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更新时间:2024-05-07 21: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绪论

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 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第5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 第6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 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

1

2

5----24

25----32 32----46 47----53 54----58

59----64

65----78

79----84

绪论

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 ◆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教学过程:

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

(三)农业的基础产业

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 (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

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Ⅱ、植物生产的特点

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

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

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主要研

2

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

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

(四)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了显著的季节性、有序性和周期性。 (五)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生产依赖于大自然的周期变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季节的强烈影响。 (六)严格的地域性

地区不同,其纬度、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不同,其社会经济、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等也有差异,从而构成了植物生产的地域性。 Ⅲ、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一)光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光在植物生产中的重要性体现在:直接作用是对植物形态器官建成;间接作用是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二)温度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在植物生产中,温度的昼夜和季节性变化影响植物的干物质积累甚至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完成。

(三)水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都必须在细胞含有水分的状况下才能发生。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往往超过了任何其他因素。

(四)土壤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使植物能“吃得饱(养料供应充足)”、“喝得足(水分充足供应)”、“住得好(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站得稳(根系伸展开、机械支撑牢固)。

(五)肥料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在植物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肥料不仅可以促进植物整株生长,也可促进植株某一部位生长;肥料还在改善植物的商业品质、营养品质和观赏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Ⅳ、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3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种植专业通用必修课程新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整体地把握教材内容

(二)注意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因此,对本课程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将所学的理论与农业生产的实践紧密结合。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1. 简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与其他物质生产相比,植物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3. 简述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4. 如何才能学好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

4

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概念、类型、构造以及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根、茎、叶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减数分裂的特点,花的构造、开花、传粉、受精作用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了解: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根、茎、叶的功能与变态。

◆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简易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会用显微镜对植物细胞、器官进行观察。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减数分裂的概念及意义; ◆植物组织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第1-2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Ⅰ、植物细胞的概念

自然界的生物有机体,除了病毒和类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细胞(Cell)。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 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有细胞结构,但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具有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5

Ⅱ、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植物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球形或近球形、长筒状、长纺锤形、长柱形、星形等不规则形状。细胞形状的多样性,反映了细胞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植物细胞的大小差异悬殊。最小的支原体细胞直径为0.1μm;绝大多数的细胞体积都很小。

Ⅲ、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等4种,约占全重的90%;其次有少量硫、磷、钠、钙、钾、氯、镁、铁等,约占全重的9%;此外还有极微量的元素,如钡、硅、矾、锰、钴、铜、锌、钼等。

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是水,此外还有CO2和O2等气体、无机盐以及许多离子态的元素等。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和极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Ⅳ、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其中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总称为原生质体。

(一)细胞壁

1.细胞壁的结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细胞壁结构大体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2.细胞壁的变化次生壁常因有其他物质填入,使细胞壁的性质发生角质化、木栓化、木质化、矿质化,以适应一定的生理机能。

3.细胞壁特殊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由于纹孔和胞间连丝的存在,细胞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将各个细胞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4.细胞壁的功能:保护原生质体,减少蒸腾,防止微生物入侵和机械损伤等;支持和巩固细胞的形状;参与植物组织的吸收、运输和分泌等方面的生理活动;在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理活动中也有一定作用。

(二)细胞膜(质膜)

1.组成与结构质膜主要由脂类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以及微量的核酸、金属离子和水。质膜厚约7.5~10nm,是有横断面上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组

6

成的单位膜。

2.流动镶嵌模型即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结合在脂质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嵌入脂质双分子层或者贯穿整个双分子层。膜及其组成物质是高度动态的、易变的。

3.生物膜构成细胞的膜种类很多,除质膜外,还包括细胞内膜,如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这些膜通称为生物膜。

4.功能质膜起着屏障作用,维持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可调节和选择物质的通过,有选择地使物质通过或排出废物;质膜具有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

(三)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细胞质包括胞基质和细胞器。 1.胞基质

概念:又称基质、透明质等,是在电子显微镜下也看不出有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 组成:胞基质的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溶于水中的气体、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也含有蛋白质、核糖核酸等一些生物大分子。

