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渔船的性能和发展情况的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13 17: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日两国渔船的性能和发展情况的比较研究

邱天霞 焦志刚 宋协法 高清廉 (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66003)

摘 要

本文是在对两国渔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的基拙上,时比了两国渔船在性能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日本渔船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渔船近期发展的方向。

日本渔韶改为节能型后,两国渔船的船型相近,其稳定与适航性指标亦相差不大。日本渔船的装备优于中国的渔船,平均单船功率为46.5kw/艘,中国的平均单船功率为23.03kw/艘。日本渔船的助渔设备、机电设备、制冷设备均较先进,主机推进系统多采用可变螺距螺旋浆或多级减速,中国渔船的推进方式多为定距装,现在正推广多级减速装置。 日本渔船业的发展趋势为:控制规模,提高性能,确保安全,改善适居性。

我国渔船的发展方向是:减少渔船的数量,适度发展外海和远洋作业渔船,改善渔船装备,改造小型渔船,大力发展FRP渔船。

关键词: 渔船 性能 装备 比较 中国 日本

中图分类号:S972.7: U674.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日两国渔船业发展简况

中日两国都有一个庞大的渔业船队。远在1950年日木的渔船总数曾达到47万艘,近十年来,其总数逐步下降,1996年下降到37.8万艘,其中5总吨以下者为32.1万艘图1)。

(如

中国渔船总数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一直保持40万艘至45万艘左右且以小型木质渔

船为主。八十年代起,渔船总数迅猛发展,由1980年的44万艘发展到1997年的97万多船,而且近几年呈继续增长趋势

(如图1)。

日本渔船中主要是海洋渔船,淡水渔船很少,五十年代不足5万艘,现在仅有1万多艘

(如

图2)。日本的机动渔船自

五十年代起一直逐步发展,于1980年达到41万艘,其中海洋机动渔船占40万艘。近十年来呈下降的趋势,到1996年下降到35万多艘。日本的非机动渔船自五十年代始逐年减少,由1950年的35万艘减少到1996年的1.3万艘

(如图2)。

中国的渔船中海洋渔船呈稳步发展的趋势,由1980年的15万艘发展到1997年的31多万艘(如图3);淡水渔船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近十年来增势迅猛,由1980年的22万艘增加到1997年的 65多万艘(如图3)。中国的机动渔船在1980年仅有5万多艘,到1997年已达45万多艘,其中15KW以下者占72%。我国的非机动渔船数量较大,1950年为23万艘,1955年达到44万艘,六十年代至70年代一直在40万艘上下浮动,到1997年为51多万艘,其中海洋非机动渔船仅占3万多艘 (如图3 )。

日木渔船中钢质渔船仍占主导地位,大中型渔船都为钢质;木质渔船已基本被FRP渔船所取代,木质渔船由1971年的26万多艘降到1996年的3万多艘;而FRP渔船则由1976

年的9.23万艘发展到1996年的3.15万艘,其总功率已达96.8万kW(如表1,图4)。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研制FRP渔船

,有望在九十年代推广。

二、两国渔船性能比较

1.船型 日本原来的渔船比较肥胖,近年来改用节能型渔船,使其船型向窄瘦型转化中国渔船的船型一直较窄瘦,船型系数较小

近年来,为改善其适航性,舯剖

(如表2,表

系数和水线面系数有所增大。两国渔船的稳性和适航性指标相差不大3 )。

2. 动力装置 日本渔船多采用可变螺距螺旋浆或多级变速装置。中国渔船长期采用定螺距螺旋浆,为提高其推进效率,从七十年代起,开始采用导管螺旋浆管壁的剥蚀,曾研制了一种自动吸气式防蚀装置

为克服导

取得了较大的效果。近几年来,中

国渔船推广了多级变速装置。

3. 助渔助航设备 日本渔船的助渔助航设备较全,捕鱼设备数量多,体积小,功率大。大多数渔船上都有网位仪,多台探鱼仪,有短波,中短波通讯设备。100吨以上渔船上都装有制冷设备。外海和远洋渔船上有海水淡化装置。

我国渔船上的导航、助渔设备也有较大改进。GPS已在渔船上普及,外海和远洋渔船上都装有制冷设备。但与日本渔船相比,机械化程度尚低,助渔设备较差。

4. 主尺度测算 根据中日两国渔船的计算系统图,假定用同一个排水量(△r=300总 吨),测算两国渔船的诸要素,由所得数据(如表4)可知:中国渔船的主尺寸度大于日本渔船的主尺度,但船型系数小于日本渔船的值。日本渔船的功率大大超过中国渔船的功率,其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v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