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10-04 14: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化学方程式》,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化学方程式”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要求) 1)掌握化学方程式。(以及)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以及)

2)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1)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功课,学习热情都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的方面)

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学法,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所以本节课我制定的学法是,小组合作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的现象及结论,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第三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我将它分为六个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识

课的开始,我将向学生描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它燃烧的是氢,排放的是水,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接着提出问题:如果电解180Kg水,可以生成多少氢气?通过该问题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接着第二个环节) 2,(讲解新课),探究新知识

在本节课,我将和学生一起按照书本设计的内容,从用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到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再到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然后再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个一个问题

来和学生讨论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做好笔记。(第三个环节) 3,联系生活,扩展新知识

在此时,我会将生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实际例子,给学生提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第四环节) 4,交流收获,优化新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他们彼此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上面疑问,并予以及时的解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环节)

5,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

课堂练习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练习,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特别选择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最后一个环节) 6,课程总结以及作业布置

我会根据学生对上面问题的回答情况,再具体全面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再一次全面回忆本节课的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所以我将给他们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 (第四个方面) 四、板书设计

对于一节完整的教学课程,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我将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也便于学生将来进行复习。(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C + O2 → CO2

12 32 44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该反应中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表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关系 3、读法

1)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可以读出质量关系

3)可以表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的个数关系 二、遵循的原则

1、遵循客观事实,不能臆造实际不存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点燃 C + O2===CO2 12 32 44 三、配平

1、定义:在各物质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左右两边的原子数目相等的过程

2、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找到相应原子的最小公倍数)

点燃

2H2 + O2===2H2O

2)设1法(找到原子个数最多的化学式)

1C2H4+3O2==2CO2+2H2O

四、步骤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P + O2 ——P2O5 2、配平:4 P + 5O2 ====2P2O5 3、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点燃

4 P + 5O2 ====2P2O5

说明:

1)当生成物有气体生成时,用表示,当生成物有沉淀生成时,用 表示

2)当反应物中有气体则生成物中的气体不标,同理,当有固体反应时,沉淀不标 。 △

KMnO4==K2MnO4+MnO2+O2 CuSO4+2NaOH=Na2SO4+Cu(OH)2

点燃

2H2 + O2===2H2O Fe+CuSO4=FeSO4+Cu 4、检查

总结:写 配 标 查 五、教学反思

当然,完成教学后我还将进行教学反思:我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我所设计的探究活动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我自己的教学过程还存在哪些不足等,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优化。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为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2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