功能: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介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不断为各类细胞器行使功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和原料,并使各种细胞器及细胞核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

2.细胞器

概念:细胞质的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 类型: 膜类型 双层膜 结构 单层膜 结构 内质网 网状管道系统 细胞器 质体 线粒体 液胞 组成结构 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囊状细胞器 液胞膜和细胞液 功能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进行呼吸作用。 与细胞吸水有关,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产物参加新陈代谢中的降解活动。 合成、包装、运输、贮藏代谢产物,许多细胞器来源,与细胞壁分化有关、分隔作用。 高尔基体 扁囊 物质集运,生物大分子的装配,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分泌物质,参与溶酶体与液泡的形成。 溶酶体 圆球体 微体 无膜

核糖核蛋白体 泡状结构 球形小体 消化作用,消化分解细胞器,更新细胞结构。 合成脂肪,贮藏油脂。 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酶体 与光呼吸、脂肪代谢关系密切 亚单位小颗粒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7

结构 微管 中空长管状纤维 保持细胞形态,细胞质运动方向,提供运输动力,染色体的转移,细胞壁建成时,控制纤维素微纤丝的排列方向。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1.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 2.简述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第3-4教时

8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 2.简述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导入新课 二、新授 (四)细胞核

1.类型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间期细胞核和分裂期细胞核。

2.结构细胞核多为卵圆形或球形,埋藏在细胞质中,细胞核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3.功能贮存和复制DNA,合成和向细胞转运RNA;形成细胞质的核糖体亚单位;控制植物体的遗传性状,通过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调节控制细胞的发育。

Ⅴ、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分裂时,核仁先分裂为两部分,接着细胞核拉长,中间凹陷,最后缢断为两个新核,同时细胞质也分裂为两部分,并在中间产生新的细胞器,形成两个新细胞。

(二)有丝分裂

1.概念也称间接分裂,是植物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由于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2.过程有丝分裂过程比较复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划分为下述五个时期。 间期:细胞核变大,染色质呈染色丝,出现RNA的合成和DNA的复制,同时蓄积细胞分裂所必需的原料和能量。

前期:染色丝变成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丝。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列在细胞中部的赤道板上,形成纺锤体。 后期: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处断开,纺锤丝收缩,将染色单体分别拉向细胞两极。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丝,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质一分为二,纺锤丝收缩集结于赤道板上并形成细胞板,接着产生初生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3.意义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此,每一子细胞就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从而使代和亲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9

(三)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有丝分裂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减数分裂包括了连续两次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这样,一个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因此,这种分裂叫做减数分裂。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1.简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 3.什么叫减数分裂?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节植物的组织与功能

10

教学重点:

◆分生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成熟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

◆复合组织与组织系统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简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 3.什么叫减数分裂?有何重要意义?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Ⅰ、组织的概念

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根据组织的细胞种类,可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Ⅱ、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1.概念是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2.特征细胞代谢活跃,有旺盛的分裂能力;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不特化;细胞质浓厚,无大液泡分化;细胞核较大并位于细胞中央。

3.类型

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与茎的主轴和侧枝的顶端。

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与茎的侧方的周围部分,靠近器官边缘,与所在的器官的长轴平行排列。它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初生分化成熟的组织区域间,常见于禾本科植物的节间基部。 (二)成熟组织

1.概念成熟组织是由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分化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2.类型

11

(三)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1. 简述分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12

2. 简述成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 列举几种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13

第三节植物的营养器官

教学重点:

◆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

教学时数:6学时 第1-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简述分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简述成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 列举几种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Ⅰ、根的形态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名称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根毛 位臵 根尖最顶端 根冠内侧 分生区上方 伸长区上方 细胞组成。 排列紧密,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 细胞逐渐分化并纵向伸长。 根尖入土的主要推动力。 特点 形状似帽状的结构,由许多薄壁作用。 功能 保护分生区;能分泌黏液,起润滑细胞体积小、壁薄、质浓、核大、根中各种组织的“发源地”。 细胞已停止生长,并且分化成熟。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14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 4.侧根的形成

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某些部位的几个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很小,细胞恢复分裂活动。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分化方向以向顶顺序进行,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构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成为侧根。

(三)根的生理功能

1.生理功能支持与固定作用,吸收作用,输导作用,合成与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贮藏作用,繁殖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经济用途。某些乔木、藤本植物的根可作工艺美术品;在自然界中根还有护坡地、堤岸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15

1、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的主要区别。 2、简述茎的初生结构与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有哪些?

