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06 15: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分析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悄然登上国际大舞台,这就是渐受瞩目的“绿色壁垒”。这种合法的绿色壁垒呈不断加强的趋势,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绿色壁垒,有效地保护本国市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不平等的贸易关系,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我们对绿色壁垒的理论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1 绿色壁垒的含义及其性质 1.1.1 绿色壁垒的含义

所谓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物、植物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在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可见,绿色壁垒是指一些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合理的。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原材料生产流程、加工工艺、包装标签、卫生安全、技术标准到环境保护等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了绿色技术标准、绿色产品包装和标签、卫生和检疫规定、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市场准入制度等。

1.1.2 绿色壁垒的性质

关于绿色壁垒的性质,我们应当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绿色壁垒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实施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是出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动机。如“二恶英”污染事件中,我国政府对部分进口的奶粉进行了封存,禁止其继续进口,此举纯粹是为了保护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相反,如果进口国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抬高本国环境保护标准实际上是为了构筑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屏障,那么这种绿色壁垒无疑就是不正当的。实施不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其行为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对特定国家的相同产品未能遵守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其二,对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实行双重标准,从而违反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正是由于发达国家动辄设置不正当的绿色壁垒以排斥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从而掩盖模糊了绿色壁垒固有的、正当的、合理的一面。 1.2绿色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也叫环境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绿色壁垒”有一定的合理性

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关心生活质量,对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商

1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品和服务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性。绿色壁垒正是符合公众这一环保消费心理而变换手法以保护本国工业与市场。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保护世界资源和人类健康,使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合理性。

2、“绿色壁垒”具有形式上的合法化

因环境保护而导致的各式各样的绿色壁垒都是在合法的外衣下进行的。绿色壁垒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公开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的,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为依据和基础,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目前国际上已签订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发达国家更是大力推行环保立法,为绿色壁垒提供法律支持。但这种形式上的合法性并不能掩盖其不合法的本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绿色壁垒”具有内容上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其保护内容十分广泛。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国际社会组织颁布了很多保护性公约,保护的内容涉及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从固体到流体,从流体到大气。这些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工业制成品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绿色保护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4、“绿色壁垒”具有实施的强制性

绿色壁垒以一系列国际国内立法为依据,因此在实施时具有强制性。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环保运动开展较早,已经从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环保规范。在从事国际贸易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国法律、条例和法规,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在实施时往往能很快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5、“绿色壁垒”具有隐藏性

绿色壁垒借助环境保护之名,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的“尚方宝剑”。绿色壁垒和其他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相比,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不易产生摩擦。它把贸易保护的视线转移到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安全上,加之各种检验标准和检测技术较为复杂,出口国不易发现其贸易保护本质,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3]

6、“绿色壁垒”具有贸易上的歧视性

许多由绿色壁垒而引起的贸易争端,都是因为设置这类壁垒的进口国实行歧视性

贸易政策而引起的。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通常认为尽管绿色壁垒属于贸易保护措施,但由于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因而,只要在对国内外同种产品都实施同一环保标准的限制时,就视为做到了贸易政策的“公正、公平”。然而,在现阶段以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去要求发展中国家,显然是极端不合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落后国家贸易上的歧视。

2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7、“绿色壁垒”具有存在的动态性

绿色壁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的在变化着。随着进口国家的技术进步、居民对于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标准不断向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出口商应该不断绝进行技术改革,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还要及时掌握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以便及早做出反应。

8、“绿色壁垒”具有时效性

绿色壁垒只能在某一定时间内有效,实施者不可能永久性地把某一特定出口商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如果出口商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要求,其产品被拒之门外,当出口商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改造和采取一系列的绿色措施,其产品的环境标准和其他技术一旦达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时,进口国原来对该产品的绿色壁垒就不复存在了,所以针对某一产品所实施的绿色壁垒有一定的时效性。

1.3绿色壁垒成因分折

“绿色壁垒”是上个世纪环保浪潮的产物。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需要,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关税壁垒和各种传统非关税壁垒有越来越减弱或消除的可能,绿色壁垒逐渐取代关税和出口配额、许可证制等非关税壁垒,成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由于绿色壁垒独特的双重作用:既可保护环境,也可保护国内产品和市场,所以他已经成为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并且竞相被发达国家采用。

