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3-30 17: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苦难辉煌》有感

《苦难辉煌》,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走向胜利的历史画卷。《苦难辉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从中苏日三国的历史演变中,观察世界东方的巨变。在狂飙突进的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口号莫过于:救国与革命。东方民族用最大的反叛精神来拷问自己的灵魂,从而演绎了生命中最大的悲喜剧。在救亡图存的紧迫环境下,来解决民族性的问题,是一个太大而终不能解决的难题,是会引发后代人无穷的思考的。就历史跨度而言,本书仅仅是选取了红军长征前后近20年的历史,但金一南老师将其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用战略思维进行解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在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各种力量在中华大地上彼此作用,甚至殊死较量的历史画卷。书中描绘了众多我们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

蓦然回望,不禁感叹: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时代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作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在艰苦卓绝之中,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叛变的皆有,最后保存下来的只有几千人,然而这几千人却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章讲述了孙中山的困惑,钢铁斯大林以及谁人看中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面临的重重困难,更多的是在资金方面的欠缺,也是在这里更加具体地了解了以前历史课上老师讲的国民党如何对共产党人先是无条件收容到有依据的淘汰,最后用国民党的条件来制约共产党的发展。从这里也了解到共产党发展的险阻,光从国内的角度看,就已经很不容易,但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不屈不挠,在他们的坚持下,我们党诞生并茁壮成长。

东方之梦,讲述了日本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这一章中,第一次了解到1904年“共产党”一词第一次在朱执信的转译中在中国出现,那时候应该很少有人预料到这三个字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上产生无法言喻的积极力量。在这一

章节中,讲了永田铁山、小佃敏四郎、冈村宁次,日本陆军中的佼佼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的象征,后来人们口中的“三羽乌”的横空出世,不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带来黑暗,打着“革命”和“解放”的旗号,完成了钦定法西斯的思想改造,他们攻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中国。也许就像这一章第一节讲述的,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除了地域的关系,还有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制约了我们民众的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努力,国民的思想一步一步从禁锢的封建思想中走出来。

第三章——岩浆。蒋介石不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毛泽东也不是共产国际钦定的领导者。共产国际让蒋介石作报告,却给毛泽东发讣告,是不是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个人领导的两党的必然对决?蒋介石办杂志,毛泽东办报纸,皆由笔杆到枪杆,一次次的正面交锋,一次次力量与信念的较量。毛泽东通过枪杆子认识了蒋介石,蒋介石通过枪杆子认识了毛泽东,时势造英雄,英雄仍须识时事,都是为着拯救中国,都是全身心地寻找真理,蒋介石最终还是败给了毛泽东,是败于主义还是枪杆?是败于对历史的把握还是对未来的规划?就跟孙中山的困惑一样,蒋介石一辈子没有找到答案。

从“围剿”到“祸兮福所倚”,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日本军阀势力等真实力对抗,以及苏联中途对中国共产党设置的障碍,在我们党的号召下,革命党人不惜一切代价与艰难险阻抗衡,经过了围剿、崛起、陷落到突破、湘江,湘江,到瞩目大西南,历经苦难辉煌,大渡桥横铁索寒,终于拨云见日,看到红艳艳的山丹丹花开。其中,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各军团都在创造急行军速度的记录,甚至有的部队走着走着都睡着了。书中的情节描写直让我建构出一幅幅盛世浩大的壮丽图画,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汗挥洒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为的只是早日完成革命使命,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

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的遗产,完整无损的留给了我们,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殊途永远无法同归,无终结即是一切的终结。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中国的劳苦大众,用自己手中的枪杆子,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近几十年又通过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经济得到了腾飞,因此我们的国家富强了起来,成了屹立于东方的醒狮!

可以说从过去的苦难中熬出来了,今天终于看到了辉煌。

现在回想起毛主席的这句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是可以作为初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真实写照的。把各种不同层次的人转变为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又是何其的艰难!其中又经历过多少次的斗争?岂是三言两语就可说清的?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每个人的灵魂都遭受着非凡的煎熬,非有非凡的毅力不可以百炼成钢。你可以指责共产党过于敏感,经常草木皆兵,揪斗自己人。但若是你知道顾顺章等人背叛革命,让共产党人血流成河。周恩来由于一念之差放过顾顺章的幼子,第二天就有革命同志因而牺牲,你就可以想见共产党人经历过怎样的精神炼狱!他们又为何对于叛徒恨之入骨了。中国经历了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非得有那些忍受常人不可忍受之气量的勇士,方可挽救中国危局。你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的宿命,或许你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人必须经历之否定之否定的升华。唯有不断的奋斗,唯有不断的革命,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本书震憾和触动我的,除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和无尽的高山大河和狭道天险,还有透过那些我们曾经忽略的历史细节所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脊梁历经地狱之火而坚不可催的伟大信仰。在当代人眼中已经很少有人坚持很崇高的信仰,多是为了名和利,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奔波,长征时期的艰苦卓越,一切为了他人的信念已经被人们抛在脑后了。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21世纪压迫中国人的三座大山,大家奋斗的目标已经不是那么单纯,在实现目标的途中,手段也层出不穷,人们心中的信仰不再那么神圣。而《苦难辉煌》带着人们回味长征时期坚强的信念、不屈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激情。在第十二章中,记录了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强渡金沙江,林彪带领的一军团一夜之间翻山越岭,8次越过急流,急行军120公里。那个连树皮都吃不着、草鞋都穿不上,更不必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特殊时期,今天的我们是很难想象的。那不光是靠体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我们的红军战士用坚强的信念、不屈的精神来赢得胜利。每当谈到这段历史,国人无不自豪,我们所享受的不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更需要铭记苦难。每当回顾这段历史,敬仰这些英雄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佩服他们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崇高的信仰,我们更需要的是

以史为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更应该重新思考一下现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审视一下我们今天所渐失的信仰和追求。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回望历史,走向未来的脚步将更加坚定和执著,但是,能不能靠着历史的自觉继续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践行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完成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三大任务,不仅关乎国家的命运,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荣辱紧紧相连,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也紧密相关。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当年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勇于创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与监督。这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最佳路径。

作为当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要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为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

作为21世纪的我们,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今天,面对知识经济的 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 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 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 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前方如何的坎坷,道路多么的艰难,党始终带领着我们,带领着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披荆斩棘,带着我们向美好的明天前进。宏图已绘就, 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跟随着党,在党的带领下,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5e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