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郑州测绘学校

更新时间:2024-05-07 16: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

培养方案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

2017年5月

目 录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 1 二、招生对象 ................................................................................................................................... 1 三、学制与学历 ............................................................................................................................... 1 四、培养目标 ................................................................................................................................... 1 五、就业面向 ................................................................................................................................... 1

1、职业领域 ............................................................................................................................. 1 2、工作岗位 ............................................................................................................................. 1 六、人才规格 ................................................................................................................................... 2

1、职业核心能力 ..................................................................................................................... 2 2、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2 3、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 ......................................................................................................... 2 4、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 3 5、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态度 ................................................................................................. 4 七、职业证书 ................................................................................................................................... 4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 4

1、课程体系架构 ..................................................................................................................... 4 2、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简介 ..................................................................................................... 6 九、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课程主要内容 ................................................................................... 8

1、教学进程 ............................................................................................................................. 8 2、实践教学进程 ................................................................................................................... 10 3、教学学时分配表 ............................................................................................................... 10 4、课程结构比例 ................................................................................................................... 11 十、专业教学团队 ......................................................................................................................... 11

1、专业师生比:1:40 ......................................................................................................... 11 2、师资结构 ........................................................................................................................... 12 十一、教学设施 ............................................................................................................................. 12 十二、教材及数字化(网络)资料学习资源 ............................................................................. 13

1、教材 ................................................................................................................................... 13 2、数字化(网络)资源 ....................................................................................................... 14 十三、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设 ............................................................................. 14

1.教学方法与手段 ................................................................................................................. 14 2.教学组织形式 ..................................................................................................................... 15 十四、教学管理 ............................................................................................................................. 15 十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 16 十六、继续专业学习深造 ............................................................................................................. 17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520302)

二、招生对象

参加普通高招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及对口升学的普通中职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三年,专科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备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理论知识,具有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空三加密、影像立体测图和遥感图像处理等熟悉的专业能力,在生产一线,能胜任测绘产品与组织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就业面向

1、职业领域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测绘、国土资源、城镇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林业、煤炭、石油、海洋等行业或领域。

2、工作岗位

①主要职业岗位:摄影测量、遥感等岗位

②相近职业岗位: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数字测图、工程测量、地图制图等岗位

③发展岗位:通过5 ~ 10年的工作或进修深造可胜任测绘队队长、项目经理、工程师、总工程师等岗位。

1

六、人才规格

1、职业核心能力 ⑴ 像片控制测量。 ⑵ 像片调绘。 ⑶ 空三加密。 ⑷ 影像立体测图。 ⑸ 遥感图像处理。 ⑹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⑺ 4D产品生产。

⑻ 摄影测量与遥感项目技术设计、产品质量检查与技术总结。 2、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测绘事业,乐于奉献,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具有良好的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安全生产的能力,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国家版图意识,确保地理空间信息安全。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思和能力。

3、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 ⑴ 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⑵ 计算机基本知识。

⑶ 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知识,摄影测量与遥感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的知识。

⑷ 常用测绘仪器设备的操作知识。 ⑸ 影像获取的相关方法与知识。

2

⑹ 地图编制知识。

⑺ 像片控制点布设与施测的方法与知识。 ⑻ 像片判读与调绘的基本知识。 ⑼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知识。 ⑽ 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 ⑾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知识。 ⑿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知识。

⒀ 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知识。 ⒁ 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 ⒂ 安全生产常识。 4、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⑴ 常用测绘仪器使用与维护的能力。 ⑵ 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⑶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能力。 ⑷ 像片控制点选刺与测量的能力。 ⑸ 各类地形要素调绘与地形图补测的能力。 ⑹ 像片控制点加密的能力。

⑺ 4D(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影像图DRG)产品生产的能力。

⑻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的能力。 ⑼ 普通工程测量的能力。 ⑽ 制作专题地图的能力

⑾ 摄影测量与遥感项目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质量检查报告的编写能力。

3

⑿ 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成果的检查与验收能力。 ⒀ 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 ⒁ 安全生产、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 5、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态度 ⑴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⑵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意识,遵纪守法。

⑶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⑷ 具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专研的实干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七、职业证书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摄影测量员(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架构