其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环保意识提高

由于上世纪世界环境灾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们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如图)

类别 损失耕地 损失森林 土地沙漠化 泥沙流入大海 污水流入江河大海 人类因环境然而丧生 资料来源:《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2期

每分钟 40公顷 21公顷 11公顷 4.8万吨 85万吨 28人 每年 2100万公顷 1100万公顷 600万公顷 250亿吨 4500亿吨 1500万人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给人仍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从危机中觉醒。1972年6月5日,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3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会议提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人类环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这次会议被认为是国际社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

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环境问题再次得到公众的关注,出现了环境保护的第二次浪潮。

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国际社会在三次环境大会之后已经签署了200多条多边协议,其中约有20多个包含与贸易有关的内容,主要目的是使用贸易限制措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随着环境问题认人类一般行为上升为社会、经济领域关注的热点,贸易与环境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日渐频繁的,广泛的国际经济交往中,严重的环境污染超越了国与国之间的地理界限,对全人类的生存前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全球性的发展潮流。各国政府对包括贸易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加强,这为绿色壁垒的产生创造了实现的条件。

2、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作用的减弱导致世界各国采用新的壁垒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贸易保护主义成为自由贸易的阻碍,为此关贸总协定开始了以削减关税为目的的多边谈判。20世纪90年优以来,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WTO的建立,要求将许多进口关税再削减1/3以上,并要求成员国减少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也逐步拆除。自由贸易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以自由贸易为宗旨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通过国际、国内立法,制订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绿色壁垒,这种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将会长期存在,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武器。

3、绿色消费市场具有诱人的超额利润

当今保护环境成为全世界的强烈呼声。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要求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全世界联合行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们对产品的内在和外在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价值行为及消费心理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无污染的“绿色包装”、“健康食品”在市场走俏。市场上兴起了“绿色消费”的热潮,尤其在发达国家,由重视物质价值转向以强调非物质价值为特点的绿色价值观,绿色观念深人人心。

如图所示:

地区 美国 英国 德国(西部) 图表来源:香港商机网

积极选购绿色商品的消费者比重 >=20% >=20% 50% 4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由于绿色消费的兴起,国际上出现了环保产品、环保科技和环保服务构成的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绿色环保产品对广大商家来说,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绿色产品市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它形成的同时也为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世界各国都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纷纷采取诸如绿色壁垒等措施,限制产品进口以抢夺市场份额,获取巨额利润。

4、绿色政治在发达国家盛行

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通过大肆开发掠夺自然资源来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的,就是目前它们消耗的资源及排放的“三废”也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这种以损害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受到人们抵制。出于弥补其政治形象的目的,加上环保组织的言论和行动已直接影响到各国政府政策的制定,发达国家顺应国内消费者对环保的要求,以取悦民心。

由于世界各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某些政治家利用环保捞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实利,这就为在国际贸易中实施严格的环境措施,为绿色壁垒提供了可能。

5、各国环境标准差异及国际公约的规则不健全

发达国家从7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环保工业,其环保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底,整个社会环保意识低下,有关的环保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或生产方法和过程很难符合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这给“绿色壁垒”的产生提供了合法的条件。如:ISO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国际贸易需求制定的国际质量保证标准,环境管理系统ISO14000更是将环境因素纳人品质管理中,将品质观念予以升华。为保护国内市场,实现所谓的“公平、自由贸易”,有必要筑起绿色壁垒这堵墙,将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别国产品拒之门外或加征环境进口附加税。这样一来,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更为恶化,更加难以走出贫穷——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的怪圈[8]。

第二章 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其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性增强,对商品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商品的卫生、安全、环境指标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使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更加突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对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2.1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势

我国入世后意味着我国经济将从此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入世之前,关税,数量限制等是影响我国农业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而入世后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

