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03 13: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比较研究(上)

中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基于统一标准 刘帆 陆跃祥

内容摘要:基于创业教育统一标准体系,本文多维度考察了中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异同。结果表明,在创业教育的“组织支持”、“质量控制”、“延展活动”方面,中美两国高校差距不明显。但是,在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教育师资”方面,中国高校距离美国高校还存在显著差距。 关键词 创业教育体系 美国创业教育 中国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顺应了“创业型”时代的客观要求,满足了缓减青年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综观“中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国别研究(或比较研究)”的研究文献,可知“中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存在差距,美国是中国学习借鉴的样本”。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既有研究却缺乏基于统一标准体系的实证对比分析。鉴于此,本文拟在这一缺位领域做一尝试,试图分析“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维度”、“比较研究的选定样本”、“比较研究的结果”三个主题。 一、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维度

高校创业教育总体目标是培养“企业家型”高素质人才。即,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行为,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①]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借助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综合各国创业教育的实践,我们认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应当具备5个维度。即,“创业教育组织支持”、“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创业教育质量控制”、“创业教育延展活动”。

(一)创业教育组织支持

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是高校行政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对创业教育活动的系列鼓励性措施。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情况,从“主体参与”、“制度激励”、“课余创业活动”三个方面设计了“NO.1—NO.9”9个调查指标。其中, “NO.1—NO.2”属于“主体参与”;“NO.3—NO.4”属于“制度激励”;“NO.5—NO.9”属于“课余活动”。(如表1) 编号 指标 编号 指标 NO.1 院系参与 NO.6 论坛交流 表1 创业教育组织支持调查指标 NO.2 NO.3 NO.4 师资参与 选课制度 教师激励 NO.7 NO.8 NO.9 计划书大赛 社团活动 典型宣传 NO.5 交流场所 ---- ---- (二)创业教育学科课程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是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桥梁。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情况,从“创业学科”、“创业课程”两个方面设计了“NO.10—NO.16”7个调查指标。其中,“NO.10—NO.11”属于“创业学科”;“NO.12—NO.16”属于“创业课程”。(如表2) 编号 指标 编号 指标 表2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调查指标 NO.10 NO.11 NO.12 学士学位 硕士学位 课程学分 NO.14 NO.15 NO.16 本科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 短训课程 NO.13 基础课程 --- ---- (三)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的是课程师资在必需的教学条件下,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情况,从“课程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导向”三个方面设计了“NO.17—NO.23”7个调查指标。其中,“NO.17—NO.21”属于“课程师资”;“NO.22”属于“教学方法”;“NO.23”属于“教学导向”。(如表3)

1

编号 指标 编号 指标 表3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调查指标 NO.17 NO.18 NO.19 主讲学习经历 主讲创业经验 主讲学术研究 NO.21 NO.22 NO.23 客讲教学经历 参与式方法 教学导向 NO.20 客讲授课 --- --- (四)创业教育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监督是连续收集和分析与某一特定活动有关的各项信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评估是对评估客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以确定评价客体是否实现预期效果。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情况,从“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设计了“NO.24—NO.27”4个具体指标。其中,“NO.24—NO.25”属于“质量监督”;“NO.26—NO.27”属于“效果评估”。(如表4)

编号 指标 表4 创业教育质量控制调查指标 NO.24 NO.25 NO.26 职业跟踪 创业素质跟踪 效果评估 NO.27 示范借鉴 注:“示范借鉴”从侧面可以反映创业教育效果。如果本校创业教育模式有很强和很广的示范借鉴价值,意味着该校创业教育效果显著。 (五)创业教育延展活动

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是指对创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创业实体扶持以及创业后续服务等支持性活动,它是成功创业教育的必需条件。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情况,从“实习实践”、“创业实体扶持”、以及“创业后续服务”三方面设计了“NO.28—NO.36”9个调查指标。其中,“NO.28—NO.30”关于“实习实践”;“NO.31—NO.34”关于“创业实体扶持”;“NO.35—NO.36”关于“创业后续服务”。(如表5) 表5 创业教育质量控制调查指标 编号 指标 编号 指标 NO.28 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NO.33 创业基金 NO.29 校内实习实践基地 NO.34 创业校友支持 NO.30 学生校内创业 NO.35 创业辅导 NO.31 社会孵化器 NO.36 创业政策咨询 NO.32 校内孵化器 --- --- 二、中美两国高校选定样本

本文拟选定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位于前列的10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这种“优---优”对垒,主要优点是理论上更能找出两国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的主要差距,以便学习先进,整体提高;主要缺点是高估创业教育的国家水平,同时缩小创业教育的国别差距。[②]考虑到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准确界定“中美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而是找出“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差距”,因此选择创业教育的优秀样本是合理的。