围绕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参照摄

影测量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测绘和摄影测量与遥感行业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技术规范为依据,并体现相近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紧贴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构建课程体系。从学生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设置课程,具体要求见下表。

4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教学模块 课程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概论 体育与健康 高等数学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交流与表达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形势与政策 ▲地形测量学 ▲数字测图 计算机制图(CAD) 专业基本技能课程 测量平差 ▲GNSS定位测量 ▲普通地图编制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创业与创新 ▲摄影测量基础 ▲摄影测量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 ▲遥感原理与技术应用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航测数据处理软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遥感图像处理 5

说 明 课程体架构中的课程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主要设置的专业课程。其中,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是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设置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是根据我院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就业需要进行设置的。表中前面带“▲”号的课程为重点(主干)课程。 工程测量 地籍调查与测量 计算机程序设计 职业拓展课程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 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 ArcGIS软件应用 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

2、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简介

⑴ 摄影测量基础:该课程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基础,开设102学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作业方法和工作流程,为数字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外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主要学习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影像获取、单张相片解析、立体像对解析、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基本知识。

⑵ 摄影测量外业:该课程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开设90学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像片控制测量和像片调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像控点布设与施测的能力,具有能够判读和解译航空影像、遥感影像的能力。

主要学习全野外布点、非全野外布点的方法,学习施测像控点的原理、方法以及所用测量仪器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和检校方法,学习影像判读的特征和各类地形元素调绘的方法等内容。

6

⑶ 数字摄影测量:该课程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开设90学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主要学习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

⑷遥感原理与技术应用:该课程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开设68学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遥感平台的种类、遥感物理基础、卫星轨道特点以及遥感图像几何处理的方法,掌握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和解译的基本技能。

主要学习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平台的种类、电磁波谱、卫星轨道特点、传感器及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图像的配准和镶嵌、图像的辐射处理、图像融合以及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方法和技能。

⑸航测数据处理软件应用:该课程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开设68学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航测数据编辑的要求和应用专业软件处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航测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对航测立体采集的数据按规范要求进行编辑修测,测制符合规范要求的数字地形图。

主要学习航测数据编辑软件的使用、航测数据加工的总体流程、数据准备工作、道路层要素编辑、居民地层要素编辑、水系层要素编辑、地貌层要素编辑、植被层要素编辑、附属设施及其他要素层编辑、同带图幅接边方法、跨带图幅接边方法、数据入库的方法、地图的基础知识、地图的生产方法、数据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成果检查等。

⑹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该课程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核

7

心技能课,开设68学时。

⑺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该课程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开设60学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能利用专业软件来制作真正射影像、真三维模型的作业方法和技能,熟练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主要学习倾斜摄影的拍摄平台、倾斜影像的获取方法、倾斜影像的质量要求、倾斜影像建模方法、多视影像联合平差、多视影像密集匹配、倾斜摄影测量像控点布设与施测、DSM生成、真DOM纠正、专业软件的认识与使用、真三维模型制作及测量,成果质量评价等。

⑻ 遥感图像处理:该课程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开设60学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专业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承担遥感图像处理、分类、制图及应用的基本工作,掌握使用遥感方法制图的作业过程和基本技能。

主要学习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视窗操作、遥感数据格式转换、遥感数据波段组合与分辨率融合、遥感图像几何校正与仿射变换、遥感图像及航空影像的拼接处理、遥感图像的辐射处理和光谱增强、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处理、地形与GIS分析、遥感图像的监督法分类处理、遥感图像的非监督法处理及分类后处理、成果质量分析与评价等。 九、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课程主要内容 1、教学进程

