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提升优待体育教师 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程

更新时间:2023-03-09 12: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增加提升优待体育教师,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程

温州市龙湾教师发展中心

曾荣

2006年9月26日至29日李新平副主任带领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相关学科的研训员对温二十中,海城中学,实验中学进行教学调研,本人负责体育学科。我是九月份刚调到区教师发展中心担任体育教研员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到学校进行教学调研,三天的调研工作很快结束,但我的心情却依然沉重,因为我觉得我区的学校体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我个人认为当务之急是增加体育教师的数量,并重视体育教师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素质;其次是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加强体育场地与器材的配备并开展课外活动,这样我们就能逐步开足开齐开好体育与健康课,那么龙湾区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就能得以提升。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研内容

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情况;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情况;了解实施新课程保障条件的建设情况等。

二、调研方式

(一)看:看体育运动设施,看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听:听学校领导汇报课改实施情况;听课(按照当日课程表听随堂课)。

(三)谈:与教研组长及有关老师座谈,与学生座谈。 (四)查:查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课余训练计划和教研组活动计划。

三、调研结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教师情况 1、体育教师的配备不足

由于体育教师缺编,各校体育老师的课时量都相当高,大部分老师每周有18节课,且要管理课间操和带运动队。女教师的比率很低,三所学校只有2位女体育老师。三所学校的体育周课时数都是2节,如果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周开设3课时体育课,那么体育教师还缺编二分之一。现在个别学校还有代课兼职的体育老师。

2、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所学校的老师中只有一位是市第三届青年骨干研修班成员。部分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定位不高,大部分老师是走一步看一步,而且学校体育教研组整体的教科研气氛不高。另外,有一部分的体育老师还兼职学校行政领导,虽然他们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与体育教学工作,但由于工作任务的分配和时间的迁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绝大部分体育老师敬业爱岗,他们平均每天上3―4节体育课,组织管理学校的课间操,带运动队,为了学校的体育事业,为了学校的

集体荣誉,他们付出许多辛勤的汗水,也放弃了许多双休日的休息。

(二)体育教学情况

1、未能按新课程标准安排课时

三所学校均未能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实课时(7—9年级每周3学时),体育课与过去的周课时一样即每周2节,原因可能有很多,体育教师紧缺则是主要原因。

2、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但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健康第一”的思想尚未根深蒂固。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体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相提并论,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当体育与学校其他工作或其他学科相提并论时常常会形成以主科教学及主科成绩为中心,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教学为中心。

3、“电子备课”弊大于利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与方便。由于广大教师误解了“电子备课”的真正意义而片面地以为“电子备课”即上网下载,即“无纸备课”,绝大部分教师的“电子备课”则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教案,没有修改或很少修改,也没有打印装订成册,且下载的教案与实际教学关系不大,教案是一套而实际教学则又是按照自己的感觉走,教案中安全措施不明确,备课中很少备学生的情况,没有预见课堂中

生成的情况,也没有课后反思。

学期教学计划也基本上从网上下载,不太切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而且在调研的时候还没有纸质的材料,因为办公室的电脑问题,也无法看到在电脑中的计划。很显然,体现现代文明的网络却给部分体育老师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与备课时提供了偷懒的机会。由此可见,“电子备课”弊大于利。

4、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透彻

教与学都存在着旧的思维习惯,虽然教师正在逐步改变教法,但方法不多,故师生互动的局面难以打开。部分教师业务能力偏低;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多;教学的组织形式单一;驾御课堂的能力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感染力还不够;教师对新理念理解不够透彻。

教学中的提问缺乏启发性:课堂教学中把“对话”当成“问答”。如“你们喜欢篮球吗”?“喜欢”!“让我们一起玩篮球好吗”

?“好”!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实际上毫无价值,不利于学生观察、思维与合作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理想

实验中学是一所刚成立的初中学校,尚没有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其他两所学校已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但测试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在座谈中了解到学生的耐久跑素质很差。

(三)其他情况

1、运动场馆较好,器材不足管理不妥

体育运动场地较理想,温二十中有300M标准运动场,有体育馆;海城中学有400M标准运动场;实验中学则借用龙湾中学(省重点高中)的所有运动场馆,设施一流。然而,学校体育器材却少得很,体育器材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课程改革资源匮乏。器材的保管基本上是体育老师兼保管员,由于工作忙或管理不妥等原因,以至于器材管理不到位,上课时全班40多个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去取球的情况也有出现。海城中学则有专人负责体育器材的管理。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各校体育组都配备专用的电脑。