16

第3-4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的主要区别。 2、简述茎的初生结构与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有哪些?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Ⅱ、茎的形态与功能 (一)茎的形态特征

1.茎的形态一般种子植物的茎多数呈圆柱形、三棱形、方柱形或扁平柱形。通常植物地上部分具有主茎和侧枝,茎有节、节间、叶腋和枝条等。植株生长过程中,根据枝条延伸生长的强弱,可将枝条分为长枝和短枝。

2.茎的生长习性不同植物的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有各自的生长习性,以适应外界环境。通常茎的生长方式有四种方式: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

3.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 (1)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可分为顶芽和腋芽。

(2)叶芽、花芽和混和芽形成枝条为叶芽。形成花或花序为花芽。既生枝叶,又长花为混合芽。

(3)鳞芽和裸芽外面被有鳞片的叫鳞芽,不被鳞片的叫裸芽。

(4)活动芽和休眠芽能于当年或次年春季萌发的芽叫活动芽。有的芽形成后,长时期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叫做休眠芽。

4.分枝与分蘖

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3种类型(图1-31)。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特殊分枝方式,它是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其基部产生不定根,这种特殊的分枝方式叫分蘖,如小麦、水稻等。

(二)茎的构造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幼茎是由茎的生长点细胞经过分裂、伸长和分化形成的。把幼嫩的茎作一横切,自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也称维管柱)三部分。

表皮:是幼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表皮上有气孔、表皮毛或腺毛。表皮对茎的内部起着保护作用。

皮层: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近靠表皮部位常有一至数层厚角细胞,对幼茎具有机械支持作用。幼茎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中柱:位于皮层以内,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

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的茎形成初生结构后不久,便进行次生生长,产生次生结构,主要是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形成层由束内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组成形成层环。束内形成层的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并且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远比次生韧皮部多;束内形成层还能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内形成许多呈辐射状排列的维管射线。束间形成层分

17

裂时,向内、向外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使髓射线得以延伸。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多数木栓形成层是由皮层的薄壁细胞转变的。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为周皮。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由外向内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有或无)、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有或无)和维管射线。

3.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特点小麦、玉米、水稻都是禾本科植物,它们的茎在形态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其内部构造有以下特点:①禾本科植物的茎多数没有次生构造。②表皮细胞常硅质化。有的还有蜡质覆盖,如甘蔗、高粱等。③禾本科植物茎的皮层和中柱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维管束分散排列于茎内。每个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所以,禾本科植物茎的增粗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茎的主要生理功能

1.生理功能输导作用,支持作用,繁殖作用,储藏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木材、竹材等,为工农业及其他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材料。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有何主要区别?

18

第5-6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有何主要区别? 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三、叶的形态与功能 (一)叶的形态

1.叶的组成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为完全叶;有些叶只有一个或两个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禾本科植物的叶有些不同,其叶是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并有叶舌和叶耳。

2.叶片的形态各种植物叶片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叶形:针形,披针形,椭园形,卵形,菱形,心形,肾形。 叶尖:渐尖、锐尖、尾尖、钝尖、尖凹、倒心形等。 叶基:心形、耳垂形、箭形、楔形、戟形、园形、偏形等。 叶缘:全缘,锯齿形、牙齿形、波浪形等形状。

叶裂:状和掌状两种,每种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三种。 叶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 叶序: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