8

表1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理论课(理实一体课)教学进程表

课类 课程名称 学分 4 4 4 10 8 4 2 2 2 7 4 4 4 4 4 4 2 7 6 6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2 64 64 64 学时安排 理论教学活动周数及课内周学时 第一学年 0 0 44 0 0 48 0 40 40 30 0 30 38 24 42 30 50 0 48 28 40 40 28 40 28 48 716 2 2 6 4 4 2 6 26 2 2 4 4 4 4 4 2×4 68 68 68 30 28 40 20 30 2 26 26 26 24 2×4 0 第二学年 2 2 4 6 4 2 4 6 6 4 4 第三学年 0周 2 4 2 4 4 总计 理论 课内实训 17周 15周 17周 15周 17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概论 职业核心能力体育与健康 高等数学 英语 64 64 20 162 162 128 128 68 34 34 34 102 60 60 68 60 68 64 34 102 90 90 68 68 68 60 60 68 20 34 34 34 62 20 30 68 30 30 40 34 60 60 40 68 20 40 20 20 40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交流与表达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形势与政策 *▲地形测量学 *▲数字测图 专业计算机制图(CAD) 基本测量平差 技能*▲GNSS定位测量 课程 *▲普通地图编制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创业与创新 *▲摄影测量基础 专业核心技能*▲摄影测量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 ▲遥感原理与技术应用 ▲航测数据处理软件应用 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遥感图像处理 工程测量 地籍调查与测量 职业拓展计算机程序设计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 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 课程 近景摄影测量 ArcGIS软件应用 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 人文素质选修课 合 计 130 2076 1360 注:1.课内实训包括实验、随堂技能训练、随堂实习。

2.*为证书课程,▲为重点(主干)课程。

3.职业拓展课为选修课,分别在第3、5学期各任选2门课,共16个学分。

9

2、实践教学进程

表2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周) 序号 实践教学内容 学分 考核方式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1 2 3 4 5 6 7 8 军事训练与入学教育 ▲地形测量学实习 ▲GNSS定位测量实习 ▲像片控制测量与调绘实习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实习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 毕业教育 合 计 3 平时表现、会操考核 6 实习成果、技能认证 3 实习成果、技能认证 3 实习成果、技能认证 3 实习成果、技能认证 3 实习成果、技能认证 28.5 实习及设计成果,校企共同考核 1.5 平时表现,综合评议 51 ∑=34周 2 3 4 5 6 2周 4周 2周 2周 2周 2周 19周 1周 2周 4周 2周 4周 2周 20周 注:实习教学按1.5学分/周计算。 3、教学学时分配表

表3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学时分配表

项 目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专业基本技能课程 理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学时职业拓展课程 分配 人文素质选修课 合 计 课内实训 实践学时分配 实践教学周 入学、毕业教育等 合 计 考试周安排 总 计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学时(含课内实训学时) 比例 学分 40 33 39 16 2 130 - 46.5 4.5 51 - 181 学时数 560(92) 314(202) 328(278) 128(144) 30 1360(716) 716 31周(775) 3周(75) 34周(850) - 1360(1566) 百分比 (%) 30.8 25.4 30 12.3 1.5 100 45.7 49.5 4.8 - - 100 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学年 20 6 0 0 0 26 - 2周 2周 1周 12 12 0 0 2 26 - 4周 - 4周 1周 第二学年 15周 2 4 20 0 0 26 - 4周 - 4周 1周 20周 4 4 10 8 0 26 - 2周 - 2周 1周 20周 第三学年 17周 2 6 8 8 0 24 - 2周 - 2周 1周 20周 0周 0 0 0 0 0 0 - 19周 1周 20周 - 20周 17周 15周 17周 20周 20周 1:1.15 1566/2926=53.5% 注:1.理论学时分配中的学时数为纯理论学时,括号内为理论课程中的随堂实训学时;

2.实践教学每周折合25学时。

10

4、课程结构比例

表4 课程结构比例表

学时、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 必 修 课 选 修 课 人文素质选修课 30 850 2926 1.0 29.1 100% 2 51 181 1.1 28.2 100%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专业基本技能课程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 652 516 606 272 学时比例(%) 22.3 17.6 20.7 9.3 学分 40 33 39 16 学分比例(%) 22.1 18.2 21.6 8.8 实践课(不含课内实训课时) 总 计 5.教学进度

表5 教学进度表

周 次 学 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军训 理论教学17周 考试 毕业教育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顶岗实习19周

十、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师生比:1:40

11

2、师资结构

⑴ 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不低于20%;具有“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达50%以上。适当外聘企业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实践课程。

⑵ 专业核心课程应由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任教师担任;企业兼职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⑶ 每年不少于20%的专业专任教师进行相应的企业生产实践或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十一、教学设施