5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装、标志和卫生及环保等要求构成了新的贸易壁垒,这种壁垒更隐蔽,更难对付。2001年中国约有70亿多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002年以来更呈现增加趋势。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所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案例逐渐增多,给我国外贸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国家 韩国 近年对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事件 韩国一直都将中国视为一个检疫区,一旦发现中国某个地区存在韩国禁止入内的动植物疫病或虫害,则中国非疫区生产的同类产品也将被禁止。2001年6月,韩国从中国个别企业产品检测出禽流感病原体为由,对中国相关性产品作了临时禁止进口措施,同年11月底,虽然有条件解禁,但由于简易程序过于严格和繁琐,中国家禽肉产品对韩国出口仍面临很大困难。2002年1月,在事先未通报的条件下,韩国对中国出口的枸杞子、干萝卜丝、萝卜根、当归等十一种产品实施二氧化硫精密检验;2002年7月前,韩国对18种鲜活鱼实行“先检验,通关”,致使中国对韩国水产品出口受阻。 俄联邦 2002年3月15日俄罗斯农业部又以中国有关部门没有能够按照先前双方达成的协议满足兽医检查的要求为由,宣布俄罗斯禁止从中国进口一切猪肉、牛肉和禽肉一度给中国肌肉出口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加拿大 在2001年年底欧盟宣布中国蜂蜜和水产品氯霉素超标后,加拿大采取行动,严格限制中国蜂蜜进口。 英国 2002年1月30日,欧盟委员会发出禁止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部分中国动物源产品的。接着欧盟又提出比以往更苛刻的氯霉素残留限量,要求蜂蜜中氯霉素检出量不超过0.1ppb,比原先严格了100倍。英国食品标准局也紧接着在市场抽查中查出中国蜜蜂含有氯霉素残留,建议零售商店禁止销售所有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蜜。 沙特阿伯 2002年4月和9月,沙特阿拉伯以中国蜂蜜和海产品氯霉素超标为由,两次禁止进口中国海产品和蜂蜜。 美国 一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禽肉、水产品、蜂蜜等均实施了绿色壁垒。

基于以上严峻的形势,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实施农产品绿色壁垒的主要出口国家和遭遇绿色壁垒的重点农产品进行认识。 2.1.1对我国实施农产品绿色壁垒的主要国家

近年来我国已经遭遇的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属于既成现实。目前已经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的国家仍是未来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的高概率国家。

6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据统计,主要包括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西班牙、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韩国、墨西哥、荷兰、沙特阿拉伯、俄联邦和菲律宾。这是由我国农产品出口国家的地域分布来看的。

2001年和2002年,我国对亚、欧、北美洲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14.2亿美元,主要的国家区域分布情况如图:

国家(地区)名称 日本 韩国 东盟 欧盟 美国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42.4 27.4 15.6 11.3 9.2 出口总额(亿美元) 占总额百分比 37.1% 24.01% 13.68% 9.92% 8.05% 由上可知,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对象是欧、亚等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而这些国家都有严格的环境标准。根据我国的现状,许多出口商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制定的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准,于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将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甚至使我国产品出口范围逐步缩小,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近年来这些国家不断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实施绿色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日本对我国禽肉出口实施绿色壁垒

在我国禽肉出口地区结构中,日本占重要地位,出口日本的禽肉数量一般占我国禽肉出口总量的3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60%。但是从2001年7月份日本和韩国对我国禽肉实行进口限制以后,日本政府又于2001年12月27日宣布,由于在中国产鸡肉中检测出了鸟类特有的“新城病”病毒,要求中国方面不要向日本出口有关农场及周围50公里以内地区出产的肌肉产品,对中国鸡肉再次实行进口限制。2002年初,日本鸡肉生产协会又向农林水产省递交了关于中国家禽检疫制度的调查报告,并查阅了农林水产省去年进口鸡肉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总结报告,对农林水产省不对冰鲜鸡肉进行精密检查提出了质疑,要求日本政府对井口中国的冻鸡产品采取更为严格的监测措施。同时开始对中国冻鸡肉内脏器官实施精密检查。给我国的肌肉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6]。

