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第一张饼-终稿

更新时间:2023-06-02 01: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信托,金融,监管,业务方向

2015年的第一张饼

仅限堂食,谢绝外带!

一直以来,过完阳历年,就可以盼着小年、大年了。可今年无端闰了个月,这个等待的周期就显得特别的臭长了,再加之无事可做、不知何事可做的焦虑,更增加了春节的距离感。本想等下一场痛快的大雪,天地空明,神清气爽的再干了这碗心灵鸡血,看雪景,吃灌饼,风花雪月,好不逍遥!可这第一场雪唧唧歪歪的就是下不来,寡人心焦啊。于是,这2015年的第一张饼,就比往年来的早了一些些……

莫道不萧条,一地鸡毛,人比灌饼薄……

一、2015年信托四件事

最近也没什么新鲜事可说,没什么具体业务可做,就先务务虚吧!

1、新的净资本考核。2014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新规一旦出台,预期很多信托公司就该牙疼了,而且,在新的监管评级中,信托公司净资本评分占比较大,这直接可能影响到之后开展新业务范围的划定,于是,大家纷纷开始增资,平仓,对新业务也不敢放开手脚的大干快上(有市场的原因)。在2014信托业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发言强调八大责任中的机构责任时就表示,评级指标要科学,一般应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实力指标,实力首先是资本,一个只有10亿元资本的公司,当然不能与拥有100亿元资本的公司一样做业务。做生意讲究将本求利,无本只能是套利,能让你空手套白狼吗?资本大就是财气,就是底气,有底气就可以胆子大一点,可以多做点事儿。

哥书读得少,不懂什么高深的监管理论,但哥觉得这不就是监管银行的那一套吗?那么问题来了,说好的信托财产独立性呢?信托财产不是我受托人对你受益人的负债啊?你说一个信托公司,有点资本门槛是正常的,公司法不要求最低注册资本了,也不能让你拿个买彩票的钱就开一家信托公司吧,但不能完全把净资本当成限制我业务规模的标准啊!衡量一家信托公司的标准有很多,什么资本实力,合规、风险、社会责任等等等等,但净资本绝对是最简单粗暴,最没技术含量的,要看这个的话,最保险的就是你要做100亿业务,你就拿100亿杵那,那最安全,你考察我的净资本是要让我继续在刚兑这条不归路上狂奔下去吗?要

2015,信托,金融,监管,业务方向

真出了系统风险、区域风险,就把净资本再提高个几倍也是赔不起的啊。现在我把钱杵那了你还这不让干那不让干,固有业务各种限制的,那……算了,不说了,下一话题。

2、听说要出台《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尽职指引》,听说而已,木有亲见。毕竟信托法里面关于受托人尽责的规定太原则性了,哥对此是举三只手赞成的,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行业健康发展乃至打破刚性兑付都是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技术支持的,有了尽职指引,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才有了界定责任的标准和边界,别再买方卖方自说自话,胡搅蛮缠了,咱以后就好好讲道理,好好一起玩耍。

3、《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银监发[2014]50号),这个文已发了,基金管理公司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成立了,我就直接引条文了:

第十四条 保障基金现行认购执行下列统一标准,条件成熟后再依据信托公司风险状况实行差别认购标准:

(一)信托公司按净资产余额的1%认购,每年4月底前以上年度末的净资产余额为基数动态调整;

(二)资金信托按新发行金额的1%认购,其中:属于购买标准化产品的投资性资金信托的,由信托公司认购;属于融资性资金信托的,由融资者认购。在每个资金信托产品发行结束时,缴入信托公司基金专户,由信托公司按季向保障基金公司集中划缴;

(三)新设立的财产信托按信托公司收取报酬的5%计算,由信托公司认购。 第十九条 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障基金公司可以使用保障基金:

(一)信托公司因资不抵债,在实施恢复与处臵计划后,仍需重组的;

(二)信托公司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并进行重整的;

(三)信托公司因违法违规经营,被责令关闭、撤销的;

(四)信托公司因临时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

(五)需要使用保障基金的其他情形。

肿么样?好玩吗?此时此刻,你想过你老东家的感受吗?想过这会给你的业务开展打带来多少额外的成本吗?这成本肯定几经辗转反侧的又下嫁给项目方了,信托本来就被人诟病高成本,你这不是进一步毁我清誉吗?跟人一样,这企业也有个生老病死的,市场的东西交给市场去处理就行了,丫不行了就让丫自生