根据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课程安排,本专业要求配备专用的实训场地和实训室,见下表:

专业实训室建设标准(50人/班)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 S3水准仪 1 地形测量学实训室 5〞全站仪 笔记本电脑(带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S05精密水准仪 2〞全站仪 2 GNSS实训室 GNSS 接收机 笔记本电脑(带GNSS后处理软件) 3 4

数量(人均) 0.25台套 0.25台套 0.25台套 0.25台套 0.25台套 0.25台套 0.25台套 1台 各1套 1台 1套 12

遥感图像处理实训室 像片控制测量与调绘实训室 计算机 ERDAS、Photoshop软件 台式电脑 矢量化转绘与编辑软件 水准仪 全站仪 PDA调绘宝 GPS接收机 5 地理信息数据建库实训室 数字摄影测量实训室 航测数据编辑实训室 倾斜摄影测量实训室 台式电脑(含ARCGIS、空间数据库等专用软件) 台式电脑(含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空三加密等专用软件) 台式电脑(含航测数据处理、地理国情监测等专用软件) 无人机 工作站(含倾斜摄影后处理软件) 0.25台套 0.25台套 0.5台套 0.25台套 1台 6 1台 7 1台 1架/50人 0.25台套 8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已经与15家校外企业合作,建成了一批较为稳定、功能类别较为齐全的校9 校外实训基地 外实训基地,形成了校外实训基地群,为学生现场实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具备浓厚工程环境的职业技能训练场所。

十二、教材及数字化(网络)资料学习资源 1、教材

⑴ 教材选用:使用高职高专教材,优先选用优秀规划教材。 ⑵ 教材建设:根据我院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特点,打破原有教材框架,引入学习领域课程理念,创设一体化学习与工作情景,实现行动导向典型任务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材,注重开放式教学和实践性课程教材的开发,建设实现测绘工程项目教学目标的、具有“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色教材,与企业共同完成多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及多媒体配套课件建设。

13

2、数字化(网络)资源

⑴ 建设具有检索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各种信息资源。构建教学平台及资源库的使用制度、维护制度等,以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共享性;制定定期更新资源、补充资源的规定,保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性等。

⑵ 实现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配套课件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⑶ 建设与完善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十三、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设

根据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实践性强和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改革。以实际项目为导向,开展现场教学,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摄影测量员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组织摄影测量与遥感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优势,促进教学环境与工程环境、课堂与实训基地的一体化,促进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与摄影测量与遥感项目的生产计划、组织与实施、成果与验收的一致性,突出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下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可采用“兴趣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现场教学法”等。

14

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2.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⑴公共基础课程:采用传统教学形式组织教学,但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⑵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形式组织教学,建立“课程与工作任务结合、课堂与技能结合、教学与情境结合、实训与岗位结合”的教学模式。

⑶实习实训课程:建议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形式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场、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习等条件,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十四、教学管理

1、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建立完整的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人员管理等制度。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15

3、发挥校内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按照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特点,根据开展生产项目的实际需要,可机动调整教学进程。

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与测评制度。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从人才培养目标监控、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监控、教学过程监控、学生信息反馈监控、企业追踪调查监控等多方面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加强过程考核,注重技能考核。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5、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 “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建立相关课程的补(免)修制度。 十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以能力为核心,以摄影测量员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评价为重点,采取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针对各阶段的教学内容,由校企专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考核。实施学生评教、同行互评、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机构评教,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结业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是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进行,考核依据是出勤、纪律、活动准备、情感态度、笔记、技能考核、项目内容测试等。结业考核通过集中考试进行。

16

可采用笔试、调查报告、心得体会、论文写作及现场操作等考核形式。

2、实习实训评价:包括校内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评价。校内综合实训考核以技能考核成果的数量、质量、表现为主。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顶岗实习考核采用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日常表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成果质量、实习报告、过程记录资料等进行考核。 十六、继续专业学习深造 1、继续学习的渠道 ⑴ 专升本;

⑵ 自学考试(本科); ⑶ 函授(本科); ⑷ 攻读硕士学位。 2.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面向 ⑴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⑵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⑶ 测绘工程专业。 3.更高层次专业职业发展 注册测绘师。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wx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