复叶:羽状复叶、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全裂单叶在外形上很像复叶,但与复叶还有一些区别。 顺序 1 2 3 全裂单叶 裂片的形状与大小,常差异很大 裂片的基部没有关节,裂片不各自脱落 裂片基部不生小托叶 复叶 每一个叶的形状与大小,常基本相同 每一个叶基部常有小叶柄,并有关节,小叶各自脱落 每一小叶基部有时生有托叶 (二)叶的构造

1.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表皮:表皮位于叶片的上下两面,分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上常有表皮毛、气孔和水孔等结构,气孔是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的小孔。

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肉明显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面组织。

(叶脉:叶脉贯穿于叶肉中,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叶脉中有一个或几个维管束,其中木质部位于上方,韧皮部位于下方。

2.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构造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也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与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相比,有以下不同:表皮细胞从正面观察呈长方形,细胞的外壁除含角质外,还含有硅质。从横切面看,上表皮中有许多呈扇形排列的泡状细胞(运动细胞),

19

与叶片的卷曲与开张有关。气孔器分布在上下表皮上,成纵行排列,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其外侧各有一个近似菱形的副卫细胞。禾本科植物叶肉组织没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为平行排列,在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每个维管束的外围具有由一层或两层大型薄壁细胞或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

(三)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1.生理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同时还具有吸收、繁殖等功能。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肥料、饲料、饮料等。 四、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由于长时期适应于周围环境的结果,使器官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成为该种植物的遗传特性,这种现象叫变态。

(一)根的变态

1.贮藏根通常分为肉质直根(如萝卜、胡萝卜等)和块根(如甘薯等)两种。 2.气生根可分为支持根(如玉米)、攀缘根(如常青藤)和呼吸根(如红树)三种。 3.寄生根有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茎缠绕在寄生茎上,它们的根形成吸器,侵入寄主体内,产生寄生根。

(二)茎的变态

1.地上茎变态有五种变态:茎刺、茎卷须、叶状茎、小鳞茎和小块茎等。如山楂的茎刺,南瓜、黄瓜的茎卷须,天门冬的叶状茎,大蒜的小鳞茎和秋海棠的小块茎等。

2.地下茎变态地下茎的变态有根状茎、块茎、鳞茎和球茎等类型。如其中根状茎有竹、莲、芦苇等,块茎有马铃薯等,鳞茎有洋葱、百合等,球茎有荸荠、芋等。

(三)叶的变态

常见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刺、叶卷须和捕虫叶等。如洋葱、百合的鳞叶,玉米的苞叶,刺槐、仙人掌的叶刺,豌豆的叶卷须,猪笼草的捕虫叶等。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1、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有何不同的地方?

2、列举当地主要植物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20

第四节植物的生殖器官

教学重点:

◆花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花药的发育、结构和花粉粒的形成。 ◆胚珠的发育、结构和胚囊的形成。 ◆被子植物双受精。 ◆胚及胚乳的发育。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结构及类型。

教学难点:

◆花药的发育、结构及花粉粒的形成。

教学时数:4学时 第1-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有何不同的地方? 2、列举当地主要植物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Ⅰ、花的形态与发育 (一)花的组成与形态

1.花的组成一朵典型的花由花梗和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部分所组成。通常把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的花叫完全花。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或几部分,则叫不完全花。

花梗和花托:花梗(柄)是着生花的小枝,其顶端膨大的部分叫做花托。花梗和花托具有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及支持花的作用。

花萼:花萼是萼片的总称,位于花的最外面,形似叶,通常呈绿色。离萼、合萼、宿萼、副萼。

花冠:位于花萼的内面,由花瓣组成。离瓣花冠和合瓣花冠。双被花和无被花。 雄蕊群:位于花冠之内,每枚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花药通常有四个花粉囊,成熟的花药内有大量的花粉粒。

雌蕊群: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由心皮卷合发育而成。每个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单雌蕊、复雌蕊和离生单雌蕊。

