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中常见错别字及语法、标点

更新时间:2023-12-13 17: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文处理中常见错别字及语法、

标点符号误用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

(2002年3月31日试行) 注:1.后面的词语是错别字

2.红色词语为公文写作中出错较多的词语

按语-案语、辈分-辈份、本分-本份、编者按-编者案、标志-标识、秉承-禀承、参与-参预、徜徉-倘佯、车厢-车箱、成分-成份、出谋划策-出谋画策、瓷器-磁器、赐予-赐与、搭档-搭当、搭挡、担心-耽心、担忧-耽忧、耽搁-担搁、凋零-雕零、订单-定单、订婚-定婚、订货-定货、订阅-定阅、端午-端五、发人深省-发人深醒、分量-份量、分内-份内、丰富多彩-丰富多采、干预-干与、告诫-告戒、股份-股分、关联-关连、轰动-哄

动、弘扬-宏扬、纪念-记念、寄予-寄与、嘉宾-佳宾、简练-简炼、精彩-精采、就座-就坐、刻画-刻划、连贯-联贯、连接-联接、联翩-连翩、录像-录象、录相、模拟-摹拟、谋划-谋画、内讧-内哄、纽扣-钮扣、披星戴月-披星带月、漂泊-飘泊、凭空-平空、牵连-牵联、 热衷-热中、人才-人材、入座-入坐、杀一儆百-杀一警百、神采-神彩、图像-图象、推诿-推委、乌七八糟-污七八糟、毋庸-无庸、稀奇-希奇、相貌-像貌、小题大做-小题大作、信口开河-信口开合、义无反顾-义无返顾、与会-预会、缘故-原故、再接再厉-再接再砺、辗转-展转、账本-帐本、直截了当-直接了当、指手画脚-指手划脚、装潢-装璜、姿势-姿式、佐证-左证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

(2005年6月1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委员会发布)

现将常见的词语、词组和成语中一些较难界定的别字择要列举如下(括号里的字是错的):(部分)

注:红色词语为公文写作中出错较多的词语

安(按)装,酒吧(巴),明辨(辩)是非,辨(辩)析,针砭(贬)时弊(zhēn biān边 shí bì),治标(表)不治本,

濒(频)临,赌博(赙),脉搏(博、膊),按部(步)就班,战略部(布)署,兴高采(彩)烈,璀璨(灿),检察(查)院,察(查)言观色,惊诧(咤),一刹(霎)那,万古长(常)青,相形见绌(拙),川(穿)流不息,串(窜)门,吹毛求疵(次),虎视眈眈(耽),担(耽)心,耽(担)误,殚(惮)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真谛(缔)zhēn dì,大名鼎鼎(顶),装订(钉)书籍,度(渡)假村,举一反(返)三,成绩斐(蜚)然(chéng jì fěi rán),省份(分),年份(分),股份(分),水分(份),分(份)量,名分(份),分(份)内,分(份)外,辈分(份),竹竿(杆),麦秆(杆),诡(鬼)计多端,震撼(振憾),引吭(亢)高歌yǐn háng gāo gē,随声附和(合),内讧(哄),变幻(换)莫测,《黄(皇)帝内经》,彗(慧)星,融会(汇)贯通,候(后)补委员,不假(加)思索,汗流浃(夹)背,佼佼(姣)者,挖墙脚(角),尽(仅)管,不胫(径)而走,抉(决)择,诀(决)别,中肯(恳),再接再厉(励),寥寥(廖)无几,鳞(麟)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流(留)芳百世,螺(罗)丝钉,贸(冒)然,甜言蜜(密)语,弥(迷)天大谎,墨(默)守成规,唯唯诺诺(喏),呕(沤)心沥血,抨(评)击pēngjī,平(凭)添,大器(气)晚成,山清(青)水秀,屈(曲)指可数,威慑(摄),革命圣(胜)地,旅游胜(圣)地,各行其是(事),招工启事(示),神气十(实)足,追溯(朔),鞭挞(鞑)biān tà,

煤炭(碳),提(题)纲,铤(挺)而走验,走投(头)无路,高品位(味),任人唯(为)贤,趋之若鹜(骛)qū zhī ruò

,安详(祥),销(消)声匿迹,通宵(霄)达旦tōng xiāo dá dàn,

别出心(新)裁,锦绣(秀)河山,栩栩(诩)如生,寒暄(喧),主旋(弦)律,徇(循)私,赝(膺)品

yànpǐn,神

采奕奕(弈);优(忧)柔寡断,给予(于)jǐ yǔ,予(于)以表扬,左右逢源(圆)、世外桃源(园),雍容(荣)华贵,膨胀(涨),欠账(帐),缜(慎)密

zhěn mì

,旁征(证)博

引,养殖(植)业,学以致(至)用,文绉绉(诌),编纂(篡)。校对jiào duì

四 语 法

第十九条 图书中常见的语法差错,主要表现为病句。所谓病句,就是违反语法规范、违背逻辑事理、不合本民族语言习惯的语句。病句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词性误用,数量表达混乱,指代不明,虚词使用不当,搭配不当,不合事理,等等。

第二十条 病句的第一种类型是词性误用。例如: 1.作家田雨林义务为员工讲座。(?讲座?是名词,应改为动词?讲课?。)

2.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耻辱?是名词,应改为动词?污辱?。)

3.他由于顶不住压迫而丧失了原则。(?压迫?是动词,应改为名词?压力?。)

第二十一条 病句的第二种类型是数量表达混乱。例如:

1.三名重伤的战士们在接受手术。(?战士?前面有了数量词?三名?,后面就不能有?们?。)

