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更新时间:2023-10-11 14: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12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国卫人发〔2015〕94号)。该《意见》附件1为《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参考指标 1.服务对象满意度: (1)门诊患者满意度 (2)在院患者满意度 (3)出院患者满意度 指标要求 该指标按同类医院得分排名,具体按省(区、市)规定的相关要求。 患者满意度=评价满意的被调查患者人数/接受调查患者总人数×100% (包括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方便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调查患者应当包括门诊患者、在院患者和出院患者) 该指标按同类医院得分排名,具体按省(区、市)规定的相关要求。 员工满意度=评价满意的人数/回答有效的被调查员工总人数×100%(包括工作环境、机构管理、工资待遇、培训机会、职称晋升、发展前景等) 完成政府公益性指令任务。 (1)政府指令的公共卫生任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支农支边等任务完成情况; (2)对口支援、援外是指专家下基层、援外的人天数; (3)医学人才培养完成率=实际完成人次数/政府下达的医学人才培养人次数×100% (1)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广泛使用适宜技术; (2)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以及上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共1.公众满意 2.员工满意度 社会效益 3.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支农支边、对口支援、援外、医学人才培养、国防卫生2.政府指令性任务落实 动员等任务 4.惠民措施

—1—

享; (3)落实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按病种的次均门诊费用包括绝对值和增长率。优先选择当地同级别医院门诊前20位病种,按照病种的次均门诊费用绝对值对当地医院进行排名评判,增长率以当地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平均增长率的3/4为标准。 (1)绝对值=按病种的门诊业务总收入/同一病种年门诊总人次数 (2)增长率=(按病种的当年度次均门诊医疗费用-按病种的上年度次均门诊医疗费用)/按病种的上年度次均门诊医疗费用×100% 按病种的次均住院费用包括绝对值和增长率。优先选择当地同级别医院住院前20位病种,按照病种的次均住院费用绝对值对当地医院进行排名评判,增长率以当地医院住院费用平均增长率的3/4为标准。 (1)绝对值=按病种的住院业务总收入/同一病种年住院总人次数 (2)增长率=(按病种的当年度次均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种的上年度次均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种的上年度次均住院医疗费用×100% 增长率与GDP等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相适应,具体由省(区、市)确定。 医疗总收入增长率=(当年度医疗总收入-上年度医疗总收入)/上年度医疗总收入×100% 医保目录外药品占比较上年下降或保持平稳。 医保目录外药品占比=医保目录外药品费用/药品收入×100% 医保目录外卫生材料占比较上年下降或保持平稳。 医保目录外卫生材料占比=医保目录外卫生材料费用/卫生材料收入×100% 不同级别和类别医院门诊和住院病种分布应与其功能定位相符,具体标准由省(区、市)确定。 用于考核三级医院,具体按省(区、市)区别不同医院功能定位规定的相关要求。 5.按病种的次均门诊费用 3.费用控制 6.按病种的次均住院费用 6.按病种的次均住院费用 3.费用控制 7.医疗收入增长率 社会效益 4.与基本医保范围相适应 8.医保目录外药品占比 9.医保目录外卫生材料占比 10.病种分布 5.病种结构合理 11.住院重症病人比例

—2—

住院重症病人比例=同期重症病人数/年度出院病人总数×100% 用于考核三级医院,具体按省(区、市)区别不同医院功能定位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四级手术占比=三、四级手术数量/总手术量×100% 12.三、四级手术占比 医疗服务提供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100% 13.四个院内感染指标:医院感染病例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数/同漏报率、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期患者使用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1000‰ 6.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导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总天数×1000‰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导尿管总天数×1000‰ 1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15.手术患者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总发生率 具体按不同医院分别要求。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手术患者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总发生率=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例数×100% 包括年度内鉴定为医疗事故数。 每万名出院患者医疗事故发生次数=医疗事故发生数×10000/出院患者总数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人数/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100%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预防、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服务提供 6.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16.每万名出院患者医疗事故发生次数 17.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率 18.医疗纠纷处理

—3—

19.临床路径管理的专业和病种数 (1)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5个专业6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至少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骨关节植入治疗和肿瘤性疾病等病种; (2)三级专科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应当包括各专科主要病种; (3)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0个专业40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至少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肿瘤科主要病种; (4)二级专科医院不少于8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应当包括各专科主要病种。 护床比≥0.6:1 护床比=在岗护士数/实际开放床位数 医护比≤1:1-1:1.2 医护比:在岗医师数/在岗护士数 预约诊疗途径大于3种,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50%,复诊预约率≥80%。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比例达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求。 择期手术患者自住院当日到实施首次主要手术当日。 急诊平均留观时间=急诊留观总时间/急诊留观患者总数 (1)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发布相关诊疗信息,提供自助打印、手机信息、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 (2)门诊费用、执业登记、医疗服务基本情况等应按照政府制定的医院信息公开目录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 (3)将住院费用、重点单病种质量指标、药品耗材检查费用清单等情况在行业内公开,逐步探索向社会公布。 (1)建立了上级医院与下级医院、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和双向转诊机制; 20.护床比 21.医护比 7.医疗服务便捷和适宜 22.预约诊疗 23.优质护理服务 24.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 25.急诊平均留观时间 医疗服务提供 7.医疗服务便捷和适宜 26.信息公开 27.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4—

(2)有专人负责协调该项工作; (3)完成一定数量的上转和下转任务。 依据当地同级别同类别医院平均水平设定目标值合理区间,具体按省(区、市)区别不同医院功能定位规定的相关要求。原则上三级医院医师日均担负门诊人次数应逐年减少,二级及以下医院应逐年增加。 医师日均担负门诊人次数=年度门诊人次数/平均在职医师数/250天(法定工作天数) 依据当地同级别同类别医院平均水平设定目标值合理区间,具体按省(区、市)区别不同医院功能定位规定的相关要求。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数=年度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在职医师数/365天 目标值设定依据以当地同类医院平均水平,具体按省(区、市)规定的相关要求。 平均住院天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出院人数 病床使用率≥85%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实际开放总床日×100% 目标值设定依据要与上年持平或有所下降。 百元医疗收入成本=(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医疗收入×100% 目标值设定依据为高于上年水平。 固定资产平均服务量=(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3×本院平均住院天数)/年平均固定资产总额(万元) 收入预算执行率≥95% 支出预算执行率≥95% 收入预算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预算收入调整额)×100% 支出预算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预算支出调28.医师日均担负门诊人次数 8.人力效率 29.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数 综合管理 30.平均住院天数 9.床位效率 31.病床使用率 10.成本效率 32.百元医疗收入成本 11.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3.固定资产平均服务量 综合管理 12.预算管理 34.预算执行率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q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