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17:22:3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土壤学II》学习指导

绪 论

一、填空

——供大农学各专业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教研室编 二零一一年八月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 )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 )、( )、( )、( )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 )、( )、( )和( )。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 )、( );按有效性可分为( )、( )。 二、判断题

1、( )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 )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 )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 )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

壤。

5、( )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

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四、简答题

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

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五、论述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第一章 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一、填空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 )和( ),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 )、( )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 )、( )、( )。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 )、( )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 )、( )、( )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 )、( )、( )。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 )、( )

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 )、( )、( )、( )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 )、( )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 )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 )构造、变质岩一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般具有( )构造。 二、判断题

1、( )高岭石是原生矿物。 2、( )伊利石是原生矿物。 3、( )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4、( )花岗岩是变质岩。 5、( )板岩属于沉积岩。

6、( )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但是重量(质量)最大的是岩浆岩。

7、( )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不同的风化作用类型在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只是作用的强度不同而已。 三、名词解释 1、矿物:

2、原生矿物: 3、次生矿物:

4、岩石: 5、岩浆岩: 6、沉积岩:

7、化学或化学岩: 8、变质岩:

9、风化作用:

10、物理风化:

11、化学风化: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12、水解作用:

13、水化作用: 14、生物风化:

15、有机质积累过程:

16、粘化过程:

17、富铝化过程:

18、潜育化过程:

19、潴育化过程:

20、熟化过程:

21、退化过程:

22、土壤剖面:

23、土体构型:

24、硅铁铝率:

25、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26、土壤母质: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四、选择题

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 )条件下。 A、高温少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多雨; D、低温少雨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钙化过程; D、白浆化过程 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钙化过程; D、富铝化过程 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5、下列矿物中,最难风化的矿物为( )。

A、橄榄石; B、角闪石; C、正长石; D、石英 6、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 A、溶解; B、水解; C、水化; D、水蚀 7、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心土层; D、母质层 8、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

A、石英; B、正长石; C、角闪石; D、高岭石 9、不属于耕作土壤剖面的层次为( )。

A、淀积层; B、心土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10、下列矿物中,最容易风化的矿物为( )。 A、橄榄石; B、角闪石; C、正长石; D、石英 五、简答题

1、地壳中常见原生矿物有哪些?

2、地壳中常见次生矿物有哪些?。

3、地壳中常见的岩浆岩有哪些?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4、地壳中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

5、地壳中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

6、简述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

7、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8、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9、自然土壤剖面层次主要有哪些?

10、人为农业旱耕地土壤剖面层次主要有哪些?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第二章 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填空题

1、卡庆斯基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简明二级分类制,其分界点是( )毫米。

2、土壤粒级一般可分为( )、( )、( )、( )四级。 3、土壤质地三个基本类别是( )、( )和( )。 4、土壤腐殖酸可分为( )和( )两大组分。 5、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 )和( )两个过程。

6、土壤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带( )电,也带( )电,但以( )电为主。 7、按粘土矿物晶层结构划分,蒙脱石属于( )型矿物,高岭石属于( )型矿物。

8、土壤胶体可划分( )、( )、( )等三种类型,但在土壤中常以( )形态存在。

9、土壤矿质胶体的基本结晶单位有( )、( )两种。 当土壤溶液pH值高于等电点时,胶体带( )电,吸附( )离子。 10、铝氧八面体由( )个铝原子和( )个氧原子组成。

11、土壤层状铝硅酸岩矿物的基本结晶单位有( )和( )两大类。 1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是指( )、( )两大层。 13、土壤胶体电荷来源有( )、( )、( )、

( )四个方面。

14、土壤有机质的成分主要包括( )、( )、( )、

含N、P、S的有机化合物、其它有机物。 二、判断题

1、(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2、( )砂质土全部由砂粒所组成,粘质土全部由粘粒所组成。

3、( )任何一种土壤,从表层到成土母质,各层土壤的质地都是一样的。 4、(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粘粒含量。 5、( )壤土发老苗也发小苗。

6、( )一般来说,粘土的养分含量比砂土丰富。

7、( )只要多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就会相应的不断提高。

8、( )只要不断地向土壤中施入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能不断地提高。 9、( )腐殖质常与矿物质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10、( )腐殖质与钙结合成凝胶状态具有良好的胶结作用,而且具有可逆性。 11、( )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绝大部分。

12、( )腐殖质主要以有机无机复合体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13、( )土壤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的粘结力大,比粘粒的粘结力小。 14、( )增施有机肥料,无论对砂质土或粘质土,均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15、( )就整个胶体微粒而言是电中性的。 16、( )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但表面能很小。 17、( )土壤粘粒不属于胶体。 18、( )伊利石属于1:1型矿物。

