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9 16: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心理:学习心理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特点。

2.脑力激荡:“脑力激荡”是美国奥斯本博士提出的一种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它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使思想相互激荡,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出创新思维。

3.专栏咨询:专栏咨询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4.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5.情感: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人交往中产生的友谊感、与遵守法则规范有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小学生态度的特点包括哪几个方面? (1)对教师的态度 (2)对作业的态度 (3)对分数的态度

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有哪些阶段?

答: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3.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标准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不能等同。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4)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理想尺度。 4.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人们一般采用四阶段来划分人的认知发展阶段。其中三、四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小学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5.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是什么?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的。首先,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有机体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则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当有机体的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愤怒等。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人交往中产生的友谊感、与遵守法则规范有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其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反映形式;而无论从种系发展或个体发展来看,情感体验发生得较晚,为人类所特有,是个体发展到社会化进程的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最后,从稳定性程度来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的性质,因而情绪表现是不持久的,常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这种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然而,情绪与情感的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实际上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并对情绪产生巨大影响。它们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在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情绪与情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论述题(共20分)

1. 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卫生该怎样维护? (一)爱护儿童,与他们建立浓厚的感情

弱智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都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热情负责地去教导他们,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使他们感到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温暖。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性格,使其开朗、听话,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变化告诉父母、老师、并心情舒畅地在成人的指导下锻炼自己。

(二)对孩子要采取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

根据弱智儿童的性格特点,当发现孩子优点或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以增强其上进信心。对于孩子的缺点甚至错误,要耐心说服,循循善诱,指导其改正缺点,千万不要训斥,甚至任意打骂。否则,将严重伤害弱智儿童的自尊心。 (三)鼓励弱智儿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弱智儿童常性格孤僻,为此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尽量给孩子创造机会去参加些集体活动,这对于陶冶情操以及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纠正其孤独、自卑的性格都是十分有益的。

(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守纪律、懂礼貌的好作风

弱智儿童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要,稍有忽视就会出问题,甚至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为此,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风尚上下工夫。大人应该以身作则,注意培养孩子遵守纪律、懂礼貌、助人为乐、爱集体、爱护公共财产的好品质。并向他们讲解和示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

的等道德观念,以防止他们受坏人诱惑而犯错误。 (五)按小儿特点安排作息时间

养成遵守时间与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弱智儿童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给孩子规定合理的起床、吃饭、学习、游戏、体育活动和睡眠的时间顺序。其次,一定要合理地选择与安排看电视、听广播的时间,以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

1. 郑——,7岁,小学二年级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好晃椅子、敲凳子、咬铅笔等。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作业最多能坚持一刻钟左右就心不在焉,一会儿动这、一会儿动那。写字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竖。因为父母常不在身边,整天跟他呆在一起的奶奶对他非常溺爱。因此他刁蛮、任性。一下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闹。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集体活动迫不及待,自控力差、冲动,常惹是生非。玩得高兴时,又唱又跳、得意忘形;不顺心时,好发脾气。他很聪明,很多东西你只要点拨一下就可以理解和接受。记忆力较好,只是因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成绩一直不是很拔尖。很爱玩纸牌,看电视时坚持的时间较长!

答: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有多动症的一些特征。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 采访他的家人了解其具体情况

(二)根据诊断我们应该知道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只是处于一般的多动状态。在整个教育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态度方面,我们应把他看作是个正常的孩子,不要对他进行打骂,以免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当他不能继续把事情做下去的时候,我们就要鼓励他,引导他去完成。当其取得一定进步时,不要吝啬表扬他,这样就可以使其产生兴趣!

其次,注意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利用“移情”的方法,把他对打纸牌和看电视时的那种兴趣和耐性转移到做其他事上,必要时设置一些情境,发动家庭成员或学校的老师、同学参与其中。在他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从而培养他的注意力与耐性!

最后,应从家庭教育出发,家庭成员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减少对他的溺爱,严格安排他的作息时间,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饮食问题,多食一些含铁、锌的食物。如豆类、禽肉等,少食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苹果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8oo.html

Top