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6:3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2: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传统节日》 姓名 学科年级 一、课程标准要求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赵国娟 二年级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温堡乡中心小学 部编版 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 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七、教学评价 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2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