2015,信托,金融,监管,业务方向

自灭算了,咱不是有破产制度吗?破产是市场经济机体自愈功能,是最重要的基本制度,银行大而不能到,你信托还少而不能倒啊?有那钱整个受托人责任险或者产品险啥的不好吗?这边厢你还捧着一法三规,死守着那六、七十张愈发不值钱的信托牌照,敝帚自珍;那边厢虽无传说中的信托业法,但“信托业”早就搞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风生水起,鸾凤和鸣,鸡犬升天了,害怕信托不够用啊,再发牌照就是了,怕有人又拿信托牌照胡来,提高准入标准就是了,现在整得自己玩不好,出去跟人玩还各种歧视(连IPO都不带你),什么时候您也发发大招,恶心恶心他们,也为功能监管的推进出出力啊。

4、《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2014版,这个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评级分类跟业务范围挂钩了,一张牌照包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具体的评级标准就不讨论了,哥只是说这个思路是好的,点个赞,你不能拿个牌子就万能的了,你有多大能量就干多大的事,没那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儿,这样对行业的发展也有好处,优胜劣汰,跟很多竞技项目一样,也分个级别,大家分开层次竞争,免得挤成一团,贴面赤身肉搏,个个吃相整得都挺难看,竞争惨烈又无序。

二、关于刚兑非刚兑

虽然说了好多次,但这个问题今儿个必须好好掰扯掰扯了。

要说刚性兑付这个牛逼闪闪,狗扯羊皮的行业潜规则到底是如何横空出世的,且听小子从头曰来:一是政策层面,监管部门考虑的是管理成本,社会成本,我不去给你断官司,搞出兑付风险,演变成群体事件,社会影响不好了,我就停你业务;二是商业层面,信托公司要考虑想不兑付带来的声誉风险,一个项目砸了,你的产品再发就难了,成本也要高了,这个对很多信托公司是无法接受的,市场好的时候,这单亏了,分分钟从别的地方就赚回来了;三是技术层面,受托人责任无边界,没个判断标准,也闹不清自己到底尽责没尽责,分不清产品风险还是机构责任,投资者一哭诉,监管部门一瞪眼,那自然就都是你的责任了。这玩意也不单信托有,债市不也那样吗?

说完背景,再说影响,这玩意可真真是个纸枷锁啊,信托公司被整得真是很无奈啊,这俨然成了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对行业的发展是致命的。但你干这玩意就绕不过去,现在大伙已经较劲脑汁的把信托业务分为刚性兑付业务和非刚性兑付业务了,这个当然没什么统一标准,但简单说来,就是融资类固定收益的就

2015,信托,金融,监管,业务方向

是刚兑,投资类浮动收益的就是非刚兑,根据《关于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设有预期收益率是融资类信托业务的主要特征”,投资和融资需要占的净资本自然也是不同的。我只能说,信托民工真的是被逼急了啊,区分这玩意真的有意义吗?刚性兑付本来就是个伪命题,伪命题下面再区分子命题自然是徒劳的,技术上也是不可行的!信托既然定位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难道不需要算预期收益吗?我就跟你说不知道能赚多少钱,你会把钱给我吗?估计100块也不会给吧!或者说投资类项目就不用算未来预计能实现多少收益了吗?无非就是一个数,还是两个数中间加个波浪符的区别吗,写预期有问题吗?说了是“预期”啊(就是对未来的估计啊,不知道可以问万能的百度啊!),谁说一定能实现了?世界这么寸,预期你也信?信托合同可都是用黑体突出显示着“年化预期收益率仅为受托人对受益人预期可取得的信托收益的测算,并不构成受托人对受益人在信托计划项下的投资收益的任何形式的承诺或者保证”,那可是黑体啊,黑得都赶上盲文了,用手都能摸出来了。你现在推介写个非刚兑,就非刚兑了?那信托合同啥时候又写过刚兑了?那是违法的啊(参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一款)!各种风险提示了,录音录像了就能非刚兑了?我看未必,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安慰罢了。监管不松口,你敢不讲政治,不顾大局?