2、面对欧盟较为严格的绿色壁垒,我国蜂蜜出口难度加大

我国是世界上蜂蜜产量的第一大国。全国现有蜂群数量约700万群,年产蜂蜜20万吨左右,直接或间接从事蜂产品生产、经营的就业人口数百万。我国蜂蜜出口量常年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年出口约10万吨,占世界年贸易量的40%左右,年创汇近1

7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而在2002年初,欧盟以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全面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洲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蜂产品出口。其中对欧盟出口占我国蜂蜜全球出口总量的40%左右,使2002年我国蜂蜜出口跌至7.6万吨,创汇约为779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0%。此外欧盟对我国蜂蜜产品实施卫生监控计划,对四环素、链霉素、磺胺、螨克等和杀虫剂提出严格限量要求,这是我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1.2遭遇绿色壁垒的重点农产品

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大都分步在亚、欧等发达地区或者是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进出口数额相当大(如图所示)

2001—2002中国对日本农产品进口出口合计(表一)

进口(美元) 出口(美元) 各类产品出口比重(%) 活动物 肉及使用杂碎 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乳、蛋、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 其他动物产品 活植物、茎、根、插花、簇叶 食用蔬菜、根及块茎 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果皮 咖啡、查、马黛茶及调味香精 谷物 合计

2001—2002中国对荷兰农产品进口出口合计(表二)

进口(美元) 出口(美元) 各类产品出口比重(%) 活动物 2 557 015 1 093 790 0.36 61 990 12 156 461 165 333 870 4 236 523 903 3.90 100.00 939 343 278 121 497 6.56 32 670 214 214 807 5.06 241 109 1535 206 130 36.24 53 252 711 866 230 522 439 28 971 030 5.44 0.68 802 893 117 831 827 2.78 1 782 323 1 124 291 6 406 724 6 275 909 520 283 758 1 139 762 639 0.15 12.28 26.90 8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肉及使用杂碎 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乳、蛋、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 其他动物产品 活植物、茎、根、插花、簇叶 食用蔬菜、根及块茎 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果皮 咖啡、查、马黛茶及调味香精 谷物 合计 14 398 254 128 976 62 126 461 10 629 563 20.50 3.51 9 482 028 958 727 0.32 1 999 515 35 675 694 78 468 110 13 548 894 25.89 4.47 79 628 97 675 594 32.23 5 471 24 978 864 8.24 19 572 9 324 010 3.08 0 64 346 153 4 235 180 303 039 193 1.40 100.00 资料来源:中国农产品贸易壁垒研究.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

据上述资料显示我国的蔬菜、水产品、肉类产品和水果是进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农产品。而这些产品恰恰是最容易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产品种类。近年来,由于我国出口农产品贸易额增加,许多国家为了限制他国的农产品出口,保护自己的农业生产,对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采取了一系列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1、我国蔬菜出口面临着日本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

由于中国的蔬菜出口占据重要位置,我国的蔬菜年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而且蔬菜的出口额迅速增长,引起了有关进口国,特别是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的重视。因此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限制进口,实施了一些歧视乡的做法。日本政府对我国菠菜制定了严格与其他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人为造成了冷冻菠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较多的现象。在日本政府规定的农药残限量标准中,对菜类的规定是不超过0.01ppm,而对根茎类产品,如对日本本国大量生产的萝卜规定的限量标准却高达3ppm,相差300卑之多。对其他一些日本国内产量较大的蔬菜限量标准也远高于菠菜。为了使绿色贸易壁垒名正言顺的纳入法制化轨道,日本还通过并且实施了《食品卫生法》。

可见进口国家已经启动了“特殊保障措施”限制我国蔬菜的出口。 2、水产品出口——面临欧美不断增高的绿色壁垒

2000年我国的水产品出口贸易高达405.4万吨,贸易额56.8亿美元,其中出口

9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量153.4万吨,出口额38.3亿美元,首次超过畜产品,列农产品出口第一位。近年来,随着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加高,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

2001年12月,在德国声称从进口中国的冷冻虾中检测到氯霉素以后,在整个欧洲掀起一股抵制包括水产在内的中国动物源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欧盟兽医委员会,决定对中国的动物来源食品和动物饲料进口实施禁令。按实物及数量计算,这项禁令主要涉及的产品主要有蜂蜜、兔肉、甲壳类动物、家禽和小河虾和对虾。受欧盟的影响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从2002年春天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小河虾和龙虾进行抽样检查,扣留了大约200万磅的龙虾和小河虾。而且对中国还增收了反倾销税。

