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习题2(1)

更新时间:2024-04-03 06: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传统知识趣味竞赛

问答题:

1.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

日。春节又俗称什么? 过年

3. 传说每在“七夕”这天都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那么牛郎织女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在? 碧莲池 4、守岁俗称? 熬年

5、端午节的时间是? 农历五月初五

6、俗话说清明插柳,那端午插什么? 艾草菖蒲 7 、七夕哪一天? 农历七月初七 8、七夕又称什么? 乞巧 或女儿节 9、清明节又称什么? 踏青节

10、清明之后的天气一般是怎么变化的? 气温升高

11、清明与哪一个节日的日期接近以至于后来合二为一? 寒食 12、《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是谁写的? (唐)杜牧 13、重阳节是在哪一天? 农历九月初九

14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又定为什么节? 老人节 1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处少哪一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 16、元宵节又称什么? 上元节 17.元宵节吃什么? 汤圆 18. 中秋节又称? 团圆节

19.一般认为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哪八个? 春节、端午节、冬至节、重阳节、七夕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 20.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 中元节 21.农历腊月初八是什么节? 腊八节

22.我们俗称过年中的“年”在传说中指的是什么? 一种怪物 23.我们熟悉的醉花阴中有提到哪个节日? 重阳节

24、我国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是?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25、请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中国传统知识趣味竞赛

选择题:

1.唐代文人写重阳节习俗的诗篇有很多,杜甫的哪首七律诗就是写重阳相关习俗的名篇。 C

A、《望岳》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登高》 D、《春晓》

2

2.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外还有以下哪项活动?B A、家人团聚 B、登高远眺 C、舞狮子 D、荡秋千

3.到了哪个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A

A、唐 B、宋 C、明 D、清

4.春节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等庆祝活动。以下哪项活动也包括在内?A A、祈求丰年 B、招财进宝 C、孝敬老人 D、大吃大喝 5.春节期间除了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燃爆竹蒸年糕、包饺子、拜年外,还有以下哪项习俗? A

A、守岁 B、团拜 C、磕头 D、打扑克

6.农历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吃元宵还有以下那种活动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C A、舞狮子 B、踩高跷 C、猜灯谜 D、扭秧歌

7.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什么? A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8.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B

3

A、防病 B、避邪 C、幸福 D、健康

9.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哪个节日节日的习俗。B

A、中秋 B、清明 C、春节 D、重阳

10.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作者是谁? D A、 陆游 B、梅尧臣 C、刘禹锡 D、李之仪

11.“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自谁写的哪首诗? C

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 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C、殷尧藩的《端午日》 D、张耒的《和端午》

12.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 C

A、榴花忽已繁 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盘 D、重五山村好

13. 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4

14.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定型于哪个朝代?D A 唐代 B宋代 C 明代 D汉代

15.下面哪一个不是冬至的俗称 D

A冬节 B长至节 C 亚岁 D 至节

16.冬至起源于那个朝代? C A宋代 B明代 C汉代 D唐代

17.大家俗称的九九歌与那个节日有关? B A 春节 B 冬至 C 夏至 D 春分

18.下面哪一个不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D

A 吃重阳糕 B 赏菊并饮菊花酒 C 插茱萸和簪菊花 D 放风筝 19.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清明的习俗? D A荡秋千 B踏青 C植树 D 登高 20. 重阳节一般认为起源于什么时候? A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南北朝 C 汉代 D 明代

21. 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一把认为从什么时候开始? A A 汉代 B 宋代C 明代 D 元代

22. 、一把认为哪个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B A 汉高主 B汉文帝 C 唐玄宗 D 汉武帝

5

2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元宵节的习俗? D A走百病 B逐鼠 C迎紫姑 D 赏月 24、下面的传统节日中哪个也是节气? B A 重阳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D 端午节 25、下面哪一个不是中秋的文化? D A 赏月 B 吃月饼 C 饮茶 D 蹴鞠

