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 【1~2】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

【3】我国石拱桥特点 分布广泛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地理位臵 历史悠久 修建时间 结构坚固 【4~5】介绍赵州桥 结构特征 (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 历史悠久 【6~8】介绍卢沟桥 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形式多样

【9】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 【10】写石拱桥在解放后的发展

3.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

①从概括到具体: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地理位臵 修建时间 结构特征

②从整体到局部

③从主要到次要

4.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

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方法:举例子(不是打比方)

表达方式:描写

修辞方法:排比、拟人

第十二课:桥之美 1. ①芦苇丛上的石桥 疏朗开阔之美 ②江南乡间的石桥 阴柔阳刚之美 桥 ③水天间的长桥 丰富想象之美 ④山区的风雨桥 安闲自在之美 ⑤索桥——高山峡谷——具有生命力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1. 教育家、编剧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本文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

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1.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16】: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b紫禁城正门内外

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

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2. 太 外形

和 内景

前 殿 位臵

用途

朝 中和殿 概貌 用途

保和殿 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

2. 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第十五课:说“屏”

1. 屏的定义

主 屏的作用

体 屏的种类

屏的设臵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课文引用古诗词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

添情趣,留有余味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1. 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描写(主要)、说明

【6~10】 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 由主到次

由空间到时间 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 1. 本文是按逻辑顺序来写的 2. 举例子和四个小标题让这篇文章更易懂,深入浅出。 第十八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 本文两篇短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第十九课:生物入侵者 1. 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好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第二十课:落日的幻觉

1. 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原因)

三、四单元:说明文体

事物说明文:11、13、14、15、19课

事理说明文:12、16、17、18、20课

第四单元:科普文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两种说明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事物说

明;递进式 事理说明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

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说明方法:下定义:对某样事物的定义;

举例子: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说明什么对象的什

么特点;

作比较:更突出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比喻):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什么

事物的什么特点;

分类别:层次分明;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

特点

引用 画图表 说明文中“……”能否换成“……”或“……”能否去掉的回答方法:㈠肯定或否定;㈡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㈢这个词在是什么意思;㈣这个词不在是什么意思;㈤下结论(所以“能”或“不能”去掉)特点。

。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

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

1. 园诗人”本文作者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被喻为“田

2. 以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3. 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指与外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也指幻想

①环境优美、宁静

②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劳动

4.桃源 ③生活安乐幸福

④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⑤没有战争,没有剥削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

1. 第一层:提出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环境清幽、宁静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层:具体描写陋室 人:往来人物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事:室内生活情趣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志:主人胸襟超尘绝俗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第三层:以古代贤者自喻表明自己高雅的情趣。引用孔子的话

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2. 表达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爱莲说》

3. 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

4. 菊:正面衬托。隐逸者:孤傲清高,避世退隐。

牡丹:反面衬托。富贵者:追名逐利。

莲:君子。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谦虚、正直。

5. 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第二十三课:核舟记 1. 说明文:说明对象——核舟。 体积上:小 2. 特征 (奇巧) 构思上:巧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内容多) 3.

总 【1】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

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分【2~5】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总【6】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

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

1.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本文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特征:天下为公。

大同:指理想社会。

3. 全文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2~3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

用,人尽其力

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

《望岳》

1.一、远望——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用齐鲁广大的平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 二、近望——神奇秀丽,遮天蔽日(虚写、实写) 三、细望——高大深远 (由景生情:胸怀激荡、眼界开阔) 四、抒发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春望》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所见 忧国伤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感(对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珍贵,对家人的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叹自己苍老己

念家悲

《石壕吏》

主题:赞美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也含蓄地揭露了差吏的残暴

一. 致词的由来 二. 对比(差吏凶残、老妇悲苦) 三. 主体 写老妇致词 四. 尾声 暗示老妇被抓

第二十六课:三峡

1. 写法

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② 大笔点染的手法

③ 动静结合

2. 一:先写山 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二:再写水 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奔放美(江水上涨、水流湍急)

春冬:清悠美(素、绿、清、影)

秋:凄婉美(寒、素、凄、哀)

3. 引用渔歌: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反衬三峡秋季凄凉萧

瑟的气氛。

4. 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选自《水经注》。

第二十七课: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被称

为“山中宰相”。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

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北宋人。选自《东坡志林》。

表达了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闲人:有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第二十八课:观潮

1.【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结构:总——分——总

顺序:由远而近 方面:形状、颜色、声音、声势。

修辞:比喻、夸张、引用

【2】写水军演戏的精彩场面(动静相衬)

【3】弄潮儿的英姿(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4】写观潮人多——侧面描写,突出潮水的雄伟壮观,

也突出了表演的精彩。

2. 以潮为线索

船只多

第 阵势大

3. 二 个人作战技艺高

节 战斗激烈 迅速撤退 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 1. 回忆性山水小品文。 2. 本文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

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3. 中心: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和淡淡的愁绪。

4. “独”往湖心亭看雪: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俗流、清高自赏、孤寂的心情。

5. “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

雅致,痴迷于对故国往事的留恋。

6. 白描:描绘了一幅山水画。悠远脱俗的意境。

全景:景物浑然一体

7.雪景 天地苍茫、天人合一(广漠)

特写:堤、亭、舟、人(渺小)

第三十课:诗四首

《归园田居》

语言:平淡自然,真挚醇美。

愿: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即使做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

折腰”强。

《使至塞上》

第二句:借景抒情,被排挤出朝廷,内心惆怅,激愤、抑郁

比喻:本体:自己;喻体:飘飞的蓬草。

第三句: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千古壮观) 构图美:远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

阔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园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晖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

优美

《登岳阳楼》

颈联直接道出亡国之臣心中的悲愤。

“风霜”双关,比喻现实社会。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感慨,

结束全诗。

文言文

1. 作者、时代

2. 字词解释、课文翻译

3. 默写

4. 内容加情感

5. 写法

18、对“我气恼,我愤恨”作解释说明;

对“我更爱她”的很不一般的原因作解释说明。

19、我越来越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

我。

20、肖像描写; 喜欢、敬慕、爱戴之情

21、心理描写; 为文章结尾伦纳德老师所说的“八个字”作了铺垫

和衬托,突出了伦纳德老师高尚的师德 ⑹读书破万卷

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二、示例: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

戴了一顶帽子。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22、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八个字给“我”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取出了“我”心中自卑的阴影。

排比;突出地表现出这八个字带给“我”的震撼和巨大转变。

23、这句话是揭示文章中心的点睛之笔,放在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并

与题目相照应。

附加题:

一、1、⑴喜欢 ⑵通“现”:显现 ⑶有人 ⑷逐渐

2、冬季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晚上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天是随

时都可能出现的空余时间。

3、书要多读;要抓紧空余时间读。

4、⑴行万里路 ⑵少年功夫老始成 ⑶不会作诗也会吟 ⑷问渠那得

清如许 ⑸纸上得来终觉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ge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