2.禾本科植物的花禾本科植物的花与一般花的形态不同,现以小麦为例说明。 小麦麦穗是复穗状花穗,在主轴上连生许多小穗,每一小穗基部由两个颖片包裹,其内着生数朵花,通常基部2~3朵花发育正常,为可育花,上部是发育不完全的不育花。每一可育花是由外稃、内稃、两片囊状浆片、3枚雄蕊和1枚2个羽毛状柱头的雌蕊组成。开花时,浆片吸水膨胀,撑开外稃和内稃,露出雄蕊和柱头,适应于风力传粉。

21

3.花序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无限花序:开花顺序是花轴基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花轴顶端可继续生长、延伸;若花轴很短,则由边缘向中央依次开花。类型有总状花序、伞房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葇荑花序、圆锥花序、头状花序和隐头花序。

有限花序:其开花顺序与无限花序相反,是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然后由上向下或由内向外逐渐开放。类型有单歧聚伞花序、二岐聚伞花序和多岐聚伞花序。

4.花和植株的性别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 (二)花的发育

1.雄蕊的发育与结构花药的发育及构造、花粉粒的发育与构造。

2.雌蕊的发育与结构胚珠的发育与结构和胚囊的发育与结构。 (三)开花、传粉和受精

1.开花当花粉粒和胚囊成熟后或其中之一成熟,花被展开,雌雄蕊暴露出来的现象叫开花。一株植物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完所经历的时间,叫开花期。

2.传粉植物开花后,花药破裂,成熟的花粉粒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是有性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3.受精雌雄配子(即卵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花粉粒的萌发:经过传粉,落到柱头上的花粉粒首先与柱头相互识别,如果二者亲和,则花粉粒可得到柱头的滋养并从周围吸水,代谢活动加强,体积增大,花粉内壁由萌发孔突出伸长为花粉管。

花粉管的伸长:花粉粒萌发后,花粉管穿过柱头和花柱进入胚珠的胚囊内。在花粉管伸长的同时,花粉粒中营养核和生殖核移到管的最前端。当花粉管到达胚囊中,营养核逐渐解体消失,生殖核分裂成两个精子。

双受精过程:双受精作用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所特有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有些植物里,不经过精卵融合也能形成胚,这种现象称无融合生殖。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1、以小麦为例说明禾本科植物花的构造特点。 2、试述被子植物受精作用过程。

3、列表说明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过程。

22

第3-4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以小麦为例说明禾本科植物花的构造特点。 2、试述被子植物受精作用过程。

3、列表说明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过程。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Ⅱ、果实的发育与结构 (一)果实的发育

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的各部分随之发生显著变化,通常花被脱落,但也有些植物的花萼宿存于果实上,雄蕊和雌蕊的柱头、花柱枯萎,仅子房连同其中的胚珠生长膨大,发育成果实。

(二)果实的结构

1.真果的结构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真果,真果的外面为果皮,内含种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2.假果的结构植物的果实,除子房外,还有花的其他部分参与果实的形成和发育,称为假果。假果的果实,如苹果、梨的食用部分主要由花筒发育而来,而真正的果皮,包括外、中、内三层果皮位于果实中央托杯内,仅占很少部分,其内为种子。

(三)果实的类型

被子植物的果实大体分为三类: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1.单果朵花中仅有一枚雌蕊所形成的果实,称为单果。它又分为肉质果和干果。 肉质果:主要有浆果、柑果、瓠果、梨果和核果。

干果:裂果和闭果。裂果有荚果、蓇葖果、角果和蒴果等;闭果主要有瘦果、胞果、坚果、翅果、分果和颖果等。

2.聚合果聚合果是由一朵花中的离生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又分聚合瘦果(如草莓)、聚合核果(如悬钩子)和聚合蓇葖果(如八角、茴香)等。

3.复果有些植物的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称为复果,又称聚花果,如风梨、无花果、桑椹等果实。

三、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被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受精之后,胚珠逐渐发育成种子,即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它们分别由合子、初生胚乳核和珠被发育而来。