2.去年,有13个海岛人均收入超过千元以上。(?超过??后面应该是确定的数,而?千元以上?是不确定的。) 3.由于化疗药物反应,朱鹏的白血球指数比正常值少三倍。(表示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本句可以改为?只是正常值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二条 病句的第三种类型是指代不明。例如: 1.张总经理和李总工程师正在讨论一个技术改造项目,他同意他的看法。(两个?他?,不知道哪个是指张总经理,哪个是指李总工程师。)

2.外电报道:深圳一动物园有人向游客出售活鸡,让他们抛给老虎和狮子活活吃掉。他们呼吁?制止这种残忍的活动?。(两个?他们?指代不同。应把第一个?他们?改为?游客?,或把第二个?他们?改为?有关人士?。) 3.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决不能采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

办法。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不利的。(?这?指代的是前面的句子。结果句子的意思和作者要表达的正好相反。可以把?这?改为?体罚或变相体罚?。)

第二十三条 病句的第四种类型是虚词使用不当。例如:

1.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组织人员昼夜观察,对大熊猫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记录下来。(?对?要改为?把?。)

2.现场嘉宾和观众对他的机智和幽默报以了会心的掌声。(?以?是介词,后面不能有助词?了?。)

第二十四条 病句的第五种类型是搭配不当。例如: 1.目前我国城市分布很不均匀,东部沿海一带有城市275座,而西部地区城市数量较少,这不利于减少东西部差距。(?减少?和?差距?不搭配。可以把?减少?改为?缩小?。)

2.在香山老人的传说里,曹雪芹的足迹走扁了香山。(?足迹?和?走遍?不搭配。可以把?走遍?改为?遍布?。)

3.他们说服了老师的劝阻。(?说服?和?劝助?不搭配。可以改为?说服了进行劝阻的老师?。)

第二十五条 病句的第六种类型是不合事理。例如: 1.国庆节快到了,为了迎接祖国45周岁,我单位准备举办大型文艺晚会。(?祖国?应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2.到了海边,小林张开嘴巴,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

气、海水和阳光。(后半句应改为?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海水和阳光。?)

3.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生产事故。这次的事故一定是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违反操作规程是造成生产事故的一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其他意外事故的可能性。末句中?一定是?应改为?可能是?。)

五 标点符号

第二十六条 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是判别标点符号正误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是句末点号,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而不能用在句子的里面。句号的误用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是句子而不句断。常见一段文字一逗到底。例如: 已经25岁了,我终于成为专业歌剧演员,遗憾的是,没唱几年歌剧,领导却让我改唱评剧,由于唱法路子不对而毁了嗓子,终于被迫离开我喜爱的舞台。(这一段文字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演员?和?评剧?后的标点应改为句号。

(二)不是句子而用了句号。常见把一个句子拆成几个句子。例如:

1.电视短剧《荷花》通过一个卖扇子的小女孩同小偷勇敢斗争的故事。表现了小女孩的纯洁、善良、勇敢的性格。

反映了小女孩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这是一个单句,句子中间的两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2.产生经费紧张的原因,一个是实在缺得多。另一个是在经费使用效率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复句,句中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第二十八条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逗号的误用有五种情形。

(一)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顿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如:

笑声,歌声,嬉闹声,响彻了山谷。(前二个逗号应改为顿号(、),第三个逗号应删。)

(二)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应当用分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如: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要靠理论来指导。(?来源于实践?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三)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应当用冒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如:

我一面按照他的指示挖战壕,一面想,总司令身经百战,这一仗一定会打胜的。(?一面想?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四)不该停顿的地方用了逗号。例如:

总之,这部文集,触及了当代一系列重大的学术问题,

相信有心的读者,会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文集?和?读者?后面的逗号应删。)

(五)该停顿的地方没用逗号。例如:

我在武汉听了毛委员演说三个月之后又在郑州听到谭延对湖南农民运动的恶毒攻击……(?演说?、?之后?后面都应加逗号。)

第二十九条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判别分号用法正误,要掌握三个原则:(1)从层次上看,句号>分号>逗号>顿号;(2)分号不用在普通单句中;(3)分号一般用在并列复句里,被分号隔开的各分句中,至少应当有一组内部有逗号。分号的误用主要有四种情形。 (一)并列词语间误用分号。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要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

《茶馆》中人物的对话;《红旗谱》中环境的点染;《创业史》里的铺叙议论,都十分富有特色。(并列短语作主语,短语内的两个分号均应改为逗号。)

(二)非并列关系的单重复句内分句间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可以使用分号,为的是分清分句间的结构关系。单重复句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不能使用分号。例如:

去年12月13日,在河北省香河县公安局的配合下,通州区公安局玻获了盗窃高压电线路铁塔塔材的案件;抓获犯

罪分子二十余人。(句内分号应改为逗号。)

(三)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间误用了分号。分句间用不用分号,要看并列分句是不是在第一层上,不在第一层上就不能用分号。例如:

对于一切犯错误的同志,要历史地全面地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不要一犯错误就全盘否定;也不要纠缠历史上发生过而已经查清的问题。(第一层分界在?功过是非?的后面。?不要?与?也不要……?之间不能用分号。)

(四)应该用句号断开的两个独立的句子间误用分号。例如;

这样的豪言壮语,究竟出自谁人之口呢?不是别人,正是林彪;它是赤裸裸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林彪?后面的分号应改为句号,因为前后是两个独立的句子。) 第三十条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用顿号隔开的并列词语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并列词语间的停顿,也可以用逗号。停顿较长时用逗号,停顿较短时用顿号,难以分清长短时,一般用顿号。顿号的误用主要有六种情形。

(一)非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例如:

入冬以来,丰台公安分局先后共查获非法制造、贩运、禁放烟花爆竹的治安案件八起。

(?非法制造?、?贩运?、是并列词语,?禁放烟花爆竹?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v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