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黄埔军校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15 08: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埔军校参观感想

杨强 硕11级工业设计 设计学院

自儿时起,我就向往着黄埔军校这样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从这里走出林彪、陈赓、叶挺等著名的革命领导人,更是让我觉得这所院校拥有着无穷的魅力。黄埔军校是1924年由国父孙中山先生应当时中国革命之需,以培养革命军为目的而创办的一所拥有“东方西点”美誉之称的著名军事学府。这是一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为我国培养革命军事人才的院校,一所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将领的军事院校,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这个特殊的历史地位。虽然这个著名的学府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迁出了中国大陆,但是黄埔的精神却留在了这里,“黄埔”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个革命者心中最神圣的字眼。

陆军军官学校是黄埔军校中最为核心的地方,走进黄埔遗址,赫然出现在眼前的“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笔法遒劲有力,就像黄埔人那种威武不屈的精神一样。门口那句国父中山先生的著名教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依旧在正门两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整个军官学校面临珠江,苍翠掩映,气势恢宏,浑然一体,不禁给人一种庄严和肃穆的感觉。黄埔军校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所办学校,所以学校自创办伊始就与共产人结下了深深的不解情缘。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同志就是当时学校的政治部主任,叶剑英同志也担任学校的教官,所以说黄埔不仅仅是一所培养革命军人的学校,更是国共两党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

按照既定顺序,我们首先参观了黄埔军校展览馆。了解到我党诸多重要领导都曾在此锻炼成长,如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不禁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正是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为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勋功;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意志,钢的脊梁,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一个个展馆展示的是黄埔军校的历史,一幅幅照片见证的是黄埔军校的故事,一件件文物保存的是黄埔军校的精华。接着,我们参观了孙中山纪念碑,看着碑上总理的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还有“先生

之道,天下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国??”—对总理一生的写照。。

时隔近百年,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的这一年,我们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第三十八期党校的全体学员再一次踏上了黄埔这片神圣的土地,在这个拥有87年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事业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地方,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门口完成了我们一生中最庄严的宣誓:入党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愿望,今天我离这个愿望越来越近了。

黄埔见证了中国革命百年的历史,中国革命这百年沧桑历史更加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全心全意民服务为宗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壮举,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中国,并且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局面,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奋斗。

百年前的中国积弱不堪,内忧外患,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入侵,封建王朝为了苟延残喘不惜签订一个又一个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使得原本就贫苦不堪的中国人民更加是雪上加霜。国父中山先生立志实现中华国民之共和,悍然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然而随着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得革命果实最终落入了反革命大军阀袁世凯的手中,自此中山先生又发动了讨袁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是由于缺乏可靠地革命军队,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山先生认识到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军队革命才能有可靠地力量,于是他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军人,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是由于后期国民党反动独裁的统治,放弃了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使得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这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不断发展,不断壮大,逐渐成长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了。8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党课,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他们的精神也将一直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高素质的研究生,作为一名准中共党员,我会继续发扬黄埔精神,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将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o0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