(一)胚的发育

胚的发育从合子开始。受精后的合子通常要经过一段休眠期。合子通过休眠后,进行第一次分裂形成二细胞原胚,直至器官分化之前的胚发育阶段为原胚时期,合子分裂产生二细胞,大为基细胞或柄细胞,小为顶细胞或胚细胞。顶细胞将来发育成胚体,基细胞主要形成胚柄或者参加胚体的形成。

23

胚的发育早期,胚体成球形。随着胚发育,双子叶植物珠胚体,其两侧加快分裂生长,逐渐突起形成两片子叶,而中间生长慢的部分发育成胚芽,球形胚下端分化为胚根,胚芽和胚根之间部分化化为胚轴,这样一个具有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的胚就形成了。在单子叶植物的胚发育时,生长点偏向胚的一侧,因而形成一片子叶。

(二)胚乳的发育

被子植物的胚乳是由初生胚乳发育而来,常具三倍染色体。极核受精后,初生胚乳核不经休眠或经短暂休眠,即开始分裂。胚乳的发育形式有两种:

1.核型胚乳多发生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的离瓣花植物中。 2.细胞型胚乳大多数具合瓣花的双子叶植物的胚乳发育属于此类。 (三)种皮的发育

在胚和胚乳发育的同时,珠被发育为种皮,位于种子外面起到保护作用。 (四)种子的结构与类型

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差异较大,但其结构是相同的,由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或无)、种皮三部分组成。根据种子成熟时胚乳的有无,可将种子分为无胚乳种子和有胚乳种子两类。

(五)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1.借风力传播这类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小而轻,并有毛、翅等附属物。

2.借水力传播有些水生或沼生植物的果实与种子具漂浮结构,适宜水面漂浮传播。 3.借人与动物活动传播有些植物的果实或种子,有的具钩刺、具宿存黏萼可黏附于人和动物身上而被传播;有的果皮或种皮坚硬,动物吞食后不消化而排泄至他处(如人参);有些杂草的果实和种子常与栽培植物同时成熟,借人类收获和播种活动进行传播。

4.借果实自身机械力传播有些植物的果皮各层结构不同,细胞含水不一。如大豆、绿豆的炸荚,风仙花的果皮内卷等可将种子弹至他处。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1、列表说明胚珠发育及胚囊的形成过程。

2、列表说明受精后花各个部分的变化。

24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教学目标:

◆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影响条件;植物激素特点与应用。 ◆理解: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生长与发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方法。 ◆学会: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的方法。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教学重点:

◆种子的萌发过程及影响条件。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教学难点:

◆温度与光照对开花的影响,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1-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表说明胚珠发育及胚囊的形成过程。 2、列表说明受精后花各个部分的变化。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Ⅰ、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伸长来体现的。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发育表现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

(二)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

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

25

四、布臵作业

1. 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 植株调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如何应用植株调整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第3-4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 植株调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如何应用植株调整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Ⅳ、植物激素及应用 (一)植物激素

目前已发现的有五大类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等。 激素 分布 作用 生长素根、茎、胚芽鞘尖端,促进生长;促进插条生根;对养分的调运(IAA) 正在展开的叶尖,生长作用;生长素可促进菠萝开花,诱导雌花的果实和种子内 分化。 赤霉素果实、种子、芽、幼叶促进生长;诱导开花;打破休眠,促进发(GA) 及根部 芽;促进雄花分化;防止果实脱落。 细胞分裂茎尖、根尖、未成熟的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促进芽的分化;促素 种子,萌发的种子和生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打破种子休长着的果实 脱落酸休眠的器官和部位 (ABA) 乙烯 植物所有组织 眠;延缓叶片衰老。 促进休眠;促进气孔关闭;抑制生长;促进脱落。 改变生长习性;促进成熟;促进脱落;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的分泌等。

