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更新时间:2024-03-04 01: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创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程伟(丰县史店初级中学 江苏 丰县 2217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作为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要积极提升教育理念,要精心设计教育活动,要不断优化教育情境,要切实践行教育原则,从而,营造起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达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专门的健康教育,还有赖于整个教育环境的优化。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教育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则是更为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学生心理发展所处的是一个充满亚健康的教育环境。

近年来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强调基础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推行素质教育。但要真正实现全面转变并非易事,这除了学校自身存在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和家长方方面面的要求。对学校来说,让学生升学考出高分成了学校的主要工作。学校只用考试分数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这样就使许多原本有可能在其它方面成才的学生成了失败者。而这样的结果,会加重学生的自卑感,使他们缺乏自信从而对未来丧失希望,进而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

学生所处的班级和他们的家庭是对他们影响最直接的环境因素。主要的问题是家长、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以及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有些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嘲笑学生的过失,不负责任地给学生否定性评价,这样会使学生形成消极的自我判断,并引发退缩、破罐破摔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有些教师或家长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而随意训斥学生,甚至采取高压和体罚手段,使学生容易形成强迫性格,进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出现叛逆行为。有的教师、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贻害无穷。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学校不仅要针对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必然会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辅导,还应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此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积极提升教育理念

应试教育是选拔少数人、淘汰大多数人的教育,是以牺牲大多数为代价的惨痛的教育观,

1

它使一批批升学考试落榜者、学习竞争的失败者流入社会。而素质教育它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潜能的发挥,不仅有科学的理性,更富有人文精神。

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改革的冲浪儿,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要改革旧的教育方法、探索新的课程结构、加强师德修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切实优化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环节,高度重视活动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二、 精心设计教育活动

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既要抓好学科课程又要抓好活动课程,积极组织兴趣小组、运动会、艺术节、春游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特长。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类型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要求,实行分类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地位主体,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凭借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时时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表率,是学生最直接、持续性最强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心灵的回响、共鸣。

总之,学校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都应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发挥、个性发展,为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产生自我价值感和树立自信心提供丰富的实践基础。

三、 不断优化教育情境

作为校园物质情境,它其中的建筑物、绿化植物、运动场地等的规划构造都应作为物化的精神,它不仅是学生教育实践场所,也是他们的审美对象。学生通过对优化的校园情境的感知和自身的实践活动,逐渐同化为个体意识,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另外,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同样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和观察自然世界,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他们可以扩大视野,培养健康的情操、锻炼坚强的意志、激发美好的理想。真正使校内外各种教育因素构建为一个整体和谐、优化的教育情境。

四、 切实践行教育原则,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行为应体现下列原则:

1、审美的原则 积极、良好的教育行为蕴含着美的因素,它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鼓舞,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这方面可组织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精神美,领略大好河山的自然美,审视教师言行的师德美、仪表美……

2

2、关心的原则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要求,而关心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不仅要关心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更要关心孤僻内向、愚钝自卑的孩子;不仅要在他们顺利的时候更要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关心他们。

3、尊重的原则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年纪虽小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应该象尊重成人一样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做到严而有度,严中有尊,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禁伤害学生自尊心与凌辱学生人格。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在校园内能轻松生活、快乐学习。

4、竞争的原则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大有好处。教师可通过班集体建设、班队活动,开展积极有益的竞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积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使学生在追求中竞争,在竞争中追求,最终形成勤学、踏实、奋发、上进的良好学风。

5、鼓励的原则 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在学习及各项活动中常会失败,教师应多用鼓励、期望等正面的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并注意给各种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教师的鼓励将使学生感受到信任、支持,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能力,从而提升了自信心、增强了获取成功的动力。

6、民主的原则 教师在班级中应实行民主管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有民主的态度和作风,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这将有助于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与家长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如能遵循上述原则,必将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

作者:程伟 联系电话:13655211991

通讯地址:江苏丰县史店初级中学 邮编:221700 邮箱:fxljm999@126.com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5t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