3、我国的牛羊肉出口

2000年,由于欧洲国家出现了疯牛病的蔓延,而我国的牛羊肉在国际市场上仅仅具有很好的价格竞争优势,虽然面临着欧洲市场的真空但是由于农药残留、疾病等问题,被欧洲市场拒之门外。出口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严重限制。 2.2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由于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农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极为密切的关系,绿色壁垒必然对农产品产生重大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的性质决定了他对国际贸易影响作用。正当的绿色壁垒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是世界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和必然要求。不正当的绿色壁垒将会阻碍或制约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目前我国与经贸有关的环保法规与标准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对我国而言,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因素。 2.2.1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和方法、包装贮运、组成成分及性能等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利于环保的因素。而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浪潮、贸易与环境领域的争论以及绿色壁垒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挑战。但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

1、绿色壁垒能够刺激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创新意识

随着绿色壁垒的不断发展,实施国家范围的不断扩大,技术指标要求日益严格,出口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有压力定会有动力,有动力必然会产生创新思想。为了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农产品出口企业面对市场行情的变化,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的生产理念,寻求新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例如,在我国肉鸡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后,山东诸城外贸集团在2001年与美国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合作,研制成19多种熟肉制品,一改往日生鲜品的出口,以熟肉制品代替生鲜品出口,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产品的升级,而且避开了苛刻的检疫限。2002年山东诸城外贸集团出口量达5万吨。在农产品出口量较大的浙江杭州,

10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一些企业从生产、出口禽肉转向专门生产羽毛羽绒及其制品;农产品出口企业根据当前资源,大力开发“非食品类农产品”的出口,从“吃的”转向“用的”,不仅可以从肉禽身上“拔出”羽绒制品,而且可以把竹笋变成竹制品,从大豆中“抽出”纤维制品等。这些与食品安全无关的农产品既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又绕开了国外绿色壁垒,同时还是农产品出口的新的增长点。从这点来说,绿色壁垒能够激励企业创新,企业自身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4]。 2、绿色壁垒调动了出口企业对环境质量竞争的意识

绿色壁垒各项措施的实施,不仅使人们改变环境与企业的发展无关的观念,确立环境保护既关系到人们生存,也将制约企业发展未来的观念;使厂商转变环保投资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推动环保设计和清洁生产,实施绿色包装。在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即产品的包装、品牌及服务等)同时,还要加上一个环境竞争力。面对条件苛刻的绿色壁垒的各项措施,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定会在产品研发、生产、包装、运输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3、绿色壁垒能够创造先动优势

多种统计数据表明,世界需求正向环境友善产品转移,很多商家已经开发出环保产品,并获得了价格加价和开辟了新的市场领域。我国入世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当抢先一步开发出绿色新产品,捷足先登占领市场,无形中将据有市场领先者的许多竞争优势。例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果蔬在业内率先创建了〈农作物绿色有机栽培模式〉标准,以“五个统一”为核心的绿色栽培模式,使超大果蔬能够顺通过各种严格检测,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14]。当然,一个国家的产品要获得先动优势,必须要正确预测国际环保趋势并追求与其一致。目前,我国企业只要能正确预测并紧跟环保友善产品的国际趋势,定会在国际市场上辟新的领域,获得先动优势,由此来看,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是有利的。 2.2.2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消极影响

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比较发达,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技术比较先进,环保意识也比较强,环保的水平也比较高,环保标准也就更为严格。发展中国家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其环保水平和标准在近期内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同日而语。由于各国当前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根据各国国内的环保水平和标准来设置的,这样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就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却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往往被拒之于发达国家国门之外。因此,这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的国际环保标准是极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的。从这一角度而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是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消极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1、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