2、课间操与课余活动开展不正常

课间操活动开展不正常,三所学校有二所学校在调研的当天没有做操,开学以来也很少做操;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较少,各校体育节项目多,但参与面却不广;体育课外活动或没有安排,或安排好了却没有落实到位。

3、体育训练开展正常且有特色

因为有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与中小学生球类比赛,各校的体育课余训练都抓得很紧,田径、球类都有专人负责带队训练。

温二十中与海城中学在近几年的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都取得很好的成绩,海城中学连续三年荣获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温二十中也都名列前茅;温二十中乒乓球成绩很好,

近几年都是区初中组团体冠军。

海城中学学生运动队参赛的服装由“中克企业”赞助,这也是我区自去年海城中学田径运动队的运动服由“金满楼大酒店”赞助以来的第二次企业赞助学生参加区级体育比赛。

四、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重视管理 1、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

三所学校累计缺少体育教师四位,全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紧缺。目前全区各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体育教师兼职人员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小学尚有兼职体育教师100多人,按新课程标准至少缺编60名正式体育教师,而初中学校若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周3节体育课,那么也得增加二分之一的体育老师。教师数不够就不可能有开足开齐开好课程之说,我个人认为增加体育教师数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前提条件。

国家规定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周开设3-4节体育课,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无法按要求安排课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足《体育与健康》课,7-9年级每周三节。强烈呼吁教育行政部门想方设法解决体育教师紧缺的问题,保障新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

2、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众所周知,一线体育教师不仅要负责学校的“两操”工作和学生课

余训练,每周还得完成16-18课时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课时量相对都是最高的,若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体育学科应与其他主科有相同的地位,否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只是纸上谈兵。

部分教师反映,每年300元的服装补贴太少,建议各校根据学校的实际经费情况,可否提高到每学期300元。虽然只是几百元的服装补贴,但我相信体育老师服装费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学校对体育老师的重视和对体育老师的劳动与成绩的肯定。体育老师的课间操下班与课余训练应折合成课时数,计算课时津贴。我们不反对体育老师的奉献精神,但这也是按劳取酬。

3、加强课堂常规管理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平时只注重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主科的课堂常规管理,学校领导应经常听这些学科的随堂课、检查备课作业等,而对在太阳底下上课的体育课几乎无人问津,关心不够。如果学校也能像管理文化学科教学那样地去管理体育课,其现状肯定会改观不少。

4、加强体育场地与器材的配备

体育场地与器材是保证各项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要想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场地等必须能够满足体育

课的需要,各校要以省级城镇学校或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进行配置,确保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与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

5、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开展课间操与课外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与比赛,而是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各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课间操正常化,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 1、继续开展各类培训

进一步落实“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定期请专家讲学,获取最前沿的信息和成果;有计划地组织体育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了解教改动态,学习其他兄弟县、市、区体育课改的先进经验。

2、努力提升教师业务

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教师去落实,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应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教师要主动加强理论学习,阅读、摘录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科学的理论知识,并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服务于教学。进修培训,主动学习,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为了在竞争激烈的

教育中不被淘汰,体育教师必须走向终身学习之路。

各位老师要认真地备好课,当然,我们可以参考下载的优秀课件与教案,但不能照抄照搬,而要根据学校、学生与教师的实际取舍相关内容。同时,在课后要有一定的教学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有教学反思才会有教学艺术的提升,有教学反思才会有教学效果的提高。

以“学科中心组”为活动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促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尽快成为体育学科的带头人。

3、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改变个体为主的备课行为,推行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注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可采取与邻近学校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进行有深度研讨的同事交流,合理利用网络,建立“体育教学工作室”。拟建立“龙湾体育教师网”,请大家把收集到的或自已的教案、课件、案例、游戏进行交流,供大家学习。各校体育教研组可开展“我与体育新课改”为主题的教学沙龙,举行不定期的、经常性的学习和交流,共同感受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魅力,集大家的力量一起反思、一起成长。合理利用龙湾体育教师QQ群,并在“龙湾体育教师网”开辟一个专门的论坛或沙龙,让更多的体育教师共同参与,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我相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龙湾区的体育教师队伍会逐步壮大,在学校领导以及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体育教学将有很大的改观,我区的学校体育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j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