(一)中国样本

依据反映创业教育体系发展水平的36个调查指标,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设计了“高校创业教育调查表”,该调查表包含36个问题,所有问题的答案均为“是”或“否”。统计时,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基于简单加总所得分数,确定了中国创业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10所大学,即黑龙江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连工业大学。需要强调的是,依据“简单加总”原理确定的排名序号理论上并不十分科学。但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不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排名的位次,而是“10所大学”作为一个整体是否能够代表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事实上,10所大学不仅是中国高校的一个缩影,[③]而且也是创业教育发展高水平的一个缩影。 (二)美国样本[①]

参照“金融时报”、“美国新闻”、“商业周刊”、“企业家杂志”、“成功杂志”,以及一些企业家网站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排名,我们选定了10所美国高校。这10所高校依次是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德克

2

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麻省理工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三、中美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比较结果分析

本部分把“两国选定样本”作为一个整体来描述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中方数据来自于问卷调查,美方数据基于“大学创业教育---标准研究”的研究结果,重新分类整理而得。[②][④] (一)“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比较研究 1. “创业教育组织支持”对应问卷

NO.1不同院系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含课程)的计划和调整?

NO.2创业课程教师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含课程)的计划和调整? NO.3学校是否允许跨院系选择创业课程?

NO.4为调动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是否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NO.5学校是否有专门学生创业活动交流中心(比如阅览室,计算机室、咖啡厅等等)?

NO.6学生间是否经常通过论坛系列,讨论会或演讲等方式,进行正式(非正式)的沟通交流? NO.7学校是否举办创业计划书大赛?

NO.8学校是否资助学生创业社团组织的活动? NO.9学校是否宣传创业典型? 2.“创业教育支持”问卷结果分析

表6 “创业教育支持”问卷结果

编号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中国得分合计 6 7 10 6 9 10 10 9 10 美国得分合计 7 9 9 4 6 10 8 10 10

由表6可知,中美两国都普遍重视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课余活动,允许学生跨院系选修创业课程。“教师激励”、“交流场所”、“计划书大赛”指标中国表现还好于美国,部分原因是中国处于创业教育发展初期,更需要支持性的激励措施。值得强调的是,在“教师激励”方面,中国高校常采用“增加工时、派发奖金、或颁发荣誉”措施;美国高校除以上措施外,还有“捐赠教席”制度。 (二)“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比较研究 1.“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对应问卷

NO.10学校是否提供创业学学士学位?

NO.11学校是否提供创业学硕士学位(或MBA学位)? NO.12创业课程是否纳入学校学分教育体系?

NO.13学校是否开设“商业计划书”方面的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 NO.14学校是否为本科生开设了多种创业课程(至少5 种)? NO.15学校是否开设研究生层次的各种创业课程?(至少5 种) NO.16学校是否为学生创业者提供高实践性的短训课程? 2.“创业教育学科课程”问卷结果分析

编号 NO.10 中国得分合计 0 美国得分合计 2

表7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问卷结果

NO.11 NO.12 NO.13 NO.14 6 10 10 2 9 10 10 6

NO.15

6 10 NO.16 10 10

由表7可知,反映“创业教育学科课程”的7个指标中,中美两国高校在提供“课程学分”、“研究生课程”、“短训课程”方面表现优秀;但是,美国在提供“创业学学士学位”、“创业学硕士学位”以及“本科生课程”方面优于中国。事实上,美国基本建立起独立的创业学科和学位制度,并针对非商业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发了系列创业课程。[③]在中国,除研究生层次的MBA外,并没有独立的创业学科和学位制度;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比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学》)外,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并没有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三)“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3

1.“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对应问卷

NO.17创业课程主讲师资是否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的学习背景? NO.18创业课程主讲教师是否有创业的背景?

NO.19创业课程主讲教师是否有比较良好的学术研究

NO.20创业课堂是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客座讲师(或创业人士)?