26.鼠年在古代称“子”,牛年称丑、那兔年在古代称什么? B A 午 B 卯 C 亥 D 未

27. 我们常说的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C A 五十岁 B 六十岁 C 七十岁 D 一百岁

28.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三山五岳”中的三山? D A安徽黄山 B江西庐山 C浙江雁荡山 D 安庆天柱山

29. 从古至今,在端午节我国还有不少地区有喝什么酒的习惯? A.雄黄酒 B 花雕酒 C茅柴酒 D 椒浆酒 30. 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A A 汉代 B 清代 C 元代 D 春秋时期 31、清明是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节日? A A 祭祀 B 娱乐 C 团圆 D郊游 32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A 伍子胥 B 勾践 C 廉颇 D 白居易

33、传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下面哪一位名人无关? D

6

A

A 屈原 B伍子胥 C 曹娥 D 杜甫 34、冬至一般吃什么? B A 汤圆 B 馄饨 C 水饺 D年糕 35、春节扫尘是在哪一天? B

A 腊月二十三 B 腊月二十四 C 腊月二十五 D 腊月二十六 36、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描写的是哪一个节日? C A 中元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重阳节 37、“寒食节”一般在什么时候? A

A清明节前两日 B清明节前一日 C清明节后一日 D清明节后两日

38、我们常说三皇五帝,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三皇 D A伏羲 B神农 C 女娲 D 黄帝

39、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说,那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三教? D A佛教 B儒教 C道教 D大乘教 40、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著名的四大石窟? D

A麦积山石窟 B莫高窟 C云冈石窟 D伍山石窟 41、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著名的四大书院? C A白鹿洞书院 B应天书院 C潇湘书院 D岳麓书院 42、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民间的四大传说? D A牛郎织女 B白蛇和许仙 C孟姜女 D精卫填海 4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常说的五湖四海中的四海 C A渤海 B、黄海 C 北海 D、南海

7

44、下面哪项不属于常说的五湖? B A鄱阳湖 B 太平湖 C 洞庭湖 D 太湖 4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四大名园? D

A 颐和园 B避暑山庄 C拙政园 D 虎丘园 46、二十四节气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A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白露、秋分、霜降、 寒露 C、秋分、白露、寒露、霜降 D秋分、白露、寒露、霜降 47、下面哪一个不是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 D A智 B 义 C礼 D爱

48.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题民族—汉族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A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古代异族对我们的称呼

49、《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哪一个城市的繁华景象:C A、扬州 B、临安 C、汴京 D、南京

50、中外闻名的“云南白药”的发明者曲焕章是 C A、瑶族人 B、黎族人 C、彝族人 D、白族人

51、“一门三文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是指B

A、曹操、曹植、曹丕 B、苏洵、苏轼、苏澈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苟鹤

8

52、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故人”指的是C

A杜甫 B贺知章 C孟浩然 D汪伦

5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 C

A柳宗元 B韩信 C陶渊明 D孟子

54、鲁迅先生称什么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5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56、“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C、周瑜和小乔 D、吕布和貂蝉

57、被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C

A 孟浩然 B 王勃 C 王维 D苏轼

58、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

9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miao) D李时珍

59、《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B A《金陵记》 B《石头记》 C《西厢记》 D《琵琶记》

60、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C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

答案:1.C 2.B 3. A 4.A 5.A 6.C 7.A 8.B 9.B 10.D 11.C 12.C 13.C 14.D 15.D 16.C 17.B 18.D 19.D 20.A 21.A 22.B 23.D 24.B 25.D 26.B 27.C 28.D 29.A 30 .A 31 A 32 A 33 D 34 B 35 B 36 C 37A 38 D 39 D 40 D 41 C 42 D 43 C 44 B 45 D 46 A 47D 48 A 49 C 50.C 51.B 52.C 53.C 54.A 55.B 56.B 57.C 58.C 59.B 60.C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f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