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

更新时间:2024-05-24 20: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互联网金融 ] P2P:2014年总结与2015年发展展望

2014年,对于各P2P平台而言又是忙碌的一年,尤其对于众多目标破百亿的平台,更是忙的不亦乐乎。

回顾2014年,行业发展有几个结论或特点:

1、市场规模急速膨胀。按照网贷第三方平台网贷之家的数据,今年线上P2P平台成交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如果在考虑到线下平台,规模可能突破万亿元。这种发展的基础,一是全民理财意识的复苏和活跃,整个居民理财市场包括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以及P2P和众筹等,总体规模近27万亿元,如果再考虑到沉淀在银行内的百万亿元的居民存款和股市资金,未来居民理财服务需求拥有不可限量的市场空间;二是余额宝收益不断走低和股市长时间低迷(年底这段时间不算),为行业今年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契机。

2、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今年行业最突出的一点是,由于传统优质借款人的稀缺,促使行业各平台不断进行创新,嫁接各类资金需求产品和资产端,从最初的小贷(这已成为很多平台的标配),到典当,再到信托、供应链金融、保理、票据和融资租赁等,一拨接着一拨,但这其中还存在很多制度障碍或成本因素,使得这种嫁接并未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P2P平台无法给借款人尤其是借款企业的利息支出开具增值税发票用以抵扣借款企业的进行税。 3、行业监管基本明晰思路。从国资平台、互联网巨头和上市公司在下半年蜂拥上线看来,行业监管将不会采取强监管的姿态,而且从“4条红线”到“10大原则”都在通过不同场合、不同人向外披露监管的基本思路。银监会对各平台不是没法管,关键是数量太多、体量太小,管好的成本太高,管好了费时、费力,而管不好各方责备,加上央行都没出最终的监管方案,自己也不易有所动作。另外,随着P2P嫁接越来越多的资产端,这就不是银监会一家能管的事了。事实上,对于各地而言,最便于监管的还是各地的金融办,既熟悉各类金融业务又了解地方,相信行业监管的最终执行机构一定会有金融办。

4、国资平台陆续进场。这里的国资,还包括各银行。国资平台的优势是国有资本,在经营压力上也不大。国有资本进入P2P行业,既有利益驱动,也有“人都有了,我也要有”的因素,但跟多是降低行业收益率、促使行业稳定和规范化发展,即用国资平台去冲击不法平台,在这点上我一直认为是高层做过相关示意。 5、互联网和媒体也纷纷进场。包括阿里、百度、京东、搜狐、和讯、凤凰,他们或有流量、或有数据、或有信息,进入市场更多的是利益驱动,但互利网平台

尤其是电商类平台还有一层因素就是完善自己的金融生态圈,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

6、风投纷纷看好行业发展。今年,P2P行业成为风投眼中的热点,天使轮、A轮、B轮的平台都不少。事实上,互联网行业一直是风投关注的热点,包括各类互联网平台,不仅限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毕竟互联网发展快啊、机会多啊,投十个有一个赚了就是赚。而且风投并不是慈善家,人家也是要回报的,几百万上千万的也不是一笔给到你,是要对赌的。另外,也别真相信各家平台说的,拿了风投的钱会去上高端系统、做风控、做大数据,当然不排除有平台会这么做,但是更多的还是为了冲业务量,钱都花在做营销推广和线下开店去了。

7、去关联担保而非去担保。早在去年年底,我就认为担保必然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配置,包括担保公司的担保、保险公司的信用借款保险等,在行业监管未出台的背景下,这种担保是提高投资人信任度的最好手段。但是今年年中的去担保化呼声越来越高,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实去的是关联担保,而非担保,即使陆金所喊的最响,但它去担保最根本的是平安旗下的担保公司额度到了,担保不了了,它才最积极的去担保化,还不是为了搏一个眼球。真正去担保化,根本做不到,要不10月份之后这个声音就销声匿迹了呢。