19、( )2:1型的粘土矿物带有比较多的负电荷,其数量大小取决于环境pH的改变。

20、( )动电电位愈小,胶体愈分散。 21、( )高岭石属1:1型粘土矿物。 22、( )胶粒是电中性的。

23、( )胶体的永久电荷主要由粘土矿物的同晶置换引起的。 三、名词解释 1、土壤粒级:

2、土壤机械组成:

3、土壤质地: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4、土壤有机质:

5、土壤腐殖质: 6、土壤胶体:

7、同晶置换:

8、永久电荷:

9、可变电荷:

10、腐殖化系数:

11、有机质的矿化率:

四、选择题

1、使土壤颜色呈现黑色的物质主要是( )。

A、腐殖质; B、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碳酸钙 2、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 )。

A、碱性; B、中性; C、 酸性; D、强酸性 3、土壤物理性粘粒的直径范围是( )。

A、<0.01mm ;B、>0.01mm; C、<0.001mm ;D、>0.001mm 五、简答:

1、不同粒级土壤的特点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2、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

3、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

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存在状态?其组成中包括哪些部分?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5、什么是土壤胶体,它包括哪些物质?

6、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分几种类型,各举1-2例。

7、画图说明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六、论述:

1、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

2、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3、论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调节措施。

4、主要类型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晶体构造特征。

七、计算题:

假定每亩表层(20厘米)土重150 000kg;某土壤有机质含量2%,矿化率为2%;假定施入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0.25,紫云英含水率86%;则要想用紫云英维持原有土壤有机质水平不下降,应施入量为多少?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比起表层土壤,底层土壤容重( )。 2、比起底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 )。

3、一般耕地土壤密度的近似值是( )g·cm-3。 4、非活性孔隙的当量孔径一般为( )。

5、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 )、( )、( )三大类。 6、一般来说,砂土、粘土、壤土总孔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 )、( )。

7、粘质土的总孔隙度比砂质土( ),容重比砂质土( )。

8、土壤中土粒因不同原因而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叫( )。

9、形成团粒结构的胶结物质有( )、( )、( )。 10、pH 8.0 的土壤盐基饱和度为( )。

11、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 )、( )、( )。 12、盐碱土的盐基饱和度为( )。

13、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叫( )。 14、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 )、( )。

15、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 )。 16、我国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 )北( )。 17、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 )。

18、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 )、( )、 ( )、( )。

19、我国土壤酸碱性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 )。 二、判断题

1、( )比重大小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 2、( )土壤密度大小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 3、( )土壤密度永远比土壤容重小。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4、( )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成反比。

5、( )颗粒排列很紧的土壤,其总孔隙度小,但通气孔隙相对较多。 6、( )砂土的总孔度大于粘土。

7、( )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体类型为柱状结构体。 8、( )土壤的宜耕期是指土壤适宜耕作的时期。 9、( )土壤胶体是一种矿物。 10、( )土壤粘粒不属于胶体。

11、( )电价数相同的交换性阳离子,其水化半径小的,则交换能力强。 12、( )动电电位愈小,胶体愈分散。 13、( )胶粒是电中性的。

14、( )就整个胶体微粒而言是电中性的。

15、( )互补离子与土壤胶粒之间吸附力量越大,则越能提高该种养分离子的

有效度。

16、( )铁铝对土壤胶体的凝聚作用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是有利的。

17、( )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一旦被胶体吸附后,便失去活性就永远不能被

植物吸收,变成无效态养分了。

18、( )在土壤阳离子代换过程中,电价数高的离子代换力强,故一价阳离子

不能代换出被胶体吸附的二价或三价的阳离子。

19、( )在无机胶体中,CEC从大小顺序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20、( )Al3+是酸性土壤潜在酸的主要根源,它比交换性H+重要得多。 21、( )北方石灰性土壤的潜在酸比南方酸性土壤高,是因为石灰性土壤CEC比酸

性土高所致。

22、( )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酸性土壤。 23、( )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其pH值升高。 24、( )在中性土壤中Al3+对碱起缓冲作用。

25、( )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潜性酸。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孔隙: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2、土壤密度: 3、土壤容重:

4、土壤孔隙度: 5、土壤结构:

6、土壤团粒结构:

7、土壤吸收性能:

8、阳离子交换吸收:

9、CEC(阳离子交换量):

10、盐基饱和度:

11、致酸离子和盐基离子

12、离子饱和度:

13、土壤活性酸:

14、土壤潜性酸:

15、土壤交换性酸: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16、土壤水解性酸:

17、土壤缓冲性:

18、土壤耕作:

19、土壤粘结性:

20、土壤粘着性:

21、土壤塑性:

22、土壤耕性:

23、宜耕期:

24、缓冲作用:

四、选择题

1、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是( )。

A、等当量代换; B、等离子代换; C、正负电荷代换; D、不对等代换 2、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 B、均无变化; C、均向酸方向发展; D、均向中性发展

3、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

A、烘干土重; B、风干土重; C、湿土重; D、自然土重

4、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指( )。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A、粒状; B、团粒状; C、块状; D、片状 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 )。

A、胡敏酸; B、富里酸; C、有机酸; D、无机酸 6、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 )。

A 、活性酸; B、交换性酸; C、水解性酸; D、潜性酸 7、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 )。

A、石膏; B、石灰; C、明矾; D、硫磺 8、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 )。

A、K+; B、Ca2+; C、Mg2+ ;D、Al3+

9、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类型为( )。

A、层状; B、片状; C、柱状; D、团粒、 五、简答题

1、土壤孔隙可分为几类?每类的具体指标及性能如何?

2、简述土壤孔隙状况的评价标准。

3、土壤结构体有哪些?并区分优良和不良结构体。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4、什么是土壤的酸碱缓冲性?如何评价之?

5、阳离子代换吸收有什么特点?

6、影响阳离子交换力因素有哪些?

7、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8、试分析我国土壤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的原因。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六、论述题

1、土壤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及改善途径

2、影响土壤酸碱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3、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方法有那哪些?

七、计算题:

1、下表为某种土壤的阳离子组成与某种交换性阳离子的交换量。

阳离子种类 Ca2+ Mg2+ 3 K+ 1 Na+ 1 NH4+ 1 Al3+ 5 H+ 2 交换量(cmol(+)/kg) 4 A、土壤的CEC; B、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C、这种土壤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2、根据下表判断甲、乙两种土壤的离子有效度。

CEC 土壤种类 (cmol(+)/kg) 交换性Ca(cmol/kg) 2+ 交换性Mg(cmol/kg) 2+ 交换性NH4(cmol/kg) + 甲 土 乙 土 30 15 13 7 7 4 8 3 第四章 土壤水、气、热和养分状况

一、填空

1、土壤液态水按形态可分为( )、( )、( )、( )四种类型。

2、土水势包括( )、( )、( )、( )四个分势。 3、土壤水分主要来自( )、( )、( )、( )四个方面。

4、土壤水气从温度( )处移向温度( )处。

5、土壤水总是从土水势( )处向土水势( )处运动。 6、土壤气态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和( )两种。 7、土壤空气的更新方式主要有( )、( )两大类。 8、土壤空气和大气的交换过程主要有( )和( )。 9、土壤含水量愈大,土壤热容量也愈( )。

10、土壤热能主要来自( )、生物热量、地心热的传导、化学反应放热

等四个方面。

11、土壤热容量分为( )、( )两种表示方法。 12、土壤空气的热容量比矿质土壤颗粒的热容量要( )。

13、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土壤的( )。 14、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而( ),并随热容重增大而( )。 15、土壤温度日变化最高温度出现在( );土壤温度所变化最低温度出

现在( )。

16、按作物需求量土壤元素可分为( )和( )。 17、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 )、( )。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18、土壤养分按植物吸取难易分为( )、( )两大类。 19、集中施肥体现了土壤( )效应。 二、判断题

1、( )非活性孔隙中保持的水对作物是有效的。 2、( )烘干土即为风干土。

3、( )毛管水是存在于毛管及大于毛管的孔隙中的水。 4、( )膜状水对植物来说是无效的。

5、( )某土壤含水量200g·kg-1,则1千克该土壤含水分200克。 6、( )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并随容重增大而增大。 7、( )土壤空气中水汽总是饱和的。

8、( )土壤水的流动方向是从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9、( )土壤水分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物质的稀薄溶液。 10、( )土壤水分只有势能,没有动能。 11、( )土壤热容量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 12、( )土壤有效水分最高上限是全蓄水量。 13、( )一般土壤水分含量愈高,土壤热容量愈大。 14、( )垄作的土壤吸热多于平作。

15、( )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磷素的化学固定量较少。 16、( )在水田施用硝态氮比较好。

17、( )氨化作用只能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18、( )氨化作用只能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19、( )土壤中氮的硝化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20、( )植物体内所含的元素都是它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21、( )土壤溶液总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越有利。