11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2002年1月25日欧盟兽医常设委员会表决通过暂时停止从中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食品的决议,并指出这些产品中含有抗生素。欧盟执行委员会随即宣布基于健康理由,欧盟决定从1月27日起禁止进口中国上述产品。同年2月27日瑞士联邦卫生局又以在中国禽肉中发现抗生素等残留物质为由宣布禁止进口中国家禽。2003年日本通过了《食品卫生法》修正案,根据这个法案中国蔬菜进口面临着严重的绿色壁垒。

广东省是水产品出口大省,由于严格的建议制度,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如图)

2002年广东对日出口农产品 肉及食用杂碎 蔬菜 活鳗 资料来源:内蒙古农业网

出口额(万美元) 229 21 31 较2001年同比下滑 49.2% 21.5% 52.0% 由此可见,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给我国农产品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苛刻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往往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我国许多产品由于苛刻的技术要求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例如我国牛肉就不能进入欧盟市场,猪肉和牛肉几乎不能出口美国,龙眼、柑橘、苹果、香梨均不能出口美国。

3、由绿色壁垒引发的绿色标志给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压力

由于各国绿色标志制度所依据的环境标准不一致,评价方法也有差异,并且各国所选择的产品类别有偏向,往往只选择国内企业生产的且在国际市场上比较具有优势的产品。因此,绿色标志相对于其它国家的企业受到数量和价格的限制。此外出口商品若想取得绿色标志,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经评审并符合环境标准后才能被授予该标志。对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较低的我国而言,绿色标志产品的标准就相对较高。

很显然,缺乏绿色标志的农产品在推行本国环境标志的国家市场上是处于劣势地位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在绿色标志这一问题上面随着两难选择。我国现在的绿色标志制度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不很健全,许多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并不是很强,有些甚至是凭借较低的价格赢得国外市场,很多出口商品并未申请绿色标志。在我国进入WTO之后,一切都要与国际接轨,农产品出口企业若不能获得绿色标志,则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并且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很可能也会被国际上的他国绿色农产品打败。

4、绿色壁垒将减缓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产品在未来国际市场上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

而根据我国的现状,许多出口商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和地区制定的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准,于是我国的出口贸易将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

12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内,甚至使我国产品出口范围逐步缩小,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遭受了严重的打击。1998年,仅欧盟禁止进口的产品总额就达到300亿美元,我国遭禁产品总额就达20多亿美元。从当今世界产品出口结构来看,绿色产品比例日益增加,这对于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是不利的。绿色壁垒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成为我国加快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障碍之一。随着绿色壁垒措施的不断强化,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国农产品绿色竞争力差,各个方面的技术质量标准不过关。如果发达国家在WTO多边贸易谈判中再肆意推行绿色壁垒,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我国农产品在短期内难以达到标准要求,产品出口速度势必减缓,这对我国加快出口战略目标的实现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5、绿色壁垒加大了农产品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达国家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农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较严格的环境标准,将会产生额外的污染生产防治成本,这将使出口企业的生产竞争力下降。绿色壁垒要求出口企业将环保科学、生态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由此可见,今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为了达到进口国对商品的环保标准,不得不接受越来越多的各种有关环保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产品的包装、出口标签和产品广告等方面做出大幅度的调整。这样,将导致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最终推动企业的成本总体上涨。

另外,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还要支付高额的认证申请费用和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如果出口费用再继续上涨的话,无疑会打击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6、目前,绿色壁垒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加剧贸易摩擦

由于各国经济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差异等因素的存在,使各国对环境标准的高低,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程度与方式有着不一致的认识和处置方式,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南北对立,加之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对绿色技术标准理解的不一致,争议性、灵活性较大,因而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呈递增之势。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其产品的绿色标准、环保水平基本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逐步趋于统调一致。因此,这些国家可通过域内自由贸易相互流通产品,而以低于环保标准为由,排斥域外产品的进入,包括中国产品。2000年,我国青岛和河北的花生、中国茶叶总公司的茶叶和浙江瑞安的海蜇在向欧盟出口时,因检查出被认为有关含量超标的物质而受到欧盟委员会“快速预警机制”的通报[7]。

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外贸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试图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

13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使其环境和资源保护费用外部化,但这种努力不仅招来有违公平竞争之嫌,更可能被视为违反WTO规定的“绿色补贴”,从而引发国际贸易争端。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因环境问题而产生贸易摩擦。