2015年,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更加复杂,行业也是机会与挑战并存,但总体而言应该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年份,只是预计发展速度会有所放缓,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言。

1、宏观经济“新常态”带来发展机遇。“新常态”下,虽说出现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增加等等宏观经济利好,但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是不争的实事,这就可能直接

导致大家感觉经济不景气了,不敢花钱了,那钱拿着干啥?投资呗,随着今年下半年央视一套和十三套相继对行业进行正面报道,作为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和阳光化体现的P2P,将凭借更有竞争力的投资收益、更低的投资门槛、更灵活的投资选择、更便捷的操作方式,在居民理财市场上有可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2、股市复苏带来的资金流失压力。随着央行降息一声令下,中国股市飞奔起来,开户人数和日均交易量大幅增长。明年,预计沪市大盘指数能突破5000点,全民炒股的时代再次来临。这两年余额宝和P2P发展较好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股市的长期低迷,居民理财缺乏更多的投资渠道。这次股市的复苏,预计将有大量资金从P2P平台流向股市,这可以从最近债权转让增多的趋势看出一丝端倪。但这对于P2P也不是没有机会,炒股的人也可能会借钱炒股,很多平台已经开始做股票配资业务。但个人认为,着风险太大,借钱炒股的人赚了,他不会想着还,而是想着借更多的钱炒,要是亏了,他也没钱还,反而想着借更多的钱炒股扳回来。建议平台谨慎对待。

3、行业监管政策出台。酝酿了一年,雷声大雨点小,怎么着监管政策也应该出台了吧,但影响力估计有限,毕竟监管原则都已经披露的差不多了。不实行牌照监管,设置平台注册门槛(5000万,估计),资金第三方托管,不设资金池。 4、行业风险管理的方向。毕竟笔者不能接触到监管当局和各平台高层,无法详细掌握监管细则,但在行业监管和风险管理方向上认为有两个点可以进行尝试:一是行业黑名单,凡跑路的平台负责人被列入行业黑名单,不允许从事相关行业发展,并在征信系统进行记录;二是风险准备金保险,虽然说P2P行业不是银行,但并不妨碍采取银行风控的办法进行管理,如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可以提

供很好的借鉴,反正你平台也要计提风险准备金,不如把这部分前交给我监管部门或者指定银行或者协会,并进行保险投保,计提比例可参照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要求,按成交额的4%进行计提。若平台不再运营且无逾期,则这部分钱再返还该平台。

5、行业分化加剧、并购出现。未来新平台仍会大量上线,尤其在各地方,未来整个行业将存在这么几股势力。(1)按区域划分:a.全国化大平台,宜信、信和、冠群等民营平台,以及背靠大额的陆金所等,这部分平台会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最终会形成若干家寡头,但明年预计仍会超过十家以上;b.地方平台,多如牛毛,更多的地方民间借贷机构会陆续上线,毕竟监管高压已经过去。(2)按领域分:a.不分市场广撒网多捕鱼的平台;b.聚焦部分细分市场的平台,如聚焦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额借款项目。为了加强自身实力,一些有资金有实力的平台将开展并购,尤其针对有线下资源的平台进行并购,最有可能的是一些线上实力强的全国性平台,并购一批相对优质的、有线下门店的地方平台,或者有资源优势的细分领域平台。

6、行业融合发展加剧。明年将有更多的资产端产品嫁接到p2p,这点没有什么多说的,但毋庸置疑。若能解决行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制度障碍,如上述税收问题,P2B的发展空间将不可限量。

7、行业平台向大资管迈进。典型的是宜信,事实上其他很多平台也都在做这方面尝试,像恒昌财富申请了保理牌照、信和财富进军众筹和投资领域。这么做的原因,一是平台的理财端能够收到大量的理财资金(别说资金池),而借款端缺

乏足够的优质项目,必须为可能的理财资金寻找出口和资产;二是平台做到一定规模也会出现瓶颈,不如开拓一些新的业务,把宝压在更多的领域。

总而言之,明年P2P行业仍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希望各平台不忘初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r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