22、( )大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高,所以它们比微量营养元素重要。 23、( )反硝化过程是土壤N素的无效化过程之一。 34、( )反硝化过程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利用。 25、( )肥料三要素是指钙镁硫。

26、( )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降低。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27、( )土壤中没有有机态钾。 28、( )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越好。

29、( )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中的磷酸盐主要是钙磷酸盐。 三、名词解释 1、吸湿水和膜状水

2、最大分子持水量:

3、吸湿系数:

4、凋萎系数:

5、田间持水量:

6、土水势:

7、土壤水吸力:

8、土壤热容量:

9、导热率:

10、氨化过程:

11、硝化过程: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12、土壤水的重量百分数:

1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4、土壤养分、速效养分、迟效养分 四、选择题

1、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

A、最大吸湿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 D、凋萎系数 2、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

A、砂土; B、壤砂土; C、壤土; D、粘土

3、土壤中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 )。

A、气态水; B、固态水; C、膜状水; D、毛管水 4、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

A、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粘土

5、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和水汽常饱和。

A、多; B、少; C、较少; D、最少 6、土壤有效含水范围为( )。

A、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B、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 C、全容水量-凋萎系数; D、全容水量-吸湿系数

五、简答题

1、土壤水的来源有哪些?保持土壤水分的基本力有哪些?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2、土壤气态水的运动规律怎样?

3、土壤空气与大气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土壤的呼吸作用?

5、土壤水、气、热相互关系怎样?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6、什么是土壤有效水?

7、影响土壤供磷能力的因素

8、影响微量元素供应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六、论述题

1、影响土壤热状况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特征。

七、计算题

1、某地耕层含水量为200(g·kg-1),土壤容重为1.2g·cm-3,土壤总孔度为54.72%,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

2、某一土壤耕层(0.2m),容重为1.15g/cm3,试计算每亩(667m2)土壤重量?若土壤含水量为8%,要求灌水后达到28%,则每亩灌多少立方米?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3、现有500平方米的地块,耕层深度为20厘米, 若土壤容重为1.25g/cm3,比重为2.50 g/cm3,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试求: (1)耕层土壤的孔隙度; (2)耕层土壤的干土重; (3)土壤含水量的体积百分数; (4)土壤的三相比例。

4、 某块地土壤容重为1.2g/cm3,土壤密度为2.6g/cm3,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

第五章 土壤分类与中国土壤分布

一、填空题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为( )和( )。 二、判断题

1、( )土壤类型是固定不变的。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2、( )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暗棕壤。 3、( )黄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相对较红壤强。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地带性:

2、土壤纬度地带性:

3、土壤经度地带性:

4、土壤垂直地带性:

四、选择题

1、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 )。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D、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砖红壤、红壤和黄壤。 2、在北亚热带的土壤垂直带谱中由下向上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B、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C、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 D、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3、土壤与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 )。

A、地带性分布; B、非地带性分布; C、隐地带性分布; D、地域性分布。 4、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的土壤是( )。

A、棕壤; B、黄棕壤; C、褐土; D、红壤。

5、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的土壤是( )。

A、灰化土; B、棕壤; C、黄壤; D、红壤。 6、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 ( ) 。

A、暗棕壤; B、黄棕壤; C、黄壤; D、砖红壤 五、简答:

1、森林土壤:(湿润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2、草原土壤(半湿润半干旱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3、荒漠土壤:(干旱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4、水成土和半水成土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六、论述:

1、论述中国土壤水平分布情况

第六章 安徽土壤

一、简答:

1、安徽省共划分出哪些土纲?

2、安徽的主要土壤类型(土类)有哪些?

二、填空:

1、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地带性土壤是( )和( 2、一般地把土壤与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域性规律。

3、淮北的地带性土壤是( )。

·

)或显)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4、江淮之间的地带性土壤是( )和( )。 三、论述:

1、论述安徽土壤水平分布情况:

《土壤学II》练习答案

绪论

一、填空 1、矿质营养

2、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3、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4、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四、简答题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肥力与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全部。所谓发挥土壤肥力的外界条件指土壤所处环境、气候、日照状况、地形、供水、耕作等。 2、(1)西欧土壤学派:

其主要包括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和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2)俄国土壤发生学派 (3)美国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2)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4)土壤上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

第一章 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一、填空题 1、氧、硅、铝

2、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5、侵入岩、喷出岩

6、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7、溶解、水化、水解、氧化

8、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 9、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10、淋溶层、淀积层 11、块状、层理、片理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名词解释