我只想说,刚兑跟投资还是融资没半毛钱关系,有无明确的退出方式和价格也不是刚兑的判断标准。债权就一定能实现吗?债务人就一定按约定还本付息吗?你以为是共产主义啊!受托人根据利率写个预期收益就是承诺收益了,就要刚兑了?只要我受托人尽责了,那就是产品风险了,这跟股权投资没什么区别啊!信托财产是独立的,这风险还能侧漏给受托人?要是这样的逻辑的话,只能逆向激励受托人把所有的项目的保障措施,增信措施全剃掉(比如PE,本该对赌的,怕投资人误认为有固定收益,再进一步误认为刚兑,就不要了?这不头痛医脚吗?),钱扔出去就不管了,爱咋咋地,可有些事就是要以受托人名义干啊,本来是受托人帮受益人从外部争取到的产品权利,怎么转眼间就变成受托人的义务了?信托法说受托人要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何为有效?就是要实现“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不作为是更大的恶,如果真的需要不作为去避免刚兑,那真是太滑稽了。

2015,信托,金融,监管,业务方向

最遗憾的是,我们因为刚兑而一再错失了投资者教育的机会,而成熟的投资者(特别是风险意识)是成熟的市场必不可少的元素。现在是一闹事就刚兑,拿谁TMD还看合同,谁TMD的还管风险?现在这种诡异的局面不能就说是为了维稳而增加给企业的成本,但这是不健康也是不持续的,成本事小,关键是我们错失了投资者教育的机会,行业健康发展的契机,这个成本才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要破解刚兑的怪圈也简单,一是法律上明确尽责的边界,二是合同有明确权利义务风险承担的约定,三是推介行为的规范,我是赞成录音录像的,丑话说在前面的好,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监管部门能放开。

说了这么多,确实有点乱,哥脑子乱,这个话题也乱,算是讲不清楚了。来,小今子,快别喝你那点方便面汤了,你TMD来给哥TMD讲讲到底TMD什么业务叫TMD刚性兑付业务,TMD什么业务又叫TMD非刚性兑付业务?

擦,算你小子跑得快。哎呀尼玛,这汤还TM挺好喝!

三、去牌照与专业化(开始画了)

由于以上种种吧,净资本啊,缴保障基金啊,刚性兑付啊,现在开始都讲究去牌照化了。信托这块牌子现在是对外贬值,对内升值了。没办法,外面有太多和你干一样事又不受一样监管的机构了,你的股东又受制于监管不断的砸钱,砸了钱总是要回报的。但说实话,什么是牌照?牌照的内涵又是什么?无非就是品牌,声誉,这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广义的牌照你是去不掉的,有形的牌照去不去已然木所谓了,关键是你要建立起你自己的无形牌照,这就得老调重弹了,要练内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财富管理,你手里都要有资产,才能给人配臵,不是过去有个足值抵质押(主要是房地产)物,有个政府承诺函就行了,是真的要有资产研判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不专业能行吗?客户会信你吗?现在是去掉牌照,亮肌肉的时候了,一身肥肉只能说明你过去是个暴发户,不见得就能带来观众对你的信任,去牌照有什么可怕的,等练好了肌肉,兄弟们一起脱就是了!去了有形牌照,你得更珍惜你无形的牌照,想打一枪换个地方骗钱也没那么容易的,这个圈子很小很八卦的,你把自己搞臭了,走到哪都是会有人闻到的。行业现在这种情势,很多人要不是像哥一样又没肥肉又没肌肉,估计早就摔门而去了!你看,哥这种非专业人士都这么强调专业能力了,那事情自然是很严重了,且练且珍惜吧。

2015,信托,金融,监管,业务方向

四、契约精神

全世界都需要契约精神(宇宙中心除外),特别是市场经济。买了房,房子降价就砸售楼处,产品亏了就拉横幅,买的时候不看合同,出了事还不看合同,就是个闹,那不就是耍流氓吗?哥觉得这些年,咱们的证券市场最然搞成了一朵奇葩,但却真的培养出了一批相对成熟的投资者,这个成熟不是说投资理念、投资技术,而是说这种风险自担的意识,赔了就赔了,顶多就是吐吐槽,骂骂娘,少有闹事的。信托进军资本市场,业务上有多大前景不敢说,至少可以引入一部分上述的成熟投资者,以先进带后进,给那些抱着刚兑不放的投资者们上上课,教育教育!

五、团队&情怀

整一句陈词滥调,那就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哥不是搞政治的,因此不敢苟同,哥窃以为,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利益。没有利益是靠不住的,但只有利益也是靠不住的,利益之外,还是得讲点情怀的,搞事业,讲点情怀才有未来。平台易得,团队难求,好的团队氛围,好的团队合作方式,都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凑齐一帮臭味相投的小伙伴,一起鸡血沸腾、基情四射的干点事也挺不容易的。不说了,喝酒,吃菜,谈情怀!

有心吐槽,无力画饼!罢了,希望下次出来叨逼叨,能够不再画饼,而是和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g9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