第三章 突破绿色壁垒的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对绿色壁垒理论、影响以及近几年来别国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的绿色壁垒措施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绿色壁垒已经对我国出口农产品构成很大的威胁,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顺利运营。所以,我们必须严研究和采取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这项任务是长远的,是需要政府和企业齐心协力构建的综合的策略体系。

以下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突破绿色壁垒的策略。 3.1宏观上政府应对绿色壁垒的决策

为了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我国产品出口效益,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政府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通行作法。善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保护国内农业生态环境和满足消费者身体健康需求为目标,依靠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灵活、隐蔽、有效且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贸易壁垒对策。对此,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策略。

3.1.1在国际环境中我国政府采取的对策

1、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寻找自身不足。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对我国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大都是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是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社会管理体系发育比较成熟,所以值得我们去借鉴。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我国农产品管理、质量体系进一步的完善。

[1] 发达国家农产品绿色贸易措施管理体系完善到位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管理体系有以下有点值得借鉴: ①在这些发达国家中,各相关管理部门分工合作,共同监管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部流程。

他们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都呈现一种分工合作态势,一般要涉及到农业部门、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还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并且具有独立的行政能力。发达国家把农业部门在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绿色壁垒贸易措施管理体制中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很多处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绿色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集中加强农业部门的相关职能和机构设置为突破口,逐步推进整个体系的建设进程。例如,美国农业部作为行政和执法部门,在整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

14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全体系和绿色贸易措施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其下设的食品安全检查局,动植物健康检查局,农业市场局等机构是美国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的核心机构。

②信息交流共享、危机反应、国际合作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绿色贸易措施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理念。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的安全及绿色贸易措施管理体系之所以能够协调、高效地运转,各管理部门之间即使畅通的信息交流共享是关键。基于信息交流与共享基础上的危机反应与国际合作,也逐渐成为了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欧盟组织是这些先进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保证措施。加强整个管理体系的危机反应能力,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

③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较为完善。

目前我国的重要农产品合作伙伴--欧、美、日等国中有关农产品的法律、法规、标准林立,体系完善,要求苛刻,覆盖全面这是我国政府在立法上要借签的。就拿英国来说,他们的农产品标准体系结构可以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照产品种类分的,另一种是按照调控领域来分。这样的体系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种类农产品和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各个阶段[6]。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绿色贸易措施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农业部门中的法规和政策制定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本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只能在本系统中起作用,对其他领域约束力不大,在很多地方还存在重复和不衔接的问题。比如农业部门制定的农业产业前和各类产品标准很难成为卫生、质检部门最终产品检测标准制定的依据,也不利于“从农场到餐桌”整个食物链之恋甘泉法律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②对农产品生产中质量安全监控和产后加工管理薄弱。

投入的人力不大监控能力不够,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完善的管理系统。卫生部的职能主要集中在对上市食品的质量抽查和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方面,对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的监控感里投入人力力度不够。监控制度落后。

③整个体系的“条条”管理格局较为分明,但是缺乏条、框结合的运行。 部门间的横向联系、沟通缺乏,协作较少,各相关部门只是在本部门的行政职能范围内展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活动,各部门间信息沟通不充分,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交流共享和预警机制。此外,农产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状况与迅速提高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日益激烈的新动向还不相适应,严重的妨碍了农产品出口的顺利运行。

2、努力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上就环境问题的商讨、谈判。

中国既是贸易大国也是环境大国,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事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当通过外交手段突破绿色壁垒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政府应当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捍卫自己的利益,坚决反对国外的歧视性,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外交途径与进口国谈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外交手段

15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制度,我国企业应积极地收集绿色信息,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这就需要企业认真研究目标市场的绿色保护措施对企业及本行业的影响,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绿色环保信息,注意搜集绿色信息和相关方面的案例,认真总结国内外其他企业突破绿色壁垒限制的经验教训。密切注视环境问题全球化发展的进程,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及有关厂商对产品环保要求方面的信息,根据市场和产品特点,从价格、产品、渠道、促销等各个方面寻求突破绿色壁垒的具体应对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绿色产品,开拓和占领相应的国际绿色市场。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