1、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

物或单质化学元素。 2、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

3、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4、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5、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6、各种先成岩(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原有沉积岩)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

固结而新形成的岩石。

7、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8、先成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9、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和分解的作用。

10、指岩石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

的过程。

11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因素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

生新矿物的过程

12、是由于水的部分解离所成的氢离子(H+),与矿物中的碱金属(钾、钠)或

碱土金属(钙、镁)(统称盐基离子)起置换作用,使岩石矿物遭受破坏,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13、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14、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15、是指在各种植物与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土体中,特别是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

质的积累过程。其结果是使土体发生分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暗色腐殖质层。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16、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常在温带和暖温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一般在土体心土层粘粒有明显的聚积,形成一个相对较粘重的层次——粘化层。

17、又称脱硅富铝化过程。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干湿季的条件下,土

壤物质由于矿物风化、形成中性或碱性环境,随着盐基离子和硅酸盐的大量淋失,而铁、铝、却发生沉淀,滞留于原来心土层中,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土体中脱硅富铁铝的过程。

18、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层的

过程。

19、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的过程。 20、人们通过轮作耕作、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

土壤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

21、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

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22、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它是土壤外界条件影响内部性

质变化的外在表现。

23、是指各土壤发生层在垂直方向有规律的组合和有序的排列状况。它是识别土

壤最重要特征,也称剖面构型。

24、用硅铁铝率来表示母质风化程度的度量指标,是指土壤母质中二氧化硅与氧

化铁和氧化铝分子含量的比值(SiO2/(Fe2O3+Al2O3))。

25、绝对年龄:从开始形成土壤时起,直到现在。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阶段

或土壤的发育程度,一般用土壤剖面分异程度加以确定。 26、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岩石风化物或各种类型的地质沉积物。 四、选择题

2、C 2、B 3、D 4、A 5、D 6、D 7、C 8、D 9、A 10、A 五、简答题

1、石英、长石(正、斜)、云母(白、黑)、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另有硫化物类、磷灰石等。

2、次生矿物主要有层状硅酸盐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氧化物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锰等)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

3、花岗岩、流纹岩、正长岩、粗面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等。 4、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

5、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如砾岩、砂岩)、粘土岩(如页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三大类。

6、生物因素是影响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只有在母质的基础上出现了生命有机体后,土壤才能形成,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1)植物:

A、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富集作用”,对肥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植物根系的穿插和其分泌物(二氧化碳、无机酸等)对土壤结构形成、矿物的风化、分解有重要影响。

C、植物可改变水、热等环境条件,从而影响成土过程。 (2)土壤动物:

A、动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

B、动物以特定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的作用。

C、蚯蚓等动物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 (3)土壤微生物:

A、分解植物和动物的有机体。使土壤物质循环反复进行。

B、某些特种微生物作用。如固N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N养分。 7、主要表现为:对农、林、牧业的发展,通过耕作、施肥、灌溉、排水、平整土地、改造地形以及经营管理等措施,定向培育高度肥沃土壤。

(1)栽培作物: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一方面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残根、落叶和根系分泌物质补给土壤,同时根系的机械作用影响土壤的结构性能,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生物性状。

(2)耕作: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创造了疏松的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也解决了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同时供应的矛盾。

(3)合理灌溉排水:有意识地控制土壤水分状况,并通过土壤水分来调节

·

WORD格式-精品资料分享

土壤空气、温度条件,促进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4)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等改良土壤的措施:能够改良土壤肥力性状,削弱或消除影响土壤肥力发挥的限制因素。如:盐碱土排水洗盐,能消除盐分的危害;酸碱土的改良可消除酸碱性的危害。

此外,不良的农业技术措施,如灌溉不当使土壤盐渍化,耕作不当使有机质减少、土壤结构变坏、物理性质恶化等,使土壤肥力向着肥力减低的方向变化。 8、(1)从植物营养元素运动方向来看:地质大循环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累积过程,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2)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的营养元素就不能释放,生物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肥力就不会产生与发展,也不会形成土壤;没有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仍可以进行,但释放的养料得不到积累和集中。

(3)土壤形成过程中,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并存,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二者的矛盾与统一是土壤肥力前进发展的基础。 9、(1)覆盖层(O);(2)淋溶层(A);

(3)淀积层(B);(4)母质层(C)。 10、(1)耕作层(A);(2)犁底层(P);

(3)心土层(W);(4)底土层(C)。

第二章 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填空题 1、0.01

2、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砂土、壤土、粘土 4、胡敏酸、富里酸 5、矿质化、腐殖化 6、负、正、负 7、2:1、1: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8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