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张艳琴

更新时间:2023-08-28 12: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 记叙了(讲述了)脉、经过、事情、事件)。(1)首先是划分出结构层次,弄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把各部分连接成一句完整的话。(2)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何结果。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小说中的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4、小说中的记叙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遣送出海——热切期盼——狼狈躲避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5、小说中结构层次的划分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技巧(1)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2)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3)找标志词

6、小说中句子的作用:看句子所处的位置。

(1)开头的作用:内容上:开篇点题,引起下文;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结构上: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2)在中间的作用:结构上:埋下伏笔(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内容上:写出了、、、、,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3)在结尾的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等,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深化主旨。

表达效果: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

7、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1)分析典型事例(2)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 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一般用两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4)小说中人物的评价:我认为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

8、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

(1)表述要点: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衬托)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2)表述格式

①×××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

②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③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9、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

(1)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

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先叙后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先议后叙: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夹叙夹议:跟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引起共鸣。

10、小说的人物:

①小说的主人公:表现主题的人物。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动词、形容词、修辞)—性格或是心理—主题。

③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

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者性格。

侧面描写:全面表现人物(角度不同)——更全面丰富人物形象。

反面衬托:以差写优———突出、强调,起到对比的作用。

④主要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形容性的词语、概括而非描述。

⑤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

11、小说中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③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仿佛在与读者交谈,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抒发感情更加强烈。

12、小说中表达效果要选角度。(1)从修辞角度:赏析格式: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常见修辞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形象生动);夸张(突出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对偶(整齐凝练);反复(突出强调);设问(引起注意);反问(加强语气)。

表达形式:运用了某某修辞手法,怎样地描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赏析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某某人物的某某描写,表现了人物的莫某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

(3)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赏析格式:描写内容+景物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景物某某特点,烘托了人物的某某心情或人物某某的性格。

(4)从词语的语言风格上赏析:1.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什么样的独特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2.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什么样的动作或什么样的神态与什么样独特的内心世界。3.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自然质朴等。

13、小说中文章题目的分析: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先看题目本义: 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

(2)再思考深层含义:

主旨: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

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 结构:线索、悬念

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4)一语双关,本指 实指 ,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14、写作手法要辨清:写作手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1)象征手法: 象征 ,表达了 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作者通过对人物的什么的描写或叙述,使上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或精神品质,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某某特点、某某性格、某某思想、什么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5、开放试题巧解答: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16.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 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2h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