2、研发生产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很小或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开发绿色产品可以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应当注重开发绿色产品:

⑴进行绿色设计。

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 ⑵投入绿色技术。对企业来说,提高产品的绿色技术含量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企业自身应不断加大绿色技术的投入力度,集中必要的人、财、物对产品进行精加工,不断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只有这样,才能抢占绿色竞争的制高点。

⑶实施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应该按照生态工业模式,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选择绿色资源,着重使用无公害、养护型的新能源;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资源和材料消耗,减少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旧物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因素。

⑷采用绿色标准。

从当前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采用国际绿色标准或进口国的相关标准是国内企业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出口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已被有远见的企业视为国际贸易成交的主要条件,也是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重要途径。今后,企业应按国际标准检验产品质量,贯彻实施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各类标准,按照国际标准规范本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环境、职业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行为。

⑸实行绿色包装。

企业应按照进口国的绿色包装制度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研究绿色包装,开发绿色的产品包装,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也是包装发展的方向。

3、销售绿色产品

开发和生产出绿色产品是为了把它销售出去而作铺垫,只要树立自己的绿色品牌,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再通过畅通的销售渠道就能将绿色产品销售出去。

⑴铸造绿色品牌。

21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突出企业产品鲜明的特色和个性,扩大国际知名度,创造绿色品牌。

⑵制定绿色价格。

因为绿色产品在其开发过程中,增加了企业在原料、技术、“三废”处理方面的成本,绿色产品的定价一般比同类产品的定价要高。在给绿色产品的具体价位的时候,企业要根据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定。

⑶建立国际绿色销售渠道。

绿色渠道是以制造绿色商品的生产者为起点的,一般来说,绿色产品因生产成本比较高,其价格高于一般同类产品,所以要尽量使销售渠道短而高效率。例如,企业可以开设绿色店或绿色专卖店,专门经销绿色商品;建立“绿色直销长廊”,把自产的绿色商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

⑷积极开展绿色促销。

绿色促销主要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各项促销活动,它的核心就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出口企业要利用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及绿色公共关系等手段,宣传自己的产品,树立企业的形象。在促销中,企业尤其要尊重销售地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生活习俗,避免违反社会禁忌[16]。

综上所述,目前,绿色壁垒成为一种新兴的环境保护措施,其中的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有其合法性、巧妙性和隐蔽性,并且这些技术和环境标准要求较高,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挫折。

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大力推行绿色营销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我国的农产品的竞争力。

第四章 总结

通过前面三章对绿色贸易壁垒含义、性质、成因、影响的阐述与分析,并结合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和我国重点出口农产品的陈述。在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和深入分析我国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几点我国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关税壁垒和各种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减弱的条件下,绿色壁垒以其贸易保护功能的隐蔽性、操作的灵活性、效果的有效性,日益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推崇的贸易保护工具。由于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产品贸易领域的规则整合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由以保护动植物、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的绿色贸易规范所引起的贸易冲突事件屡见不鲜。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WTO多哈框架谈判的主要内

22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贸易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环保标准的门槛,防止别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给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严峻的冲击同时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我国的禽肉、水产品、蜂蜜、蔬菜等在国际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由于受到进口国绿色贸易措施的限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波动很大,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冲击明显,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种不利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应该接受实施正当的绿色壁垒,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认清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应看到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中国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出口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我国的国民产总值。所以为了保护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制止不正当的绿色壁垒。

一方面政府应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捍卫自己的利益,坚决反对国外的歧视性,加强同各国就环境问题的谈判。另一方面,应带头把环保意识导入企业经营决策中,鼓励企业对产品的绿色创新,大力培育绿色企业,增强企业产品在国际商场上的竞争力;就农产品出口企业本身也应加强环保意识,紧跟国际标准,发展绿色市场,是使绿色营销策略。同时,我国也应加强构筑自己的“绿色壁垒”,将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

总之,应对绿色壁垒是一项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共同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齐心协力和团结一致来抵制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采取的歧视性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顺利、稳定发展。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1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