NO.21客座教师(或创业人士)是否有过(或接受过)“做教师”的经历(或培训)? NO.22教学中是否常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NO.23教师是否教授大部分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2.“创业教育课程教学”问卷结果分析

表8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问卷结果

编号 NO.17 NO.18 NO.19 NO.20 NO.21 中国得分合计 6 1 2 10 0 美国得分合计 10 10 10 10 8

NO.22

10 10 NO.23 10 10

由表8可知,反映“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7个指标中,除“客讲授课”和“教学导向”中美高校表现相当外,其余反映“教育师资”的5个指标美国表现均优于中国。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美国基本形成一支“专业、权威、稳定”的教学研究型师资队伍;[④]相反,中国创业教育师资尚未形成团队力量,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学术研究整体落后。[⑤] 三、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依据反映创业教育体系发展水平的44个调查指标,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设计了“高校创业教育调查表”,该调查表包含44个问题,所有问题的答案均为“是”或“否”。统计时,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以“33所KAB中国项目高校”作为研究样本,调查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创业教育组织支持”现状分析 1.“创业教育组织支持”对应问卷

NO.1学校是否有专设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比如创业教育委员会等)?

NO.2不同院系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含课程)的计划和调整?

NO.3创业课程教师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含课程)的计划和调整? NO.4学校是否允许跨院系选择创业课程?

NO.5为调动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是否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倍加工作量,高薪水,颁发奖励等)?

NO.6学校是否有专门学生创业活动交流中心(比如阅览室,计算机室、咖啡厅等等)?

NO.7学生间是否经常通过论坛系列,讨论会或演讲等方式,进行正式(非正式)的沟通交流? NO.8学校是否举办创业计划书大赛?

NO.9学校是否资助学生创业社团组织的活动? NO.10学校是否宣传创业典型? 2.“创业教育组织支持”问卷结果

表6 创业教育支持问卷结果

编号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得分合计 17 15 19 30 10 16 30 百分制得分 52 45 58 91 30 48 91

等级 不及格 不及格 不及格 优 不及格 不及格 优

NO.8

28 85 良 NO.9 27 82 良 NO.10 28 85 良

注:(1)等级说明。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 (2)“问卷得分统计方法及等级说明”下表相同。

由表6可知,反应“创业教育支持”的10个指标中,“选课制度”、“创业交流”等级“优秀”;“计划书大赛”、“社团活动”、“典型宣传”等级“良好”;“专职管理机构”、“院系参与”、“师资参与”、“教师激励”、“交流场所”等级“不及格”。 3.小结

4

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专职机构的组织领导、不同院系、课程教师的协同参与、教学的制度激励,以及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课余活动。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普遍重视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课余活动,允许学生跨院系选修创业课程;但缺乏“组织领导”、“主体参与”和“制度激励”方面的支持。 (二)“创业教育学科课程”现状分析 1.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对应问卷

NO.11学校是否提供创业学学士学位(或MBA学位)?

NO.12学校是否提供创业的结业证书(不包括KAB项目结业证书)? NO.13创业课程是否纳入学校学分教育体系?

NO.14学校是否开设“商业计划书”方面的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 NO.15学校是否为本科生开设了多种创业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 NO.16学校是否开设研究生层次的各种创业课程?

NO.17学校是否为学生创业者提供高实践性的短训课程? 2.“创业教育学科课程”问卷结果

表7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问卷结果

编号 NO.11 NO.12 NO.13 NO.14 NO.15 得分合计 5 7 32 27 22 百分制得分 15 21 97 82 67

等级 不及格 不及格 优 良好 及格

NO.16

14 42 不及格 NO.17 16 48 不及格

由表7可知,反应“创业教育学科课程”的7个指标中,“课程学分”等级“优秀”;“基础课程”等级“良好”;“本科生课程”等级及格;“独立学科”、“准学科”、“研究生课程”、“短训课程”等级“不及格”。 3.小结

学科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调查结果表明,创业学科除研究生层次的MBA外,并没有本科生层次的创业学科;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比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学》)外,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三)“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对应问卷

NO.18学校是否有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至少2名)?

NO.19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是否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的学习背景? NO.20大多数师资是否接受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 NO.21一些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是否有创业的背景?

NO.22创业课堂是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客座讲师(或创业人士)?

NO.23客座教师(或创业人士)是否有过(或接受过)“做教师”的经历(或培训)? NO.24教学中是否常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NO.25教师能否娴熟恰当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NO.26教师是否教授大部分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NO.27教师对教学方法是否有比较良好的同行交流? NO.28教学中是否小班授课(不超过35人)?

NO.29创业课教室是否可设置成“U”形,便于教学互动? 2.“创业教育课程教学”问卷结果

表8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问卷结果

NO. NO. NO. NO. 18 19[①] 20 21

得分合计 33 16 28 6 百分制分数 100 47 85 18

等级 优 不及格 良 不及格

编号 NO. NO. NO.

22 23 24 31 17 32 94 52 97 优 不及格 优 NO. 25 32 97 优 NO. 26 33 100 优 NO. 27 31 94 优 NO. 28 31 94 优 NO. 29 30 91 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v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