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更新时间:2023-10-02 23: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摘要: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打破了封建神学,促进了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分类研究,自然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推动着哲学的前进,其中,经典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科学基础。从唯物史观讲,机械唯物主义与当时的生产力相符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 文章回顾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对自然科学的影响,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合理性 局限性 唯物史观 1 引言

人类在其生活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在探索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关于自然界的总体看法。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古代的朴素形态转变成为机械的形态。 到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1]。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17世纪下半期,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应用当时发达的力学成就,贯彻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对神学自然观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他们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肯定物质自身能够运动并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但却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按照这种决定论,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因果链条,原因和结果具有严格确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联系,认为所见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拉普拉斯决定论。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并未从必然性中得到说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纯粹偶然的产物。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

在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进步意义,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符合当时的认识水平,并极大的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下半期,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

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2]经典力学的伟大成就,使得人们片面地把力学规律看作是自然界唯一的最普遍的规律,并企图以此去解释整个自然界,这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2)从事物发展的角度考虑,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30至50年代,有好几位科学家(如德国青年医生迈尔、英国业余科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等),从蒸汽机效率的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等不同的侧面独立的发现、确定和完善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个定律揭示了热、机械、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达到了物理科学的第二次大综合。不仅如此,这个定律的确定,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彼此割裂的机械的观点,消除了人们对“世外造物主的最后记忆”,从而使得自然界中整个运动的统一的观点,“不再是一个哲学的论断,而是自然科学的事实了。”[4]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某些领域仍旧适用。

机械自然观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特别是没有退出自然科学研究的历史舞台。二十世纪以来, 量子力学的诞生使得这一学科成为一种基本方法而被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去[4]。产生了量子化学, 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学科。 机械自然观的现代形态的基本特征是还原论,其内在方面包含着五个方面的还原。第一,用量说明质即量转化为质, 质归结为量;第二,用低层次运动形式阐发高层次运动形式, 把高层次的现象和变化归结为低层次运动的变化;第三,用部分、要素说明整体和结构, 把整体归结为部分;第四,把复杂性归结为简单性的集合;第五,把偶然性归结为必然性。这五个方面的还原都包含着一定意义的辩证法思想[5]。 3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其自身局限性,其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其二,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牛顿把宇宙描述成为以各种自然力为联结点,完全作着机械运动,具有机械结构的宇宙图景。他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现象,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是一副非常死板的没有质的多样性的简单而片面的世界图景。牛顿把—切自然现象用“力”来联结,并且用力学原理来论证整个自然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机械决定论,即认为整个白然界是由机械决定购因果必然链条所构成的。 牛顿以具有机械性的、惰性的、被动的点或粒子作为宇宙机械运动的出发点,承认作为物质及运动的根本条件的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提出了不依赖于物质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在牛顿看来,空间就象一个空无—切的大箱子,时间就象—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空间不动地存在着,时间也均匀的、不变的流逝着。这样,时间空间就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

当时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用力学规律来解释形形色色的各种现象。霍布斯思想的机械性便具有典型的意义。他认为,运动就是不断地放弃一个位置又取得另一个位置的机械运动,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器,人体不过是精妙的小机器,心脏好比发条,神经好比游丝,关节好比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使机械唯物主义只能从事物的外部寻找运动的源泉因为机械运动的特点是必须有外力推动, 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把一切质的差异都归结为量的差异, 把量绝对化、抽象化, 必然使它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否定质变区别

于量变的规定性, 从而把全部事物看作仅是形状、排列、位置不同的同质的东西, 否认了事物之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可见, 这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均衡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4 结论

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它作为历史上相继的自然观形态的一种形态或一种阶段,不仅自身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化, 在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而且对于西方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生、发展, 甚至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总体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均衡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但却有自己的部分合理性,需要我们在批判的基础上合理的吸收其精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6x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