31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对生长的效应可分为三类:一是生长促进剂,如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HA)、萘乙酸(NAA)、激动素、6-苄基腺嘌呤(6-BA)、二苯基脲(DPU)等;二是生长抑制剂,如三碘苯甲酸(TIHA)、青鲜素(MA)、水杨酸、整形素等;三是生长延缓剂,如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比久(B9)、烯效唑等。另外还有2,4-D、乙烯利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应用 目的 促进结实 插条生根 延长休眠 破除休眠 蔬花疏果 药剂 2,4-D NAA NAA甲酯 GA NAA钠盐 乙烯利 NAA 6-BA 2,4-D 保鲜保绿耐贮藏 促进开花 促进雌花发育 果实催熟 2,4-D 6-BA 2,4-D NAA 乙烯利 乙烯利 TIHA CCC 植株矮化 B9 PP333 对象 番茄、茄子 桑、茶 甘薯 马铃薯块茎 桃种子 鸭梨 梨 苹果 棉花 柑橘 番茄 辣椒 萝卜、胡萝卜 莴苣、甘蓝 菠萝 菠萝 黄瓜、南瓜 香蕉 柿子 番茄 大豆 小麦、玉米 棉花 花生 花生 水稻秧苗 油菜 大豆 水稻 油菜 桃 辣椒 使用方法及效果 -局部喷施,10~15mg·L1,防止落果,产生无籽果实 -50~100mg·L1,,浸基部12~24h -1粉剂,500mg·L,定植前蘸根 0.4%~1%粉剂 -100~200 mg·L1,浸24h -局部喷施,40 mg〃L1, -240~480 mg·L1,盛花、末花期喷施 -1250 mg·L,盛花前20d、10d各喷一次 -10 mg·L1,开花盛期 -400 mg·L1,处理幼果 -10~20 mg·L1,开花后1~2d浸花1s -25~25 mg.L1,毛笔点花 -100 mg.L1,采收前20d -200 mg.L1,浸渍 --5~10 mg·L1,50ml·株1,营养生长成熟后,从株心灌 --15~20 mg·L1,50ml·株1,营养生长成熟后,从株心灌 -1~4叶期喷液,100~200 mg·L1 -1000 mg·L1,浸果一下 -500 mg·L1,浸果0.5~1min -1000 mg·L1,浸果一下 -125 mg·L1,开花期喷施 -3000 mg·L1,喷施 -10~50 mg·L1,喷施 -500~1000mg·L1,始花后30d -250~300 mg·L1,始花后25~30 d喷施 -250~300 mg·L1,一叶一心期喷施 -100~200mg·L1,二叶一心期喷施 -200~250 mg·L1,4~6叶期喷施 --100 mg·L1,浸种;300 mg·L1,拔节期喷,抗倒伏 -100~200 mg·L1,三叶期喷施,抗倒伏 -1000~2000 mg·L1,叶面喷施,抗寒 -10~20 mg·L1,叶面喷施,抗寒抗病 保花保果 提高抗性 PP333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

目前已发现的植物激素有哪五大类?各有何主要生理作用?如何来指导农业生产实

践?

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

教学目标:

32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通气性、土壤胶体、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缓冲性、土壤空隙性、土壤结构、土壤耕性等基本概念;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特性。

◆理解:不同质地的农业生产特性;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土壤基本性质及对肥力的影响。

◆了解:土壤退化、污染和低产田的改良与开发。 ◆学会: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技术。

教学时数:18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12学时、技能训练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的基本组成

教学重点: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质地的类型及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

◆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 ◆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土壤肥力概念

1.土壤概念土壤即指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自然土壤:自然界尚未开垦种植的土壤。

农业土壤:而在自然土壤基础上,人类开垦耕种和培育的土壤。

2.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3.土壤的组成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

二、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矿物质的风化产物,其颗粒大小差别很大。通常肉眼可见的大颗粒多是破碎的原生矿物,而细小的土粒则是经过化学风化作用改造形成的次生黏土矿物。

原生矿物是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重新形成的一类矿物,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次生铝硅酸盐矿物和铁、铝、硅等氧化物或含水氧化物(如三水铝石)。

(二)土壤质地

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合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即土壤沙黏程度。土壤质地可划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几种主要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为:

33

质地 沙质土 肥力特征 土壤砂粒多,大空隙多,小空隙少,故透水透气性强而保水保肥性差;砂土含养分少,有机质分解快,易脱肥,施用速效肥料往往肥力猛而不长,俗称“一烘头”; 砂土因水少气多,土温升降速度快,昼夜温差大,称“热性土”。 黏粒含量较多,其粒间孔隙小而总孔隙度大,毛管作用强烈,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性强;黏质土矿质养分丰富,加之通气不良,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黏土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称“冷性土”。 兼有沙土与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较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 生产特性 种子出苗快,发小苗不发老苗;易于耕作,但泡水后会淀浆板结,俗称闭沙;这类土壤宜种植生育期短、耐贫瘠、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果树等作物。 湿时泥泞,“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耕后大坷垃多,作物不易做到全苗齐苗;土性冷,肥效稳长,发老苗不发小苗;这类土壤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高梁、豆类等生育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 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发小苗也发老苗—“壮子送老”。 黏质土 壤质土 三、土壤生物和有机质

(一)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土壤动物

种类:土壤中有许多小动物,如蚯蚓、线虫、蚂蚁、蜗牛、蠕虫、螨类等。

作用:粉碎土壤中的有机物残体,促进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粪便排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蚯蚓和蚂蚁在形成团粒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常作为土壤肥力的标志之一。但有些动物对植物有害。

2.土壤微生物

种类:重要的类群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及病毒等。 作用:①分解有机质,释放养分;分解农药等对环境有害的有机物质。②分解矿物养分,③固定大气氮素,增加土壤氮素养分。④利用磷、钾细菌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促进土壤磷、钾的释放;⑤合成土壤腐殖质,培肥土壤;⑥分泌大量的酶,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⑦其代谢产物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某些病原菌活动。

(二)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来源于生物(主要指植物和微生物)且经过土壤改造的有机化合物。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 来源:施用的有机肥料、作物的秸秆以及残留的根茬等,此外,土壤动物残体和微生物、一些生物制品的废弃物、工业废水、废渣及污泥等也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

元素组成:C、O、H、N,分别占52%~58%、34%~39%、3.3%~4.8%和3.7%~4.1%,其次是P和S。

物质组成: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木质素、蛋白质、树脂、蜡质等占10%~15%。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是将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物质,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是释放养分和消耗有机质的过程;腐殖化过程是微生物作用于有机物质,使之转变为复杂的腐殖质,是积累有机质、贮存养分的过程。

2.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

作用:①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②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③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

34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④促进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中养分代谢。⑤其他作用。腐殖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起到净化土壤作用。腐殖质中某些物质如胡敏酸、维生素、激素等还可刺激植物生长。

管理:增施厩肥、堆肥、种植绿肥、水田放养绿藻、秸秆还田等措施来进行。同时结合耕作、排灌等措施,调节土壤水、气、热等状况。

四、土壤水分和空气

土壤水分和空气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二者彼此消长,即水多气少,水少气多。 (一)土壤水分 土壤水并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无机盐与有机物的稀薄溶液。具体内容第五章有详细阐述。

(二)土壤空气

1.组成特点:①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②土壤空气中的O2低于大气;③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④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高于大气;⑤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2.土壤通气性 概念: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常通过扩散作用和整体交换形式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通气性。

作用:①影响种子萌发。②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与吸收功能。③影响土壤养分状况。④影响作物的抗病性。

调节: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排灌、适时中耕等措施来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给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复习思考:

1. 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

2. 各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如何? 3. 土壤生物有哪些作用?

4.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

5. 什么叫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哪些重要作用?

第二节土壤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土壤结构的类型。

◆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创造土壤团粒结构的农业措施。 ◆土壤酸碱性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土壤耕性的判断与改良。

教学难点:

◆ 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 土壤胶体。

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孔隙性、土壤结构性、土壤物理机械性和土壤耕性等,土壤化学性质包括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土壤缓冲性等。

一、土壤孔隙性与结构性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so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